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务管理 回复本帖
江山编辑部

江山编辑部 童生

  • 807

    主题

  • 1167

    帖子

  • 676

    积分

浅谈小说写作的点滴体会(塬上草主讲)

2016-05-15 20:12:35

    作者简介:董彦礼(塬上草),男,1962年12月生于河南省卢氏县官坡镇沟口村原上,曾从事农民、教师、文秘、记者等职业,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已有小说、散文、诗歌等70多篇、30余万字作品在省内外报刊杂志、网络上发表。江山文学网签约作家,卢氏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 

            浅谈小说写作的点滴体会

                            淡雅晓荷社团名誉社长塬上草(主讲)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专家,各位文友,大家好。在这里,首先感谢何叶社长的盛情相邀,感谢江山文学网这个平台给与我的这次机会,还要感谢江山文学网各位老师的厚爱,使我有幸和大家一起交流分享自己在小说写作和阅读欣赏中,关于小说创作的点滴体会和感受。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自己在小说写作上,不过是个“土八路”,既没有受过正规教育,也没有参加过专业培训,爱上小说写作,纯属兴趣爱好。这些年,我读过一些小说,也写了一些不成熟的所谓小说,一路走来,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凭个人感情用事。说起我个人的文学功底,那就叫:石狮子屁股——不深。论起我的写作水平,那可真是:暖水瓶沉到海底——水平太低。叫我来谈小说写作,真真就是:枣胡截板——没几锯(句)儿,也说不出个所以然。

总之,由于自己水平有限,层次较低,更谈不上什么理论水准,只能把自己在写作、阅读实践中摸索、积累的些许感悟,拿出来跟各位分享,算是献丑了,免不了会有谬误之处,希望各位老师、专家、文友批评指正,不吝赐教,以利于今后个人水平的不断提高。

 首先,我想从我个人的角度谈谈什么是“小说”,什么是“写小说”。以我个人笨拙的理解,小,就是细节,就是故事。说,就是讲,讲故事——这就是我对小说的理解。那么,什么是写小说呢?我认为,写小说就是细细地讲故事,就是娓娓动听地讲故事,就是轻轻松松地讲故事。

说起写小说,其实,只要有一定文字基础、有一定生活阅历、会讲故事的人,都能写小说。为什么这么说呢?就拿我自己来说,三十年前就梦想成为一名作家,曾经是鲁迅的粉丝,后来又非常崇拜王安忆,并且努力模仿过他们,而且一开始就扎起要写优秀作品的架势,很努力地刻意要写出“惊世之作”,其结果是雄心勃勃起笔,垂头丧气搁笔,写出的作品其实就是个“四不像”。究其原因,我认为一是没有文字功底,二是缺乏生活,三是不会讲故事。

直到去年,我重拾作家梦,这时的我,并没有刻意要写出多么伟大的作品,而是怀着给大家讲故事的心态写,很放松,就是把自己心里的故事说给大家听,当时有一搭没一搭就写起了中篇小说《石蛙那些事》。可是,当写到一半,也就是三万字左右的时候,我就觉得淡然无味,然后就搁笔了。这个时候,我又开始写一些其他选题的小说。

时间过去了半年,我无意间回过头再读这篇作品时,就发现越读越有味道,虽然描写的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的普通农民生活,但是透过这些小人物的故事,还是能够折射出一个时代的大主题:通过石娃一家人与贫穷和死亡顽强抗争的描写和他们从赤贫到富足的生活变化,以小见大,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变迁,凸显了中国农民艰辛的奋斗史和壮丽的变迁史。作品在江山文学网发表时,编辑老师给予了高度评价,称此文是“一篇厚重如史记般的作品。

有了这一“新发现”,我就接着续写了后半部分两万多字,给作品划上了圆满的句号。这篇作品,也算是我的一篇得意之作。事后我总结了一下,这次之所以比较顺利地写完了这部自己还比较满意的中篇,一是经过几十年坚持不懈的磨炼,奠定了较好的文字功底,二是“有生活”了,三是学会了怀着一颗平常心,细细给大家讲故事。

所以,写小说并不难,难的是怎样抓住要领,只要得法,可以说,人人都能写出好小说——轻轻松松给大家讲故事,不要太刻意去追求什么,就能写出好作品。

其实,讲故事跟写小说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唯一可以区别的,就是把讲故事的嘴,变成写小说的手,你的嘴咋讲,你的手就咋写,写出来,再经过三番五次的提炼修改,最初不成熟的“毛坯”,经精雕细琢之后,必将会变成一篇有思想、有故事、打动人的小说作品。

要写出好小说,还要把握好小说的主题。小说主题是指作家在作品中通过描绘现实生活画面、塑造艺术形象显示出来的,是贯穿一篇小说始终的基本思想,又称主题思想。小说主题要能突出地展现出作者的写作用意,或讴歌什么,或鞭挞什么,或揭示什么、讽刺什么,都要通过作品的主题来体现,而主题又是通过人物、环境、故事情节来表现的。

