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评论部 回复本帖
雅润

雅润 举人

  • 182

    主题

  • 1131

    帖子

  • 3172

    积分

【专栏】每周一评:第十一期

2016-05-12 12:29:11

 

                  ***时光静好,美若花开——评阳媚散文《春的颜色》***

主持雅润:春风送暖,万物吉祥,转眼又到了每周一评的时间。在这春光明媚的日子,赏析评论组为大家奉上一篇优美的哲理散文《春的颜色》。

主评:丁梅

简介:八零后,小学教师,喜欢文字。2010年左右涉足网络文学,先后在新浪博客,红袖、榕树下等网站发文,20153月走进江山文学网,5月进丁香文学社,任丁香社团总编。 

作者:阳媚。这篇文章曾在《二月文学》《青岛早报》《九江都市报》发表过。

阳媚阳光般的明媚,听名字就如阳光般的温暖,名如其人,阳媚老师带给身边人的感觉,确实如此。现在我们就走近老师,了解一下老师。

【作者简介】张晓梅,笔名“阳媚”,青岛市作协会员。作品见于《中国小说家文集》《前卫文学》《辽河文学》《青岛文学》《唐山文学》《重庆文艺》《鲁东作家》《东昌月刊》《五台山》《小小说百家》《二月文学》《浣纱》《国际日报》《青岛早报》《半岛都市报》《西安商报》《九江都市报》《红棉花》《天柱》《莱西文苑》等。处女作《雨夜惊婚》获《小说选刊》全国小说笔会征文三等奖,《风中的佛肚竹》获沈阳作协举办的第二届盛京网络奖、《苦涩的果》《一地月光》获市小说大赛二等奖。另有论文在全国麻省会议上获奖、及多项征文在本市和文学网站获奖。有作品被收录《齐鲁文学年展2015》。现为江山文学网系统主编。

 

 

文章链接:春的颜色_江山文学网  http://www.vsread.com/article-414672.html

主持雅润:有请丁梅老师出场。

 主评丁梅:各位领导,各位老师、文友晚上好。很高兴再次见到大家,和大家一起切磋、交流文字写作的方法和技巧。因本人才疏学浅,不免有班门弄斧之嫌,然盛情难却,所评如有不当之处,欢迎各位领导、老师、文友批评指正。

今天我评的是阳媚姐姐的散文《春的颜色》。纵观阳媚姐姐的散文,底蕴里透出一种纯净的美,于静好的时光,美若花开。其字字珠玑,干净简洁,澄澈蕴藉,内外兼美,言词所到之处,如珠落玉盘,落地铿锵有声。俯瞰其篇幅优美似海,婉转如歌,自然中透着情韵。今日所评《春的颜色》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细品其美主要表现在于:

一、语言美

散文的美,美在语言。犹如一个衣着得体的女子,款款沐风,情致和风雅尽被托出。美的语言是天然雕饰的简洁,笔墨风雅的净化。这篇文的语言特点,若涓涓细流,蜿蜒成溪,急徐跌宕,娓娓道来,又不失本真。

如:“他们的脸上涂满樱花的颜色”

“一家人咯咯的笑声抖动着春色四处泼溅......

“春天的颜色是暖的。”这样的语言生动得犹如跳荡的流水,盛开的鲜花,能闻其声而嗅其香。文字求真,这些句子击中我们心中最真实的尺度,点触之下,心花待绽,心悦诚服,令人玩味留恋,久久不肯释眸。

再如,“每个春的颜色里,哪个能离开绿色的依托?因为绿色是生命,只有生命才能托起春的天空。”

“我感受春的驿动,阳光蓄满厚重的爱与温暖。”作者将人生的哲理寓于自然景色之中,让景色也有了生命。语言的灵动,赋予文章以灵性的美。读来音韵铿锵,若天籁之音,空灵雅致。比喻,拟人,通感的修辞,令句子仿佛用春色春光写就,有蓬勃的生命力和弹性,其色香味俱全,一阅便能醉倒在心里。

