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语清心
|
【流年编按】茶语清心(2016年3月)2016-03-05 09:32:37
作者以一异乡归人的姿态审视足下的故土,目光所及,思绪无穷。在这里,作者看到了圆圆的火山丘、耐旱的沙蓬、如驼峰一样的村落,又由游客在火山丘的奇妙发现想到了人们对自己生活的耳熟能详的地方其实并不熟悉,每一个看似平常不过的地方也许就藏着很多未知的神秘的故事。作者联想起一年轻人就曾在这里发现了大量的弹壳,挖掘出不少的铜矢,并因此而发了一笔小财,买了摩托车,但祸福相依在这个年轻人身上得到了验证,年轻人竟因摩托车而受伤变成了残疾人。有着强烈历史感的作者由此走访调查、搜集资料,竟真的有了发现,验证了看似熟悉的地方其实还很陌生、看似平常的地方藏着不为人知的故事这个道理。作者感慨,不管多么惨烈,曾经的烟尘终究早已成了历史,或许再难为人们所知晓,但生活仍在继续,快乐掩盖了忧伤,而终有一天,现在的一切也会成为过去,成为历史,也终究会留下一些东西让后人探究凭吊。总之,此文给人一种站在茫茫宇宙中思考那悠远绵长的历史之感,语言深沉冷峻,思想深邃,富含哲理,耐人寻味,佳作,编者倾情推荐。【编辑:茶语清心】
|
|
|
茶语清心
|
2016-03-06 13:27:37
看过了作者《我的玉娥》、《李白的家》、《朔风吹过的季节》,回头再看这篇《田园故事》,心中很多疑问便迎刃而解。作者无疑是很会讲故事的,每一个故事都是那么扣人心弦,故事中人物命运总是那么牵动人的心,而偏偏语言还这么顺畅,如涓涓流水悄无声息漫过,却深深渗透到每一个毛孔,舒畅而了然,这篇《田园故事》也不例外。《田园故事》应该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或者说是一篇自传体小说也无不妥。在这里,作者解开了读者心中的悬疑,也就是说,作者为何这么会讲故事。我早年在农村插队,但无心扎根农村,认为自己不过是个过客,终有一天,还会回城。我不像其他人一样认真学习农活,争取多拿工分,与农民争口粮,而是心安理得地和妇女们一样拿六分。这样的结果是我被打入女人们的劳动阵营,并在劳动中摸索出一条摆脱体力活的妙招——给她们讲故事,从而得到不用劳动的宽容回馈。因为我的苦心孤诣,我的故事越讲越精彩,越讲越动听,我发现了自己的特殊天赋和文学才能,我因此而满足而兴奋。加之我理智的平衡有效地化解了妇女和妹子们两大阵营的矛盾冲突,得到她们一致的认可,从而一石三鸟,既成功避开自己的弱项,又充分发展了自己的才能,为日后打开自己的文学天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还因此顺利通过考查成功返城。我感谢那段岁月,感谢当年那些听故事的女人妹子们,感谢她们无怨无悔的代劳和陪伴、感谢她们的淳朴和帮助,并对她们的坚韧宽容肃然起敬。本文叙述丝丝入扣,语言行云流水,结尾画龙点睛,字里行间真情流露,绝对佳作!编者浓情推荐!【编辑:茶语清心】
|
|
|
茶语清心
|
2016-03-07 19:14:34
【编者按】人的性格和思想的形成大概是和一个人的经历紧密相关的。作者在岁末年初、冬去春来的时候,感慨自己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很多事半途而废了或者无暇去顾及,因为总感到力不从心,不想让生活把自己逼得走投无路。对此,作者回溯了两件往事来追根溯源:一件是自己小时候给扶犁的人牵牛的经历,因为疲累乏味粗心急躁而将牛鞭笞了一顿,出了差错,结果遭到父亲的严厉打骂,甚至因此被村里人指责教训和蔑视,那种冷脸和冷遇将我逼得走投无路,感觉必须要奋起,通过改变现状来找到慰藉。另一件是目睹村里文书家的人生遭际,从中感受到人间的不平和当时农村里人们的愚昧,为文书中年丧妻、老年丧子的苦命而感喟万端,从而意识到贫穷和愚昧也能杀人。联想起现实依然有悲有喜,生活还在忙碌中继续,岁月虽然渐逝,可梦想依然远在天边,作者猛然意识到愚痴的代价实在太昂贵,于是决定让自己生活悠着点,不要让生活逼得走投无路,决定给自己的灵魂找一个安放地,做自己最想做的事。这是一篇生活随感,见解独特,其主张不失为一种明智的生活态度,欣赏,荐阅!【编辑:茶语清心】http://www.vsread.com/article-643684.html |
