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编辑部
|
谈 谈 文 学 评 论 写 作2016-08-29 07:13:05
余懋勋,男,1949年11月出生,大专文化,1972年5月参加工作,先后任国营719厂装配车间工人,技工学校讲师和教导主任,子弟学校中学一级教师 成都市作家协会会员、金牛区作家协会会员、武侯区作家协会会员、成都市文化宫职工影评组成员, 从事文学创作,在《青年作家》、《中外文艺》、《上风》杂志和江山文学网上发表散文和文学评论数篇。
谈 谈 文 学 评 论 写 作 ——以散文评论和小说评论为例
淡雅晓荷顾问:余懋勋
一、文学评论的概述
文学评论是一种以作家、作品、文学创作和文学思潮作为评论对象的理论文体。作者通过写作评论,表达自己对该作品美学价值的认识和评价,启发和帮助读者提高欣赏水平,对作品的作者提出正确而有益的批评和建议。
文学评论的对象是文学作品(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影视等)。
写文学评论时要注意,文学评论与一般作品分析是有区别的。文学评论首先要基于对作品的分析,没有分析何来评论;而分析本身也自然含有对作品的评价。但彼此之间仍是有区别的,分析作品侧重谈作品“是这样”;而评论侧重谈作品“为什么是这样”,“这样好不好”。
写文学评论时,不必大段引述原材料,那样会用原材料挤掉你的论述。我们必须明确,写文学评论是论述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对作品的看法,为读者提供一个参考,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而不是代替读者去阅读作品。
一篇文学评论是评论者对作品的艺术感受中萌生出来的。好的文学作品必然会引起读者情绪上的呼应,进而产生美感的满足。
文学评论通常有剖析和评判两个部分组成。剖析的主要对象是作品。通过对作品的分析了解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 二、文学评论的写作要求 1、公正客观,实事求是。不要以个人的直觉和偏见任意拔高或贬低所评作品。 2、深入挖掘,见解独到。要深入了解准确把握评论对象,挖掘出作品的思想意义和艺术特色,从而提出自己新颖、深刻、精辟的见解;而不是浮光掠影地泛泛而谈,分析不得要领,只是发表一些陈旧、肤浅、庸俗的见解。 3、叙议结合,评析结合。在文学评论中,叙是指对作品内容的复述、介绍或引用,议则包含分析和评价两方面。分析,是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等进行揭示的过程。评价,则是作者通过分析得到的结论,即对作品或作者艺术创造的总的看法,也是文学评论的中心论点。 4、语言生动,表达准确。评论语言与议论文的语言有相同之处,如要求语言准确、严密;又有不同的地方,需要讲究适当的文采,增强表达的形象与生动性。 5、三种语言,熟练应用。评论中要用到叙、析、评三种语言。 叙:是摘录对鉴赏内容有用的文句或概括文章内容。 析:是分析该句的思想主题或艺术手法或构思技巧等。 评:是在文首或文尾对作品进行综合性评价。 三、文学评论的写作内容
1.赏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及其表现。这就是要评析作品的思想内容,分析作品运用了哪些主要的表现手法(如想像、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表现一个怎样的主题思想,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指出作品有何积极意义或局限性。赏析主题常用的术语有:中心突出、主题深刻、言近旨远、言简意丰、意在言外、含蓄蕴藉、深化主题等。 赏析作品的艺术手法,主要从以上几方面进行分析评价。