二、意境美

    美的语言,勾勒出真性情、真境界。意在言外,让人回味无穷,烘托出令人频频回眸的意境。文章温暖的画面,诗意的境界,令人陶醉。如:盲人夫妇,以女儿代眼睛,感知春天的暖。农家小嫚赤脚试探泥土的生命。《推拿》里主人公对不屈命运的挑战。充满灵性的语言,唯美动人的意境,真实得仿佛找到了第三世界的自己,置身其中,久久不肯离去。这样的美好,缺憾而动人,触动人心底最温暖的角落,笼罩文本的是作者含蓄的情感。春的颜色,是美好的化身,是爱和温暖,也是希望。这些画面,品之意蕴无穷,带给读者无尽的想象空间。它不是自然的再现,而是经过作者艺术加工的审美空间,传达作者的情思和美感,让读者不禁沉浸在作者所创设的诗情画意中。清末大学问家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说:“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谓之真境界.......”,文章打动人,莫过一个“真”。真实是沉淀在文章生命里的灵魂。这些画面,或温情,或悲鸣,都以真实击中我们心灵深处呼唤渴望的东西,引起读者共鸣。所以,大凡性情中人,更容易出佳作。本篇文章自然真实,独抒性灵,乃得益于写真景致,抒真性情,真感悟。

三、内涵美

    读书若人,无论书还是人,吸引我们深入读下去的,一定是优美丰富的内涵。花里胡哨胡乱堆砌的词语,犹如一个外表光鲜而内里轻薄的人,内涵浅薄得可怜,一眼就能看透其空洞的灵魂。内涵丰厚品之不尽,是灵魂深处的优美,是醇熟的美不由自主的外现。

《春的颜色》中富有生命哲理的语言,唯美感人的画面,烘托出丰富深邃的内涵。如以上我们说过的充满哲思的画面,又如这样的语言:“一个人能在没有阳光的黑暗中活出自己人生的精彩,能在纷乱的竞争中凭借一技之长过活,让生命的每一分钟都很充实,用心品味着春的气息,用自己的思维幻化出一个百花齐放的空间,这样的人生令人敬仰。”

“其实,每个人的心里都住着一个春天,所有的梦想,所有的过往,所有的美好都如春色,涂抹你人生的整个里程,每一次感动,每一次温暖,都是春的颜色。”如诗的哲语,对生命真切的感悟,让心灵得到一次次净化和升华。纵观其诗意之美,灵动之美,真挚之美,让人觉得它真实得无懈可击,又朴实得无可挑剔,仿佛刚刚从地下长出,带着泥土的温度,朴素得令你折服。文字间透出淡淡的哲思美和智慧美。挖掘优美境界中丰富的人文内涵,清新淡雅令人回味无穷。

四、结构美

    本篇文章结构优美,清爽干脆,不拖泥带水。融布景、抒情、哲理于一体,行文如诗,言词优美真切而又饱含深情。意味深长,内涵丰美,既有曲径通幽之妙,也有飘逸洒脱之美,立体感强,令人玩味留恋。

行文没有大的起落,全篇在平缓的结构中见景致,优美中现匀称,文字灵动,思维灵活,充满对生命的哲思,对美好的玩味。既有外形美,也有内在的含蓄之美,两者相辅相成,互相映衬,筑起美的结构形式。

俯瞰全篇,布局和谐统一,结构匀称,剪裁得体,首尾呼应,当之无愧之精品。

    品味它和绝品之间的差距,主要有两点:一,作品主题挖掘深度不够,文字稍有狭窄。二,起承转合处稍欠梳理,如再加穿凿修改文章会更加完美,向绝品靠拢。

以上仅是个人的一点谬见,如有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

感谢主评丁梅老师的精彩点评,辛苦了。下面请阳媚老师谈谈创作心得。本来老师定好亲临现场,但由于五一节日休息,评论课顺延,和老师定好的出国日期发生冲突,很遗憾。但是人虽然没到,心意却送来了,下面是阳媚老师写的感想。

阳媚:与这个季节有关——浅谈《春》 

写这篇文章很偶然。 

一次,去青岛赏樱花,在公园遇见一对盲人夫妻和他们的女儿,虽然他们的穿着于周遭格格不入,虽然夫妻两人都看不见,但,他们在女儿的描述中用心感受到了春天的美,他们的脸上荡漾着甜甜的笑容,这一幕深深触动了我,烙在了我的记忆。 

