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务管理 回复本帖
江山编辑部

江山编辑部 童生

  • 807

    主题

  • 1167

    帖子

  • 684

    积分

谈谈小品创作中的几个问题(二)

2016-06-26 19:35:48

     江山id:乔山吕松柏,原名吕松柏,退休前在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文化馆工作,馆员职称,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戏剧家协会会员、宝鸡市戏剧家协会理事、荷塘月色社团顾问。到目前为止,共创作大戏5部,其中,十场历史剧《耿弇拜将》参加了陕西省剧协剧本创作讨论会,被评为剧本创作一等奖;九场历史剧《少女杨玉环》参加了宝鸡市艺研室召开的剧本讨论会,被评为一等奖第一名;还有十场现代戏《大路歌》、12万字的电影文学剧本《法门寺》、十场历史剧《绛帐传薪》等。除这五部大戏外,多年来,还为本县30多家党政部门、企业单位、厂矿学校创作小戏、小品30多个,这些参演的小品,绝大多数获奖,其中为县地税局创作的小品《收税路上》获一等奖;小戏《三媳庆寿》经扶风县剧团排演后,在宝鸡市小戏小品调演中,获得全部奖项的一等奖(编剧奖、导演奖、作曲奖、剧目奖、演员表演奖等),除戏剧创作外,这些年来,还在全国60多家报刊上发表散文200多篇、小说60多篇。出版了散文集《白天的月亮》一部。

                        谈谈小品创作中的几个问题(二)
                         荷塘月色社团顾问:乔山吕松柏(主讲)

