风雅馨苑 回复本帖
馨语馨愿

馨语馨愿 举人

  • 198

    主题

  • 1670

    帖子

  • 5521

    积分

【天涯展播】中国人过年习俗大博览(十五)

2016-02-03 22:38:24

      

 

 

     中国各地和海外华人如何过春节第十五期

 

 

    亲爱的江山文友们!欢迎跟随着天涯诗语社团的年俗采风队走进全国各地以及海外华人的身边,去了解他们过年的风俗和文化活动。我们的大博览自展播以来受到文友们的广泛的好评和关注,已经走了十四站,展播了二十九个省市。今天我们将进入第十五安徽和青海站,去美丽的两地,请跟我来吧!

 

 

             ——安徽人和青海人过年——

 

                  三十、安徽人过年


     安徽人过年,年三十是重头戏。大年三十前家家要掸尘,把房舍打扫得干干净净,把门窗家具擦刷得一尘不染,过了这样的大扫除,每户人家就都像又搬进了新居一样。然后置办年货,要买足七天吃的菜肴,因为初一到初七。农村的家庭还要做好自家的豆腐、杀年猪以及蒸一些面食。
     大年三十上午,一般的传统是家中的男人们张罗着悬挂灯笼、粘贴春联等,当然最重要的是祭祖,每家每户要扫净地面,倒尽垃圾和污水,烧香点烛,燃放鞭炮,摆设供品,磕头祭拜祖先,如果家里有老人在这年去世的,还要外出到坟墓上“烧纸钱”、送年夜饭,家里的春联也不能贴红色的。女人们则埋头在厨房里制作菜肴,烧好足够3天里吃的年饭。因为按照习俗,过年前3天是不能下生米的。上了年纪的老人则要反复地叮嘱儿孙们,过年期间,做事、说话都要小心为妙,不然,一年里都会不吉利的。
    年夜饭,实际上多数家庭是在下午吃饭,主妇们摆出菜肴酒饭,请出老人长辈,入席就餐。而桌子上一般要超过二十个菜,菜的数量是双数,菜里要有肉圆和鲢鱼(鱼是不能动筷子的)。 年夜饭前的放鞭炮,家里放鞭炮过年的气氛很浓,而年夜饭前放的必然是最大的鞭炮,然后拿晾衣的竹竿挂着点燃,而小孩们是这个时刻最兴奋的,因为除了鞭炮,在年夜饭期间,他们会得到已期待了一年的压岁钱。 零点是属于烟花爆竹的时间,千家万户在同一时刻燃放起烟花爆竹形成壮观场面,天都被映红了一半。 


 

    大年初一,开门要做的第一件事情,便是在自家门口鸣放“开门炮”,那震耳欲聋的爆竹声,预示着新年里红红火火的新生活。“开门炮”放过后就是拜年时间,如果按照约定俗成的次序,一般是先到近房的叔伯和家族长辈家拜年,然后再到舅父、岳父、姑父、表叔和姨父家拜年,最后才是到朋友和邻居家拜年。拜年时,每家每户都得准备好烟酒果点,以招待前来的客人。
    在池州,是傩戏最集中的地区。傩戏一般在初七“人日”这天开演,地点在祠堂。傩戏其实是用于祭祀土地或者祖宗的仪式戏剧。 开场戏是伞舞,之后便是正戏登台,所有的人还是都着面具,或女或男,或少或翁,嘴里还发出咿咿呀呀的唱词。
    亳州地区的春节习俗大致如下:从腊月初八开始准备到正月十五结束,“春节”延续达一月之久。腊八早晨要喝“腊八粥”。这种粥一般用糯米、大米煮成,里面还要放上红枣、栗子、绿豆、花生仁等。有的人家全天吃粥,早餐甜粥,午餐咸粥,晚餐淡粥。寺庙的僧人都讲究吃“腊八粥”。常言道“吃了腊八饭,就把年来办”。一般人家从这天开始就着手办年了。磨年面,杀猪宰羊,做新衣服,采购各种年货等。室内要扫屋顶,擦门窗,打扫得窗明几净,迎接春节的到来。特别是祭灶后,家家都大忙起来。蒸馍,炸丸子,炸麻叶,炸馓子,做菜等,准备各种过年的东西,各家都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尽力操办。除夕之夜,鞭炮齐鸣,此起彼伏,通宵达旦。人们睡得很晚,有的彻夜不眠,这叫“守岁”。