比如,我在阅读何叶在江山文学网上推荐的散文《邻家大姐》时,觉得这篇文章写得很美。文中林老师的儿子和儿媳跟大姐之间的矛盾冲突,是这篇作品最精彩的看点。作者没有让大姐自己出来表白自己的奉献精神,申辩自己的无辜,作者也没有按照事件发展的一般顺序叙述下去,而是采用欲擒故纵的手法,先让邻居对大姐去议论去猜测,再通过林老师的儿子和儿媳在母亲的遗书中还原事实的真相。作者以极其精妙的构思,娴熟的写作技巧,用吊兰比喻大姐的高洁,运用倒叙、插叙、补叙、夹叙夹议的方式,从不同角度“剪裁”了以下几个闪回的画面来组成这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塑造了一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这种技巧实际上就是电影艺术中的蒙太奇手法。我在写评论时就把这个特点表达出来了。 四、文学评论的写作步骤 文学评论写作大致有六个步骤:阅读——定题——评论——写作——修改——定稿 1、阅读:阅读对文学评论来说,是占有材料、调查研究的过程。只有通过阅读 才能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阅读范围。既要做到点面结合,又要做到深浅结合。所谓点面结合的“点”,是指作品本身。所谓“面”是指作家生平、作家其他作品,其他作家的作品等。只有通过阅读,才能使自己对评论的对象了如指掌,评论时说到点子上,切中要害,避免片面性。所谓深浅结合的“深”,是指对你所要评论的作品的阅读要深一些,钻研得透一些,深得能产生真知灼见为止。为了深,就要精读,多读几遍。对其他作品和材料的阅读可以浅一点,浏览一遍,有一个直觉印象就可以了。 (2)阅读方法。一般采取“总体——部分——总体”的步骤。(一)总体,就是从头至尾通读,得出初步而概括的印象。(二)部分,是要对重要部分仔细地阅读,分析研究,加深印象,发现特色(或发现问题),初步形成观点。(三)总体,是获得完整的本质的认识,对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作出自己的判断。在阅读过程中,要及时做好摘录工作,以作评论的依据。 通过阅读,准确把握评论对象是写好文章的关键。 下面以铁凝的《逃跑》为例作个说明。 铁凝的《逃跑》(原载《北京文学》2003年第三期)写的是某剧团的门卫临时工老宋,他勤快,谦和,乐于助人,而且有文化,有很强的自尊心,深得剧团职工的好评,人到老年后老宋患了严重的“老烂腿”病,需高额医疗费救治,在好心人老夏倡导和奔波下,全剧团纷纷解囊相助,拿到一万五千八百六十二元治病的捐款,老宋激动得不知如何是好。然而,没想到第二天他却不辞而别,怀揣所得捐款“逃跑”。老夏从老宋亲戚那里得知,原来老宋为了自己和女儿、外孙的生计,舍不得为自己的腿花掉那些钱,省下钱回了老家,在老家的县医院花不到两千元把腿锯掉了。多年后老夏专程到老宋家乡看望老宋,远远看到老夏,尴尬、难堪、愧疚的老宋落荒而逃:“拖动着双拐奋力向前;他佝偻着身子在游人当中冲撞,如一只受了伤的野兽......眨眼之间就没了踪影”。 作品围绕两方面作了极其充分的描写:一是老宋的为人和生活境况,二是老宋在患“老烂腿”病后的“逃跑”行为。老宋为什么逃跑?对此做出准确把握是写好评论文章的前提。 首先应该清楚,仅就医疗方案说,最佳的方案不是锯掉腿;但是就他的生存状况说,锯掉退又不失为最佳方案。仅就行为举动和顾及脸面看,对解囊相助的好心人的最好的报答决不是“携款逃跑”;但是就他和女儿,外孙的生活窘境以及他的余生的生活着落看,锯掉那条腿,节省一大笔钱,又不失为最好的选择。可见,对他而言最重要的既不是他那条腿,也不是他的自尊——因而老宋“逃跑”的选择,决不是兴之所至的怪诞行为。每人都在遵循自己的生存哲学,老宋的生存哲学其实是满合乎逻辑的:重要的是吃饭,是他与女儿,外孙儿的生存问题,这是极其残酷的硬道理。 特定生存环境压迫下,人,人的灵魂和行为都会扭曲变形,一切都会被异化,看似荒诞的行为和悖论性存在,其实是残酷的令人战栗的真实。我们可以设想,如果老宋是一位政府官员或企业老板,那么别说一条腿,就是一缕毛发,脸上一道皱纹,也意味着生存质量,决不会出此下策。然而老宋就是老宋,不怪这条腿不值钱,怪就怪它长在了老宋的身上。 老宋毕竟是深明大义,懂得自尊的人,觉得这样对不起“老师们”对自己的关爱,无颜面对大家。两次“逃跑”的行为前后照应,都是物质生存压力下的乖张、畸形的行为,是小人物在生存窘境下的无奈选择。生存极境下,生命质量何在?人的尊严何在?而残酷的生活与人的尊严之间的扭结岂不是人类亘古难解的命题——这是小说的深意所在。 或许有人会说,老宋与大家告别,大家也会理解他的。但是,大家是否赞同他锯掉那条腿?且省下的钱如何处理?他又如何面陈于他所敬重的恩人们?还岂不是令他尴尬,难堪?面对残酷的生活,面对宁可锯掉一条腿,以换得最低生存条件,得以活下去的人,面对一个内心痛苦不堪的人,我们还忍心再苛求他什么?还忍心作道德上的指责么? 如果对作品做出了上述理解和把握,你的评论写作就得到了基本的保证,立意和构思就很容易了。 