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润
|
【专栏】每周一评:第十二期2016-05-19 14:06:13物化神移,通达本真——赏析绝品诗歌《洞穿故乡》(组诗)
主持雅润:尊敬的文友们大家晚上好!
主评是如云社团的无求老师,让我们熟悉一下无求老师,看看老师的文学之路。
作者李沛东风,又名李东风,听过评论课的应该对他比较熟悉,他曾经在四月二十日担任主评,评论清心如云的绝品诗歌《九华山之行》。让我们来看看李东风老师的文学行走的轨迹。 简介:李东风简介:又名李沛东风,男,1976年生于安徽淮南,中国诗歌学会会员,火种公益文学网站副站长,《如云诗苑》特约诗人。早年从军,1995年于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创立长城诗社,为军营朦胧诗早期成员之一。作品见于《中国青年报》《解放军报》,《战友报》《内蒙古日报》《姑苏晚报》《淮南日报》《诗歌周刊》《东方诗刊》等报刊杂志,并担任国内诗歌网站、诗歌论坛赛事评委,曾任古岚墨风文学网诗歌副主编,《火种文学》现代诗主编,倡导本土写作,认同传统美学主张,崇尚心智汲涉后的深层启化与体验,以剥离虚象的原魂俯瞰,呈现核质,重构真相与信仰。 他在诗歌创作方面有一定的经验和技巧,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现在有请无求老师。 文章链接:http://www.vsread.com/space/myspace-62357.html 无求:各位领导、主持人、老师文友们晚上好!很高兴有这种机会与大家一起探讨与交流,首先,感恩江山领导创建赏析平台,为我们提供这样清雅的环境,可以共同学习提升,从中认识到创作中的问题与不足,累积经验,以期达到更高的文学修养与艺术水平。 对于诗歌创作,我认知尚为肤浅,这次应邀参与赏析主评,实感汗颜!江山人才济济,而李东风老师的笔触又含蓄深邃,由此压力重重。赏析文章是第一次写,所以诚惶诚恐。不敢说析,只能说顺着诗歌的脉络,表达我的切身感受。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的解读也难免偏颇、纰漏,在此恳请大家指正,并给予谅解! 与李东风老师认识于火种文学网,因文字结缘,因他谦和低调的品格结下深厚的友谊。他为人豁朗通达,善交朋友,文章多面且善究析评,由此让很多诗友称道、叫好。但他处事低调,为人谦和,对自己作品的完美要求几近苛刻,前几日与我交流,还一直强调这组作品存在不少瑕疵,让我多多批评,这让我更是敬佩有加! 其实,即使是知名作家的作品,也会有些许局限或遗憾,但不管怎么说,东风的这组《洞穿故乡》代表了他的写作实力,是他知识广度、思想深度和灵魂高度的很好展呈。 《洞穿故乡》,虽分十个章节,但步步为营,环环相扣,纷杂中彰显大气,细微处见其功力,是一组厚重、沉潜的气韵之作!纵观而下,每一首都饱含着历史和人文关怀的哲思或反省,尤其,诗人在遣词用句上,穿插自如,力透纸背,不能不让人佩服! 这组诗的大背景设计特别好,深沉的情感始终以纷飞的雨幕为主线,在雨季中铺展出温厚的诗意,故乡情意尽袒心胸,充满渴望的情愫,在自然跌落的叶纹上寻找出口,曾经残红的辉煌,失修的是什么呢?是自我心境的返照?还是蕴涵在诗行中一席惆怅的往事?“溯”的渐行渐近,都犹如历历在目的秋光,浮现出那些不可挽回的落寞。通篇虽是多触角缩写,并未妨碍主旨思想的贯穿,让读者在浓郁的艺术氛围中感受其思想的指引,恢宏大气,饱满厚重。