 


        正月初一最为隆重。人们天不亮就起床了,身着新衣,向神主、祖先牌位、长辈拜年。五更时分下扁食(饺子),也有深更半夜下的,同村人家有的争着早起,说是抢财。有些人家在某一个饺子中包上铜钱(或硬币),谁吃着这个带钱的饺子,谁就最“有福”。正月初五叫“破五”,俗称“小年”。早餐也吃扁食,但这次吃的扁食必须当天包,这叫“捏破”,意思是破除不利之事。正月十五日是元宵节,也是灯节。在乡村,各家孩子都要打灯笼,说是“十五不亮灯,扬场没有风”。大人也要打灯笼照照自家的各处墙根,说是以后能防止蝎子、蜈蚣等蜇咬。这天晚上,各家都要放烟花,说是能“刺”去晦气。在春节期间,亳州地区还有一些“忌讳”,年前蒸馍、炸丸子时小孩不能在厨房里,以免乱说话;不过初五不能使剪刀等等。这些“忌讳”如今有的还存在,有的已无影无踪了。
  阜阳地区的老百姓,把春节视为过新年,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一过了腊八,年味就逐渐浓起来。农村里自家养的猪该杀了,家家都开始置办年货。孩子们学校放假了,大家就聚在一起打雪仗,捉迷藏。到了晚上,男孩子口袋里装着鞭炮,时不时放上一个。女孩子提着各色灯笼满街跑,有大红的宫灯、粉色的莲花灯、白色的兔子灯、金黄的鲤鱼灯……灯笼像夏天的流萤一样,到处闪烁。到了腊月二十三祭灶,家家户户都在门前燃起了垛香。有的垛香高达六层,可以烧个十天半月。香烟袅袅,布满了天空,弥漫着浓浓的香气。从此,鞭炮声便接连不断。时不时还有谁家放的焰火,划破夜空,在空中爆发出五颜六色的光芒,引得孩子们发出阵阵欢呼。


 

      祭灶过了,大人要把糖瓜子拿来做点心了。一般的做法是先把糖瓜子在锅里炒化,做成糖稀。然后倒在预先铺好的炒面上趁热摊开,再撒上一层炒好的豆面,放上一些糖桂花,或炒热的芝麻,擀成薄饼,卷起来,再用刀切成小段,像花卷馍一样,最后用准备好的小方块纸一个一个包好,就算做成了,阜阳人称之为“面糖”。如果在炒好的糖稀里分别放进芝麻、花生米、炒米,拌匀,压实,再切成块,就可以做成芝麻糖、花生糖、炒米糖等。那些天,家家户户都能闻到蒸馍的香味和炸馓子的油香气,充满着浓浓的年味。
    阜阳人过年的菜肴主要是蒸菜。蒸菜一般有米粉肉、扒猪头、蒸腊肉、蒸咸鱼、狮子头等。另外,接待客人还少不了一样家常菜,就是把回锅肉、粉丝、馓子、炸丸子、豆芽、豆腐一起烩成的杂烩汤。吃饭时每人盛上一大碗,大家一手拿馍,一手端汤,热气扑面,既实惠,又可口。
按照传统的习俗,安庆人拜年是有讲究的,大年初一早上,女儿、女婿要到岳父家拜年,当然不能空着手去,至于携带什么礼物则没有规矩,根据自身经济条件和岳父、岳母的喜好酌情而定。