因此,有人以“徘徊在道德与生存之间”为题,也有人以“是绝望 更是希望”为题写了关于铁凝小说《逃跑》的文学评论。 2、定题:所谓定题,就是在读书、搜集材料的基础上,选择并确定评论的题目。定题也称为选题。 选题时要注意,评论角度不要过大。比如你写“评《红楼梦》”,如此宏大的古典巨著,你从何处下手?很难写。如果你把它缩小为“评《红楼梦》中刘姥姥与贾母的对话”或者进而再缩小为“评《红楼梦》中王熙凤的语言特征”,这就容易下笔了。又如茅盾先生在评论《水浒》这部文学巨著时,他撇开了其他不管,单就其人物和结构来进行分析,写出了“谈《水浒》中的人物和结构”。 另外,还要补充说明一下,选题跟选作品是有关联的。选什么样的作品来评论呢?可以按照以下标准来确定:(1)作品的价值。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比较高。评论这类作品,可以使作者认识到自己的艺术特色,向好的方向发展,再提高一步,也可以帮助读者提高审美水平,获得美的享受。(2)现实的需要。现实的需要是指:国家事业的需要,人民生活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凡是现实需要评论的作品,我们都可以进行评论。说得再具体一点,比如江山文学网上有很多优秀的作家写了很多佳作,推出了精品、绝品,为传递正能量,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起了很好的作用,我们可以选择有关作品进行评论,这就是现实的需要。(3)个人的专长。选作品要根据自己的爱好、专长来定。也就是说,要选自己有所研究的,有把握的,有心得的,能够下笔的来评。 总之,要写好一篇文学评论,定题是很重要的。定题是在阅读作品的基础上,通过评论者的思考,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过程”。要顺利完成这个“飞跃”,需要花大力气,下大功夫。 3、评论:多数评论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1)概述作品的内容。目的在于明确作品所反映的具体内容,并且把作者经验的与自己经验的联系起来。 (2)阐明作品的主题。在阅读的基础上,从内容释义、感觉感情、语言表达、作者意图四个方面去理解作品。 下面我们以鲁迅的小说《故乡》为例,谈谈怎样写评论。 鲁迅在小说中写了儿时的“故乡”,给“我”许多欢乐、甜蜜的回忆,甚至可以说代表了一种“理想”。而现实的“故乡”,却面目全非,沉寂、毫无生气,昔日的人物,也失去了纯真与温情,变得冷漠、麻木、市侩和猥琐。使“我”感到“希望”的幻灭,心中无比“悲哀”。其实以前的“故乡”也和现实的“故乡”没有什么不同,只不过那时“我”是以纯真少年的眼光来看这个世界,所以世界显得那样单纯、美好,甚至有一丝神奇。我们读这篇小说,要从作者对“故乡”的感觉变化中,探讨小说要表达的主题。 这篇小说的主题,众说纷纭,主要有以下几种看法: (一)“故乡”是中国人精神的反映。从孩子的纯真、有生气到成年人的麻木、愚钝,表现了中国普通民众的生命和活力怎样被扼杀。以闰土为例:从少年到中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二)表现中国社会愚昧、落后、贫穷的轮回。从闰土父子和杨二嫂身上,可以看出这样轮回的影子。 (三)渴望纯真的人与人的关系。 明确了作品的主题,我们就可以选择其中一个来写了。 (3)分析作品的技巧。写作技巧是作者要达到他的目的而使用的手段和工具。只有了解了写作技巧,才能帮助读者去充分理解和评价作品。 (4)表达自己的感受。在弄清前面三个问题的基础上,再去谈论个人对作品的感受,尽量做到公平、正确地评价作品,跟读者进行思想感情的交流。如果你能够正确判断作者艺术手法的成功程度,对作品的技巧的运用作出正确的恰如其分的评价,就会得到读者的赞同。 (5)论述作品的价值。一篇文学评论只有正确地指出作品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才称得上是一篇好的文学评论。使文学评论获得写作价值的,除了带来愉悦,扩大知识领域,提供新的见识,促进积极行动,促进对生活有更正确的态度外,还能学习语言的应用和表达,为他人提供有益的评论方法。 4、写作:写作文学评论属于议论文。 它必须具有议论文的一般特点,这是它与其它议论文相同的共性。但是由于它是对文学作品发表的评论,所以又不同于其它的议论文,而要有点文学色彩,这是它的个性。