下面,让我们走进雨幕,走进作品,细细体会深沉优美的律动: 第一章:《雨季》,“雨落淮河,我看不到云朵净澈的眸子/细碎的柳叶嫁于东风,又落于北风/风是善变的魔法/它存在于牙齿之间/在加温句子前/已铺垫好了结局……., 这个秋天,寒凉是温度的坠落/却又和温度无关,飘洒的雾雨/蒙昧了杯子里隐喻的春色/以洗涤为借口,把明媚悄然蚕食/我打开了伞,天空是圆满的形状/可我的肋骨,却被密密地排列成屋顶”,云朵,柳叶,风,雨,当特设的物象滚滚而来的时候,你就已经感受到一种久抑下的情感喷张,作者巧妙于物象的举托和牵引,为后起发力做足了铺垫,继而从自然幻化的物象中摄取生活的本源,再为具象的引展推波助澜,雨伞,天空,肋骨,三足鼎立,构设生命的强音,这样的心灵轰鸣怎能不让人欣喜、震慑! 第二章《落叶》,“路上潮湿的落叶/甲虫啃下凝重的一口/爬向了庙堂,成为供奉的香火…,…”直笔切题,透过具象的特征引展喻指的深度,这一首贵在细节的细描与技巧的妙用,联想、抽象、暗示、比兴,幻化中有明喻,具体处有幻化,这不仅固化喻指深度且因不同的受众体产生更广度的思想涵盖与导向。 第三章《失修》,”雨还在下,胸膛里拳头大的房子/失修已久_”一语点破,现实和理想的差距,捶打着一颗迷茫的灵魂,从情感的推进来讲,他是第一、二章的承载,以雨为引,温婉中展显劲拔,它不仅是自然的雨声,更是灵魂的叩击,意境的托举让情感的释放愈加凝重, “祖先留下的遗骨,洞开着思想/让溯源而上的鱼欢快地穿行”, 沉郁中折射思想的光芒。沉而不重,正是笔者精妙所在。 第四章《朔回》,作者精心于气韵的设计,这一章重在心情的迂回,或者说是精神花絮的铺垫,跨时空的穿越,幻化的情节,极具跳跃和浪漫色彩, “天空迫近我的额头/雨一直下到长安/树上的蜗牛被我盖上了一片叶子/历史总是在坚硬中夭折,又在柔软中复苏”,空旷中彰显深邃,虚幻中更加真实,这样的述描怎不让人在感受美的同时收获哲理! 第五章《渡口》,雨幕,是贯穿始末的索引,空旷的大背景下植入一个个具象来丰满主旨指向,此时的镜头多变且细腻,在动感的画面中沉积,一步步抵达思想的渡口,“一首诗载起的生命之旅/ 被一条船,迂回铺陈/两岸的码头交换着人声,庄稼/和新鲜的情感/直线间,原来可以无限延长”。这样的述描不仅有很强的画面感,而且更有深层次的延伸,具象和情感交融在一起,感性与哲理互为犄角,从而构架主旨的桥梁。 第六章《救赎》,这一章与第四章有异曲同工之妙,也是作者气韵设计的又一次小高潮,每一章节之间不会绷得太紧,这大大加强了章节的弹性,总能找准时点给情感一个喘息的机会,这样的落差设计,既是对通篇气韵的照顾,也是由大到小,回归自我的认知历程,“东风,一直是挑着胭脂的货郎/在山坡,兜售着色彩……象征着温柔和撕裂的夜 /把长堤喂养成燕子/剪开圆月/淮河画舫,被救赎的木鱼/抬举着离去”,这样细腻又质感的述描,含蓄温婉中尽含力道,不得不让人赞叹不已。 第七章《剖砂》,对这一章节的切入,研读中仔细揣摩作者的意图,是无心插柳还是有意植入,反复品咂后感觉还是后者,作者在大背景下渐渐聚焦于一粒,通过具象细描与自然幻化,体味人生的精髓所在,物化与我,由小见大,“悲伤和欢喜,用两条腿支撑着真相/历史和遭遇,在久远的时光里禁声”,这样深沉的彻悟,是岁月磨砺而来,是疼痛后的觉醒,更是故乡情愫的无尽缅怀。 第八章《城门》,“黄土下的城门/被发霉的思绪浸染着/生出了绿苔/用手去触碰,却听到了宝剑的吟响……,我躲在一粒砂里,和祖先心贴着心,在北斗七星舀酒酣醉后/我只能把人心叫醒。”