周日回到老家,经受不住野菜的诱惑,我来到了绿油油的麦田。一浪高过一浪的绿色散发出春的气息,我触摸到了春的主旋律。其时,乡亲正在播种花生,低头拉犁的老牛与赤足播种的情形瞬间勾起我记忆中的暖,那泥土的温暖穿过脚心直抵心田。 

案头是我读过N遍的《推拿》,每阅读一次,心灵就会洗涤一次。一群在黑暗里过活的底层小人物,面对社会的歧视,亲情的变异,以及生活与爱情与家庭诸多方面的压力,他们用自己的汗水、双手描绘着心中的幸福,描绘着春的五彩斑斓…… 

无需置疑,春天是一切生命的起点,她承载着收获的希望。无论你是高贵或卑微,无论是男是女,无论年老或年少,每一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春天。可是,有多少人知道感恩的呢? 

与这个季节有关的一切,就这样带着露珠慢慢爬进我的脑海,有了角度,有了主题旋律,于是,成就了这样一篇拙文。说实在的,我的这篇拙作书写很是随意,没有刻意去雕琢词句,没有刻意去粉饰文章的主题,只是以春天的本真浅谈春带给人间的美好,浅谈人性的本色。 

另外,非常感谢这里的各位老师能给我的拙作提出宝贵意见,这是我今后创作中所要克服的软肋。身在异国他乡不能与你们一起讨论是一种遗憾,这里,真心谢谢你们的抬爱,希望这个栏目越办越好,为江山增色,成为广大作者提高写作的摇篮。 
主持雅润:感谢阳媚老师真诚中肯的发言和对赏析评论的祝福,老师的作品我品读很多,每一篇文章都紧贴现实,把握时代的脉搏,内涵和思想高度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下面有请湖北武戈老师继续解析此文。

湖北武戈: 

春色是有温度的 

——赏析精品散文《春的颜色》有感 

阳媚老师的精品散文《春的颜色》发表于20143月,我去年刚进江山时读过一遍,但是,读得不够细致,属于那种走观花式的阅读。今年“五?一”过后,又连看两遍,心中有所感动,就想找个地方说一说我的感触,正好,今天的赏析课堂,就是赏析阳媚老师的精品散文《春的颜色》。

感触之一:春色有温度 

说老实话,我原来春游踏青时,也只是看一看春天的热闹,我心中的春天,无非是由青草、绿树、红花和鸟鸣等诸多元素,构成的一个个或大或小的花园,从来没有想过春天有没有温度。 

阳媚老师在《春的颜色》一文中,选取一个独特的镜头,借盲人夫妻的女儿之口,道出了春的颜色的本质——春色像身上的衣服一样,是温暖的。 

我们先来听一听这几句对话: 

“妈,春真美,和妈妈一样美。” 

“女儿,春是什么颜色?”女人和男人异口同声问女孩。 

“爸,妈,你身上暖不暖?” 

“暖!” 

“那就是春天的颜色呀。”一家人咯咯的笑声,抖动着春色四处飞溅。 

事实上,如果让我们来形容春是什么颜色的,十有八九都不能准确地描述出来,女孩却用极其童真的思维方式,道出了春色的本质——春色是温暖的。一下就把读者感动得稀里哗啦,涕泪横流。 

感触之二:常人对春色的麻木 

春色在盲人夫妻和女儿的心中是温暖的,在健康的常人心中却是麻木的,这一鲜明的对比,是给人感触最深的东西。 

也许,在常人的眼中,春色年年都有,无非是红花绿草,没有什么可稀奇的,所谓见多不怪是也。其实,这是一种麻木的心态,是不懂感恩的畸形心态。这就好比,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抚养长大,我们却认为那是应该的,是每个父母都会做到的,从而没有了感恩之心。对春色的麻木,就是感恩之心的麻木。动物在得到人类饲喂的食物后,都知道摇头摆尾,感恩戴德,我们作为人类的一员,难道连动物都不如? 