|
|
茶语清心
|
2016-03-08 18:24:01
【编者按】萧红,民国四大才女之一,她的文学成就举世公认,可她的命运遭际令人唏嘘,关于她的思想性格甚至为人也是众说纷纭。本文作者避开纷繁的人物生平经历,单从她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爱情和文学成就切入,历数她生命中的几个重要男人来品谈她的命运遭际,并结合她的重要作品进而提出“得失皆男人”的观点,认为她的一生是传奇中的传奇。作者一开始便对萧红虽然短暂却异常丰富的一生表示了由衷的佩服,认为她是传奇中的传奇,是现代中国最杰出的女作家之一,充分肯定她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在现代文学史上的杰出地位;对于萧红饱受非议的爱情史表示了理解,认为萧红受五·四文化精神的影响做了绝不回头的娜拉,追求“自由的意志,独立的精神”,但动荡的现实令精神上并未真正独立的萧红只有抓住爱情这根救命草来实现精神的突围,这就不可避免的呈现出矛盾的一面来。始乱终弃的汪恩甲,救她于危难又陷她于心碎的萧军,令她重获自信又置她于冷漠的端木蕻良,重病中给她憧憬给她幻想的骆宾基,这一系列的爱情传奇带给萧红的大都是喘不过气来的打击,她在一次次的失望与悲凉中,书写她内心的感伤与寂寞,却因此奠定她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得与失就是这般神奇地交织在一起。在作者看来,萧红的得与失、成与败都与爱情有关、与男人有关,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反之亦然。因此,在为萧红爱情叹惋的同时,更应该珍惜她的文学成就,得失皆男人,其实无所谓得亦无所谓失。文章观点鲜明,论述充分,情理交融,语言明快,说服力强,佳作,编者欣赏并倾情推荐!【编辑:茶语清心】
http://www.vsread.com/article-643975.html
|
|
|
茶语清心
|
2016-03-09 22:39:06
【编者按】 散文之动人就其根本而言,无外乎四个字:情,趣,理,识。作者这一组散文有“情”有“趣”,但胜在“识”。生活中蕴含着艺术,艺术则来源于生活。作者此组文章更是将生活与艺术结合起来,从而使作品既有生活气息,又有艺术气息,两者相映成趣,相得益彰。写石榴,作者先从白石老人画画题字切入,引入话题;接着讲述石榴的种类、功效、特点,其间怀旧之情渗透,温情四溢;最后,再以齐白石画作结束,强调了石榴的审美价值。写葡萄,则从自家栽种的葡萄入手,讲述自己幼年时未熟先吃的童稚心理、大人之间睦邻友好的温情,家庭画面感温馨感人;继而加上对蛇的爱护一节,体现人与自然可谐相处的惬意画面;最后以徐青藤的葡萄名画夹以齐白石、吴昌硕对徐青藤葡萄画的高度评价和有关葡萄的功用趣事结束。写茄香,先从茄子的别称及由来谈起,再从茄子的生长、吃法、形状、味道差异加以介绍,继而说起八大山人和齐白石两位画家茄子画的不同特点,最后结合俗语讲述秋后茄子的特点和做法,以及茄棵特殊的医学功用。写狗尾草,则抓住它可做草料、做孩子们的玩具、用来烧火等几大功用加以介绍,最后补充狗尾草的花语结束本文,增加了文章的文艺性、浪漫性。写灰灰菜,则从它的生长切入,主要突出她的食用功能,继而插入汪曾祺对灰灰菜的偏爱趣事,结尾一句话表达对灰灰菜的期待,文章到此戛然而止,干脆利落。总之,这是一组充满怀旧气息的优美散文,既陶冶性情,又大长见识,佳作!编者欣赏荐阅!【编辑:茶语清心】http://www.vsread.com/article-644352.html |
|
|
茶语清心
|
2016-03-10 12:56:57