浓厚的情感继第六、七章的节拍再次沉入,在时空隧道里穿行,在反复胶着奔突中寻找灵魂出口,动静相宜的映衬,陡升生命的质感,在一片混沌中,引伸雄鸡啼鸣,喊醒内心的苍凉。 第九章《道观》,作者接住下沉的情绪,给通篇气息一个缓冲,于是,“我尝试着吃下一截甘蔗,再去山上许愿……,尽管搜寻三生,还是找不到我的姓氏”巧妙地节奏设计为最后的落幕埋下伏笔,作者巧借悬挂在山石之上古铜色的问号,物我合一,空灵深邃,一如我的迷茫,在三界中找不到答案。平静中起波澜,画外音强烈,引发读者共鸣。 第十章《回落》,于第九章整理后,情感终于归于平和、从容,当淮河浪花奔涌而来,我的诗句回归辽阔的旷野,回归现实,“城墙上,诗人怀揣折扇/把长袖的衣衫穿在幽曲的句子上/隐诲的舞蹈,我想告诉他/桃花,在燃烧成诗歌意象前/五千年来,一直只结桃子”,翘尾处,梦幻与现实同在,艺术与哲理并存,跌宕起伏的情感在回落中和谐且安详,不得不叹服作者的精妙构思,不仅让强大的气场回归圆满,又让主旨的引领得到精神支撑。 幸运的是,顺着作品的脉络,让我渐渐也走进了作品,走进一颗炽热的情怀。这些充满激情和力量的诗句,通过艺术的形式,展显灵魂的交响,只有心中藏有大爱的人,才能对人性的关怀和世态嬗变始终怀有感恩的心,表现出这样的谦虚和敬畏。通篇气场深沉开阔,大气厚重,娴熟精湛的文笔,意象的巧妙植入,匠心独运的情感融合,集锦为一场盛宴,给读者带来心灵的共鸣和美的享受。 若非要指出不足,我觉得通篇还有瘦身的空间,反复迂回的构架虽然荡气回肠,也容易造成谕旨的松散,需要反复咀嚼才能品其味道。构筑强大的气场,需要注入诸多元素,让这些元素无痕对接是对作者笔力的一个极大挑战。我的感觉是,如果能像包饺子一样,馅料多而清爽,香而不腻,皮薄馅足,一口夺人,或许会有更好的品赏效果! 以上是我一些浮浅的解读,不当的地方请作者海涵,请大家包容。谢谢大家!感谢江山课堂,感谢江山文学! 主持雅润:谢谢无求老师的精彩解析,辛苦了。下面请作者李东风老师谈谈创作的感悟。 李东风:非常感谢无求老师对《洞穿故乡》的深度解析和引述!感谢如云老师和兰心梅韵老师对作品的独到剖析!感谢主持雅润老师的周到安排! 诗歌创作在向度和题材上要有一个取舍和视角上的定位,大方向上可能受当前意识形态的影响,小的层面则和个人诗观和生命体验相关联,如何让诗歌走出虚幻?走出超物超我的悬空境地?走出无根无核的无限抒情?回归诗歌的本原状态,如何彰显时代特性,构建诗歌精神,这是整个诗界和诗人个体所要思考的问题。 二十年多年前,我们刚写诗歌的时候,诗歌爱好者之间的联系是靠书信和聚会来完成的,诗歌形式也以流畅抒情为基调,诗的结构和呈现较表象和单一,随着网络的普及应用,诗歌的传播和创新骤然加快,从而分划出语感和表现形式迥异分呈的诗歌流派,诗人间的交流和互动已进入无障碍阶段,因此秉性相近的一些诗人自然而然的聚拢在一起,我和清心如云、无求、泣血的流莺、海边边、老井、兰心梅韵等一大批优秀的诗人就是在此契机下相识相知而缔结友谊的,他们都有自己的人生信仰,其作品意核磐重,呈象开阔,撷材述意从不在虚妄中打转,总能在最接近事物本质的洞述中诠释人性、时代和浮尘蒙蔽下的斑驳世象。 我在创作《洞穿故乡》这组诗歌时,正值家乡人文地貌发生巨变之时,历史的,当下的,由社会变革而异化的曲度人性,由祖先所遗留的乡土情感被伤害后的冷觉和肃然,诸多复杂的情愫纠结于心,让我产生一种失陷般的惶躁和不安,我不能改变任何现状,做为一个见证者,我只能用文字来记录这片古老土地上所发生的漂移和变迁,我是祖先和子孙链扣中的一个极其微小的环节,当我用诗歌这种形式把一片土地的世景刻镀在链条上,即便是卑微的呈现,对于家乡的一草一木,也是一豆小小的光。 