阳媚老师巧妙地用盲人的感恩之心,与健康人的麻木心态相对比,目的是为了触动我们某些人的麻木心灵,使之有所觉醒。 

感触之三:对良知的真诚呼唤 

《春的颜色》一文中,有一段振聋发聩的语言,至今还在我的心中回荡着:“对于健康人来说,春天就是一个季节,是一轮轮生命的开始,来也匆匆去也匆匆。面对春里毛茸茸的绿草、花朵,面对绿意婀娜的垂柳,面对春风吹皱的水面……人们习惯于漠然接受,感觉这一切不过是自然风景,没有一丝丝感恩之心。” 

文章从小女孩一家人从容地面对人生,从《推拿》中的盲人用苦苦挣扎感受生活的快乐这两个实例中,得出一个震憾人心的结论:空洞无内容的心,比看不到光明更让人可怜。 

我感觉,这是作者对良知的呼唤:人,只要能舍去贪欲,拥有一颗知足常乐和平实的感恩心,就会拥有无尽的快乐,就会拥有满园春色,就会看到无边的美好在身边,就会感觉这个世界温暖如春。我们要用心感受春的温暖,感受春的风韵与内涵,感受春的博爱与精彩。人类的生命,再完美也有残缺,而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住着一个完美的春天,我们要做的是,用不完美的生命,去接纳这个世界,用完美的心去品味、感恩这个世界,感恩春天,这样,我们的人生或许才能完美。 

文章中的瑕疵 

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自然也没有十全十美的文章。阳媚的这篇散文,有两处明显的常识性瑕疵,值得在以后的创作中加以注意和克服。 

一是有些事物没有写清楚例如:“老牛搭着刺眼亮光的铁犁,神色奕奕的老农,肩上扛着开拓春的犁头……”在我看来,这是不符合常识的。犁头还在老农的肩头上扛着,哪来的“老牛搭着刺眼亮光的铁犁”一说?老农只有到了地头,套好犁具,老牛才会与刺眼亮光的铁犁,搭配成一幅完美的图案。同作者阳媚私下沟通后,这才知道,在作者的家乡,犁头和犁架是分开的,到了地头才安装起来,老牛拖的是犁架而不是整副犁。如果作者在文章中写清楚了,就不会产生这种阅读上的误会。二是小嫚的爸爸对小嫚说的话有违常识。“小嫚,把鞋脱了,穿着鞋会把泥土踩死。”有过耕作经验的读者都知道,新翻犁开的泥土,是不怕穿鞋来踩的,赤脚反而容易踩死泥土。当我们的赤脚踩在泥土上时,必然会留下一片光滑的印迹,那就是把泥土踩结了的现象。如果我们把小嫚爸爸的那句话改为:“小嫚,你把鞋脱了,踩进泥土里试试,看泥土有没有温度?”就样一来,既符合常识,也有了情趣。 

