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晴空依旧
|
【如云】简析虞世南五绝《蝉》2016-02-20 17:39:13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在唐朝出现三首咏蝉诗歌,唯独喜欢虞世南这一首五言绝句。 尤其喜欢后两句,“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是满含哲理的议论。 虞世南很受李世民的赏识,李世民曾屡次称赞他的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五绝”。 这是一首咏物抒志的小诗,是最早出现的唐人咏蝉诗作,很受世人欢迎。 古人认为 蝉生性高洁,以饮露为生。虞世南首句“ 垂緌饮清露”,用反向铺垫的手法以蝉喻己,借蝉暗示自己的显宦身世,“饮清露”隐喻作者生活的清高,绝不是一般的宦官显贵所能比的。不能不叹服作者的巧妙用意,可谓构思新颖。 接下来,次句“流响出疏桐”,借桐树的高大坚韧、蝉鸣远传,赞美像他一样具有高风亮节,高尚品德的人。一个“疏”字,高耸挺拔的桐树便出现在读者眼前,形象生动鲜明,也是作者忠贞的象征,可谓立意深远。 最后,作者一反“顺风声远”的常理,说“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是作者生活中的领悟,人走得正,行的端,立身高洁,不需要借助外在的任何条件和机缘,好的名声自然会远扬。这里“自”和“非”两个字,相辅相成,表现出作者对自己高尚品德的自信,也显示出作者那种从容娴雅的风度,不愧为大家手笔。 清朝人沈德潜曾评价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这话说的没错。虞世南将蝉的品格与人的品格,相融在一起,借蝉喻人,揭示人生的深刻哲理,令人叹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