我的家乡位于安徽淮南,战国为楚国都,汉代为淮南王刘安辖地,著有历史巨作《淮南子》一书,并发明了中国豆腐。公元383年发生了一起在军事史上最为著名的战役——“淝水之战”。后多朝沿袭淮南王属地,历来烽烟不断,文化璀灿。自解放前后,淮南地区广开煤矿,民众皆弃文从商,一派浮俗景象,这种由文化上的割裂和新价值元素的融入所形成的失陷,很大程度上破坏了这片古老土地上的人文景观和精神传承。这是非物质文明遭到忽视的时期,这种变迁和改变让很多人开始反思,试图有所改变,试图把一方水土的觉醒理顺成一条自省自救的路途。 我写这组诗歌就是在这种纠结的心理下完成的,想从人性的角度去挖掘这片土地上的历史容留,在文本表述上,用了趋于抽象的象征性描写,意图用诗的语言来还原较深层的人性矛盾,这种矛盾已突破地域限制上升为普遍意义的人类价值的衡点和错结,它是与美形成鲜明对比后,又在冲突中归拢于哲学范畴的平静思考。这组诗歌在语感和诗性构筑上我都不是太满意,偏于主线和概念化的叙述,意象和个体情感的舒展有失丰厚和细腻,部分素材和词性在构建上过于陈旧驳杂,一些疾症只切开患处,却坦之未授...种种不足和缺失让我一度汗颜,在如云老师和无求大姐的鼓励下我才拿出这首不算成熟的作品,让大家解析评判,希望老师们斧正并提出宝贵意见!在此感谢无求大姐和如云、兰心老师的精彩解析,感谢主持老师的无私奉献,感谢江山文学所提供的优质平台,谢谢大家! 主持雅润:谢谢老师的真诚细致的讲解,辛苦了。下面有请清心如云老师继续解析评论。 清心如云:对于东风本人有一面之缘,是去年参与一次颁奖典礼相遇,一副透着秀外慧中的文人气质,沉静内敛,却又带几分舒朗的个性。三十余岁的东风,却有着深沉高雅的诗心,他的诗作具有传统意识的思想内涵,又彰显时代的铮铮风骨与历史的穿透力。读他的诗歌总会不经意间被其内行远阔的摄受力量所牵动,视觉的触动搏击内心的情感跳跃,强悍的诗感与内镜本真观照,自由随性的奇崛笔锋,以及酣畅淋漓的意境宣染,在品读间一而再地深陷其中,且心念不离须臾。 诗歌创作是需要这种精神层面的支撑,并熟练驾驭的表达手法对物象深化的光亮延伸,在不断深入主题的内省与反衬间游刃有余,照破尘世的晦暗照见本性,力举生命与人性攀升的同时,挖掘更深的法理对应生活的轨迹,使其在诗性的渗透与展现上达到与现实境相的统一化。这组诗歌《洞穿故乡》以层层砝码积淀的生命元素,赋予对故乡内隐诗性的精神力量,融入多重意趣的哲学理念与生存视角,以独立超然的个性语言,稳健的内筑结构延展,寄情故乡原型质朴的根性缩写,又切合诗人丰富的想象相融的文本组合,其所产生主体创造力与冲击力的文化格局是无限量的。诗境画面质感比较强烈,起伏动荡,或柔和唯美,或沉凝蕴藉,借景抒怀。比如“尽管夕阳里有虚拟的情节/我还是把眼光投向/分分合合的人群”,这样柔美却略带惆怅的句式,瞬间抵达灵魂深处引起共鸣,由此代入诗境对人生至高的追求,回原归旨,表达出对故乡眷恋的深厚情结。“虚拟的情节”可以理解为安逸的生活,或者西方主义观念的诱惑,诗人却能静守心源逆转风尘,趋向本源,实为接地生根之相,这也是诗歌文本所崇尚的风向与精髓奥旨的体现。 诗歌整体从粗犷宏观的意象转合至细致入微的生活深化,空间的格局融通古今,涉猎形而之上的精神领域。每一首诗歌境相截取互为照应,不脱离主题的统筹思想,细节刻画淬炼与精磨细研的语境表达,内敛行笔与外延的意境形成浑厚阔远的磅礴气势,在人生彻悟与根植法界相系的归元禅心之间,突破固有的场景而通达本真境界。 