以上所言,只是我的一孔之见,不代表所有读者的感想,也不能遮盖精品的光辉,说得不对的地方,请阳媚老师谅解,请主评老师和在座的辅评老师指正。 

主持雅润:谢谢武戈老师的精彩评析,辛苦了。下面有请山泉老师对这篇文章发表一下个人看法。

山泉: 
阳媚散文《春的颜色》赏析: 
各位老师,晚上好! 
刚才丁梅老师以及武戈老师对文章作了全面而深刻的评析,看完之后受益匪浅,两位辛苦了! 
按照雅润老师安排,就阳媚老师散文《春的颜色》,我再谈一点个人的读后感。 
春,一年之首,万物勃发之季,古往今来,一直是文人墨客为之倾倒而百吟不腻的对象,名篇名句叠出,精品绝句不胜枚举。读罢阳媚老师这一篇《春的颜色》,给人感受最深的是在创新上下足了功夫,人所共知,创新,是中华文学生生不息的魂,在弘扬先贤智者们的精髓之后,在感叹大自然的神奇莫测和人生的酸甜悲苦之后,以景抒情,以情感人成为散文必备的要素,在情景兼容、怡情舒心之余,提炼出人之所不同,反思生活,启示读者,弘扬正能量的主旨,如此,才能引发人读者的喜爱和共鸣。 
《春的颜色》突出的亮点在于—— 
一是立意独特、耐人寻味。仅从标题而言,朴实自然,对正常人而言,春的颜色一目了然,姹紫嫣红也好,七彩纷呈也罢,满眼的绿,相伴和煦的风,吹拂着人的情,荡涤着人的爱。 
而该文却另类切入,取材别具一格,以盲人之心,以真爱之情,来审视春的颜色,于是,这春,更有了独特的颜色,那就是“暖”。暖本来不是颜色的,但让人感知到的,用一颗善良朴实的心、热爱生活的心去感知,于是。这颜色就与众不同。 
人所共知,盲人眼中的色,全部是黑的,孩子眼中的色,全部是七彩的,如果这样写,这篇文章就失去了意义。这暖,其实是真情所带来的,一种常人难于体味到的情,一种感恩和幸福满足在心底激起的情,而带来了这春的暖色。 
最直接的,莫过于小女孩小嫚用脚丫探入暖暖的泥土中感知到的暖,是那么真实。 
二是短小精干、字词精炼。纵观古今散文大家的文章,比较经典而流传不朽的,大多如此,当然,徐霞客老先生用一生游离名山大川,所写的史记性游记例外。长篇大论的,是论文,学术性强,怡情和启示性小。近现代散文大家如朱自清、鲁迅的精品就不长。 
阳媚老师这一篇佳作,仅仅两千字左右,却深刻的诠释和演绎了主题。其实,可以这样说,写文章,越短越难写,为什么很多人能写散文而不能写诗歌(譬如我)就是这个缘故,这就要求字词必须字斟句酌,反复推敲。这一篇文章,就做到了“多一分则长,少一分则短”的效果。加之诗词歌赋的巧妙引入,与文章主题相得益彰。 
三是浓郁的乡土气息,像春风一样扑面而来。文章着墨不多,但在“暖春”这一主题之下,肩上扛着犁耙的父亲,暮归的老牛,鸡鸣狗吠、炊烟袅袅的村庄,自然分布的农家小院,滋滋生长的庄稼等等,寥寥几个情景,把乡土乡愁巧妙的融入其中,让人想起原生态的田园乡村,想起了家乡的父老乡亲,想起了春播秋收……一种春带来的旖旎情景,真的就直暖心窝,并与文章主题紧紧相扣。 
其他方面的亮点还很多,如爱心与暖意贯穿全篇,春色的重要标识信手拈来比比皆是,感恩和付出,热爱生活而善良的人们心底的恬淡与无争等等,因篇幅原因,读者自去文中品味。 
金无赤足,还得说说文章两个方面的不足: 
文章之中直接插入个人感悟还是显得多了些,文章自身就短小精干,在凸显主题的前提下,还可以删繁就简,直接用情景用故事去引导读者激发各自的感想或者说联想,如果作者直接插入评论,就会冲淡文章的深意和替代读者的联想。这就像写小说,要通过人物和事件来揭示主题,尽可能避免作者跳出来直接评论。比如“一个人能在没有阳光的黑暗中活出自己人生的精彩……这样的人生令人敬仰”这一大段,我想,要尽可能避免直接评论或者给出结论,要点到为止,在戛然而止中,给读者一定的留白空间。 
再是拨动人心弦的核心点不多,比如写盲人对春的感受,如果能加入一点身残志坚,在生活的磨难里,在自强不息中创造出自己心底的一个“春”,就能直接撼动人最动情的点。比如写乡情,那些朴实善良勤劳的父老乡亲,世世代代如何把四季打造成春,“让四季少了夏秋冬”,也许更能提升了文章的深度和广度。 
就说这些吧,一孔之见,偏颇之处,请各位老师特别是阳媚老师包涵。 
谢谢大家! 
主持雅润:谢谢山泉老师的中肯精彩的发言,辛苦了!有请柳约老师继续解析此文。有请。