【编者按】生命在路上,我一直在奔波。西藏号称世界屋脊,而布达拉宫是人们心中的朝圣地,尽管这里气候恶劣,但人们依然从世界各地带着一颗虔诚的心远道而来,再带着自己独特的记忆复杂地离开。本文是一篇游记,作者以游踪为序记叙了自己这趟西藏旅游经历,虽是一掠而过,但其行程之远,所涉地名之多,心情之复杂,让人惊讶。文章分六部分介绍自己的旅程:开头部分以王小龙诗题《车总在绝望时候开来》概括自己初到西藏从林芝机场到八一镇经历高原反应腹痛难忍要车难得的独特感受;第二部分讲述在八一镇的见闻感受,重点描叙了街道奔跑的小男孩、着藏袍的卖药材的藏族妇女、骑电瓶车服装汉化的男青年、以及主宰八一镇的川籍移民,在四川方言和藏语的比较中毫不掩饰地表达了对藏语的偏爱,认为它好听柔软,神奇美妙;第三部分则从五方面重点介绍尼洋河神奇的特点:洲中之树、涉水之马、深处的流速、升起的水雾、安静的源头;第四部分讲述途径雅鲁藏布江一带的见闻感受,重点介绍了这里的藏猪、臧牦牛以及人们对它们的不同态度,同时感慨置身这里会不由自主地反观到自己庸俗,认为自己的平庸表达不出自己的真实感受;第五部分介绍在布达拉宫的见闻,重点讲述路上的朝觐者、布达拉宫的建筑特点和对自己世俗渺小情怀的反思;第六部分则写人们目睹西藏夏日的雪山的那份惊奇,并因雪山的宁静而陷入了平静,而我则从虚无中感受到了雪山的绝对。一千个读者便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作者此文记录了自己西藏游的最独特的见闻感受,而题目中“绝对”二字概括了自己对西藏的独特认知,让读者随着文字也做了一次免费西藏游。欣赏,荐阅!【编辑:茶语清心】
http://www.vsread.com/article-644508.html |
|
|
茶语清心
|
2016-03-11 13:06:54
【编者按】 随着国家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近年来,有一种现象越来越敏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那就是强拆。其实征地与拆迁从一开始起,就不可避免地成为政府、开发商与失地公民间难以调和的矛盾,这也是造成如今社会上暴力拆迁传闻层出不穷的原因。虽说这是一个国家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无法避免的冲突,但处理不当或许会动摇国家的根本引发社会危机。本文触摸时代脉搏,所写即是有关强拆产生的公权与私权之间的矛盾冲突,内容主要讲述异乡人秋生一家的维权遭遇。文章一开头便紧扣标题设下悬念,但悬而不解,而是宕开一笔,重点讲述异乡人秋生一家所居住的这个村子沙柳村的特殊性:这里是回民聚居地,村子虽小,但村子里的回民维权意识强烈,能够团结起来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合法权益,所以镇政府对回民特殊处理,特别优待,目的是维稳。这一内容一石二鸟,既为下文官民冲突埋下伏笔,又为秋生一家坚持维权提供了榜样。镇政府平日里的两样态度,尤其是征地拆迁补偿款的区别对待造成的不公,自然引起了汉人异乡人秋生一家的不满。秋生一家作为本地势单力薄的异姓异乡人本来老实本分、安分守己,一向只随大流过自己的小日子,但一场工业征地,让他们一夜之间失了地、没了家,而不合理的补偿无疑将本来就是异乡移民过来的他们重新推向了困境。当生存面临危机,秋生一家只能选择奋起一搏,从此走上了漫漫上访路。两年里,他们坚持上访诉求,千回百转终现曙光,两年后得知了新政策的秋生决定控诉镇政府越权拆迁,从而成为当地第一个民告官胜诉案件,并追加上诉为自己讨回公道,终于得到应得的补偿款,重新有了一个虽然不大但却温暖的家,并让相关主要责任人受到了应有的问责处理。这样一来,镇政府不得不一视同仁将其他和秋生家一样遭受不公待遇的农户追加补偿款,这可说是这一胜利的社会扩大效应,到此,文章所讲述的主要事件告一段落。文章结尾照应开头,将悬疑解开,两相对照,进一步含蓄表现当自己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只要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权益,保障自己生存尊严,就会拥有自己一片天,这一主题在法制进一步健全的今天富有现实意义。文章题材新颖,主题积极深刻,耐人寻味:且构思巧妙,叙事层层铺垫,前有伏笔后有照应,首尾圆合,结构完整,语言要言不烦,恰到好处。力作!编者浓情推荐!【编辑:茶语清心】http://www.vsread.com/article-644811.html