下面分几点综合一下本诗的整体特点: 1、形体稳健,架构圆润饱满,布排得当,给人整体的艺术美感。 2、语言优美,气韵生动,有信手拈来之势,却又极具逻辑与理性哲思;音顿与意顿布控有度,衔接微妙,节奏跌宕起伏之间伏笔照应,虚实相生,体现阅读的美感。 3、隐喻含旨,诗脉清晰,自由畅达内蕴穿行的主线,每一首围绕主题,截取境相涉猎古今,诗句蕴含思想的深度与丰富的内涵,折射人性之光,暗合道妙,提升生命正能量。 4、意象植入贴切,自然而具张力,以境像与心灵的融合完成自身体验的内化,透过知识与客观化的细节反衬,承建心灵的自属空间与结构的完整。将历史与时代的二融元素互为牵制,拓展诗歌由内外延的时空跨越。 5、本土气息浓郁,接地气,以小见大,涵盖整个生命的本质,又能激发对人格的觉醒与社会体系的关照。绝品名副其实,算是现代诗歌有代表性的风格文本。 6、个人认知的不同之处:整体感性的冲击动荡有声,读者在强烈的感召下随文起伏,无法以平常之念深入诗歌的生活肌理,阅读的快感之中难免会走马观花,忽略更深层面的主旨内涵。如果在潜行的语感上进行理性回落,使诗意在更加沉静思想中趋向内镜的思考,会更加彰显诗作深度与禅境初心。 由于时间关系,我的赏评就讲这些,谢谢大家! 主持雅润:谢谢清心如云老师如此精彩细腻的解读,辛苦了。下面有请兰心梅韵老师继续解析评论。 兰心梅韵:被雨水淋湿的故乡——简析李东风组诗《洞穿故乡》
初遇东风是在八里河中国火种诗歌颁奖大会上。 东风,这个名字很容易记住,原因是既通俗又不俗。在诗歌的庙宇里打坐多年,见了东风诗人,第一时间我联想到是杜牧的“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神宫锁二桥。”直至后来戏谑东风:二乔都被你锁住了,这天下春色你占了两个,知足吧。风趣的东风也就默认了,帅气、豁达、开朗、感性,喜怒哀乐溢于言表,这是诗人东风给我的第一印象。 东风给我写过一次诗评,细致、专业、干净、准确到位,不拖泥带水。透过他文字的空隙,我看到的是带着特种兵在部队练就的习性,是有着观察兵一样敏锐思维和洞察力的诗人。 东风写诗很是随性,这跟他的感性有关系。不管是即情而就还是酒后挥墨,也不管口语诗还是端庄唯美诗,由诗歌而生发的意象,都寓含着思想和灵魂的珠贝,在时间的长河里慢慢沉淀、沉淀……只等一缕东风拂来,从最深处吹出俊朗奇崛的光芒。 没有人拒绝故乡,就像没有人拒绝春天一样。 故乡,是人间最沉重而又向往的两个字,像极了咱们小时候月光下捉猫猫游戏,找到了,开心,找不到,着急,夜深人静,还在一遍遍回味;故乡,有童年的味道,有母亲的味道,有孩童眼里的无限江山,有欲说还休的青涩爱情;试想,有谁,能不爱故乡额前那一缕春风,故乡门前的那一只柳笛,故乡自然端庄的一身素衣。 东风的这组《洞穿故乡》,是在雨水中慢慢铺开的,或者说诗人用渐行渐近的方式推近诗意和情感的。诗人是淮南人,与淮河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雨落淮河,如同落在诗人心底,站在湿漉漉的情绪里,望着来而复去聚散之间的人群,诗人打开心胸,直抒胸臆,用最直接的言语表达了不愿离开北方和淮河,不愿离开故乡,不愿离开故乡的山山水水的心情。 且看这一节诗人的结句:“这个秋天,寒冷是温度的堕落/却又和温度无关,飘洒的雾雨/蒙昧了杯子里隐喻的春色/以洗涤为借口/把明媚悄然蚕食/我打开了伞,天空是圆形的形状/可我肋骨,却被密密地排列成屋顶。”雨水洗涤的何止是故乡,是诗人渴望和依偎的情愫,是根植在诗人灵魂的皈依!