  前面咱们谈了关于小品创作中有关素材的获得和结构手法方面的问题,今天再谈谈小品创作中有关矛盾冲突和语言方面的问题。我们先从矛盾冲突说起。
  一、矛盾冲突
  我们知道:没有矛盾冲突就没有戏剧,戏剧就是写矛盾冲突的。那么,怎样才能产生矛盾、形成冲突,形成尖锐的矛盾冲突?
  1、矛盾冲突产生的环境
  我们说,特定环境和特定环境下的特定人物关系、特定人物性格,这些就是产生矛盾冲突的先决条件,一旦具备了这些条件,并且这些条件一旦相互作用,就会碰撞出不同的思想火花,就会产生符合各自性格的不同的举动,而这些思想、举动不可能相同相向,一旦相反相悖时,就会产生矛盾、形成冲突。我们所说的特定环境、特定人物关系、特定人物性格,顾名思义,就是在“特定”二字上,所谓“特定环境”,就是作者根据剧情设计出的环境,这个环境,很可能生活中就有,也可能没有,也可能是作者将生活中几个场景柔和集中在一起,臆造出来的这样一个环境,这个环境,要很能适宜这个剧的发展要求,放在别的戏剧中就不能施用,这个就是“特定”的环境。相同的道理,“特定人物关系”也是这样的,是作者根据自己的构思的剧情而设置的特定人物关系,而且只有这种关系,才能够“出戏”,才觉着自然顺畅、才不让人感到别扭难受。
我在这里以小品《复婚》为例,来说明特定环境和特定人物关系:这个小品设置的特定环境是在水井旁边,故事的发展也是围绕“水”而展开的,因水而拆散了他们,因水而重圆了他们。水井旁,这就是一个适合本剧成长的特定环境,试想,如果把《人约黄昏后》的环境放在水井旁边,显然是不适应的。而特定的人物关系更要因剧情而设计,在《复婚》中,两个已经离了婚的人通过热心的拐爷传话,相约到水井旁,这就是特定的人物关系,还有,拐爷行走不便,却偏偏是一位热心帮助别人的好人,两头传话,为的是让一对离婚的人破镜重圆,这样三个人凑在一起,就有戏!这样的人物关系,本身已经为剧情的发展提供了生发、成长的土壤,就是说早在画面以外,剧中的人物之间就已经有了“已婚”的关系,本剧只是演绎他们是怎样“复婚”的就够了。至于本剧中的人物性格,要我说也是很难把握的,因为他们结过婚,经历过曲折波澜,思想感情是比较复杂的,剧中的水娥,当初是她提出要离婚的,现在也是她提出要复婚的,她这时候又愧疚、又含羞、又急切、却又担心,剧中的山娃,有牵挂、有疼爱、有怨恨、有体贴,而要把这些复杂的感情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并不容易。还有,人物性格一旦定型,人物就要朝着自己性格的方向发展,说话、办事、想问题,就要按照自己的性格去演绎,作为剧作者,在刻画人物时,不能够一会儿这样一个面孔,一会儿又是那样一个面孔,一会儿让他自私自利,一会儿又让他大公无私,当你为笔下的人物定下了性格,你就要一如既往地按照这个性格去塑造人物,而不是相反,你要随着人物的性格去思谋,而不能随心所欲、变化无常。
  2、“皮儿”要薄
  要想形成冲突,得首先有铺垫,得有个“引子”引出冲突来。这一点,我自己就有深刻的体会,我写的“引子”,搞得铺垫,拉得长,“皮儿”太厚,老半天扯不到正题上,老半天进入不到冲突中去,老半天说不到“点子”上。这确实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关口,一定要做到“引子”短,“皮儿”薄,一口咬出“馅儿”来,三言两语就要转入正题,进入矛盾冲突之中。一旦形成冲突,立马就有戏!你在舞台上??嗦嗦的叙述交代,演员演起来没情绪,观众看着不耐烦,原因就是“皮儿”太厚了,大半天入不了戏。例如我在写小品《误解》的时候,为了叙述交代故事的起因,整整写了两页才进入正题。我先让大妈给观众说老伴是怎样摔伤的,是从哪儿掉下去的,这样的高度摔下去能有多厉害,像破案似的交代摔倒的劲势,伤势重不重?不去医院看病行不行,要不要给儿子打个电话回来接父亲?看似把心操尽了,其实全是多余的。好的戏剧,在表现冲突时,讲究“一声炮响”,直接进戏。修改后,我让大妈只说了三四句话,大伯一上场就进入冲突??
