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语清心
|
【流年编按】茶语清心(2016年6月)2016-06-04 22:00:44【编者按】这是一篇回忆录,作者用略带点伤感而又冷峻的笔法,回顾了自己当年在西山中学教书的短暂经历和独特感受,以及那时身边的一些人和事。文章从西山地名写起,突出迟暮昏沉,奠定叙事感情基调。继而写古老而破旧的西山村,写荒僻而冷落的西山中学,写学校里那些活得窝囊而行事有些乖张的同事们。当然也写自己,写自己那不愿回首的失败的初恋,写自己同样不被理解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那种刻板的工作,和一心想要求得解脱的心理,不可避免地引发了冲突。也许正是对现实的不满,作者选择了用文字倾诉,借文字逃离,从而开始了一种黑白错位的生活。作者西山中学的教学经历虽然短暂,但在作者心里却是一段不太愿意去回顾的历史,认为那是一段陌生而腐朽的记忆。在作者眼里,那个地方是荒凉冷僻的,那里的生活是沉寂的,甚至是有些让人嫌恶的,他笔下的人、事、物也大都显得晦暗消极,甚至可悲可笑,难怪标题要拟作《不要像我如此悬浮》,作者在那段岁月里,就是躁动不安,苦闷消极,压抑彷徨的,以至于有朋自远方来,便不亦乐乎。文章叙事生动,人物形象鲜明,比如说,相亲途中因等车喝酒醉成烂泥又因醉酒被误解被砍手的李老师,因为复读多届才考上大学而被学生轻视嘲笑的外号范进的陈老师,午休时流口水打蚊子的校长,抱炸药去威胁要闹分手的女朋友的杨志胜,见女友不敢独自上门喊我打前锋的尤少兵,年纪轻轻还未真正享受爱情就患病早亡的尤敏……虽大都寥寥数笔,印象却深刻。文章基调有些冷,有些凉,但结尾卒章显志,颇显暖意,既警戒自己,又告诉读者:热爱生活,宽宥生活,活着就是幸福。欣赏,荐阅!【编者:茶语清心】 |
|
|
茶语清心
|
2016-06-09 21:17:41
【编者按】关于家乡,关于青春年少的时光,因为离开,因为已然消逝,所以那些记忆显得弥足珍贵。作者此文以大苇莺为线展开记忆大搜索,开篇从白河漫步触景生情引出对大苇莺的介绍:它的外形,生活环境,生活习性,以及苇园给自己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带来的乐趣。有关苇园,有关大苇莺,最好的记忆当然莫过于青涩而懵懂的初恋了。两个少年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在南沟苇园捉鱼捉泥鳅,回家一起吃泥鳅,看女孩可爱的模样,看女孩不雅的吃相,这些都镌刻在作者心底。因为女孩一句话,因为她说想要捉一只大苇莺,于是千方百计寻找鸟窝,为的就是能让女孩开心,因为女孩开心他也就开心了。但当真正捉到大苇莺了,鸟儿凄苦的鸣叫声又使女孩恻隐之心大发,最终将鸟儿放回鸟巢。后来,苇园改造,大苇莺迁徙,和女孩的初恋也终结于女孩嫁人,离开小镇,走进城市,因此这段有关鸟儿的记忆也随之中断。大概是事隔经年,作者在写它的时候,语气平和婉转,情感亦波澜不惊,相较那段真实的青涩岁月少了些青春的悸动,多了些成年的从容。欣赏,荐阅!【编辑:茶语清心】 |
|
|
茶语清心
|
2016-06-22 17:30:34
【编者按】这是一篇生活随感。秋日雨夜,听歌,看书,也听雨声。日子在悠游中过去,岁月不知不觉间流逝。秋意,在秋雨中降临,秋凉在秋水中流动。秋日漫步,感受秋天别样的风景,感慨岁月的变迁,心态的变化。年轻时什么都好奇,什么都入心,但眼下景依旧,情不同。 秋雨天里适合看书,看名人有关秋雨的作品,倒也显得别有风味。随便找个理由出去走走吧,随意聊聊家常也不错,随意拍拍街边景致也行,随意看看电子书吧,反正随意就好。可没来由地生出些绝望来,都是这百无聊奈惹的祸。 秋日雨夜,无心看书,无心为文,那么就仿效文人消闲传统看看画册吧,抄录抄录古文吧,反正比什么都不做总要好些,不过绘画是一无所知呢,抄录就好些,偏偏又抄得心酸不已,看来潜意识是会左右自己的选择的,尽管看起来似乎很随意。