所以,才能发自肺腑地将自己的肋骨排成屋顶,时刻带在身上! 落叶归根,在雨水的浸袭下,这些湿漉漉的叶子被饥饿的羊群捡拾一空,叶片上写着这些年的理想,写着多少曾经和明亮的绿,诗人用娴熟的手法借一片叶子的意象,将惆怅、失落与思念和盘托出,读后让人幡然醒悟,原来,在一片叶子上都能读出爱和痛。接下来诗人将藏于心口的故乡用失修二字托出,可谓妙笔。诚然,故乡都是陈旧的,是过去的风物,是往事和烟尘,可它决绝地寄居在忙于自我和娱乐的人们心坎上,或许你暂时遗忘了故乡,遗忘了夏日的蜻蜓和荷花,在现代化的围场里来回打马狩猎,但是,当雨水打湿了我们的头发,当承载我们的老船在土里长出新的触角,故乡的一切风土人情都会在废墟上一点点弥漫开来,直至被我们再次接纳、逡巡、回归,如一条欢快穿行的鱼儿。翘首以盼的故乡啊,终于迎来洞悉它的后辈,终于在一根遗骨上写下最古朴的文字。此节我认为是点题之作,表达出对故乡的热爱和感悟。诗人在此节中巧妙地借人文风物穿插,遣词造句随心所欲,可见诗人深厚的功底。 接下来,在《溯回》一节,诗人再次动用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文化底蕴,将自己隐藏做个隔岸的看客,透过雨,透过雨洗的雾腾腾的人间,诗人看到了淮南王,再临淝水之战,雨走长安时……只有对故乡了如指掌且深爱的人才会这样倾情叙述,诗人用力不大,却给读者插上回忆的翅膀,像一只风筝,线依然掌控在诗人手中。果然,在《渡口》,诗人的雨依然在下,水面升高,年少时欲说还休的爱情被藏进温暖的洞穴,此节诗人用了多种意象,安插在这多情尘封的渡口,《渡口》和《救赎》二节,是诗人自我情感的起落,强烈的思念,被温柔地打磨,再被一一释放,奉献给故乡,奉献给时光,奉献给你我。 在《剖沙》里,诗人继续将自己的情感往前往深处推近,这里没有雨,却有泪水落成的悲欢离合,有许多盛开和跌落的画面。故乡在梦中,如海市蜃楼;故乡在心底,是跳动的丢失的剧情;故乡在分别里,被渐行渐远的时光推下水。这些,都是诗人无法承受的,也是被洞穿的无法释怀的故乡情节。 行文至此,诗人的故乡与雨有关的情节似乎写完,似乎余下的三节都是带着沙粒的姓氏,都是山石之上悬挂的问号,都是掷地有声的回答。但是,诗人在最后一节让所有的东西回落,让故乡众多纷繁的历史和人文中回落,让一颗漂流的心回落,让水借淮河的浪花奔腾而来……诗人将情感推至波涛之上,众多的意象是诗人收放自如的工具,此时,我读出了激情和力量,这最丰富的画面让我目不暇接,不由掩卷慨叹! 再观全诗,诗人所用意象都是丰盈的、贴切的。厚重大气、质感内敛,气韵沉潜、内涵深刻,无痕接洽。从古到今的历史典故,均信手拈来,形成一幅丰富完整的画面。一个梦里的故乡,一阙男儿的深情,一首深层的写作,这样的如泣如诉、这样的婉转动人,而这样的画面一直用一根雨水的线牵着,真的为东风诗人的文笔和技法而赞叹! 每位插上翅膀飞离故乡的人,无论岁月阴晴,他的心都被湿漉漉地浸泡着,故乡就在心的最深处选址、潜伏、涤荡、等候。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可以说,有多少游子,就有多少被雨水淋湿的故乡,谢谢东风诗人这组饱含深情,替无数人喊出心声的诗句! 主持雅润:谢谢兰心梅韵老师精彩的解析。下面有请笑梦老师为大家细致的解析其中的一首《落叶》。 