     但进门时女婿一定要走在前面,因为新的一年开始,迎接的第一位客人是男人,这一年就会兴旺发达、万事如意,如果是女人则触了霉头,当年有可能不顺心;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女儿是别人家的人,自然也是客人了,而女儿、女婿是到岳父家的第一批客人,所以女儿不敢大意地率先进入父母的家。 来到岳父、岳母的家中,女婿、母女之间相互祝福必不可少,主、客的分别也一目了然,岳父、岳母忙着端茶递水,女儿、女婿坐定后,岳母就会到厨房“烧茶”,所谓“烧茶”就是办理便餐。为女儿、女婿“烧茶”,大多用面条、鸡腿和五香蛋,懂事的女儿、女婿是不肯吃鸡腿的,留着给岳父、岳母“做人”用,吃了中午正餐后,经过一番热情的话别,才算完成给岳父、岳母拜年的任务。过去受经济条件的制约,母女间少有走动,一年也见不了几次面,初一这天也是母女说说私房话的大好时机,从她们的窃窃私语到开怀大笑,无不体现出喜悦的年味。

 


   宣城等地过年的前夕,各家各户要炒炒米,炒炒米大多选择寒冷的天气,将洗干净的米经过冷冻,炒出来才松脆可口,以前,凡经济条件好的人家用糯米,普通人家则用粳米。炒炒米仅靠主妇一人是不行的,因为一个人操作顾上顾不了下,稍不留神就会将米炒焦,所以得有人打下手,控制炉灶里的火候,男人早早地将柴劈好,在一旁看事做事予以配合,一边陪伴着妻子,一边俩人商量过年的一些细节,通常,结束炒炒米都要到深更半夜,虽然天寒地冻,但灶台里的火烧得屋里暖洋洋的,营造了春天般的氛围,一家人其乐融融。每年的这个时候,空气中都会不断地弥散出炒米的香味,不谙世事的孩子也能切实地感觉到就要过年了。这段时间孩子们最高兴,玩得再晚家长也不会责备,看到谁家灯火通明,串上门后将小嘴放甜点,准能有所收获,无论是炒炒米、炒花生、蚕豆、还是炸圆子,都可以尽情地享受,平日的饥饿感也荡然无存。
    在寿县的“老寿州”、“春申府”等土特产专卖店,如今都是当地无公害、无污染的绿色原材料生产的瓜子、粉皮、芝麻油、腐乳、大救驾等产品,也是人们采购春节年货的首选。“大救驾”形扁圆、色乳白、层层酥,以青红丝拌肉做馅烤制而成,其实就是一种极精制的油酥饼。
 

 

                 三十一、青海人过年


     青海人过年也是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在青海,过了腊八就是年,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犹记得过年时候,家里里里外外要清扫一遍,家中老小要全身换上新装,大伙儿围聚一桌吃年夜饭,从初一到十五,各家各户提着礼品忙着走亲串巷。那时候过年,是其乐融融,是热闹非凡,是锣鼓喧天,要的就是一股浓浓的年味儿。曾几何时,随着生活水平的变化,和人们观念的改变,大伙儿开始对过年的各种习俗礼节产生了疲劳,过年也逐渐进入快餐模式。年夜饭可以在饭馆解决,串门拜年可以改为一次性团拜,就连除夕守岁也不如出国旅游来得刺激好玩……
   青海人过年,大体分3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农历腊月祭灶起,到大年三十,为准备阶段。这一段时间,主要活动是打扫卫生、缝制新衣、准备年食、购买过年的各种用品等。第二阶段是春节的正日子,即正月初一到初三,一般延续到初五日为止。主要活动是“拜年”。第三阶段,正月初六日起到正月十七日,为民间文艺活动阶段,主要活动是“唱秧歌”“耍社火”等。


 