柳约:春天的颜色,是五彩缤纷的,更是温暖人心的。细读阳媚此文,可以预见作者其实也是在借温暖的春光,展露自己当下的心境。所以文章里,情景交融得很是不错。行走在春天里,唱响爱与温暖的主旋律,主评老师挑得好,其作品秀丽朴素,色彩明亮,几乎可以拿来做范文了。
另外,名词及动词的使用,也恰到好处,使文章脉络显得清晰,而且抒发得非常沉稳,且有力量。
从结构上看,这是一篇非常精短的散文,除了主题轻快明朗,写作风格优美之外,与江山众多的写景抒情散文不同的是,作者看似是在不经意的描摹春景,但在笔下却表现的有声有色,因为融入了一系列视觉、嗅觉、听觉、想象等元素,使得文章充满了情韵。
灵活多变,充满诗意,这是我们值得学习的地方。阳媚是我在江山比较敬佩的作家,通过以上片面的文字,能够看出作者骨子里的传统文化积淀。总的看来,在《春的颜色》这篇散文里,不仅包涵了人生自然之道,也有作者求真、求善、求美的文学创作理念与胸怀。这些方面,也是值得我们这些散文爱好者多加思考并引以为鉴的。
这是我的一点浅见,不到之处,请多批评。
主持雅润:感谢柳约老师的精彩品评,柳约的散文在江山也是很有深度和广度的,谢谢柳约,辛苦了!有请柳絮依依老师发言。

柳絮依依: 

我当初看到阳媚老师的散文标题《春的颜色》,立马想到家乡的春景,即苏东坡笔下的江南春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脑海里浮现的是春天动态的美景,春天不仅有伴春飞翔的燕子,还有水中的鸭、河豚。心里在想,此文将会怎样描写春天的颜色呢? 

阅读了此文,第一印象就是文章没有纯粹地写景。我作为初学者,写散文时一般都是绞尽脑汁描写美景,没有将情感融入其中。而此作品首先就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动人的画面:春天里樱花树下,一家三口谈论春天的颜色,小女孩儿告诉同是盲人的父母:“春天的颜色是暖”。那一刻,我觉得特别温馨。 

文章接着又描写农家父女的对话,爸爸告诉女儿泥土有生命,叫她脱掉鞋子去踩泥土,然后女儿惊奇地说:“呀,泥土好暖”。两次对话,都用了一个字“暖”,告诉我们春天的颜色是暖。 

接下来,作品没有直接描写春天的桃红柳绿、姹紫嫣红,而是写到自己看了毕飞宇的《推拿》,明白一个道理:“空洞无内容的心比看不到光明更让人可怜。人,只要能舍得贪欲,拥有一颗知足常乐、平淡的感恩心,就会拥有无尽的快乐,就会拥有满园春色,就会看到无限美好在身边,就会感觉这个世界温暖如春。”这让我想起了一句话,懂得感恩的人会越来越美。因为懂得感恩,把世界看得美好,心态就好,就会拥有无尽的快乐,人的精神和容颜就会散发出圣洁的光芒。 

春天是温暖的,懂得感恩的人心也是温暖的,因而拥有的人生也是温暖的。正如文中所说“用完美的心去品味、感恩这个世界,感恩春天,这样,我们的人生或许才能完美。” 

文章还用拟人的手法描写“遍野的绿交头接耳,相互传递生命的福音,大地呼啦一下灵动起来。绿,应该是春的主旋律”让人觉得春天充满了生命力。春天的风景千姿百态,在万物复苏的天地间,一切都在跃跃欲试地生长,浮动着氤氲的气息。作者就抓住了绿字描写,充满生命力的绿,代表着柔嫩的生命、新鲜的景色、人生的希望。 

这篇文章写出了春天的温暖,写出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写出了春天的主旋律是绿,写出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写出了作者对人生的无限热爱。读罢此文,觉得心里暖暖的,我们不仅欣赏到春天的生机盎然,更欣赏到人生的美好。 

作品的风格:用极其精炼、流畅、优美的语言描写日常生活中的场景,写出生活中朴实而真切的感情,文章情景交融,富于哲理,把春天的温暖和人生的希望传递给我们。 

主持雅润:感谢依依姐精彩的发言,辛苦了。还有发表意见的吗?现在由雪峰老师发言,有请。

雪峰:读了这篇散文,说几句自己的感觉。个人感觉。

第一,题目不是很恰当,春天的颜色,颜色一词给盲人解释当然怎么说也不能让他们明白那究竟是什么,小女孩很聪明,把温暖说成是春天的颜色,这里是一个特殊的情景,大家都能体会也都能接受,如果给大家也这么说,偷换概念作为题目是不是就感觉有些不合适呢? 

