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评论部 回复本帖
雅润

雅润 举人

  • 182

    主题

  • 1131

    帖子

  • 3172

    积分

【专栏】每周一评:第十九期

2016-07-07 13:44:20

         ****畸形年代的凄美爱情——时代的颤音****

 

【主持】雅润:大家好,每周一评又和大家见面了。首先在这炎热的夏季,送上一声问候,大家晚上好!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作品是绝品小说《琴殇》

文章链接:http://www.vsread.com/article-609212.html


今天的主评是晚茶清香老师。



简介:笔名:晚茶清香,实名:李明,一九六五年十月出生于湖北咸宁。本人毕业于湖北大学中文糸,多年来对文学工作热爱。先后在《九头鸟》,《诗刊》,《小小说选刊》发表过文学作品。现就职于湖北新产业技师学院管理系,本人系湖北诗词学会会员,咸宁市作协会员。


【作者】:路其安

                   

简介:路其安(笔名:乐悟),男,19575月生,汉族,河南省郑州市人。1972年至1975年曾在苏北农村生活劳动3年,1976年回郑州参加工作。1984年考入郑州大学历史系政史专业,1987年毕业。喜欢阅读,写作,旅游。

有请晚茶清香老师闪亮登场。


【主评】晚茶清香:读路其安的小说《琴殇---乡月》给人的感觉是沉甸甸的。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人性被扭曲,人类所有的爱与恨被烙上了政治的影子,这是中国社会的一段阵痛史。这段特殊的经历,在读路其安的小说《琴殇---乡月》得以真实地再现,他以散文化的笔触,写出了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虽然作者在驾驭小说结构方面有些缺陷,可是,它还是一篇难得的佳作。

一、  小说的倒叙结构用得自如

小说采用了倒叙的手段安排,这样就略胜一畴,小说开篇的故事让人产生看下去的耐心。乡月,一个美丽的村姑,她在清明节祭他死去的爱人,而让她魂牵梦萦的是其乐的琴声,整个小说当中,琴声,成为一个符号,它催生了乡月的爱情,也寄予了她对高雅文化的向往。一段蹉跎的岁月,一段凄美的爱情。

小说以倒叙的形式,给我们讲了六七十年代的一个凄美的而感人的爱情故事。一个会拉小提琴的知青其乐,一个乡下的朴实美丽,向往着外面世界的女孩乡月,相爱了。但因为在那样的年代,阶级斗争白热化的年代,他们的爱情注定是一场悲剧

文化,在那个政治斗争的高压态势里,它是一种奢侈品。其乐送给乡月的一本《新华字典》,其乐给她讲的许多音乐家的故事,让乡月看见另外一个美丽的世界,虽然这个世界离她很一样的遥远,可是在她心里已经埋下了对生活,对人生的信条,以至于她后来的无奈的选择,她,一个美丽的村姑,不为名所动,敢讲真话,这些都是一种文化的感染。

小说采用了倒叙的手段,让我们了解这个爱情故事的发生、发展、凋谢过程,这个过程里,人物之间的关系虽然不够丰满,透过故事,我们不难发现:乡月与其乐的爱情从开始就注定了是一个悲剧,这个悲剧的导演者就是村支书。他是一个有过政治资历的人,他对乡月的培养,出于一种私利,与其说培养接班人,不如说是培养家天下。乡月的背叛,他选择的是埋葬她的爱情,取而代之的强英,也成为政治的牺牲品。

二、  小说人物关系的映衬手法用得恰如其分。

小说中间,作者用强英来映衬乡月。乡月的形象之所以丰满,得益于作者对强英的描写,她的老辣,干练与乡月的纯真、不谙世事形成鲜明对比。强英导演了一幕幕政治阴谋让乡月防不胜防,可是强英表面上却表现得对乡月关心得无微不至。明里一把火,暗里一把刀。这样的人,就像《红楼梦》里的王熙凤。