   冬至至农历大年三十。冬至日开始的一个多月是青海最寒冷的日子,但白天的光照时间又逐日延长,故俗语曰:“冬至当日回”。这天又叫“小年”。青海东部地区,旧时农家的麦收秋碾等农事活动往往要拖延到冬至前才告结束,所以在这天为庆祝丰收要吃“油搅团”〈是用青油、白面、水、椒盐等按一定比例蒸煮而成〉。城镇地方,早晨吃肉丁、豆腐丁、金针、木耳等熬的“炒酒”和“旗子”(将面饼事先切成菱形花纹、烘好后,依纹断为旗花)。晚上吃“坐水”菜〈将肉切丝,与粉条烩炒〉。冬至以后人们就开始春节的准备活动,童谣曰:“过冬至宰聋子〈羊),过腊八宰瞎娃(猪)。”意即准备过春节了。随着时间的变迁,吃“炒酒”这种习俗就渐渐地离我们远去了。
     农历十二月八日为腊日。在这一天取香谷及果实等造粥供佛,名“腊八粥”。西宁及青海农村则在这一天吃麦仁饭。先将当年的新麦碾去外皮,或者凿冰为臼,春去外皮,是为麦仁。然后在先一日夜间,将麦仁与牛羊猪肉同煮,加上青盐,姜皮、花椒、草果、茴香等作料,经过一夜的文火煮熬,肉、麦、作料皆己成乳状,清晨揭锅,香味扑鼻,食之可口而富营养。农村的一些地方,腊八那天吃腊八冰。孩子们到河边搬一些干净的冰块,拿回家让家里人和养的家畜都吃一些冰,祈求来年丰收、六畜兴旺。祈祷后把冰块放到田地里的坟头上,观察从冰上冒出的气泡,冒出的圆形气泡多,就表示在新的一年里豆子会丰收,冒出的长形气泡多,就表示来年麦子会丰收。这种类似于游戏的预言现在早已不在了!


 

   祭灶现在看来很神秘。祭灶用的主要是灶糖(有白、黄、黑三种)和灶卷(撒上红花和香豆的花卷),晚上由家里的男人主祭,女的不能祭灶,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祭灶是为了让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送灶多在黄昏入夜之时举行。一家人先到灶房,摆上桌子,向设在灶壁神龛中的灶王爷敬香,并供上用饴糖。然后放上纸马和喂牲口的草料。用饴糖供奉灶王爷,是让他老人家甜甜嘴。有的地方,还将糖涂在灶王爷嘴的四周,表示用糖塞住灶王爷的嘴,让他别说坏话。今天随着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家户户差不多都用上了电灶或者电磁炉,故而对于祭灶这一习俗早已淡忘了许多。
    腊月三十日,或小尽的二十九日夜即除夕夜,俗称三十晚夕,有守岁的习惯。这一习俗,可以追朔到汉末魏晋之际。晋?周处《风土记》载:“至除夕达旦不眠为之守岁。”此日,儿孙辈向长辈拜年叩头,长辈须赏以压岁钱,俗称散年钱儿。除夕前两三日内,每家都要擀长面、煮肉(称为下锅)、蒸馍、炸油果及馓子。除夕中午以后,用符录、钱马将面柜、菜刀、擀杖之类封存,春节3天之后始开封。3天之内,食用熟食及切好的长面条等。除夕下午5时许便开始“安神”、贴钱马。钱马是用正方形的黄表纸,按对角线折成三角形,贴在门正中,此后债主便不得上门讨债,人人可安心过年。青海花儿中唱的“三十晚上贴钱马,才知道过年的了。”即指此。至夜1时许,便进入了新的一年,全家人由老辈主祭请神,点松棚,放鞭炮,俗称“出天行”。黎明,多数人家还要赴隍庙进香。拂晓前,挑水?要向各家送水一担。一般先商家,后一般士民。送水入门时,口喊“青龙扑满怀,元宝滚进来,掌柜的大发财,接财来!接财来”云云,名讨吉利。各家必有馈赠,特别商家必佳肴待之,并赠以数倍甚至10倍于平时工价的赏钱。水?虽辛苦大半夜,而其收入往往等于平时半年所得。

 


   大年初一至初五,是最受重视的时间。初一至初三,以熟食与擀长面为主。妇女3天不出门。男人们初一也不出门交际,在家与家人团聚,或只在叔伯、通家之间团拜。初二开始进入拜年活动。一般先亲后友,有岳父母者先向岳父母家拜年,其后外祖、伯叔、姨姑、好友。拜年时向各家列祖神龛叩头进香,言祝福之词。至一般人际关系、商事往来户,公务人员互拜,仅投名刺、拜帖而已,没有互赠礼品的习俗。
   初三日下午,各家上祖坟“送神”,点燃松棚,撤去供品。意为已请家神莅家度过了新年,是日则仍送归天上。从初四日起,女人们可以出门串亲。初五日则妇女老人登上屋顶游览。此为全年三次登房顶风俗的第一次。妇女走亲戚,一般要带点礼物,多数人家也只携粽子或甜醅一碗。
     从初四起,各种民间文娱活动兴起,昼夜有社火往来街头;夜间有秧歌,直至正月十七日后始停止。现分别介绍如下:


 

   耍牌钱,为妇女所喜玩。自除夕夜到此后的暇时,以此为乐。其物为康熙时所造的麻钱,其背面有说明铸造地名的两字,以其中的汉字为类,每6枚称一副,凑成3枚称为一割(获),凑够6枚为一赏,全部凑成割或赏时为嬴。这种玩物,有10种钱,每种6枚,计60枚,名称有“猪娃”(陕字)、“窗子”(临字)、“鱼儿”(柬字)、“槽槽”(蓟字)等,名称似与字形有关。夺状元,亦为家中之戏。这些大多流行于读书人家,有鼓励儿孙科场早中之意。这种游戏,在清人金学诗《牧猪闲话》中已有记述。其法将科举中的等级名称如状元、榜眼、贡生、进士、廪生等刻在约1尺长3分宽的竹签上,名状元签子,共108根,用骰子6枚,掷出各种名色,按名色得各自不同等级的签子,64注可夺得状元。这种游戏,常终朝无结果,竟月而不能夺得状元。

 


   社火扮相为穿红蟒袍,饰三花脸,唯纱帽反戴,帽顶用红纸条书《周易》语:“利见大人”四字。扮财神者,多为穷愁潦倒、悖时之人,还须会点拳脚,扮演前须斋戒并沐浴,始敢出演,乃一种迷信传承。胖婆娘、哑巴儿等多有猥琐动作。妇女不孕者,多接受其象征性的猥亵动作,以为可怀孕云。社火演过正月十七日即停止。 唱秧歌。有人称唱太平歌,傍晚后活动,直唱至深夜。在街头巷尾,爱好者自发地备鼓一面,钹一副,一经打击,自有爱好者集聚。唱词多为历史及神话小说中的故事,诸如《封神榜》、《三国演义》、《杨家将》、《水浒》、《沙陀国》等,并形成长篇的对唱词。此外,亦不乏诙谐、对骂的内容。唱家们均趁时一决高低。唱至二十日后结束。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通过逐渐的演变,有些传统习俗在人们心中逐渐淡化,比如吃年夜饭,现在青海有些人家为了省时省力,都是在餐馆吃,为了保护环境和安全禁止燃放鞭炮等等,这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但是对于贴春联,还有诸如花灯,社火等等还是很好地保留下来了,也应该保留,这是中国优秀文化习俗的一种非常有特色的传承方式,都是应该保留并继续创新的习俗。

 

 

沁香一瓣

沁香一瓣 探花

  • 14

    主题

  • 885

    帖子

  • 21495

    积分

2016-02-04 09:00:19
过大年,领略全国各地风景,美不胜收!
潇男

潇男 进士

  • 4

    主题

  • 609

    帖子

  • 7696

    积分

2016-02-04 10:49:18
瑞雪兆丰年,五谷丰登年,中华复兴年,人民开心年!年年幸福花开,年年红旗招展,谁人不感恩?谁人不称赞!
馨语馨愿

馨语馨愿 举人

  • 198

    主题

  • 1670

    帖子

  • 5521

    积分

2016-02-04 12:31:05

欢欢喜喜中国年,祝福伟大的祖国猴年更精彩!

明山秀水

明山秀水 秀才

  • 4

    主题

  • 529

    帖子

  • 2500

    积分

2016-02-17 17:31:29
祖国各地风俗异,春节处处增欢喜!
明山秀水

明山秀水 秀才

  • 4

    主题

  • 529

    帖子

  • 2500

    积分

2016-02-17 17:31:49
祖国各地风俗异,春节处处增欢喜!
伊若云

伊若云 童生

  • 0

    主题

  • 105

    帖子

  • 554

    积分

2016-02-19 11:11:07
过新年,展笑颜,猴年更吉祥!猴赛雷!!!
共1页 1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