  大妈:这老头子,越老越暮囊,去医院看个病,一去就不知道回来了。
  (对观众)我这老头子,一不留神给跌倒了,摔疼了膝盖,让
  他去医院拍个片子,咋还不见回来?儿子在县医院大小也是个
  科室主任,拍个片子有啥作难的?哎呀,老头子不见回来,莫
  非腿上的问题还比较严重吧?(这段“引子”,故意把观众的注意力往治疗伤病上引,让观众想到下面可能是医疗方面的故事情节)
  【大伯上
  大伯:(气恨恨地)不去医院不生气,去医院拍个片子,淘了一肚子
  的气!嗨!(还是故意将观众的注意力朝治疗伤病上吸引。)
  (大伯进门,一屁股坐在沙发上)
  接下来冲突开始,由低到高,由平淡到激烈,直到高潮。你的小品一旦进入戏剧情境,你写起来得心应手,演员演起来活灵活现,我跟许多演员谈过,他们最怕你没完没了的叙述交代,他们最爱演戏味儿浓、动作性强、扎实细腻的好戏!
  再比如,我写的小品《人约黄昏后》,开始写时,皮儿也显得很厚,急忙进入不到冲突之中,经过反复修改后,几乎没有皮儿,一开场就进入到冲突之中去??
  张金虎:为人一作亏心事,就怕半夜鬼叫门。唉,咋说呢,媳妇跟老娘吵了仗,气得我妈住进了苹果园的小庵房,我叫了几回,可我妈就是不回来,前日去叫,果园里空荡荡的没个人影儿,不知道上哪儿去了,这要是有个三长两短,可咋办呀?心里正发慌,乡里的王司法打来电话叫我哩,(思索)天都快黑了,王司法这会儿叫我,八成没好事,我得赶紧到乡上去。(欲下)(引子就这么短)
  【内于巧仙喊:金虎,回来,你给我回来!
  【于巧仙急匆匆上,一把抓住金虎。
  于巧仙:就说人家忙得恨不得八只手抓,你倒好,得是把魂丢在外头了?偷偷摸摸又要往外溜,你到哪里去?
  这一问,冲突就此引起来了。媳妇“忙得恨不得八只手抓”,而丈夫却“悄悄往外溜”,而且还可能是去“与狐狸精约会”。你说说,这能不让媳妇生气吗?于是矛盾产生,冲突陡起,一下子进入到戏剧情境之中去。
  3、对比性要强烈
  我们知道,小品是表现“正在发生着的事情”,它是把现实生活中掩藏着的矛盾“撕裂开来”让人来看,因而就充满了迷人的魅力。你写好了矛盾冲突,就等于将现实生活“撕裂开来”让观众来看。矛盾冲突越是激烈,越是尖锐,效果就越好。怎样才能达到越激烈、越尖锐呢?其中一个比较好的办法就是对比,对比性越强,反差越大,矛盾就越尖锐,冲突就越激烈。相府的千金小姐王宝钏,偏偏看中讨饭的乞丐薛平贵,反差很大,对比强烈,《杨门女将》中正在为杨宗保庆祝50大寿摆寿宴,忽报杨宗保战死,改寿堂为灵堂,反差很大,对比强烈;《红灯记》中王连举的叛变与李玉和的宁死不屈反差很大,对比强烈。我自己写的《三媳庆寿》这个小品(后来改成了小戏)就是因为家庭条件的不同形成对比,从而产生矛盾冲突的:大宝在砖厂打工,“半年多还没见开工钱”,全凭媳妇打零工挣钱供娃上大学,家里的日子比较紧。二宝在外包工程,财大气粗。在给妈祝寿时,二宝的媳妇翠翠代丈夫发话要大操大办,花一万元“连眼睛都不眨”,但大宝的媳妇娟娟却觉得“有难处”,她家已经“借了一河滩的帐”,拿不出一万元来,这就有了穷富之间的对比,进而矛盾激化,撕打在一起。除了条件的对比,还有性格的对比、年龄的对比、前后变化的对比、社会地位的对比等等,关键是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发现、捕捉生活中的千变万化因对比所产生的矛盾冲突,我甚至于偏执而固执的认为,所有的矛盾冲突都是因为对比而产生的,没有矛就没有盾,矛盾都是对比出来的。这就需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二、冲突的曲折波澜