在许多名著里,在表现人物关系的时候,他们也用到了映衬手法。譬如《红楼梦》。曹雪芹善于将不同人物,特别是相近人物进行复杂性格之间的全面对照,使他们个性的独特性在对比中突出出来。如林黛玉、薛宝钗两个人,都是美丽多才的少女,但一个是“行为豁达,随分从时”,有时则矫揉造作;一个是“孤高自许”,“目下无尘”,有时不免任性尖酸;一个倾向于理智,是“任是无情也动人”的冷美人;一个执著于感情,具有诗人的热烈的感情和冲动;一个是以现实的利害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一个以感情的追求作为人生的目标。这样两个难以调和的性格在对比中,其独特性就异常鲜明地呈现出来。又如尤二姐和尤三姐两个亲姐妹,一个善良懦弱,一个豪爽泼辣。迎春和探春两人同为庶出,一个是戳一针也不吱声的“二木头”,一个是可爱又扎手的“玫瑰花”。

本文作者不知不觉地学习这个手法,利用这个手法让人物鲜活起来。二孬与其乐,同样是玩乐器的人,二孬的修为却不如其乐,其乐拉小提琴为的是为乡村孤寂的文化生活带来一些快乐,二孬却是与其乐争风吃醋。其乐优雅的琴声赢得了乡月的芳心,二孬的二胡却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

琴品如人品。其乐在村支书设计好的局里成为一个搅局者,因此,他最后用琴声送别逃离工地政治斗争的乡月,被整死,是因为他不该与乡月好,村支书培训乡月是为做自己的儿媳妇的,村支书在发现乡月与其乐的关系之后,曾经以回城作为诱饵,可是其乐却没有读懂村支书的好意,乡月的叛逆让村支书有了收拾其乐的借口。

小说中,人物关系在复杂的政治斗争里,相乎映衬,体现了人格美与人性美。乡月是人格美与人性美的化身。同时也表现了那个特殊年代对人性的残害。成分不好的云泰在强英设计的政治阴谋里成为牺牲品,被抽关、被打,被任意侮辱;工地上逃跑的民工抓回来要批斗。云泰被斗,乡月就敢出来讲真话,乡月拒绝了村支书的美意,决意与其乐好,乡月,让我们看到了在那个是非不分,黑白不明的时代,有一个村姑能不与其同流合污,这是多么可贵的人格美与人性美。

三、  散文化的笔触让小说充满意了诗情画意。

小说中,作者用许多散文化的笔触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让人物形象的内涵更加深厚。

“那是怎样一个潮湿而又惆怅的季节啊——

湿凉的黄昏,一场秋雨挟着丝丝寒意不期而至,将桃村笼罩在一片阴冷的雾霭里。雨如蚕丝,织成了一张网,网住了天,网住了地,却网不住乡月缠绵伤感的思绪……

乡月静静地倚在门口,像一幅被打湿了的油画,默默望着绵绵秋雨,望着院子里那棵浑身早已湿透的桃树,爹当年领着她栽下那棵小桃树苗时的情景仿佛还历历在目。她知道,此时那雨中的桃树和她的心情一样凄然。惋惜中她注视着桃树孤零零在风雨中舞动,心也随着那一片片落叶不知要飘向何方。”雨慢慢停了。乡月的心事却更重了!

此时的乡月的内心世界像一幅油画里的雨,飘泊不定。

“那天吃过晚饭,其乐带上小提琴,独自来到村头那片神秘的桃树林,在朦胧的月光下,用琴声抒发着心中悠悠的思念。社员们隐约听到了一种他们从未听过的美妙的声音,却不敢走近,只是躲在远处静静地听。

只有乡月循着琴声大胆地走向桃林,走近其乐。乡月好像天生就对音乐有缘分。她听到莫扎特的《渴望春天》,就流露出向往、喜悦的表情;听到《梁祝》凄婉的旋律,就禁不住暗自神伤。乡月的喜怒哀乐,被其乐全看在了眼里。他没想到,在这穷乡僻壤,竟然遇到了知音,而且还是一位漂亮的姑娘!”

