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风听雪
|
【流年编按】临风听雪(16年6月)2016-06-02 18:15:381、【流年】旧时代(小说三则) 作者:时间的城市 编者按:读完三则小说,有种说不出的感觉紧紧抓着心。旧时体制下的人民所经历的那些故事,在如今的孩子们看来,就是一段段神话,有着太不着边际的可疑性。可对于在那个年代走过的人们来说,那些个旧时风物,是有着时代的记念意义和追溯性的。作者用第一人称“我”来做这三则故事的见证人,既让读者读出了故事的真实性,也让读者有了身临其境之感觉。无论是消灭无用、屁股,还是可疑的斧子,作者都引用了旧时年代的共性:好表现、怕事、多疑、身不由己等。“消灭无用”中无用的东西,其实并不是真的无用。为了顺应当时的时势,响应当时的号召,虽然那些个“无用”的东西貌似被心甘情愿的消灭,但从作者的“于是,他点上一支烟,坐在门边慢慢地吸着,从他的方向看去,正好可以看见那条标语:消灭无用光荣,保留无用可耻。”“我母亲不再说什么了,她的牙痛得厉害。”“光知道哭,哭。干脆,把你也消灭了算了。”这几句描述里,编者读到了一份无奈的疼痛。屁股中的父亲,不小心把村上拿来的文件中的最后一页做了手纸,为此,他费尽心思地寻找这一页纸中缺少的那部分。作者用不急不缓的笔触,描述父亲的谨慎时,编者读懂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也读懂了作者写作的用意,父亲洗的何至是屁股啊。可疑的斧子中,其实可疑的不是斧子,而真正可疑的,是那个时代的人的判断性及缺失的自信性,同时也反映出了那个时代的特殊性及不稳定性。三篇小说,语言朴实生动,刻画人物的形象惟妙惟肖,画面感强,读后极具带入性,时代性。佳作,流年欣赏并推荐阅读。【编辑:临风听雪】 |
|
|
临风听雪
|
2016-06-03 15:49:03
2、【流年】邻里之殇(小说) 作者:于漫江 编者按:都说邻里之间无大事,东家长、西家短的说点闲话是常态。而作者笔下的这篇小说,应该说也遵循了这一常态。所不同的是,作者在小说中加入了一些天象惩人的传说,为此,小说就多了悬疑的成份,而这些悬疑的成份,在某些特定的气象现象里也是成立的,甚至,雷电伤人的事例也不在少数。或许正是这些因素的存在,才成就了作者笔下的这篇小说。小说中的两位女主人公,无论从长相、素养、还是从做人的格调上来看,都存在着很大的一段距离。刘秀英的嫉妒,就是因为两人之间的这些不可比而成就的。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把两家的家庭情况及家人做了详细的刻画与描写,在此,一个勤劳之家与懒散之家就豁然出现在读者面前,而他们两家的和谐与否也一目了然。而后,作者再用夸张的手法,把刘秀英的贪婪、嫉妒、谩骂等能事写的活灵活现,于是,矛盾出现了,悲剧发生了,关于雷村的传说也应验了,多年的邻里关系到此画上了句点。读完这篇小说,真实的体会到了作者用在小说题目中的那个“殇”字的悲凉与落寞,读后耐人寻味。小说的主旨意在提醒世人,善恶有报是真实存在着的,做恶者应收敛自己的贪婪与嫉妒,为善者应多一点包容与理解,悲剧就不会发生,人生就不容易被无端改变。一篇醒世育人的佳作,推荐阅读。【编辑:临风听雪】
|
|
|
临风听雪
|
2016-06-06 17:43:01