|
|
|
茶语清心
|
2016-03-12 14:41:55
【编者按】 战国时期邹忌三问三比展示一代贤士风范,并且顺带成就齐威王一代明君英名。文中的“我”两问两忖也是紧扣容颜而生发,可说是异曲同工。作为公务员的“我”,平时特别注重形象,勤于修饰,自认虽至不惑,但容颜不老,自恋臭美,几成强迫症。但一段杂志说法让“我”对自己依然年轻的想法开始动摇,于是一再求证以判真伪:问儿子,儿子不耐烦,抛给我一串“没老”;问局里美女同事,美女笑得花枝乱颤,发明个新词“假老”敷衍“我”;大饼脸中年司机的一声“大哥”,气得“我”车都不坐了;最后遇上了自认比自己老的小学同学,一番对话,一句“咋老成这样”,终于沮丧服老。当然“我”并非没有自知之明,只是不服老不甘老罢了。其实,大饼脸司机和老同学又何尝不是呢,他们用以评断他人的潜意识也是自认不老。文章以“假面”为题,围绕“老不老”话题展开情节,生活画面感强,给人以强烈视听冲击,并以此形象地表达了人到中年的无奈与困惑。其实,作品的意义并不局限于这一点,它还有更深更广的寓意。我们只需稍微联想一下便不难发现,生活中蒙蔽我们的岂止是“假面”,生活本就是个万花筒,各种“假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自欺欺人其实也算是常态,只是去伪存真需要智慧更需要勇气,因为很多时候,我们只是不敢去面对。因此作品看似信手拈来,实则慧眼独具;看似随意,实则暗藏深意。小说内容风趣,语言诙谐,喜剧色彩浓厚;以“假面”为题,三次强调杂志说法并以身说法印证,又在结尾画龙点睛照应文题,主题鲜明突出;对话推动情节,展现人物思想性情,写法堪称绝妙。佳作!编者盛情推荐!【编辑:茶语清心】http://www.vsread.com/article-645111.html
|
|
|
茶语清心
|
2016-03-14 20:49:19
【编者按】这是一篇状物散文,表面写树,实则写人。作者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感慨生命的无常;感叹生命的抗争、忠诚与奉献,无奈与执着,孤独而美丽。赞美树给这个世界带来生机,带来绿意,也给人树立起一种信念。正如作者所言,树是一种力量,一种希望,一种信念,一种情义!此文既立足于树的群像,也突出树的个体,正像作者既讴歌生命为之肃然起敬,也珍惜亲情流露淡淡忧伤一样。总之,本文熔描写、记叙、抒情、议论于一炉,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托物寓意,深刻揭示了红尘与树的内在联系,做到了情景交融,情理交汇,给人启迪,让人动容。佳作!编者倾情推荐!【编辑:茶语清心】http://www.vsread.com/index.php/article/showread?id=645757
|
|
|
茶语清心
|
2016-03-16 14:13:03
民俗既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又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早在《汉书·王吉传》一书中就有“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的记载。这篇散文便介绍了家乡春节期间打搅团和燎疳两种民俗文化。“搅团的搅”由寒冬访友赴会引入话题,回顾有关打搅团吃搅团的往事趣事,接着介绍这种搅团民俗文化的不同含义,末了再由打搅团引申到夫妻相处之道,写得有情有趣、有理有识,让人怡情悦性、益智长识。