作者用散文化的语言勾勒出二颗年轻的心在一起交融。

“其乐热切地盼望着春天的到来,因为到了明年春天,就会有一个好消息!乡月也异常向往那春暖花开的时节。因为到了那时,田野里不光有鲜艳的花朵、青绿的嫩草,还有漂亮的蝴蝶、勤劳的蜜蜂,地头有可以充饥的面条稞和麦地菜,天上有其乐放飞的美丽的风筝……可是,其乐过两天就要去水利工地了,这消息来得太突然,让乡月没有一点心理准备。她不想让其乐去水利工地,她一听说水利工地心里就发怵!她想让其乐留下来,可是又没有理由。”

作者的一段心理描写,用优美的散文笔触来表现,真是恰到好处。

这些描写,在小说里比比皆是,作者用散文化的笔触表现人物内心世界,描绘环境对小说的艺术表现增加不少亮点。


【主持】雅润:老师的评论细腻精彩,辛苦了。现在有请作者谈一下创作心得。


【作者】路其安:上世纪70年代初,我在苏北农村劳动生活了三年。三年对人的一生来说并不算长,但却令我刻骨铭心,终身难忘。当时我只有十三、四岁,因故辍学,跟着生产队里的社员,几乎干过所有的农活。特别是参加了冬季新沭河扩建工程劳动,现在想起来,仍不寒而栗。不是因为繁重的体力劳动和饥饿、寒冷的折磨,而是亲眼目睹了一场场可怕的人间悲剧。小说《琴殇》中的人物乡月、其乐、连长、强英、云泰等,就生活在我身边,几乎每个人物都有原型,包括憨石头。

《琴殇》是我写的第一部小说,开始于1995年,后来写写停停。写的时候会很投入,心情很沉重,有时沉重的写不下去。停一阵子又放不下,又会有写作的冲动。就这样断断续续写了近二十年。我喜欢文学,但不会写小说,所以写的很慢。写《琴殇》的目的是为了练笔,更是为了记录我少年时期的那段不寻常的经历。《琴殇》中乡月的叛逆、连长的愚忠、强英的嬗变等人物形象,我没有刻意塑造,只是把生活中的他们换了名字,放在了小说里。但愿《琴殇》不是伤痕文学的蹉跎慨叹,也不是反思文学的幽思哀婉。

 

前不久我又去了一趟苏北农村,竟然见到了“乡月”。六十多岁的她,脸上的沟壑暗影告诉我,光阴荏苒,再美丽的人,容颜也会留下时间的印迹,但我无法不动情于她的坚强和笑容。时间会凋零,容颜会变老。然而,生活没有停止。对于那段蹉跎岁月,大地终会有公论。对于那个一直萦绕在我脑海的“其乐”,对于那个诚挚的灵魂,我觉得他一直触手可及,从未走远。

真诚感谢“江山文学”编辑老师对拙作《琴殇》的点评和厚爱,感谢文友的关注和鼓励。特别感谢雅润老师,使《琴殇》能够参加“每周一评”。欣慰中略感忐忑,希望各位老师文友指出《琴殇》的不足,让我在以后的写作过程中少走弯路。


【主持】雅润:感谢作者对这篇文章的创作思路,诚恳的解答,辛苦老师。有请下一位山泉老师对文章做进一步的评析。


【副评】山泉:

一、感想

一个特定的时代,总会被烙上鲜明的印迹,而这些印迹,注满了一个个平凡或者伟大的故事。伟大的故事人所共知,名垂青史,平凡的故事,却在历史的烟尘中销声匿迹。而占据少数的伟大是由更多的平凡所构成。

一个故事,不论伟大还是平凡,总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一个撼动人心的故事,是时代的颤音。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我们记得那些辉煌的时刻,我们更不会忘记那些特定的年代演绎的伤情故事。