因此,一篇好的文学评论,既要具有一般议论文的特点,又要讲究文学性。 (1)要有鲜明的观点(论点)。一篇文学作品是好还是坏?是基本上好的还有缺点,还是基本上不好但是有某些可取之处?这个基本看法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而这个论点必须是正确的鲜明的。 (2)要有准确充分而有说服力的论据。文学评论的论据,主要应从作品的人物、情节和艺术描写中去找。也就是说,要对作品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艺术描写和语言运用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具体的分析。因此,要引用足以说明自己论点的材料来作为论据。这些论据一定要准确可靠,不能想当然,更不能曲解,甚至断章取义,攻其一点不及其余。 (3)要运用科学的符合逻辑推理的论证方法。用什么方法?是归纳法,还是演绎法,或者是类比法,应该深思熟虑。而且,是写成一篇立论的评论,还是一篇驳论的评论,也需要根据写作目的,从作品实际和读者需要出发来确定。 (4)要具有文学批评的当代意识,能按照文学规律和特性结合作品实际进行写作。必须运用学过的文学理论知识、文学史知识、美学知识、语言学和修辞学知识,针对具体作品进行具体分析。否则,在文章中尽讲外行话,或者对文学作品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这样的评论就难以服人。 (5)在创作上文学观念在不断更新,因此文学评论的理论和术语也随之不断更新。为此,就要努力使评论的语言既准确、严密、有科学性、理论性,又要鲜明、新颖、有文学性、形象性。要通过语言的运用,将评论的理、情、文三者完美地结合起来。 5、修改: (1)变更主题 (2)调整结构 (3)增删材料 (4)锤炼字句 6、定稿 五、散文评论举例 散文是一种形式小巧而又知微见著,笔法灵活而又情文并茂的文学体裁。评论散文要注意以下几点:辨析类型,明确主旨;找出文眼,抓住线索;领会构思,表现技巧;揣摩词句,品味语言。一篇成功的散文,其艺术特色是多样的,较为突出的必定是某一方面。写评论,就需要抓住这一方面的艺术特色进行欣赏、分析。 要作到这一点,首先要能够敏锐而细腻地感受作品的匠心独运之处。在阅读时,要全身心贯注于作品之中,切莫放过那些使你怦然心动的词语、段落,这往往就是作品的精妙之处。 高明的作品往往是藏锋不露的,“用意十分,下语三分”,剩下的七分就需要我们通过想象、联想,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填补。我们对这“潜台词”挖得愈深,写出来的评论就愈有价值。 在具体的写作时,就要求我们在全面把握文章的基础上,选取富有特色的场景、画面或富有意义的艺术特色来评论,注意评论的对象要小,不要贪大求全。 下面以我的习作“美在真实 绝在朴实——读老来的散文《麦子.村庄》”为例,谈谈散文评论的写作过程。 我喜欢老来的作品,尤其喜欢老来的散文。登上江山文学网,我打开被评为绝品的那篇散文《麦子.村庄》读了又读,感觉写得很美,写得很绝。美就美在真实,绝就绝在朴实。因为散文是真实的艺术,朴实的语言更能显示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这篇散文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故作深沉的卖弄。全文很自然很流畅,作者叙述的人、事、景、物都很真实,有着浓郁的乡村气息。文中每一个细节都会让你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觉得幽默,风趣,传神。它被评为绝品是当之无愧的。 通过阅读,我了解到,老来的第二故乡在新疆阿克苏。他熟悉这里的土地,熟悉这里的人们,熟悉这里的生活。他的故乡种着两样麦子,一样是春麦,一样是冬麦。春麦是春天播种秋天收获。冬麦是在秋天播种,要经过漫长的四季到第二年夏天才能收获。到了冬天,村子里的农民就像放大假一样,大家想着各自的心事在家里度过。乡亲们走东家、窜西家,下棋,玩牌,做针线活,谈天说地,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娱乐,生活过得有滋有味。老来把这一派和谐、平安、吉祥的农村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文中透出作者对故乡充满热爱的真情实感。