“燎疳的燎”则由生活画面燎疳准备切入,再援引古籍说明这一习俗古已有之并揭示它的含义,紧接着详细讲述燎疳的全过程,语言生动形象,画面感强,让人如临其境恍如亲见。“搅团的搅”、“燎疳的燎”两节彼此独立又暗中关联,写法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以“曾经的曾”统于一篇,怀旧气息浓郁。在西风东渐传统文化日渐式微文化遗产传承面临危机的今天,这种传统民俗文化题材的文章无疑很有现实意义。佳作!编者倾情荐阅!【编辑:茶语清心】http://www.vsread.com/index.php/article/showread?id=646241
|
|
|
茶语清心
|
2016-03-17 11:43:48
【编者按】亲情是人世间永不磨灭的记忆,思念又因历时久远而厚重。对于外婆,作者虽然没有亲见,虽然仅仅只能通过他人的讲述来还原一个外婆的形象,但这并不影响他对外婆的深深的怀念与敬佩。在大家眼里,外婆是一位美丽贤惠善解人意扶危济困成全他人而牺牲自己的人。她与外公虽系半路夫妻,但彼此情深义厚,颇有浪漫气息,可惜那困顿岁月,损害了外婆的健康并最终因此自绝身亡,给家人留下永久的念想,外公的爱屋及乌和对外婆爱的忠诚也从侧面表现出外婆的独特魅力。文章开头由祭祀引入,结尾回应开头,结构完整;采用倒叙式写法,讲述外婆虽然琐细但感人的事迹,对外婆的毅然决然就死的选择而叹惋,不过也因了外婆这一选择,而在后人心中烙下了她这一辈子的温柔。文章情感真挚,语言朴素。佳作,荐阅!【编辑:茶语清心】http://www.vsread.com/article-646541.html
|
|
|
茶语清心
|
2016-03-17 16:54:12
【编者按】滇西是一个什么地方,对于一个从没有去过那里的人来说,是毫无概念的,但随着作者这凝重的文字一路走来,滇西在我们眼前逐渐清晰起来。我们先来到了村寨东头的老槐树下,抬头仰望这棵绿荫如盖的老槐树,感受它树冠蔽日、根深叶茂的庄严与神圣,我们似乎看到了盲歌手阿贵在树下拨弦吟唱那悲怆的歌谣,我们似乎理解了这里的先祖自南京应天府迁徙而来的乡民们继承了他们祖上的顽强与执着。之后我们又来到作者曾经生活过的寨子,这里重山叠嶂,怪石嶙峋,可偏偏缺少人们赖以为生计的土壤,这就决定了寨子里的人们不得不拿出百倍的雄心来面对艰辛与苦难石里刨食,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这里营造炊烟与香火,锻造梦想与爱情,他们打造了一个又一个绝处逢生适者生存的神话 。最后我们来到了作者魂牵梦萦的阿着底,这里山寒水瘦、平淡乏味,可这里生长着坚韧不拔的阿着树,这里有同样坚韧不拔的彝族乡民们,这里的人们坚信阿着底是最美好的地方,是自己永远的老家,是自己金不换的家园。可以说,这是一篇充满阳刚、充满力量的文字,文字中迸发着一种原始的不可遏制的生命力,这力量源自村口挺拔的老槐树和耐寒耐旱的阿着树,也来自那贫瘠的滇西土地和那毫无诗意可言但也不神秘悲怆的村村寨寨。作者饱含深情的讲述,以及不事雕琢的文字,深深打动着阅读它的读者们,让我们也自然而然地对这片土地以及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肃然起敬,我想这就是文字的魅力。佳作!编者倾情推荐!【编辑:茶语清心】http://www.vsread.com/article-646656.html
|
|
|
茶语清心
|
2016-03-18 13:07:15