路,不论是走过的还是未来的,不可能全部康庄大道,笔直平坦。历史亦然,人生亦然,这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中期,我们国家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过程中,走过了一条令人痛心疾首的弯路。对未来极端理想化而带来的极左思潮,不仅影响了一代人,还导致国民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仅仅是这场思潮中的一个插曲。

路其安小说《琴殇》,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以爱情故事为引子,陈述了那个时代凄美与悲凉,平凡人的无奈与酸楚。

鲜明的时代主题,是小说的一大亮点。如果说,读这小说看到的仅仅是像传说中的“小芳”一样,朴实而善良的乡下女孩乡月,与年轻帅气,会拉小提琴的知青其乐之间的爱情悲剧,随悲剧而湿润的眼眶,那就是浅显的,表象的。其小说的深刻内涵和揭示的主题,是间接披露了那个时代的真相。

正视历史,才能居安思危。

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为了走直路而走弯路,为了前进而后退。记得读书时候,老师教我们哲学时总这样说。正因为发展是曲折的,我们才痛定思痛,不断纠正发展过程中的偏差,拨正航向,中华这艘巨轮,才乘着理想和信念的风帆,劈波斩浪,向着既定的目标,再度远航。

我们有理由相信,同样的悲剧不会重演!我们真实的触摸到,美好的生活和爱情就在身边。

二、小说的亮点

(一)散文般的优美文辞和与故事情节相融合的环境描述。一般小说,大多以叙事为主,但只讲故事,就会枯燥无味。所以好的说书人,总是能绘声绘色,神情兼备,加入适当的修饰,才吸引了听书的人。“一座孤坟,茕茕孑立”,《琴殇》开篇,简洁而独到的描述,立马抓住了人的心。“桃花未谢,梨花又开。乡月望一眼村头那片嫩红软白,灿若红霞的桃树林,一股苦涩便涌上心头……”“湿凉的黄昏,一场秋雨挟着丝丝寒意不期而至,将桃村笼罩在一片阴冷的雾霭里”,这样的描述,朴实而简练,不仅点明季节、时间和地点,且与故事主角的内心活动紧密相连,丝丝入扣。还有,具有乡土气息的歇后语的巧妙运用,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烘托了人物形象。

(二)多重人性的充分彰显。一个故事,是现实生活最直接的写照,没有生活基础,即便是玄幻小说,胡乱杜撰出来的,就难以撼动人心。而现实中,不论是好人还是坏人,都有其人性的一面。《琴殇》中乡月的清纯、其乐的多情、憨石头的朴实、强英的自私、连长的无奈、云泰的悲凉……在那个特定的大背景下,好与坏穿插之间,多重人性通过故事情节和人物内心活动的描述,鲜明的彰显出来。通过人性,看到人心,人物就有了立体感,通过欣赏文章,品味故事,这些人物就清晰的站在了读者面前。

(三)巧妙的结构安排。故事采取倒叙的方式,先把结局明明白白的摆出来,在结局中设置悬念。小说开头,几行字的环境铺垫后,三个主要人物悉数登场,读者心里就想,乡月为什么要去看那座孤坟,其乐为什么会死,憨石头何许人也?这种开头是常见的,这样设置的好处,是吸引读者一定会读下去。我说的结构巧妙,不仅在开头,还在作为重头戏的水利工地上。分组做原始而繁重的活计、生编瞎造树立的典型、乡月和强英与其乐的爱情纠葛等等,诸多的故事,在文章中穿插有序,详略得当。乡月的逃离工地,不是如其他民工因劳累而逃跑,是她善良淳朴的内心不堪忍受虚假典型,以及爱情波折的打击。文章看似平淡的情节和波澜不惊的描述,通过精心的故事情节编排,在爱恨交织中,在身不由己里,使人看到时代的暗流汹涌,在极左思潮波及下的普通民众生产生活。上面说到,作为一个悲情的故事,讲述的不仅仅的故事本身,而是那个时代的真实反映。

