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逝
|
『流年编按』风逝浅吟(2016年5月)2016-05-07 06:52:091、【流年】大坟塬·窑泊儿(散文)作者:西伯郎
【编者按】大坟塬,『流年编按』风逝浅吟(2016年4月)本是令人恐怖的坟地,却成了学校,在这儿,承载着民办老师倾心教育那玉壶般的冰心,也记录了作者刻骨铭心孜孜以学的青春记忆。大坟塬,随着时代的变革,埋葬了曾经的愚昧与无知,让学子们汲取了知识的营养,走出这儿,步入崭新的人生之路,而它的命运,在逐渐演化成一个完全与本身含义毫无关系的没落的地理名词。窑泊儿,是黄土高原原始居所的名字,由沟壁挖的窑泊儿到“钹工”的碹窑,展示了这儿浓醇的民情民风。虽有人说窑泊儿冬暖夏凉,好住,但也日渐凋敝颓圮,曾上演了在阴雨天有人在其中活埋的悲剧。作者生动详尽地记叙着这两种地理名词的变迁过程,让读者目睹着时代的发展对这两种地理事物带来的变化,感受着美好记忆的温馨,更体味到了一种乡村历史与民俗文化的传承。厚重的文字,字里行间展示了作者对故土的深情,对童年记忆的感怀,也为读者展现了黄土高原大同那儿丰厚的民俗风情。倾情荐阅!【编辑:风逝】
|
|
|
![]() 风逝
|
2016-05-07 06:55:37
2、【流年】乡村油画(散文)作者:李新文 【编者按】耙齿,篾箩,连杖,这三种和农民劳作息息相关的器具,在作者生动美丽的文字中擦拭去岁月的风尘,焕发出温润的光芒。作者用优美的文字做七彩颜料,细腻地勾画出一幅幅和这三种劳动工具有关的画面,那些人物与其劳作的场景,伴随着周围的环境,是那么立体鲜活,又那么诗意绵延。文章仿若一幕幕动态的情景剧,有场景,有人物,有情节,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阅罢留下深刻印象。木耙在水田里徜徉,如诗如画;杨牛生使牛不知珍惜获得教训,让人忍俊不禁;孩子们偷耙齿画格子,快乐无比……挑着篾箩红薯喜瞎子的悲剧,竹爹编织篾箩的精湛手艺,病中的“我”在被一只篾箩抬着,月夜去岳州,远离死亡的气息。连杖伴着阳光与漫天的蝉鸣,挥洒一身的激情和生命的节奏,更有邻居花癞子与连杖休戚相关的人生。作者笔下的乡村劳作的场景 ,不仅仅是生动立体的油画,有着厚重的质感;也是声与色与光的合奏曲,诗意悠长,在阅读者的心头鸣奏;更是一幕幕情感充沛的情景剧,上演着那时的人与事。文章文笔优美,比喻精妙,语言灵动,情景交融,以三种平凡的农具为抓手,书写着与之有关的乡村风情,抒发着对乡村不尽的真情。精美佳作,倾情荐阅!【编辑:风逝】 |
|
|
![]() 风逝
|
2016-05-13 20:23:12
3、【流年】叩念母亲(散文)作者:任茂谷
【编者按】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煽情的语言,但是,就是这素朴的文字却一次又一次惹出了笔者滚淌的泪水——为母亲勤苦劳作的一生,为母亲为他人的欢欣而通宵达旦去透支生命,为母亲所忍受的所有病痛苦难,为母亲对孩子尊严与幸福的悉心呵护……作者用倒叙的手法记叙了母亲短暂而又不平凡的一生,才四十岁,遭受病魔折磨的她就溘然长逝,但是,她却赢得了乡人的爱戴,因着她心灵手巧,吃苦耐劳,又喜欢热情助人。一件件感人的往事,一幕幕生动的场景,那是母亲用爱镌刻在作者心中的印记,历经三十多年岁月的洗礼,鲜活依旧,难以磨灭。情感真挚的文字,字里行间饱含着一个儿子对生养了自己的母亲由衷的敬意和思念,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真情佳作,倾情荐阅!【编辑:风逝】
|
|
|
![]() 风逝
|
2016-05-13 20:24:55
4、【流年】狗能记住回家的路(散文)作者:祖克慰 【编者按】狗是人类忠诚的朋友,这点,毋宁质疑。作者详尽记叙了自己养小白的经过,让我们认识了这样一条狗——有灵气,通人性,聪明能干,善解人意。不仅仅如此,它还懂得报恩。因为“我”的一块馍,它跟随了“我”,从此便成了“我”的朋友,它老远撒欢迎接“我”的归来,遇到外人进家门,它知道何时该叫,它行动敏捷,捉黄鼠狼捉兔子,而且吃完主人赏赐的就离开,绝不让人讨厌……就是这样一条优秀的狗却被人捉去,但即使锁着了链子,即使喂给它肉食,这些,都挡不住它回到主人身边的决心。最终,它挣断链子,经过长途跋涉,回到了主人身边,尽管受尽了磨难甚至气息奄奄。文章深情赞美了这条可爱,忠诚,通人性,知报恩的狗,赋予了它很高的评价。好一条记着回家的路的狗,它的所为,让我们感受到人与动物平等互爱的和谐关系。文章记叙生动,意蕴深厚,耐人寻味。美文,推荐赏阅!【编辑:风逝】
|
|
|
![]() 风逝
|
2016-05-13 20:26:12
5、【流年】泥土的本质(散文)作者:李振娟
【编者按】泥土,养育了万物,更滋养了生于斯长于斯的农人的灵魂,从而使农人也具有了泥土的品格——纯朴、素雅、淡泊、厚道。作为农人的后代的作者在文章中用深情诗意的文字倾诉着对泥土真挚情感。小时候,热爱那片土地,几乎整天流连于田野,嗅闻泥土的芬芳;长大后,挣扎在钢筋水泥构筑的城市中,深深怀恋那片土地,觉得只有依偎着泥土的怀抱,灵魂才有了依靠。当重新回归土地,心变得纯净安宁,人感到惬意温馨。作者诉说着对泥土对故乡的真情,赞美着农耕村落的古朴本色,更歌颂了扎根于泥土的农人素朴的幸福观和对土地的深刻认识。“泥土是最厚道的”,“泥土也是有灵性的”,“你给予它多少,它就回报你多少”。农人的这份信仰,赋予了泥土更深刻的蕴含,耐人寻味。这就是泥土的本质,蕴含了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诗意蕴藉的美文,倾情荐阅!【编辑:风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