  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矛盾冲突,有时候是一闪而过,一个回合就见分晓,但更多的时候,矛盾冲突是有波澜曲折的,是会反复的,是会有起伏的,甚至是会一浪高过一浪的,是会愈演愈激烈的。我们写戏的人,应当抓住这些曲折波澜,利用矛盾创造出这样的反复曲折,把戏写得有起有伏,传统的写法讲求“三个回合,翻三个跟斗”,大戏有大戏的三个回合,三个跟斗,比如《三滴血》、《三休樊梨花》、《三打祝家庄》、《三打白骨精》等,大戏的三个回合,翻的三个跟斗,是用整节整节的情节发展来表现完成的。小戏的三个浪头,翻的三个跟斗,是用小片段的故事发展来表现的,比如《三回头》(回了三次头)、《三上轿》(上了三次轿)等等,小戏的三个回合,也是一浪高过一浪,最后达到高潮。让我们分析一下《三媳庆寿》这个小戏的矛盾冲突和曲折波澜,也是由三个回合组成,翻了三个跟斗:前面说了,大宝在砖厂打工,“半年多还没见开工钱”,全凭媳妇打零工挣钱供娃上大学,家里的日子比较紧。二宝在外包工程,财大气粗。在给妈祝寿时,二宝的媳妇翠翠代丈夫发话要大操大办,花一万元“连眼睛都不眨”,但大宝的媳妇娟娟却觉得“有难处”,她家已经“借了一河滩的帐”,拿不出一万元来,这就引起了矛盾冲突??
  娟娟:不是不想拿钱,是没有这么多的钱。
  翠翠:没钱?没钱能供娃上大学?没钱能把日子搅转?缺吃了还是少穿了?你屋里的事,你整治得茄子一行,豇豆一行,弄得停停当当,轮到给咱妈过生日的事,你就没钱了?做了件灰麻老鼠的破烂衣裳,拿来给妈贴眼药,就把生日打发了?你安的是啥心嘛!
  娟娟:你,你……你咋这样说话呢?太欺负人了。
  翠翠:怎么?嫌我说的不好听?告诉你,难听的话,我还没说哩,我还没说哩!
  这是矛盾开始,也就是第一个回合,接下来??
  翠翠:没钱?没钱就不上趟儿了?没钱就想装死狗?不要脸!
  娟娟:你骂谁?
  翠翠:谁装死狗我就骂谁!
  娟娟:谁装死狗?(气急,猛一下打了翠一耳光)
  翠翠:呀??妈,你还打我哩??(扑上去撕打,二人扭作一团,妈上前阻拦,娟娟一巴掌打在妈脸上)
  【静场,妈昏迷欲倒,娟吓得不知所措)
  这是第二个回合,矛盾升级。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接下来第三个回合马上开始??
  由于三儿媳丽丽说??
  丽丽:我看,虽说他们兄弟三人都不在家,还有咱们妯娌三人么,给妈过生日的事,咱们不但要办,而且一定要办好,要办出新意,要办出特色,更要让她老人家高兴,得到实惠!
  这话的本意是想要给大妈检查身体,但还没来得及说出下文,老大和老二却各有各的解读,主张大操大办的翠翠以为老三这想法和她一样,要大操大办,高兴得拍手称赞,而大嫂娟娟却以为??
  娟娟:看看看,人家都是有钱人,串通到一起来对付我哩,妈呀,人没钱咋这样难活呀!妈呀(扑向妈)你娃今日叫人往绝路上逼呀!我,我没钱就要受人这咽不下的气,我,我不活了!(哭着往下跑,妈急忙拉住,跌倒,拖住娟腿)
  这就是第三个浪头,这三个浪头,一个比一个高,推动剧情朝前发展,走向高潮。
  小品《人约黄昏后》也是通过三个浪头、翻三个跟斗达到高潮的。
  张金虎:当心惹毛了我打你!
  于巧仙:打死也不放。你打,我看这日子过不成了,我跟你离婚,离了婚,你上天入地都能行。
  张金虎:吓唬谁呢,离就离。
  于巧仙:行,?,你娃行,你算你爸的娃!你不是说王司法叫你么,咱现在就走,让他给咱办离婚,走!
  这是第一个回合,也就是推动剧情朝着纵深处发展。
  王司法:你说说,这家贼会是谁呢?
  于巧仙:秃子头上的虱,明摆着么。
  张金虎:(欲言又止)咋说呢?(丧气地蹲下)
  于巧仙:咋说呢?我一五一十的说呢,身在曹营心在汉,吃里扒外,就这么说呢。
  王司法:这你说的是谁呀?
  于巧仙:谁作了亏心事,谁作了贼,谁才心虚得躲出门不见人了。
  王司法:听你这意思,是你妈把钱偷去了?
  于巧仙:今日给女家拿针哩,明日给女家拿线哩,明里拿,暗里偷,当我不知道?我去他姑家,都发现几件赃物呢,我有真凭实据呢。丢失的这300元钱,不用讲,又塞到她女儿的腰包里去了。
  张金虎:你胡说,你,你尽胡说呢……
  于巧仙:我胡说?我要胡说,让天上的呼噜爷把我头抓去!
  王司法(意味深长地)巧仙,没弄清事实之前,别把话说绝了,看把你妈冤枉了。
  于巧仙:我就不会冤枉人。