3、【流年】胎记和釉色(散文) 作者:傅菲 编者按:胎记是童年的记忆,是一生不能忘记也不能改变的刻痕。文章中的“我”就是刻在村庄心脏的一块胎记吗?终其一生都没能走出绕北河的包围,没能走出它的贫瘠、苦难、不幸和它的千回百转。釉色是生活赋予的色彩,在长长的一生中,经历绚烂后,虽然变得灰暗斑驳,但厚厚的尘埃,却始终不能掩盖其曾经留在心底的雏形,随着生活的一次次裂变与抗争,它的底色或许会更加牢固坚实,纯厚馨凉。读完作者的这篇散文,心底有一种复杂的情感,在慢慢升华,渲染,落幕。更有一种对生命的敬畏,对生存的考验,对命运的妥协。文中的生活貌似是抽象的,但却又是在实实在在的上演着,传承着,亘古着不变的轨迹。无论是盲奶奶、菜园、水边、烂头、还是蒙古、金炎、老七、义卿等,从他们的身上,既能看出他们的质朴与憨厚,也能看出村子给他们注入的血脉。他们与村子,与村子的厚重,与村子的贫穷始终一脉相承,相守终生。一篇寓意深刻的散文,意象与现实相结合,写出了生命的质的意义,读来令人痛心的同时,也引起读者的颇多神思。佳作,倾情推荐阅读。【编辑:临风听雪】 |
|
|
临风听雪
|
2016-06-07 17:48:25
4、【流年】黑水国:火焰上舞蹈或冰雪中死亡(散文) 作者:孟澄海 【编者按】黑水国这个地方,曾经有许多个传说,但在史料中记载的,或许只有寥寥几笔。作者说这则故事是他在搜集河西民间故事资料时,偶尔发掘出的。随着作者的笔触,编者进入到这则故事的核心:黑水国富饶,但却人烟稀少。黑水国国王生在那个多国争霸的年代,为了保一方平安,就必须保证子民蕃息。于是,荒唐、荒淫、愚昧、残暴在这个国度里一次次上演,且一代代相传。我们在作者笔下那一个个抽象的画面里,读出了那个时代的风烟,读出了那个时代中女子的不堪命运,也读出了一份旷远且深邃的苍凉。作者很善于抓住环境来烘托故事的背景,骷髅灯火呈现出的淡蓝或玫瑰紫的火焰,宛如鸱枭的哀号,墙角沙地上洇出的一团冷艳的玫瑰红,蓝色的血管,女巫眼眶中长出的金露梅……这些,既渲染着诡异、哀伤、凄楚的气氛,也给编者带来了心灵的震撼和对作者深深的赞佩,读罢许久,依然走不出故事的情节及存在于人性中的贪婪与无知,残暴与无望。“黑水国:火焰上舞蹈或冰雪中死亡”都会是一个相同的结局,也或许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一篇能触动人心灵的作品,而且文字极具象征意味。拜读,倾情推荐阅读。【编辑:临风听雪】 |
|
|
临风听雪
|
2016-06-08 18:23:41
5、【流年】半生风雨,一世诗情(随笔) 作者:张诗群 【编者按】一个人的一生,或多或少都要经历一些风雨才可能称其为人生。而这篇文章中的郭珍仁,作者用“半生风雨,一世诗情”来定位其平凡中写着传奇的一生,是贴切的。编者从作者的笔下读到的郭珍仁,从还末出生的那一刻,就注定了他将背负的责任与重担,果然,生在乱世中的他,经历了祖国被外敌侵掠的纷乱,国家刚安定下来后的政乱。虽然改革中的阵痛,一次强似一次,他却保持着一颗诗心,始终如一的安抚着风雨飘摇的精神家园。或许就因为持有这样的一种人生态度,才可成就其《滨河庐词抄》和《话说红楼》的问世,坎坷的一生才会变得厚重有意义。作者以饱满的情感,在郭珍仁《滨河庐词抄》里找寻其生活的轨迹,书写其平凡且传奇的一生,用笔沉稳,遣词造句鲜活灵动,温润隽永,读后受益匪浅。佳作,流年欣赏并推荐阅读。【编辑:临风听雪】 |
|
|
临风听雪
|
2016-06-12 18:12:25
6、【流年】相石记(散文) 作者:西伯郎 【编者按】《相石记》顾名思义就是与研究石头有着脱不开的关系。作者从“鉴定”起笔,依次写了玉的特色、定性及人与玉石之间的相互关联。在这里,作者题到了“古人对玉的五项综合鉴定:色泽温润为仁;质感坦透为义;声音清脆舒扬为智;宁折不弯为勇;锐廉不张扬为洁。”而这五项鉴定恰恰符合做人的五项德行。作者追古述今,结合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拜金主义及在使用玉的过程中对玉的本质的改变中,在辨别玉的真与假的混乱中所发出的感慨,令人唏嘘及痛心。“收藏”的目的和种类有好多种。值钱的东西谁都喜欢,只一眼,可能就会起收藏之心,这样的藏品或许不会留在每一个收藏者的身边很久,因为值钱,就成为了一种交易的牺牲品。