【编者按】为了缝裤裤,缝沙包,结果把娘准备给妹妹做花棉衣的布给剪烂,把被子上的线抽出来,害得棉絮散落,花棉衣也泡了汤,不过挨打之后也学精了,会取巧了,这是爱好,也是穷;为了做鸡毛毽子,硬是把人家公鸡身上的毛拔了,虽说闯了祸,可一句谎言竟然化险为夷,这是贪玩,是调皮捣蛋也是智慧;父亲因为自家兔兔遭了殃,结果打晕田家的狗狗,幸好狗狗命大,否则实在是冤,这是失去理智,是暴力,可也是一时气急;广娃想吃鸡肉,活活把鸡摔死,谎称生蛋累死,这是馋,更是穷,想想也挺心酸;上学途中摸黑偷萝卜,这是穷,这是饿,可也有度。文章讲述了当年困顿岁月里一系列的“坏”,坏是真坏,因为起了破坏,造成伤害,有了损失;坏也不坏,是无奈,是别无良策,是忍无可忍;坏也有度,坏得有愧,坏得有智慧,坏得终身铭记,坏得一心想要赎罪,坏中依然可见人性中的善良和美好。妈妈的节俭,孩子的狡黠,父亲的气急,田家的宽容豁达,都在那贫穷岁月里,都在这些“坏”里积淀发酵,铭记记忆中的这些“坏”,更能珍惜当下的生活,珍惜身边的真善美。文章淡淡讲述,淡淡白描,不渲染,不雕琢,语言质朴,可读后依然能感受到作者心中流动的岁月所赋予的暖。欣赏,荐阅!【编辑:茶语清心】http://www.vsread.com/index.php/article/showread?id=646899
|
|
|
茶语清心
|
2016-03-21 10:34:53
【编者按】见过家谱年谱、食谱画谱,今日又见《女红谱》,实在是开了眼界,感谢作者!这篇《女红谱》,是一部简练的女红教概略,更是一首深情的母亲赞歌。全文紧扣“女红”分四部分讲述:女红之器、女红之力、女红之艺、女红之德。女红之器,既介绍一般家庭必备之器,又突出母亲独有之器。因为母亲简直就是女红全才,所以使用的女红器具也就多而全。女红之力,先讲述母亲体质娇弱、营养不良,再介绍女红活的复杂与力道,加上母亲做得又多,所以对身体损害也大,其间既有对母亲勤劳智慧的赞叹,也有对母亲身体受损的怜惜。女红之艺,作者着力于母亲女红的非同凡响,如栩栩如生的莲藕鸳鸯荷包、自然合体的缎面棉袄、蟠桃疙瘩扣、成批的舞台服装、悼念布花等等,正侧结合突出了母亲技艺非凡。女红之德,则抓住母亲无私传授技艺、免费帮人做衣服、贴线贴工等事迹盛赞母亲德艺双馨,算是女红界典范人物。文章内容由表及里、杂而不乱,感情由浅入深、不动声色,结构铺排推进、层层深入,语言质朴感人如春风化雨,让人读了动情长识。佳作!编者倾情荐阅!【编辑:茶语清心】http://www.vsread.com/index.php/article/showread?id=647737
|
|
|
茶语清心
|
2016-03-22 14:03:29
【编者按】老友如老酒,愈陈愈香醇。真挚的友谊不会时光老去,只要有一点触媒,或者只要一阵风吹来,那些往昔便会如火如荼般涌现,这篇《飘着橘香的记忆》,便是如此。沿着作者文字铺设的小道,我们似乎看见幼年时的作者和那个叫阿屏的女孩一起偷吃她家的金橘,一起上山下河挖野菜捞鱼虾,一起在阿屏家看她熟稔地缝衣,一起去学校蹭课看课,一起行走在艰苦求学的路上;我们似乎也看见那个脾气犟犟的阿屏因为赌气而辍学,以及她弃学回乡后的起伏人生;我们也能体会到作者与这位幼年伙伴之间淳朴的友谊,感受她们之间岁月沧桑依然珍惜的情份;置身在这橘园小道上,我们似乎和作者一起重温了那些难忘的记忆,同样体会到作者那复杂的情感。是啊,岁月如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航道,作者最后感慨“过去已经沉睡,未来勿容惊扰”,或许还现实以宁静是最合适的选择。文章以“橘香记忆”为线,开头从现实领起,中间回忆往昔,文末再回归现实,条理清晰,首尾圆合,结构紧凑完整,语言朴实动人,文中荡漾着岁月沧桑、真情难忘的感喟。佳作!编者倾情荐阅!【编辑:茶语清心】http://www.vsread.com/article-648074.html
|
|
|
茶语清心
|
2016-03-23 13:22:55
【编者按】这三个矿工故事分别涉及三个刑事案件。《斧子》中,酷爱斧子的黄老鸭,偏偏丢了斧子,七折八腾一番寻找之后,却得知自己的斧子成了凶器,扯上了一场桃色命案。所幸命案侦破,他得以洗刷清白,斧子也失而复得。按理来讲,事件划上句号,自此一切回归正常。可结尾给人留下悬念,余音绕梁,回味无穷:这桩案子拨动了黄鸭子心里暗藏的不快,那么他是选择信任放下呢,还是会纠缠计较呢?就像文末说的,这斧子是该留下还是该丢了呢?读者自去想象吧。《铲子》中,因为容不得烂铲子到处丢弃而拾捡成癖的牛满大概怎么也料不到自己会因此赔上性命,闯祸的牛三明要不要担责呢?要担多大的责呢?请你来断案。