  这是第二个浪头,由夫妻斗嘴转变成了对妈的怀疑,矛盾转化,冲突进一步升级,同时也为下一步抖包袱做好了准备。紧接着就是第三个浪头,揭谜底,达到高潮。
  王司法:怀疑?不是怀疑,是肯定!肯定是你拿去的!
  于巧仙:王司法,这钱不是金虎拿去的,你弄错了!
  张金虎:是呀,你弄错了。
  王司法:金虎,别装模作样了,我已经掌握了真实情况:你趁媳妇不注意,拿走了钱,当晚和宝旦、二狗等人打麻将,你输了钱,要宝旦还你,宝旦不给,你们还吵了一架,是不是这样?
  于巧仙:金虎,你不是说那晚去东村帮人装苹果车么?
  张金虎:我,我……
  王司法:金虎,你敢和我去找宝旦他们对质么?
  于巧仙:金虎,你,你哄我?(气得几乎昏倒)你,原来是你偷了钱!你的良心叫狗吃了?
  张金虎:纸里包不住火,这下包不住了……
  于巧仙:我……我跟你没完,……我跟你离婚!
  张金虎:巧仙,我错了,我也后悔得很,眼看着你和妈吵架,我干急又不敢说,输了钱,不敢承认,让妈背黑锅受委屈。妈??我对不起你呀!(跪地不起)
  还有,我写的《收税路上》这个小品,也是通过三个回合来表现的,第一个回合:高跟鞋掉了鞋跟,钉鞋跟,要钱;第二个回合:滑倒摔伤了胳膊肘,贴草药,要钱;第三个回合:背女征管员过河,要钱。且一次比一次要的多,逼着要征管员为他减税。就这么一连串三个情节,支撑起了小品的大致轮廓来。
  三、小品的语言
  “说下的锅盔要面烙”,思谋得再好的剧情,要用语言来表现。语言这一关,不好过。也许有人说,你别故弄玄虚,本来简简单单的事,被你说得深一脚浅一脚的,语言不就是个语言嘛,谁不会说话,只要会说话,就能写小品!其实不然。
  1.语言要符合人物性格
  当年伍子胥夜过昭关,一夜愁白了头发。写小品要过语言关,不亚于伍子胥夜过昭关。首先,我们知道,写小说要用小说的语言,写诗歌要用诗歌的语言,散文有散文的语言,那么,写小品,就要有小品的语言,试想,当演员在舞台上像背诵小说那样,整段整段的朗诵环境描写,整章整章的朗诵心理描写,行吗?试想,让演员在舞台上背诵含蓄而又深沉的诗词,观众听起来似懂非懂,行吗?所以,小品要有小品的语言。由于小品是表现“正在发生着的事情”,而且是由“当事人”直接出面来直抒胸臆的,舞台上的每句话,都是由“当事人”的口中喷吐出来的,每个角色都说着各自想要说的话,别人代替不了他,观众却急切的想知道他说的话,如果演员说的话云山雾海,或者让人不知所云,这能行吗?小品的语言,必须是明白畅晓、干干净净的,不拖泥带水,不艰涩难懂,“到什么山唱什么歌,是什么人说什么话”,就是说要符合人物身份和人物性格。在《三媳庆寿》这个小品中,大媳妇娟娟家里收入少,开销大,手头紧,一下子拿不出一万元,她“有难处呀。”而二媳妇翠翠的男人承包工程把钱挣下了,
  所以翠翠说她拿一万元“连眼睛都不眨”,她听大嫂说“有难处”时,竟轻轻松松地说:“有难处?是掏心呢还是掏肝呢?这可有啥难处?”她们两人的这段对话,既形成强烈的对比,又符合人物性格。在《人约黄昏后》这个小品里,有这样一段对话??
  王司法:你妈不见了,你找过没有?
  张金虎:估计到我姐家去了。
  王司法:估计?你估计?
  张金虎:我……我,我不知道……
  王司法:金虎,你妈不见踪影,下落不清,生死不明,你倒像没事一般,我告诉你,你妈若是有个三长两短,既是你老舅肯放过你,我也不饶过你!你娃试火试火,我总要给你个“牛笼嘴尿不满”呢!你信不信?
  于巧仙:(见势不妙,立马护男人)王司法,你别这么凶呀!住不住果园,是她自己要住的,又不是谁背她到果园去的。
  王司法:你妈为啥要住果园?果园是别墅?嫌家里不舒服?
  在这里,三个人个有个的心思,张金虎这“估计”二字,让王司
  法抓住了把柄,虚虚实实的唬他:既是你老舅肯放过你,我也不饶过你!你娃试火试火,我总要给你个“牛笼嘴尿不满”呢!你信不信?而巧仙尽管与丈夫吵闹,可是在关键当口,立马护住男人:王司法,你别这么凶呀!住不住果园,是她自己要住的,又不是谁背她到果园去的。这些语言,既符合人物身份,又符合人物性格,同时也推动了剧情的发展。