笑梦: 路上潮湿的落叶 甲虫啃下凝重的一口 爬向了庙堂,成为供奉的烟火 毫无悬念,佛主应该把它留下 一颗黑色的舍利 信徒们从不问出处 残缺的叶子,又被天地容纳 蚂蚁来过之后,人类的音乐响起 意象的叠加,神奇到经脉的延伸 最丰富的画面竟是全尺度的留白 幡然醒悟后,叶子竟被饥饿羊群 贴地捡拾一空 这首《落叶》虽然只有短短的十二行,却是借有形表无形,借有限表无限的佳作,并在整组诗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足见李老师的独具匠心和笔底功力。 通篇意象穿插自如,转笔自然。把象征这种艺术手段运用得收放自如,用一些个性很强的私设象征聚合成一个大的主体象征,就是乡情! 首先说标题《落叶》。看到这个标题会让人不自觉的想到“落叶归根”,这就是真切的乡情了,是典型的浸透主体意识,又外化了主体意识。 “路上潮湿的落叶” 这里的“路上”是指在异乡打拼的路上; “潮湿的”应该是承接《雨季》中带来的“湿气”吧!是路上的坎坷和艰难; “落叶”在这个位置上有着丰富的暗指性,可以说是异乡客漠落的身心和对回归家园的迫切情怀的融合载体。 这一句是利用三个象征性的外物,在直觉中进行了重组,使个人意识和心灵意识得到升华;并且同时成功的运用了通感手法:“路上”(视觉)、“潮湿的”(感觉)、“落叶”(视觉),相互配合,相互转化,让读者有多层次的感应和更深的体会。 以下就不挨句的详细解读了,说下整体认识吧! 李老师没有用再现和直抒情怀的方式去表达,而是用具体的事物代替了抽象的概念,看起来是很随意的组合在一起的,却能够让读者通过对暗示的领悟和联想去填充各自的感受、想象、和体验,感应出多层次的收获。这就是一篇好诗歌耐品的地方,也是所谓的千人千解。 路上潮湿的落叶 甲虫啃下凝重的一口 爬向了庙堂,成为供奉的烟火 毫无悬念,佛主应该把它留下 一颗黑色的舍利 这一节写个人的小我意识,在人生的跋涉中得到升华成为大我的信仰。 残缺的叶子,又被天地容纳 蚂蚁来过之后,人类的音乐响起 意象的叠加,神奇到经脉的延伸 这一节表达了,思乡情节被仔细咀嚼后,刻入身体的每个细胞的体会。 最丰富的画面竟是全尺度的留白 幡然醒悟后,叶子竟被饥饿羊群 贴地捡拾一空 最精彩的便是这最后一节了,本篇写到“意象的叠加,神奇到经脉的延伸”,已是极致,有文尽之感,然而作者却在这节峰回, “最精彩的画面竟是全尺度的留白” 这句不再用象征,而是直白写意, “幡然醒悟后,叶子竟被饥饿羊群 贴地捡拾一空” 这两句又重回象征,表面上看注解成第一句的成因。 但我在看过后却觉得自己有中枪之嫌,是否我等看客就是“饥饿羊群”,将作者的思乡之“叶子”“捡拾一空”……这句是说笑了 全文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虽然乡情沉重,却未见乡愁,这便是作者的胸襟了吧! 以上就是我个人的见解,鉴于本人见识有限,如有不妥之处,还望李老师指教,大家担待!谢谢! 主持雅润:辛苦笑梦老师的从细节处解读,辛苦了。 听了主评和各位复评的解说,对于今天的绝品诗歌,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学习。好文章需要懂得人看,因为能看懂。好诗歌也需要知音来品读。写诗歌一般人不会组诗或者组不好,今天的几位老师阐述的非常细腻,透彻。我从各位的发言中,总结了写组诗要注意的几点事项。 1.写组诗要先想好主题,也就是写作的背景。要以这个主题为主线,描写临摹。这就是说组诗里涵括的小题目,都要围绕这个主题服务。反之,如果你写了几首主题意义相近的诗歌,就可以组成诗组发表。 2.