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月牙
|
【梧桐】我见青山多妩媚(随笔)2016-05-26 11:25:47【梧桐】我见青山多妩媚(随笔) 有人“生”观,想来也应该有人“死”观。 在清明的那段时日,草长莺飞,万物生长,缅怀祭奠已逝的亲人,有节日的提醒,有媒体的大肆宣传,对死亡的思考自然多一些。 四月,真的是让人悲伤的时节。4月29日,听闻文学大师陈忠实老师故去,才七十三岁,还不到国人的平均寿命。深切悼念大师,不仅是感怀他留存后世的巨著,用生命写出来的《白鹿原》,而且引发活着的人静心思考,如何度过自己的一生,这样的思考是深邃而绵远的。滚滚红尘,多少人在不知疲倦地奔走,渐渐丢失了本心,争名逐利,乐此不疲,有的连道德底线都无法恪守,遑论不失本心、初心依旧? 昨日凌晨,杨绛先生驾鹤西去,媒体又有一阵喧嚣。先生的书我读了几本,的确也为她的才学折服,更打动我心的是她的人生,尤其是对百年后的选择,她“希望用最简单的方式安静地离开这个世界”,“和她挚爱的丈夫、女儿在另一个世界幸福团聚”,何其淡泊,何其清醒。努力做一个不谄上、不欺下,谨守忠恕之道的正直诚恳的人,杨绛先生一生践行,真的做到了,为她的一百零五年人生画上了完美句号。杨绛先生曾经这样评价她的译作《吉尔??布拉斯》的著者勒萨日:“一身傲骨,不肯迎合风气,不肯依附贵人。他敢于攻击时下的弊端,不怕得罪当道。他不求名位,一生只靠写作谋生。”杨绛先生自己何尝不是呢? 名人大家的人死观,值得你我凡人遐思。普通人的故去,也许同样能够留给我们思考。几日前,我的三伯离世。病痛折磨了他一年多,肺癌,曾听从医生嘱咐,吃了半年多的中药。三伯自诉,中药极难吃。但求生的本能支撑着他,终于病情好转,他便停了药,很快病灶强烈反弹,最后的一个多月是在医院的病床上度过的。亲人们辛苦陪伴,我也抽空去探望了四回。三伯的精气神明显不济,但他的眼睛里仍然充满活下去的热望。命途多舛的三伯,儿子因公早逝,儿媳改嫁后又病逝,唯一的女儿虽孝顺,但年纪不轻,体弱多病,女婿于几年前猝死,他对人生的理解很是淡然,不抱怨,不迁怒,平和接受命运的安排,尽量不给家人添麻烦。平和,安然,这是一个普通人的人死观。 不管名人凡人,都只有一生,珍惜每个当下,无愧于心,假若能够为社会为他人为亲人多做一些积极有益的事,这一生就不曾虚度。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2016-05-26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