三、文章的不足

金无赤足,再好的作品,也难免百密一疏。《琴殇》是江山的绝品,实至名归,这毋庸置疑,但依然存在一些小瑕疵。

(一)描述违背常理。坟上不可能种一棵柳树。清明时候上坟,还要除去长在坟上的杂草、灌木之类,不可能长一棵柳树,在旁边或周围是可能的。

(二)乡月逃跑可信度不高。为了政治需要,在工地上,连长和上级已经把乡月树为典型,要培养她做“革命事业的接班人”。在当时那种政治大背景下,政治高于一切,“胳膊拧不过大腿”,一个农村小女孩,不可能胆大到逃避(麦场开会选人去工地时候,小说中有描述,说乡月胆怯,才拉住了其乐的手),逃跑后而不受到任何批斗和处分。即便爱情的打击和良心的折磨,一个女孩,在风雪交加的夜晚,独自出走的可能性很小,何况她多次看到那些因逃跑被批斗的民工的下场。

(三)文章对当时政府机构的叫法混淆不清。现在的乡镇(街道),当时叫“人民公社”,现在的村委会(社区)叫“大队”,现在的小组(居委会)叫“生产队”。依此,现在的村委会支书就是原来叫的大队支书。从故事发生的时代看,就没有村支书,是大队支书(小说第一节中有“村支书放出话:他要娶乡月做儿媳妇。”),还有一个小疑问,也许是我老眼昏花了,淮海战役时候的支前模范大队支书,即后来工地上的连长,和在麦场边的库房里,开会选人去工地时候的队长是不是一个人?反复看了几遍,都等同起来,如果是我弄错了,请作者见谅。


【主持】雅润:山泉老师的进一步解析,让我们对学习这篇文章又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辛苦老师了。下面有请赵淑敏老师继续解析小说。


【副评】赵淑敏大家晚上好,又是每周一评的精彩时刻,今天评论《情殇》这篇小说,我也斗胆说几句,对错请大家都不要太在意!

小说以第三人称的叙述手法,给读者展现了在那个动乱的年代里,发生的真挚而悲催的爱情故事。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色,但是生老病死、爱恨情仇都是一样的,只不过社会背景不一样而已。小说里的主人公乡月是一个美丽而善良的农民的女儿,而在她情窦初开的少女的梦里,出现了本文的另一个主人公,下乡青年其乐,一个多才多艺的青年。缘分使然,让这两个年轻的心,因为被彼此的吸引而发生了一段美好的爱情故事。在生活的点滴里,这份爱深沉而执着。作者文笔比较流畅,给读者带来一份心灵的震撼。虽然写知青和村姑的作品比比皆是,但是这篇作品给人很耐读的感觉,能让读者感动。能让人有阅读的欲望,如果能赚取读者的眼泪,它就是一篇成功的作品,《琴殇》这篇文做到了,最起码我被感动了。我深深地被里面主人公在那种命运不公平的时代里,没有丧失自己,没有放弃真爱,虽然表面上貌似放弃了,其实没有放弃,而是把那份爱增加了高度,突出了两个人为真爱可以放弃自己,两个人都为对方想,目的是让彼此能生活的更加美好,才是他们相爱的基础,但是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有九!小说的结局让人心痛,其乐死了,很无辜的死了!乡月在无奈中迷失了自己,这一切能怪谁呢?作者在结尾给读者留下了深深地思考!一部很不错的小说,很具代表性,欣赏。

小说是好小说,不过我的水平太差,就说这点吧!望大家海涵!


【主持】雅润:敏姐工作这阵很忙,但还是为赏析尽职尽责,感动,辛苦了!下面有请湖北武戈老师继续做进一步的评论。


【副评】湖北武戈读完《琴殇》这篇小说,我不仅被小说的艺术美所震憾,而且还被小说的思想性所震憾!