月明,露冷,秋空透澈,桂花吸吮夜露,为人吐出屡屡幽香。桂花谢后,继之以菊。草木多情,隆冬到来之前,特别以自己的芳华,和秋日告别。上班也好,下班也好,也像季节更替一样按部就班。生活就是这么亦无惊喜亦无忧。回昭苏,熟悉的路段,熟悉的景。还乡路上,隐隐有些乡愁,乡愁不知所起,不知所终,就那么自然而然生长,就那么自然而然消失,日子在继续,关于秋水一般的心情也在继续。谁说不是呢,生活的真味恐怕就在平淡之中,就在这宁静祥和里。此文没有起伏波动的情感,亦无特别的人和事,就是简简单单的平静,却也道出了一种平常心,随遇而安。语言如清流,如秋水,将一腔淡淡轻愁在这秋日雨夜中流泻了出来。欣赏,荐阅!【编辑:茶语清心】http://www.vsread.com/article-671878.html |
|
|
茶语清心
|
2016-06-22 22:44:05
【编者按】这是一篇很有些怪诞的小说。这怪诞主要体现在小说的主人公李多多身上。正如他的名字,现实中的李多多活得有些窝囊:他自诩诗人,可没人认同;他老大不小了,可依然碌碌无为,一无所有;他几乎没有朋友,大家都不想听他说话;他虽然去过很多地方,看到过不少风景,见识过不少人,但这些对他而言并无多大意义,因为他只是一味活在自己的意念里。他爱空想,也爱演说,他总想把自己想到的都说出来。但可悲的是,他几乎成了大家眼里一面失败的镜子,因为,除此以外,他别无所能。他陷于自己的空想不能自拔,为此他患上了严重的失眠症。他不爱学习,甚至觉得那些知识对自己有害,他认为自己可以在人生路上认识一切。他也想改变自己,突破自己,想成为大家眼里的闪耀之星,于是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离开自己的居所,寻找一个对象,教他(她)写诗,并且使他(她)成为诗人。他选择了夜间出动,并且把目标锁定了一个年轻姑娘。这是一个生活压力不小的打工妹,涉世不深,生活境况很有些窘迫,她思想单纯,有着一般穷人孩子早当家的责任感。她自然是想要改变的,在这个有些薄凉的城市天空,她也是渴望关怀和爱的。李多多这个选择真是不错啊,这个姑娘竟然真的被他那天马行空而又奇异的讲述给绕昏了,被他像催眠般的洗脑言论给弄糊涂了,迷失了。其实,李多多没费什么劲,单凭自己如簧巧舌便几招搞定了。第一步:搭讪。我是诗人,我不是坏人,我只想找个人说说话而已,几句话便去除了姑娘的戒心。第二步,假设。他假设了和姑娘的前世今生甚至未来,并且虚拟出一个迷人的愿景,进一步褪去姑娘心中因为陌生而自然存在的不信任感。第三步,试探。说自己饿了,请姑娘陪自己吃点东西,并进一步用孤独打动她,用爱迷惑她,他成功地进入姑娘简陋的住所,成功地破除姑娘的心理防线,他得到了她。但他并非出于爱情,他只是不想自己那么孤独,在他眼里,她不是一个实在的某个人,她只是成百上千个人中的一个而已。他的一切行为都与责任无关,他在做这些的时候,同时也在铺设退出的轨道。无疑的,他这种催眠似的伎俩一步步成功了,这简直是一场诗意的欺骗,这个被人视为多多的伪诗人实际上充当了一个高明的情感骗子。小说至此戛然而止,让人感到意犹未尽,也给读者留下无限想象空间。这是一篇奇特的小说,不仅是因为塑造了这么一个奇特的人物形象,更因为文中大量的心理演绎,极简单的情节因为有了这些心理演绎而显得妙趣无穷。这李多多或许不是一个真正的诗人,但他却称得上是一个出色的心理学家,他将一场骗局演出了诗意,但我们并非因此就说这个李多多有多高明,他其实也是个病态的非正常人,所以,整个小说,如同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正常人如何被一个疯子玩弄于股掌之上。这让我想起了前不久看到的一则图片新闻,说是一个衣着褴褛的流浪汉当街和一位美女相拥亲吻,让人感叹天下之大,无奇不有。那么这篇看似荒诞的小说是不是也能影射不少社会现实呢?答案是肯定的,甚至是确凿无疑的。此文构思精巧,逻辑推理严谨,心理学运用高妙,佳作!编者倾情推荐!【编辑:茶语清心】http://www.vsread.com/article-671958.html |
