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论坛 回复本帖
李载丰

李载丰 秀才

  • 10

    主题

  • 33

    帖子

  • 2326

    积分

【山水】记忆中的石碾盘

2016-05-23 10:24:50

在我的记忆里,老家村头的碾盘,是难以抹去的符号。然而,已经离别老家30多年的我,再次走进村头寻找那座巨大的花岗岩雕琢成的碾盘、碾磙子,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唯独那棵老槐树,在微风中飘摇,伸展着苍老的枝干,似乎在述说着石碾盘历经风雨的故事。

我是上个世纪70年代初在老家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的。听爷爷讲,这座石碾盘是清朝时候爷爷的爷爷请来石匠打造的。石碾滚子长约80厘米、直径约70厘米,圆柱形,。石碾盘180厘米,表面光滑,平整,圆圆的。石碾盘子底下是用石头堆砌,形成一个台子。为了控制碾滚子滚动时不会从石碾盘上掉下来,碾磙子以两个轴与围着它的碾架(方木框)连接。碾架外端的延长木作推碾的手柄或绑套牲畜的杆儿,里端与立在碾盘中心的轴杆连接,形成了比较原始的碾轧工具。祖上或用人或者套上驴马等牲畜把米碾碎成碴子或面粉。一时间,石碾盘会同原来的石磨成为祖上加工粮食的主要工具。每年秋后,祖上每天套上一头驴免费为村里人服务。村里各家各户都排队来到村头这座大石碾盘加工粮食,渐渐形成了习惯。

每年夏天,老槐树下的石碾盘成为村里的男女老少闲暇聚集坐在石碾盘上纳凉、吸烟、聊天,侃大山的地儿,也是村里发生新鲜事情和外来消息的“集散地儿”。儿时的我,与小伙伴们经常喜欢在碾盘上玩耍,有时候玩够了玩累了,躺在磨盘上,仰着花猫脸儿进入梦乡。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与小伙伴们发现了石碾盘底下有一条暗道,时常点燃蜡烛或者油毡纸,借着光亮往里爬。暗道很深很狭小,只能一个人爬行。大约爬10多分钟,来到村外高岗处的一个出口,学着《地道战》情形,开始了捉迷藏。由于年幼,不知道暗道如何形成的,总觉得很好奇,便询问爷爷。爷爷饶有兴趣地说,小日本侵占时期,清乡归屯,将村子四周修成了土围子(防御工事),四周均有简易炮台。伪乡政府设在村子土围子里面,围外设立关卡,小鬼子和日伪军荷枪实弹,对进出人员进行盘查。一天,爷爷与其他同姓家族20多人突然被小鬼子抓去,对他们实施了灌辣椒水、坐老虎凳等酷刑,让其供出本家同辈的两个弟弟去向。几经折磨,没有获得一丝的线索和证据,只好将爷爷等人释放。原来,爷爷两个本家同辈的弟弟是 “红胡子”,为了出行隐蔽方便,他们和爷爷秘密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在磨盘下挖通了这条暗道。就在爷爷等人被抓的那一刻,他们从石碾盘暗道中逃出了鬼子的魔掌,北上抗日。据说,两人后来被日本宪兵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抓了回来,在当时的安东(丹东)监狱里被活活折磨致死。

老家村头的石碾盘虽然作为最原始的农耕文化元素符号早已退出历史舞台,岂不知它却承载着难以忘怀的历史记忆以及身在他乡人的殷殷乡情,让我难以释怀。

李载丰

李载丰 秀才

  • 10

    主题

  • 33

    帖子

  • 2326

    积分

2016-05-23 15:05:27

水淼过誉了,谢谢点评~~!

共1页 1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