但凡能入心的,就不会轻易易主,不管他是一块玉,还是一块普普通通的石头,抑或是一块没有价值的化石,它都会变成你目中心里的无价之宝。“探矿”其实探的不是什么宝,而是一种历练,也是一种精神。玉,可遇而不可求,它埋在地底下如许年,一旦被发现,就如遇到了伯乐。这样的机遇,很少有人遇到过,就如文章中的张工,终其一生都没能找到“主人”理想中的玉石矿,其实并不是他没发现,而是,伯乐与千里马之间,很多时候就是一种注定的错过。一篇集研究、学术、文学为一体的散文,文章结合玉的特性挖掘出了人性中的一些虚荣、贪婪及无知等诸多劣性,读后令人深思。佳作,流年欣赏并推荐阅读。【编辑:临风听雪】 |
|
|
临风听雪
|
2016-06-16 00:08:26
7、【流年】冬至雪将至(散文) 作者:荷塘青青 【编者按】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作者用深情的文字,书写了祖母平凡而富有传奇的一生。祖母是不幸的,为了家族的兴盛,她给定了终身却尚末拜过堂就过世的夫婿足足守了三年的寡,或许正是这个原因,祖母虽与一见钟情的祖父缔结终身,却让曾祖母的反对成了他们此生不能相守终生埋下的伏笔。祖父将曾祖母的死归结于祖母,却将爱深深的埋于心底,以至于在矛盾中郁结而终。作者将祖母写成张爱玲式的女子,一点都不过分。“既见君子,云胡不喜?你祖父是我的恩人,他在我最困难的时候,给予了我希望和依靠。我又怎么可能去怨恨他呢。”从此处就可给祖母定位成爱玲式的女子,还有她骨子里就有的那种优雅、孤傲的气质,一生只为一人守的气节,一位睿智大气、清秀端庄的女子的形像,就在作者娓娓道来的叙述中走进编者的视野:一位痴情女子的命运,逾读逾近逾痛惜,逾念逾远逾清晰。忽然就想到了风飞沙写在“你可记得我,倾国倾城”里的一句话:“爱情的苍凉,左边如梦,右边成荒。”祖母为爱守候的一生,看似没有怨恨,只有感念,却在弥留之际,丢掉伪装了许久的外衣,显出了本真。“祖母从无尽的黑暗中走来,又消失在无尽的黑暗里。”既是点睛之笔,也是文章的中心,那个叫冬莲的女子,安于冬至,也必将有一场素白,如蝶般唱着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传奇,装点整个世界。散文形散而意不散,文笔娟秀清丽,情感饱满,写景抒情中烘托情节的跌宕,渲染人物的内心世界,读来余味流连,不忍释卷。佳作,倾情推荐阅读。【编辑:临风听雪】 |
|
|
临风听雪
|
2016-06-21 00:24:20
8、【流年】活着和死去的父亲(散文) 作者:潘小平 【编者按】《活着和死去的父亲》是一篇回忆父亲生平的散文。很多时候,死去和活着,在亲人的眼里,永远没有界限,每每念起的过程,都是一次慢慢复活的过程。犹如作者笔下的父亲,每一次的回忆里,或伤痛或快乐,都在不经意间撞击着自己的某根神经,让往事启封。作者用不急不徐的叙述,环环相扣的情节为读者描写了一位平凡中展现伟大的父亲的形像。父亲戎马半生,历劫无数,却始终以一颗淡然之心面对加之于身的各种考验及不公正;在教育子女时,不以自身的经历做反面教材,却施以一颗宽厚及仁爱之心,效之以理,用“蒙恩常思报,施德勿存心”来教化稚子之心,足可以称其为仁德之父;在待人接物上,不计小利,宽容施怀……而编者看到更多的,却是一位父亲的慈爱及平常心。父亲的一生伟大,但并不完美;父亲的爱情里,有美好,更有挫折与痛;父亲的胸怀里,有波涛,也有暗礁浅滩……这就是人生,一段一段的风雨经过,等到老来,最希望儿孙绕膝,满堂欢笑;多吃多喝,努力为自己多争点时间,只为在每一个生日,多享受点儿孙满堂的幸福。读到父亲迷信的心理时,编者的心里,有酸楚漫溢,这不是迷信,而是一份不舍的爱与对亲人间的留恋。散文形散而意不散,语言朴实,情感饱满,带入性强,力作。流年欣赏并推荐阅读。【编辑:临风听雪】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