读着这篇散文,我心里就产生了想说点什么的冲动。于是,我拿起笔来,一边阅读一边摘录,把那些精彩段落记下来分析,把那些要句佳句记下来理解,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我发现作品第七自然段关于风、雪、炊烟的描写,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也写得很生动很形象。但是为了突出中心论点,我避而不谈这些,只就故事的“真实”感人,语言的“朴实”动人这两个特点加以论述,写成了这篇评论文章。 六、小说评论写作举例 小说的评论。小说是通过典型人物、典型环境和完整的情节,广泛而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评论小说要注意以下几点:弄清人物、情节、环境这三要素;把握作品的主题;分析作品主要人物的形象;品味作品的语言风格和艺术技巧。 下面以我的习作“杨传球小说集《燃烧的画布》漫评”为例,介绍一下小说评论的写作过程。 杨传球是一个杂家,书评、影评、散文、杂文、小说,他均有涉及,尤以小说见长。杨传球小说集《燃烧的画布》,集中了他20多年来的主要作品,选入了中篇小说3篇,短篇小说14篇,小小说28篇。我拿到这本27万字的作品,至少读了三遍,一边看一边做些笔记。在阅读过程中,我认真找出精彩篇章,找出要句佳句,品味重要词语,明确文章主旨,理清文章的思路和结构层次,力争有较深的感受和独到的发现。由于我对作者的生平、创作风格、写作背景有所了解,所以很容易探知作者写作的意图、目的,从而能够比较准确地把握作品的主题。 通过细心品读,我发现这本小说集选入的作品虽然很多,讲述了不同的故事,但是从内容上来说,有这样三个特点:一是主要以工厂生活为背景,写的就是普通职工的故事;二是不少作品都与“文革”有关,,比如三个中篇,写的全部都是“文革”期间发生的故事,有些短篇也涉及到了“文革”内容;三是与美术有关的作品不少,三个中篇小说中就有两篇写的都是与画家有关的故事。作者是从美院毕业、分配到工厂后就一直从事宣传和工会工作的老职工,他最宝贵的青春年华,又是在“文革”中度过的,这些人生经历,不可能不通过作品加以反映。因为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这样,我对这本小说集就有了一个总的把握和评价。 抓住共同特点评论三部中篇小说的艺术成就时,我又重点评论了给我印象最深的那部《燃烧的画布》,肯定了作者通过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和语言描写等方法来刻画人物,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方面取得的艺术成就。 书中的短篇小说虽然各有特色,但是它们都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工厂的生活。我选取了《失落的夕阳》、《旋转的陀螺》、《低沉的男低音》、《最后一个开放日》、《匆匆那时》、《信》、《蕙蕙》、《没有留下姓名的情书》、《正经、妖精和神经》9篇作了评论。因为选多了,就会冲淡文章对观点的论述。 小小说是杨传球的强项,1990年,他的第一篇小小说《误会》发表,就获得了四川省职工五一文学大赛一等奖。接下来,他的《雾天》《眼光》等作品在90年代初接连被《小小说选刊》选用并获奖,引起了广泛关注,入选数十种选集,还被作家出版社的《新语文》、湖南师大出版社的《想象的翅膀》、深圳海天出版社的《创意,创异!》等不少中学教辅书选入,很多读者对他并不陌生。我在写评论时对他的小小说就没有逐一分析了,只是点到为止。 杨传球学过美术专业,懂得中国画艺术中的留白。艺术是相通的,国画讲究留白,小小说也讲究留白。杨传球的小小说写得很含蓄。他只是把必须写的东西写出来,而把最饱满的感受,最深刻的思想,最明朗的形象,隐匿于字里行间,让读者从语言文字能触发的意境中去思考去想象,用读者的再创造来补充发展原作,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这又是小说集的一个特色。我把它写入了评论。 读完杨传球的小说集,我概括了三个艺术特点。一是他擅长人物心理描写。二是精心设计的结尾处理,或出人意料,或发人深思,令人难忘。三是作品具有温婉优美的情调,容易感染读者。把这三个特点写入评论,可以作为对这本小说集的总的评价。这样就形成了一篇完整的小说评论。