《洋镐》中的张果实因为打鼾太响而遭人嫌弃,自己砌房庆贺终于可以安生睡个好觉,不久却惊讶地发现自己好不容易砌的房子竟被人挖得稀巴烂,报案期望侦破,却被派出所的曾胡子自作聪明令人啼笑皆非地倒打一耙,受害者成了心理不正常的可笑罪犯,但曾胡子的分析其实也是可以自圆其说的。事实真相究竟如何,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自行判断。这三个故事有很多共同之处,比如,主人公都很特别,家庭经济都很拮据,性格都很偏执,都不合群;故事情节看起来都不复杂,但仔细回味似乎也都不那么简单;故事直击人性,但又都写得云淡风轻,实在是耐读耐品,颇有意思!佳作!编者盛情推荐!【编辑:茶语清心】http://www.vsread.com/article-648365.html
|
|
|
茶语清心
|
2016-03-24 14:14:18
【编者按】 岁月是一条永不干涸的河,那些关于亲情的记忆在岁月之河沉浮荡漾,流入心的田园,滋养每一寸肌肤,生命的意义由此变得格外厚重。世界因为有了万家灯火,而变得流光溢彩,这篇《草帽下的雨季》就是一篇情感漫溢的家族命运之歌。作者以熟稔的手法用灵动的文字给我们铺开了一张人物众多关系错综复杂的网,这网中活跃着四代人的生命演绎,家族的兴衰起落,亲人之间的理解帮助,生死轮回的无限感喟,让人读了百感交集。文章写景语言鲜活飘逸,叙事从容沉静不疾不徐,不刻意抒情而情感自在其中,不发表见解而思想自在飞扬。读此文后,我也想对亲人们道一声:现世安稳,岁月静好。保重!珍惜!佳作!推荐共赏!【编辑:茶语清心】http://www.vsread.com/article-648654.html |
|
|
茶语清心
|
2016-03-26 13:08:19
【编者按】人世间的悲欢离合,有偶然也有必然。阴差阳错擦肩而过,兜兜转转又重回起点,个中原因,有外力亦有内因,是信任危机,还是潜在欲望,怕是一时难以说得清楚。不过因为经历太多,很多东西会变;可以改,但改就有伤,有伤自然有痛,个中滋味,怕也只有当事人才能真正明白。这篇《子弹壳》里交错着两个故事,两个故事一表一里、一隐一现,故事间因果关系非常明显,子弹壳对故事的推进至关重要,堪称绝对最佳线索。子弹壳本身也颇有寓意,既折射故事间的纷争,又预示可能有的伤害,所以这“子弹壳”身负重任,既充当情节推进的催化剂,又一矢中的直指主题,这是这篇小说的匠心独运之一。小说由几个小孩间的打弹输赢游戏引出孩子改名风波,孩子间的无心之举偏偏击中大人们隐藏的心事,由此引出成人之间的婚恋纠葛,故事益发精彩起来。毋胜利、李上游、刘高潮,孩子间的打弹游戏是一场输赢较量,毋胜利好胜心强,不甘失败落后,故有改名一举;李上游有高人指点,巧安机关,逼使改名事件愈演愈烈;刘高潮一番嚼舌高论将孩子间的故事烧得如火如荼;张大兴的子弹忠字牌也起了一个推波助澜的作用,这几个名字取得也很是讲究,内中机巧自不必说。毋得明,常香玉,尹之光,三个成人间的故事更是精彩。常香玉、尹之光本是一对恋人,因为大人的干预而失之交臂;毋得明尽管佳人到手,一时得意却难以回避猜疑,孩子的改名成为一场家庭悲剧的导火索;追问、跟踪、到最后所谓的捉奸,乃至挥刀相向、锒铛入狱,伤害既成,婚姻重组;常父的风湿病也起了一个无心插柳的作用,所谓败也萧何成也萧何,常父的作用不可忽视。孩子间的游戏故事、成人间的婚恋故事就这么奇妙地组合在一起,此起彼伏,此伏彼起,相辅相成,共同演绎出一场人间悲欢爱恨情仇,故事之精彩,妙不可言。小说最后的补笔,揭秘打斗,也暗示了重组婚姻对孩子的伤害;少年时的争强好胜,在长大后依然延续,如果说当年有恼,如今则无疑是恨,三人之间友谊还能否继续,引人玄想。故事取材身边事,叙述自有机巧在。读故事,悟人生!绝对佳作!编者盛情推荐!【编辑:茶语清心】http://www.vsread.com/index.php/article/showread?id=649160 |
|
|
茶语清心
|
2016-03-27 12:01:55