比如巴尔扎克的《高老头》这部长篇,其主题着重揭露批判的是资本主义世界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小说以1819年底到1820年初的巴黎为背景,主要写两个平行而又交叉的故事:退休面粉商高里奥老头被两个女儿冷落,悲惨地死在伏盖公寓的阁楼上;青年拉斯蒂涅在巴黎社会的腐蚀下不断发生改变,但仍然保持着正义与道德。同时还穿插了鲍赛昂夫人和伏脱冷的故事。

通过寒酸的公寓和豪华的贵族沙龙这两个不断交替的主要舞台,作家描绘了一幅幅巴黎社会人欲横流、极端丑恶的画面,披露了在金钱势力支配下资产阶级的道德沦丧和人与人之间的冷酷无情,揭示了在资产阶级的进攻下贵族阶级的必然灭亡,真实地反映了波旁王朝复辟时期的特征。

再比如藏族作家阿来的长篇《尘埃落定》,他的主题揭示了一个傻子与现实生活格格不入,却有着超时代的预感和举止,成为土司制度兴衰的见证人。小说故事精彩曲折动人,以饱含激情的笔墨,超然物外的审视目光,展示了浓郁的民族风情和土司制度的浪漫神秘。

又比如陈忠实的长篇小说《白鹿原》,描写的是陕西黄土高原上的白鹿村,这里历史久远,是个素有仁义之称的礼仪大庄。作品描写了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世世代代在这里生存繁衍,随着时代的变迁,两大家族以及周围的各色人等,为温饱、为脸面、为光宗耀祖、为争抢风水……祖辈三代纠缠在财、权、利、欲的无休止的谋算与争斗之中。作者以细腻深沉的笔触,描绘出一群不同典型的主人公的命运悲喜剧,生动、形象、厚重地反映出民族悲壮秘史的一角。  

好的小说还要有好的故事情节。如果说主题是小说的灵魂,那么故事情节就是小说的血肉,有血有肉,小说才丰满,才能感染人、打动人。故事越典型,主题才越深刻。

如本人不久前创作的微型小说《风雪夜》,描写了一个刚出狱的罪犯,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对一个残疾老人实施抢劫的故事,而当抢劫者发现被抢者跟他的父亲长得一模一样、并从老人口中得知,这笔钱是用来救老伴儿的命时,抢劫者由此联想到自己的父亲母亲。 

在那一刻,作为人的良心被发现,继而由一个抢劫者变成了一个助人为乐的好人,故事情节出现惊天逆转,结果出人意料,挖掘出了人那种与生俱来的、深藏于灵魂深处的那一点点善良,这一反常举动中,闪耀着人性的光辉,深刻揭示了作品“人性本善”的主题。

故事情节不能“一马平川”,而要有“横看成岭侧成峰”的起伏,还要有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效果。

关于故事情节,这里不再赘述,只要读过一些名家名作的读者,都会感受到故事情节对于小说作品的重要性。

这里,我还想说说小说的人物。“文学既人学”。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这个人物是作者把现实生活中的不同人物原型提炼加工而成的,他不同于真人真事,而是“杂取种种,合成一个”,这就是人物的典型性

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所以小说中的“我”不能看成是作者,只表示小说是以第一人称来叙述的。 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方式主要有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还有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在此,描写的方法不再多说,主要谈谈人物的典型性。

    再以巴尔扎克《高老头》为例,作品中的主人公之一高利奥老头,他出身微寒,年轻时以贩卖挂面为业,后来当上供应军队粮食的承包商而发了大财。他疼爱他的两个女儿,让她们打扮得珠光宝气,花枝招展,最后以价值巨万的赔嫁把她们嫁给了贵族子弟,使面粉商的女儿成了伯爵夫人;然而两个女儿挥金如土,象吸血鬼似地榨取父亲的钱财,当老人一贫如洗时,再也不许父亲登门,使之穷困地死在一间破烂的小阁楼上,女儿们连葬礼都不参加。通过高老头这个典型人物的描写,作者批判了建筑在金钱基础上的“父爱”和“亲情”,对人欲横流、道德沦丧的社会给予了有力的抨击。

小说中,人物的个性越鲜明,给读者留下的印象就越深刻,给读者的感觉就越有立体感。所以,人物塑造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作家塑造人物的功力如何。如《水浒传》里有一百单八将,这些人物人人个性鲜明,个个特点突出,个个鲜活生动,展示了作家超凡的人物塑造功力。

说到底,小说是语言的艺术。语言风格要根据小说描写的人物、环境以及时代背景等来确定,或恬淡,或典雅,或原生态,或时尚新潮,或古朴,或简约,以更好地为人物和主题服务。

其实,成功地塑造出了典型人物,鲜明地表达出了意向,让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与思考,这样的小说语言应该算成功的。