可以这么说,《琴殇》向我们所描述的,是畸形年代的凄美爱情。一个会拉小提琴的下乡知青其乐,同朴实美丽、向往着外面世界的乡下女孩乡月相爱了。但因为在那个阶级斗争白热化的年代,他们的爱情,注定是一场悲剧。

乡月的美貌和她那根正苗红的出身,被大队支书看上了,他想让乡月做自己的接班人,并想娶给自己的儿子做媳妇。但乡月不能接受,自愿报名去水利工地。一场爱与权力,爱与阶级斗争便就此上演。最后,乡月不想和那些以阶级斗争为纲,与弄权营私的当权者苟合,逃离了水利建设工地,也给在河堤上拉着小提琴,为她送行的其乐,带来了杀身之祸。

《琴殇》的艺术美,刚才主评已经解析了,可以说是完美无缺的,是令人震憾的。但是,我们也不能忽略了这篇小说在思想上给我们的震憾。《琴殇》的故事背景,是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那是个政治挂帅的年代,是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现在,让我们再回过头来,回味一下那年代的政治氛围。毛泽东曾经阅尽历朝历代兴衰灭亡史,为使后人免遭历史复辙,给人类的思想上升到灵魂,指明了方向和目的。也就是:“以阶级斗争为纲,其余都是目的。”在当时那个年代,人类社会的管理体系,包含三个层面:即灵魂管理,思想管理,行为管理,这三者缺一不可,越高层面的管理越重要。而人类就是私与公的双面体,私与公的分化,就产生了阶级,也就是说,阶级斗争客观存在。阶级斗争就是私与公的斗争,公为德、私为欲。阶级斗争就是德与欲的斗争,人民民主专政是德政,资产阶级专政是欲政。德政令人人安居乐业,欲政令人人自危,这是真理。

在那种形势下,乡月成了政治斗争和神圣爱情争夺的焦点,大队支书想要把乡月培养成他的接班人,在水利工地上,拼命地把乡月树立为正面典型。而乡月却不肯屈服于大队支书对她命运的掌控,不想毁了恋人其乐的艺术前途,更不想踩着成份不好的云泰的肩膀往上爬。于是,她在悲愤之情的驱使下,选择了逃离,逃离那个漩涡的中心。然而,令她作梦也没想到的是,她的逃离之举,却给恋人其乐带来了杀身之祸。

支书因为乡月的逃离,突然恼怪起了乡月,恨乡月不争气,骂乡月是个害人精!几十年来,他经历了无数次的运动、无数次的风浪,也经历了无数次的考验,大江大海都闯过来了,没有想到这一回,在乡月这条小河沟里翻了船。他已经预感到乡月这一走,他的政治生命也就该结束了!但他不死心,他在绝望中苦苦地寻找着补救的机会。

支书听见其乐的琴声,忽然间,像是找到了罪恶的根源,于是,他把一腔怨恨,全撒在了那把琴上。他上来就夺其乐的琴。其乐松手了,其乐不是争不过他,而是怕那无辜的小提琴,经不住两个男人的争夺!连长夺过小提琴恶狠狠地摔在地上,还不解恨,又举起铁锨要砸小提琴!多舛多难的小提琴啊,那是其乐的理想,其乐的梦,其乐唯一的精神支柱……他怎么能眼睁睁地看着它被人毁坏?他不顾一切地扑过去,要用身体去保护它。可是,连长高高举起的铁锨,带着风声,带着惯性,还是重重地抡下来。铁锨没有伤着小提琴,却落在了其乐的后脑勺上!其乐被打昏了,头上不断涌出的鲜血,凝固在洁白的雪地上……支书早已失去了理智,从其乐身下拽出小提琴,疯狂地连摔带砸,顷刻之间,那把纯正的意大利小提琴便粉身碎骨!