|
|
茶语清心
|
2016-06-27 20:37:48
【编者按】作者一开始便用小引声明,似乎要引导读者尽量把思维放开,把范围拓宽,一句话,不要太执着于某个人,或者说,不要太执着于坐实。不过,正如作者自己所说,既然写了,读者也读了,也就由不得自己了,就像我现在,作为一个欣赏能力很一般的读者来说,我是没办法不按自己的感觉来理解的。我想,此文道出了一个韶华已逝青春不再,偏偏内心洋溢着诗情画意,却又困于现实生活寂然无奈的女子的心声。文章开头用不少笔墨来感叹自己的孤独,这是一种灵魂的孤独,这孤独在生日前后很容易被提醒被突出,所以活了大半辈子,从不“过生日”的自己决定也要“过”一次了。也许是要借了歌舞场地的光影喧哗来隐藏自己内心的孤独,保全自己内心那份隐秘的期盼,因为岁月无声更是无情,有些事情似乎迟疑错过就是对自己的辜负。他和她生日聚会上展现了彼此间的默契,她的嗔怪,他的弥补,可以看出二人之间不同寻常的情谊。但很显然,这样一段围城之外的深情,一段不为世俗道德见容的深情,这种深情往往是无法抑制无法抵抗却也是将信将疑患得患失的。很不幸,这个他熟谙风情,她是喜欢他的,却又是忌讳他的,因为他喜欢的不只她一人而已,也许对他来说,爱,已成习惯。文章结尾二人歌唱的不合拍已经暗示出她要退出这份情感的纠葛,她要回归家庭,尽管依然无奈依然怅然,因为她意识到了这种深情的虚妄和无望。此文写出了身处围城中的中年男女内心隐秘的情感风光,道出了一个中年女人内心情感的苍凉,情感浓郁,语言含蓄,耐人寻味。佳作,荐阅!【编辑:茶语清心】http://www.vsread.com/index.php/article/showread?id=673062 |
|
|
茶语清心
|
2016-06-28 11:46:39
写人,若不了解,描其形,难绘其神;若太了解,又恐绘其神,而忘其形。作者此文却举重若轻,构思巧妙,内容涉及广泛,却偏能有条不紊,从容道来。作者此文去繁就简,扣住作家谢宗玉作品所透射出的忧郁气质,牵一发而动全身,达到内容纷繁而丝毫不乱的效果。在作者眼里,谢宗玉有才,也堪称高富帅,却偏能保持一份内心的纯净,这简直有些不可思议,但事实如此,令人称奇。作者认为,谢宗玉这份纯净源于他的性格上的淡定自守,温润如玉,不伤人,不炫耀;有名气,却孩子气,待朋友肝胆相照,毫无保留;略带羞涩,不善言辞,坚守原则,不与俗客为伍。此文突出谢宗玉在《今日女报》上所开专栏《与子书》,及其广泛影响力。作者认为,《与子书》之所以成功,原因在于,他有勇气,更有智慧;他不端不装,以本色示儿,其情感的真切与深挚让人动容。从宗玉的作品中,作者读出了宗玉面对自己,面对自己的情感困境和忧郁气质。认为他这种忧郁气质与孩子气互为表里,一时分不出孰因孰果。认为他毫不做作却又一如既往地缔造自己,是在忧郁和洁净的土壤上生长出“美”的人格;认为他虽然出名,但不落流俗,拙于政务,疏于人谋;认为他不合群,却能与“群”共舞;不合时宜,也能与“时宜”并行;独来独往,却不回避同行人;认为宗玉忧郁气质里面的厚道品质,让他的性格在激厉中不失温婉,在直截中保持诚恳,在孤独中充满了力量;认为他写南方的任何花草树木、猫狗鸡虫,都是在写他自己,都是在表达他自己广大而深厚的忧伤;认为谢宗玉的写作始终一脉相承,除了散文和随笔,还包括他的小说、电影评论,都是他周身忧伤迸发出来的光芒。作者无疑是很了解谢宗玉的,他在生活中熟悉他,在作品中品读他,这种多角度全方位的解读,很自然地让人物鲜活立体起来。欣赏他,才能写好他,读此文,这也算是经验之一吧。写人佳作!编者倾情荐阅!【编辑:茶语清心】http://www.vsread.com/index.php/article/showread?id=673176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