打一个简单的比喻,语言就做工的工具,器物好不好得看工具做出来的活是什么成色。语言的好赖,直接决定着作品的优劣

词典里包含着最好的语言,但词典不叫小说。一个小说写得都没法看,不知道说什么,无论语言多么美多么好都是失败的,都不算好语言。如果有人对你说,你的语言真好,就是人物形象不鲜明,立意不明确,结构不明朗,故事不感人,那么就等于说你的语言是最失败的。

小说的语言在某篇作品上好,换个作品可能就不好。小说的语言,别人用着好,你拿来用就不好。

大家都知道,沈从文和鲁迅都可谓是语言大师。然而,如果用沈从文的语言去写《祥林嫂,去写《闰土》,其效果就会大跌眼镜相反,你如果用鲁迅的语言去写《长河》,恐怕也不会收到理想的效果。你不能孤立地说鲁迅的语言好与不好,也不能孤立地说沈从文的语言好与不好。

语言的好坏要看小说效果,不能单独拿出来说。就像穿那件衣裳好看,而他穿上可能不大合适,不但不能提升你的形象气质,反而会对你的形象气质造成损害

沈从文以湘西的原汁原味给我们勾勒了一幅幅唯美纯净的画面,这些原汁原味在创作上就表现为语言的方言融入、意象性和音乐性,并在其个人风格的建构过程中展现出独特的语言个性;而鲁迅小说的语言则以冷峻、犀利、凝练、白描手法以及偶尔的文白混杂和各种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见长。

我把沈从文小说《长河》中的一段文字拿来与大家共赏,你也许会从中品味出他语言的独特魅力:有些人厌倦了地面上的生存,就从山中砍下几株大树,把它锯解成许多板片,购买三五十斤老鸦嘴长铁钉,找上百十斤麻头,捶它几百斤桐油石灰,用祖先所传授的老方法,照当地村中固有款式,在河滩边建造一只头尾高张坚固结实的帆船。船只造成油好后,添上几领席篷,一支桅,四把桨,以及船上一切必需家家伙伙,邀个帮手,便顺流而下,向下游城市划去。这个人从此以后就成为“水上人”,吃鱼,吃虾——吃水上饭……

我们再来看看鲁迅的语言,同样有着无穷的魅力:那船便将大不安载给了未庄,不到正午,全村的人心就很动摇。船的使命,赵家本来是很秘密的,但茶坊酒肆里却都说,革命党要进城,举人老爷到我们乡下来逃难了。惟有邹七嫂不以为然,说那不过是几口破衣箱,举人老爷想来寄存的,却已被赵太爷回复转去。其实举人老爷和赵秀才素不相能,在理本不能有"共患难"的情谊,况且邹七嫂又和赵家是邻居,见闻较为切近,所以大概该是伊对的。——《阿Q正传》第六章  革命

虽然两段文字都和船有关,但读起来韵味却大不一样。

小说写作中,除了以上几点之外,还有谋篇布局、人物的个性描写、叙述的手法运用等等,都需要熟练掌握——因为,小说写作是一门综合艺术,缺一不可,只有各种手法技巧运用得当,写出的作品才会更加完美。

各位老师,各位专家,各位文友,在即将结束今天的讲座之前,我还想说几句体己话,也可说是“私房话”,与大家一起分享。

第一,写作要用心。用心写和没用心写的作品,一读就知道。用心写出的作品就能感染人、打动人,使读者跟着你一起喜、一起悲、一起忧,作者的心和作品中人物的心是相同的,而读者阅读作品以后,又能和作品中人物的心灵联通,这样的作品才算是好作品。

 第二,写作要坚持。刚开始写作时,我每天只写1000字左右,天天坚持,没有重特大事件从不间断。我算了一笔账,一年按300天算,一年下来也能写30万字。2015年,这个目标我实现了。这样,循序渐进,目前我每天可以写3000多字,最多时达到5000字。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多出作品,出好作品。

第三、 写作 “卡壳”咋办?这个时候不要硬着头皮去写,可以停下来,理一理思路,理清了,想明白了,再往下写,不能 “挤牙膏”,即使“挤”出来了,你的作品也一定不会太好。 

第四,要“抓”住灵感。不管何时何地,只要有灵感,马上记下题目或内容,储备素材。我最多时储备有二三十个内容,百分之八九十都“呱呱坠地”,只有个别“胎死腹中”。这样就解决了“没啥写”的难题。

第五,怎样获取灵感?我的感觉是,一是从生活中获取。二是读书,从书本上获得灵感。三是勤于思考,善于发现。四是从电视节目中获取,如《等着我》、《挑战不可能》、《向幸福出发》……

第六,写作也赶“时髦”。为了解决随时随地都能写作的难题,我采用云盘写作,这样,只要有网络信号的地方,都是我写作的地方,只要没有比写作更重要的工作需要我去做。

好了,由于本人才疏学浅,以上只谈了自己在小说写作、阅读中的一些初浅体会和感悟,不当之处,敬请各位批评指正。谢谢。再见! 

 

 

共0页 0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