诗歌的写作手法:可以先抑后扬,可以先铺垫后递进,联想、抽象、暗示、比兴,幻化、明喻等等,相互交融,让诗歌更具有张力。 3.好诗歌多采用多种意象表达自己的主题思想,让读者通过对暗示的领悟和联想去填充各自的感受、想象、和体验,感应出多层次的收获。这就是一篇好诗歌耐品的地方,也是所谓的千人千解。 4.诗歌重在于意境的营造,具有形象的画面感,组诗的每一首诗歌境像截取要互为照应,不脱离主题的统筹思想。 5.音顿与意顿布控要有度,衔接顺畅无痕,虚实结合,富有美感。 今天的绝品诗歌我们就品读学习到这里,感谢大家的积极参与和评论,谢谢在场的每一位。祝大家晚安,天天大吉。下次的每周一评我们再见。 |
|
|
雅润
|
2016-05-19 14:13:04
昨天的绝品诗歌,精彩一如往昔,感谢主评和各位复评的精彩解析,祝大家天天愉快!也祝赏析评论在大家的支持下越办越好。 |
|
|
![]() 清心如云
|
2016-05-19 15:20:50
这一期很不错,评析精到,异彩纷呈!感谢赏析课堂的领导,感谢所有文友对如云诗苑社团的支持!祝福江山,祝福赏析课堂越办越好!
|
|
|
![]() 碧潭飘雪
|
2016-05-19 16:07:33
无求姐的评析精到、独特、深刻,受教学习,李东风老师的诗歌深邃、厚重,又富有哲思,让人大开眼界。拜赏!无求姐和各位老师,以及赏析课堂的各位老师辛苦了!祝福江山赏析课堂越办越好!
![]() ![]() ![]() ![]() ![]() ![]() ![]() ![]() |
|
|
![]() 碧潭飘雪
|
2016-05-19 16:10:48
祝福如云诗苑蒸蒸日上!
![]() ![]() ![]() ![]() ![]() ![]() ![]() ![]() |
|
|
![]() 桐疏枝寒
|
2016-05-19 21:39:49
无求的讲解非常精彩,观点明确,较有深度和深意。 感谢无求给大家带来如此优美的赏析课。 同时也感谢广大主评人员的积极讨论与支持。 祝广大文友一切顺好! |
|
|
![]() 是晨风
|
2016-05-19 22:13:00
嗯,不错不错,优秀者总能读到作品的灵魂!
|
|
|
![]() 李小连
|
2016-05-20 20:27:07
感谢讲析课堂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感谢作者的无私分享,感谢老师们的精彩讲析,学习了,受益匪浅。祝讲析课堂越办越好,祝如云社团蒸蒸日上,祝各位老师、友友们生活愉快、幸福安康!
|
|
|
![]() 山泉
|
2016-05-21 09:00:59
诗歌的魅力在于诗外,无求老师简明切题的讲解,引申了诗歌。 各位辛苦了! |
|
|
![]() 湖北武戈
|
2016-05-21 14:07:54
因为突如其来的家事,导致缺课,只能在这里补习老师们的精彩赏析。 愿我们的赏析课堂越办越红火!使之成为江山文学的航空母舰。 |
|
|
![]() 绮风静容
|
2016-05-21 19:32:34
又一堂精彩的赏析课!如云社团四位大师同台亮相,震撼全场! 感谢赏析课堂老师们的辛苦付出!祝福江山!祝福赏析课堂越办越好!祝福各位老师! |
|
|
![]() 晴空依旧
|
2016-05-23 08:53:51
高手云集,上演一场文化盛宴,学知识,长见识。俗话说,好马配好鞍,好文只有能读懂的人来解析,才能吧嗒出滋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