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叶摇秋风
|
【荷塘】 我愿做一棵柳2016-06-01 09:15:31最初喜欢柳,是缘于书中描写美丽女子的一句“柳叶眉”,柳在我心里便是美的象征;再次喜欢柳,是因为有“柳依依”这个词,柳在我心里便有了依恋的情愫。对柳的细致观察是上初中后,在教室通往操场的那条柳树路上。每年对春的最早感知,是来自于这一排排柳树,不经意间抬头仰望时,蚕蛹样的芽儿似乎一夜之间就落满了树,就会有人喊:“春来了。”过不了多久便是一树鹅黄的刚出壳的嫩叶,柔风中,你起我伏,长长地柳条,没有错乱、没有拥挤,在蓝天白云的背景下,演化着千变万化的早春韵律。那个时候,我觉得柳树就是春天,每每站在柳树下,我对春天也就有了很多遐想。再后来,读了贺知章的《咏柳》、李商隐的《柳》、曾孔的《咏柳》等古诗词,柳在我心中成了柔美的代名词。同时也知道了,自古爱杨柳的人实在太多,爱杨柳其实就是爱春意盎然,爱生机勃勃,但柳为杨柳细腰的柳,那种柔美妩媚入得画、入得情、入得景。 最近读了酋黄老师的《我爱柳条儿》,更是倾美其中。酋黄老师从白居易的《杨柳枝词》的美妙联想到童年的趣事,柳条儿能做柳笛、能编馍篮子、能做象征战地英雄的柳条帽;又从韩翃的《寒衣》、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王维的《送元儿使安西》及隋代无名氏的《送别》一篇篇名篇一行行细致入微的名句,通过进一步解读和体味,把柳的柔美演绎得惟妙惟肖。而老师在文中穿插的介子推因高洁不言禄之抱柳及左公柳的繁衍复兴,让我对柳有了新的认识,前者的柳生长在高山上,后者的柳生长在沙漠中,展现了柳极高的适应性及顽强的生命力,我突然明白,柳不仅仅只是柔美。想到人平常最爱说的一句话“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恰恰是柳不择地域、不畏环境、生命力顽强的真实写照。由此,想到古人折柳相赠,不单单是“留”的意思,更是表达一种美好的愿望,送柳就是希望友人在任何环境、任何地方都能适应,并顽强的生存。 再次看柳,看到了柔美,更看到了适应性,顽强性。人如果如柳一样,该多好!我愿做一棵柳。 |
|
|
|
红叶摇秋风
|
2016-06-03 14:07:16
感谢每一个来过的朋友!感激生活给我的美好! |
|
|
|
红叶摇秋风
|
2016-06-07 15:29:57
老师的关注,带给我岁月晴朗。特别感谢!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