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论坛 回复本帖
飞翔的风筝

飞翔的风筝 童生

  • 24

    主题

  • 125

    帖子

  • 619

    积分

【山水】甄士隐和贾雨村的象征意义(随笔)

2016-05-10 10:45:37

在上中学的时候,学习《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一文,语文老师曾解释甄士隐和贾雨村两个人物是“真事隐去”、“假语村言”。这些年来我从未曾怀疑过,但近来感觉这两个人物似乎并不像教科书里那样说的那么简单。每一次阅读这部巨著,这两个人物给我的印象,不亚于刘姥姥,不亚于王熙凤,甚至是林黛玉和薛宝钗。于是,我又重新梳理了一下,才发觉他们两个人身上的秘密。

从宏观上来看,这两个人物贯穿整部小说,将整个故事从天上带到人间,起到了完美的引线作用。想必刘姥姥,是见证大观园盛衰过程的目击者,那么这两个人物则是整个故事的旁观者和参与者。

先来看看甄士隐,中产家庭,虽算不上诗书簪缨之家,却也小康水平。他与贾雨村的相遇,开启了红楼梦鸿篇巨制的序幕。此人行事颇具侠义,为人忠厚,又兼具知书达理,捐助贾雨村上京赶考资费一事,能够看出其崇尚古风的俊杰品质。奇就奇在他在还未落魄的时候,从梦境中与通灵宝玉有缘一见,并埋下了通往寻仙访道的种子。为了不断强化加深,作者在他于光天化日之下,又安排了一僧一道来点化于他。十五灯会,走失爱女,加上家业被火,投人不着一系列打击下,让他不但精神颓废,身体上也遭受了病痛的折磨。这时候的他仿佛突然间明白了人情冷暖,看透世态炎凉,一曲《好了歌》注解,将人间繁华功名利禄都看成了过海云烟。从此之后,此人便销声匿迹,直到在故事将近结尾的时候,从急流津的草庵中曾现身一次点化贾雨村,无奈贾雨村贪恋利禄,哪肯勇退。不过这次的出现也巧的很,就是贾雨村凭着贾府关系,官位正是最为显赫的时候。他的出现,仿佛大有深意。而贾雨村与之相遇之后在街头打了醉金刚倪二,导致小泥鳅翻大浪,从而引起贾府遭遇抄家。最后一章贾雨村与甄士隐又是在急流津草庵中归结红楼梦,甄士隐详说太虚情了。到这里两人给红楼梦才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再来看看贾雨村,一个落魄书生,寄宿庙宇以卖字画为生。正愁前途无望之时,得望族甄士隐老先生资助,上京博得一个功名。初次为官不懂经营,被弹劾贬官之后,让家眷回原籍,自己周游山水。从他初次为官来看,此人怎么也不像个地道人。第一是,巧遇恩人家眷之后,就强娶了甄士隐老婆随身的丫鬟做小妾。其次是政绩上平平,但收入肯定不菲。能够带着银票周游山水的人,肯定不愁吃喝。当然了,作者也没恶意去丑化他,让他在维扬地面囊中羞涩,这才成了林黛玉的私塾先生,从而才有机会与贾府扯上千丝万缕的机会。得贾政举荐官复原职,这次没有“暗结虎狼之属”,却是乱判葫芦案,讹诈石呆子反而青云直上,官至京兆府尹兼职税务。按理说,京兆府尹这个位置,官不小了,还管税务,可谓重臣。贾府在京都中的风吹草动,他应该了若指掌,怎么也不至于让倪二醉金刚这样的地痞流氓掀起风浪。可现实就是这样,在宁荣两府查抄的时候,他为了撇清关系,不惜对贾府又凑了一本。从这些来看,他是一步步随着社会越来越腐败了。

小说实写家庭闺阁,暗写官场社会,又加之曲笔映射,不以一己之好恶对书中人物而妄加策论,所以整部书读来就艰涩厚重。也难怪作者开篇就言:“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而结尾又云:“说到心酸处,荒唐愈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

从这些种种迹象来看,甄士隐并不仅仅是将真事隐去,而贾雨村也不仅仅是假语村言。相反正是这两个贯穿始终的人物,也许正说明了作者是对读书人的一种生存态度的悲愤和无奈。在此之前,《儒林外史》对这一题材也进行了思考和挖掘,说明读书人有了朦胧的生存意识觉醒。

相对于甄士隐(真士隐)来言,作者没将其塑造成社会名士一类人物,但从其粗略的经历来看,却也是行事乖张不和世流。除却神话色彩之外,算是看透名利,淡薄世俗的俊杰人物。而贾雨村却正好相反,第一次功名失去之后,看似能够清淡通达,其游历大有终南山养望之嫌。一有机会还不是阿谀奉承,比初次为官之时贪利更深,以至于随波逐流,丧失了儒生所应有的“修身、齐家、平天下”道德规范。作者两次安排二人在急流津觉迷渡见面,这急流津觉迷渡口,是不是也象征着迷途、迷茫甚至是彷徨等等无奈的人生写照呢?小子不才,不敢妄下断言,但整部小说都在写真和假,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真假难辨。但情感的真实,即使叙事者,隐藏再深都会流露一些蛛丝马迹,若一味争执这真和假的关系,其不有胶柱鼓瑟之嫌。想来曹老先生一生琴棋书画,金石篆刻,诗词文赋、美食和服饰无所不通,否则宝钗和黛玉的诗词与宝玉、迎春、探春之诗词才情各个不同呢?就是宝钗所开的绘画方案和工具,不是方家也难得知晓。纵有如此才情,不还是流落在西山“举家食粥,酒常佘”的窘迫现状?其胸中块垒肯定不是“酒”就能浇灭的。他“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的呕心沥血之作,能没有自己现实生活的抱负?如此想来不觉就释然了。贾雨村之流,其不肖为之,而甄士隐之高蹈现实生活又实现不了。其生活在这两种左右为难的夹缝中,难道不正是其当时的生活写照?

小说中,还有一类读书人就是贾政,在家除了摆一副威严的样子吓吓小辈之外,一无用处。居家不能治理家务,为官为了清誉,既不能为民办事,就是官场规则也摸不到门径。自己一生仕途竟然被家养的奴才毁了,想想也是可悲的很。他除了完成了传宗接代的任务外,其他别无用处。这或许说明了当时社会的真正现状吧。

仅以此记,以记事。

 

 

飞翔的风筝

飞翔的风筝 童生

  • 24

    主题

  • 125

    帖子

  • 619

    积分

2016-05-11 10:53:50
文淼老师过奖了。
共1页 1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