【编者按】 岁月流转,但有些东西却似乎镌刻于记忆不肯老去,《木器》就是这样一篇怀旧文章。本文从乡村木器角度回忆乡村生活,开头先从土木关系、木器与乡村关系切入;紧接着抓住乡村木器普遍普通、种类多但制作古拙的特点略作介绍;转而比较南方北方树木的差异,突出北方农村木器的先天不足;顺带插叙自己祖上的旧式木器,含蓄感叹岁月沧桑,物换星移;然后再讲述木器的味道、木器的声音节奏、木器的起源与寿命、木器的前世今生与品性,同时生发自己的人生感慨;最后落笔于木器、木匠与乡村之间的内在联系卒章显志,突出怀旧主题。读后让人感慨,无论你现在身在何方,无论你经历多少沧桑,有些记忆永远不会老去,请记住岁月赋予你的暖,岁月静好,珍惜生活!欣赏,荐阅!【编辑:茶语清心】http://www.vsread.com/article-649440.html
|
|
|
茶语清心
|
2016-03-27 15:25:33
【编者按】 生活是什么?要怎样生活?不同人会给出不同的答案。悲观者会放大困难,乐天派会制造快乐,从个人的角度讲,随遇而安,知足常乐,不失为一种明智的生活态度。正如文中所说,哼歌给自己创造了自信,看淡了痛苦,走出了困境,让生活变得更加轻松了。人的欲望是无穷的,而人的能力是有限的,看淡生活中的得失荣辱,让自己活得开心,让生命在满足中延续,挺好。岁月更替,生命轮回,时光无情,人只能顺应自然,接受现实。时光荏苒,父亲老去,曾经坚强的父亲如今就像一个天真的孩子,曾经的孩子成了老去父亲的希望和靠山,责任意识在胸中滋长,老人的体谅温暖心房,父子情深,于此刻尽情显露。两篇散文均从生活片段出发,回归于生活感悟,哲思妙悟,给人启迪,语言简练朴实,不渲染,不雕琢,于自然随意中陶冶性情。欣赏荐阅!【编辑:茶语清心】http://www.vsread.com/article-649489.html
|
|
|
茶语清心
|
2016-03-28 18:22:56
【编者按】邵洵美是何许人?说实话,一般读者可能都不甚清楚,因为他与同时代的文坛巨人像徐志摩、鲁迅、茅盾、林语堂他们显然不同,他就像一只在尘世的风雨里被踩碎被遗忘的蝴蝶一样,他的作品他的影响并未普及到妇孺皆知的程度。但是作者认为,邵洵美自有他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显著成就,觉得历史不该低估和遗忘这位文化名人。作者此文可说是全方位介绍了邵洵美其人其事其性情、其成就其轶事,是一篇资料翔实内容丰富叙述生动的名人传记,读者大可透过这些文字对邵洵美的人生有一个清晰的大致了解。文章一开头便引用画家黄永玉的诗作对他色彩斑斓的一生做了忧伤的注脚,奠定了自己写此文的感情基调。读此文我们似乎看见唯美诗人邵洵美向我们翩翩走来:晚年落魄的邵洵美为了给老朋友陆小曼设宴庆生,把自己最后的传家宝一枚印章转让换了区区二十元钱,足见其友情至上;在大家一片反对声浪中他挺身而出支持徐陆二人的恋情婚事,并亲自作画相赠;显赫的家世,留学剑桥的思想熏陶,学经济但喜文学,个人的阴柔性情,加之在十里洋场大上海那样的城市背景下自然催生了这位吟花诵月、追求唯美的都市闲人式的唯美诗人;他的诗色彩斑斓,感情丰富而热烈,既具秩序美又具格式美;他向往法国文学沙龙,期望实现自上而下的文学大众化;他好客乐友,热心朋友事务,办沙龙、搞笔会、办刊物、搞出版,慷慨大方,享有“文坛孟尝君”美誉;他与美国女作家项美丽的倾城之恋,以及二人合作译书、合作办刊,及国难当头思想的转变;他开书店、出刊物,娱人悦己,奔着梦想而去,“为文化”出版,写诗般做生意,其功绩令同时代人黯然失色,乃至最后倾尽财力精力亦不悔;他尤爱当伯乐,为一大批朋友出书,奖掖新人;因为眷恋精神故乡上海拒绝前往台湾;特殊年代里,他被打成历史反革命,曾经意气风发的唯美诗人,身陷困境,贫病交加,但即便斯文扫地,仍能坦然自若,自得其乐。在作者看来,邵洵美无疑是文学史上被低估得最严重的作家。文章最后回应开头,再引黄永玉的诗作表达对邵洵美绚烂人生及凄凉晚景的感慨。文章以时间为经、事件为纬,采用倒叙式手法从容叙述,虽内容纷繁,却丝毫不乱;构思巧妙,结构严谨,语言生动形象,情感浓烈,感染力强。佳作!编者倾情荐阅!【编辑:茶语清心】http://www.vsread.com/article-649798.html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