小说以倒叙的手法,展现了那个畸形年代的凄美爱情,实现了作品艺术与思想性的高度统一。

唯一不足的是,由于作者和编者马虎的原因,使小说中明显地出现一些不该出现的错误,例如:“他做梦都想让桃村早日摔掉(甩掉)贫穷落后的帽子,让乡亲们都过上好日子。可他左右不了风云变换(幻)的政治局势。”作为一篇绝品文章,的确不应该出现这样的瑕疵,只要我们认真一些,是完全可以避免的。由于时间和篇幅的限制,我就不多说了,说得不对的地方,还请作者和主评老师见谅。


【主持】雅润:辛苦武戈老师了,文章看得非常细致,解读的很到位。

通过主评和副评的解析,我总结一下大家发言的观点,发现今天的这篇小说,总体来说,是写的比较成功的一部作品。无论从作者的语言还是文章的立意,应该说都不错。尤其是语言的转换上,非常有特色,值得学习。

我重申一下各位老师阐述写小说要注意的问题:

1. 小说的结构安排,要做到吸引读者的眼球,勾起阅读的欲望。

2.可以采取映衬手法烘托人物。适当的插入环境描写要吻和人物的心理,可以让小说更具有画面感,真实感,烘托人物形象。

3.人物的性格要符合各自所处环境的身份,尤其人物的语言要和性格匹配,避免多个人语言相同化。(*这点很重要,很多写小说的人爱犯这个错误。)

4一篇文章的思想性非常重要。文笔再好,技巧运用灵活,可是主题没有定好位,那么这篇文章整体都是失败的。

今天的每周一评到此结束,大家晚安!


雅润

雅润 举人

  • 182

    主题

  • 1131

    帖子

  • 3172

    积分

2016-07-07 13:49:15

昨天的每周一评,评论一如往昔,感谢路老师支持赏析工作,感谢主评和副评的辛苦解析,让我们对小说又有了新的理解。相信有这么多的热情工作的老师,江山定会越来越辉煌。

桐疏枝寒

桐疏枝寒 进士

  • 434

    主题

  • 4219

    帖子

  • 8255

    积分

2016-07-07 14:11:37

是文学创作交流的课堂,更是艺术鉴赏与创作提高的舞台。

感谢各位评论人员的无私奉献,感谢江山文友们的热情支持!

晚茶清香

晚茶清香 秀才

  • 2

    主题

  • 17

    帖子

  • 2058

    积分

2016-07-07 14:46:52

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花开无语

花开无语 秀才

  • 17

    主题

  • 165

    帖子

  • 1501

    积分

2016-07-07 17:27:04

一篇佳作!多种写作手法的运用彰显了文章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如果说平铺直叙的文章是一杯白水的话,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一杯清纯的酒,未饮已有三分醉意。语言美是这篇文章的亮点之一,非常值得学习和借鉴。感谢赏析课堂,祝福作者和各位老师,夏祺!

路其安

路其安 布衣

  • 0

    主题

  • 1

    帖子

  • 399

    积分

2016-07-07 20:01:06

谢谢雅润老师,主持辛苦了!

谢谢晚茶清香老师,山泉老师,赵淑敏老师!武戈老师昨晚精彩详尽的解析点评。

 

谢谢各位文友,谢谢大家!


山泉

山泉 探花

  • 60

    主题

  • 855

    帖子

  • 14152

    积分

2016-07-08 08:13:38

每一次参加赏析,都是学习提高的机会。

谢谢江山赏析组为文友们提供的平台!

湖北武戈

湖北武戈 进士

  • 55

    主题

  • 2067

    帖子

  • 10648

    积分

2016-07-08 10:42:06

协力办好赏析课堂,营造文学温馨家园!

雪中情缘

雪中情缘 布衣

  • 4

    主题

  • 72

    帖子

  • 293

    积分

2016-07-11 15:07:48

昨天的每周一评,评论一如往昔,感谢路老师支持赏析工作,感谢主评和副评的辛苦解析,让我们对小说又有了新的理解。相信有这么多的热情工作的老师,江山定会越来越辉煌。

共1页 1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