  2、语言要口语化
  好的语言,往往能给作品增色添彩,注意吸收民间口语,注意应用生活中群众的日常用语,在很大程度上会起到良好的舞台效果。例如我在写作《三媳庆寿》这个小品时,就注意使用口语化的语言,效果还不错,例如:在大儿媳娟娟劝大妈试穿新衣时说:“以前咱光景不如意,老虎守的一张皮”,“老虎守的一张皮”用在这里,既形象又生动。还有,当二儿媳翠翠抱怨大嫂不搭理大妈的生日,声言:今日若是找见她,我给她脸上绣朵花,本来是说想要给她唾一脸,但是把“唾一脸”说成了绣朵花。“绣朵花”代替了“唾一脸”,且显得形象生动,还有,当大妈给三儿媳讲述发生吵架经过时,我在这里用了一句:“你二嫂骑驴不知赶脚累”的话,“骑驴不知赶脚累”用在这里就比较形象生动,且有想象力。另外,我在创作《人约黄昏后》这个小品时,也同样注意使用群众中的口语化语??
  于巧仙:嘻,嘻嘻,乡里王司法叫你呢?虚话编得没啥编了,天都黑了,这会儿王司法叫你熬膏药呀,哄谁呢!
  “虚话编的没啥编了”和“熬膏药”就是口语化的语言。
  还有??
  张金虎:吓唬谁呢,离就离。
  于巧仙:行,?,你娃行,你算你爸的娃!你不是说王司法叫你么,咱现在就走,让他给咱办离婚,走!
  “你算你爸的娃”,每次演出,演员只要一说出这句口语话,台下立马就笑声、掌声顿起,还有,当张金虎要出门走时,于巧仙拦住他说??
  张金虎:嘿,看把你能的,你说我去哪儿?
  于巧仙:你那花花肠子我还不知道??
  太阳压山鸡上架,
  你牵心谁放不下?
  接了个神秘电话,
  美得你四个蹄蹄往外爬。
  张金虎:酸溜溜的说的啥意思,你说清楚!
  于巧仙:你比我更清楚!这还真是“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呀,不知又是哪个野狐狸把你缠上了,打电话叫你出去幽会哩。
  在这里,“花花肠子”、“太阳压山鸡上架”、“四个蹄蹄”、“野狐狸把你缠上了”都是口语化的语言。还有,当于巧仙向张司法述说委屈时,我用了一段“子”字收尾的韵白式段子,避免了叙述的?嗦。
  于巧仙:人说“家丑不外扬”,可我不说不行了,王司法,你说说,要想过好日子,就得夫妻两人同心协力才行吧?可你看我家,成了啥样子??
  家里活儿一摊子,
  苹果要抹(ma)袋子,
  玉米棒堆了一院子,
  还要和煤翻筐烤辣子,
  又要做饭管孩子,
  忙得我八面分身子,
  累得没个人样子,
  我这男人没心没肠子,
  屁股一拧跑得没个人影子,
  我叫他回去帮我干上一阵子,
  他还要和我离婚散摊子,
  你说说,我还有啥心思过日子?
  这样的句子,演员说着顺口来劲,观众听者顺耳舒服,而且生动有趣。
  3、语言要鲜活,朗朗上口有张力
  小品的语言,不是剧作者代替剧中某个人物说的,也不是其他演员代替他说的,是由他自己说着他内心的话,有些话,是在特定的环境下要这个人物说出来,尽量做到形象、有趣、鲜活。我们常听人说:“话有三说,巧说为妙”话说得巧了,语言就显得鲜活生动,且耐人寻味,我在《复婚》这个小品中,几处地方用了顺口溜:
  【拐爷哈哈大笑上
  拐爷:拉拉扯,扯扯拉,亲嘴让我看见啦。
  叫山娃,鼓劲拉,快把水娥领回家。
  又放炮,又戴花,拐爷乐得笑哈哈。
  小品结束时,还是用一段顺口溜来收尾:
  拐爷:嗨,谢我个啥,要我说??
  当初你两结婚,那是相亲相爱,
  后来你两离婚,那是咱这地方水土太坏,
  现在你俩复婚,那是深机井把山乡灌溉。
  你们破镜重圆,就在井边把天地拜。
  这样就显得风趣幽默,既符合拐爷这个人的性格,又为小品增添了愉悦明朗的色彩,同时也揭示了小品的主题。
  总之,我们在写小品时,要在语言上多下功夫,想办法把语言写活、写生动形象,使得语言有张力、有味道。好戏,是要用好语言来支撑打扮的。
  拉拉洒洒说了以上的话,不妥之处,请朋友们多多指正!
  谢谢大家!

共0页 0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