如果换成色彩是不是更好些呢?首先它有颜色的所有含义,而且我们知道色彩,有冷暖之分。似乎更接近本文作者的原笔原意。 

第二,个别语句和词语还需要斟酌。 

例如第一自然段的悠然悠哉,似乎我们平时常听说优哉悠哉。 

盲父母对孩子的称呼,试想一下,平时父母一般都是叫孩子的名字,从没听说过直呼“女儿”。就算是为了文字的优美,我们是不是也应该注意细节的真实呢?当然也许这只是我孤陋寡闻家里不这么称呼罢了,别的地方十分流行。 

右手牵着一个女人左手牵着一个男人,为什么不直接说左手拉着爸爸,右手拉着妈妈呢?下一句就点出的关系直接写应该可以吧? 

第三,缺乏过渡。 

小女孩和盲父母的故事讲完,直接进入下一个场景,丝毫没有过渡,我第一次读时候还以为下边还要接着这个故事说呢,但不是,已经进入下一环节了。个人认为有个过渡应该更好,不会显得很突兀。 

由于只读了前边这一部分,就说这些把。作为一个初学者,说的有些直了,请阳媚老师宰相肚子能撑船,不和我一个无知者计较。 

主持雅润:今天的散文评到这儿,通过主评和复评的解析,让我们对这篇散文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梳理一下脉络,觉得有几点值得学习和借鉴。

1. 写散文,美的语言是天然雕饰的简洁,语言要短小精干、字词精炼。不失本真的描写,真实的再现,真实是沉淀在文章生命里的灵魂,以真实击中心灵深处呼唤渴望的东西,引起读者共鸣。

2.散文的意境美,意在言外,让人回味无穷。写真景致,抒真性情,真感悟。

3.一篇文章无论写的好与坏,内涵很重要,要充分挖掘文章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内涵丰厚,品之不尽,是文字灵魂深处的优美。

4.文章的结构要注意起承无缝,衔接流畅,布局和谐统一。

5.写文章要注意符合生活常识。要敢于创新,有新意。例如这篇文章就是写出另一种春的色彩“暖”。

6.写文章要注意紧扣主题,所有的文字都是为主题服务,所以要字斟句酌。

7. 散文要尽可能避免直接评论或者给出结论,要点到为止,在戛然而止中,尽可能的给读者留白空间。

8.散文如果融入一系列视觉、嗅觉、听觉、想象等元素,那么整篇文章就会充满了情韵,充满诗意,吸引读者品读、回味。

9.这篇文章不仅让我们学到了文章写作的技巧,还学到做人的准则:与人为善,懂的感恩,舍伪存真。人,只要能舍得贪欲,拥有一颗知足常乐、平实的感恩心,就会拥有无尽的快乐,就会拥有满园春色,就会看到无限的美好在身边,就会感觉这个世界温暖如春。 

今天的评论一如往昔,精彩依旧。虽然作者因为在国外,今天没来现场,但是发言已经看见诚意。感谢作者将这么一篇优美的哲理散文奉献给大家学习,感谢主评和各位复评的辛苦付出,谢谢在座的诸位对赏析工作的支持,祝大家天天快乐,心想事成。今天的评论到此结束,朋友们晚安。

 

 

 

 

 

 

 

雅润

雅润 举人

  • 182

    主题

  • 1131

    帖子

  • 3172

    积分

2016-05-12 12:49:52
今天这篇文章用诗意的语言描绘,盲人眼中不一样的春天。读了此文,感慨颇多,作为正常人的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挥霍春天,挥霍生活。珍惜心中的美好,珍惜生活,用一双善意的眼睛看待这个世界,每一天都是温暖,祥和。感谢作者的真情奉献,让心灵接受了一次洗礼。感谢昨天辛苦点评的老师们,辛苦了。赏析有你们,是大家的幸福。谢谢!
共1页 1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