这篇评论2015年9月20日先在江山文学网上发表,我看看没有什么不妥的地方,随后又向《中外文艺》杂志投稿,很快的,又在2015年第五期《中外文艺》上原文照登了。 七、多读范文有益写作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从模仿开始。没有模仿,就没有创新,就没有创造。写作的第一个阶段就是模仿,然后才是创作。没有哪一个大作家或大诗人,在写作之初是不模仿的,模仿是最上手的写作途径。唯有模仿,唯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你才能超过他们。鲁迅模仿果戈里,写出了同名小说《狂人日记》;很多五四时代的诗人之作,都是模仿国外诗歌的风格。通过模仿,学习别人的遣词用句和修辞方法,学习别人的意境描写,学习别人的结构布局。 因此,我们在学习文学评论写作时,可以多读一些范文,学习别人的遣词用句和修辞方法,学习别人的意境描写,学习别人的结构布局。 有一点值得我们注意,学习范文,而不是抄袭范文,更不是照搬,不是复制和粘贴。学习者写作时,要有自己的情感,有别样的内容,有迥异的主题;学习者,不失自己的思考,不掉自己的人格和品行。我们自己写的作品,一定是当下的,不是远前的;一定是合乎现实的,不是高古的。 下面我们来学习一篇散文评论的范文《从写秋谈起——评《北京的色彩》的感情色彩》。 陈章武写的散文《北京的色彩》是一篇成功的作品,在1985年5月2日《人民日报》上发表后,在广大读者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后来又编入了全国高中语文教材。这篇散文主要讲了作者从东海之滨来到首都北京。他原以为北京还是“文革”中那种“红色的海洋”、“蓝色的世界”,色彩很单调。可是当他步入北京城之后,立即被大自然五彩缤纷的颜色和人们服装颜色的丰富多彩征服了。 我们要评论这篇散文,在下笔之前就需要对原作的艺术特色有个全面的了解。概括起来,原作的艺术特色主要是这几方面:1、立意新颖,以小见大。文章写的是北京的色彩,实际上反映的是改革后祖国出现的新形势。2、结构严谨。文章内容紧扣“色彩”,由北京过去的单色调,到今天的五彩缤纷,首尾呼应。3、语言清晰、简练形象。4、意境优美、含蓄隽永。明白了这些,写评论时,就可以从其中某一方面入手,抓一点,力求评深评透。 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文学评论范文却另辟蹊径,从散文作者的感情特点入手。 这篇评论文章紧扣感情特点,引宋玉、欧阳修对秋的描写,概写古今写秋者的特点,为下文铺垫。 文章一转,以叶子的颜色写“色彩”一文写秋的特点,并与其他作品形成对比。 对原文的引述简洁概括,把握准确。 通过与欧阳修文章的对比,分析本文由自然、建筑、服饰色彩变化描写反映祖国充满生机这一主题,和感情表达与众不同的原因。 对比手法使人在比较中把握文章特点。 具体分析使“色彩”一文与欧阳修文感情特点不同的根本原因。 引用,对比手法有利于分析的深入。 这篇评论文章最鲜明的特点是评记角度的新颖。作者没有从语言的优美、构思的巧妙等处着眼,而选了一个并不那么引人注意的角度——感情的表达落笔,通过对古人写秋作品的典型代表作《秋声赋》与“色彩”一文的对比分析,突出了作者思想感情对作品感情色彩的直接影响,强调了祖国蒸蒸日上的生活决定了“色彩”一文具有迥异于《秋声赋》的特点。 评论中对原作的引述,对比手法的运用,对问题的分析等都恰如其分。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下面是这篇评论的全文,大家可以浏览一下。 从写秋谈起 ——评《北京的色彩》的感情色彩 大凡写秋者,不离萧索芜秽之喟叹。战国楚之宋玉《高唐赋》开篇便道:“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古往今来,不知多少文人骚士以秋作题,宋欧阳修有一篇《秋声赋》最是极尽秋之形状。他以秋声发端,描述暮秋山川寂寥,草木凋零的景象,极渲染之能事。 而读《北京的色彩》一文,却给人迥乎不同的感觉。首先在作者笔下的秋,再也没有颓废黯然的色调,代之以“壮丽辉煌”的色彩。且看松柏白杨是绿的,夹以黄、红、金,不仅仅如此,还有金黄、桔红、曙红、赭石,诸多层次,而且就是一片叶子,颜色也错落多姿。这段描写使我们觉得秋色简直比春、夏、冬任何一个季节都富有情趣、魅力。作者又平添一树蝴蝶,秋便真的活了起来。哪里寻得一丝的萧杀呢? 若从文章语言、风格、气势来评,毋庸置疑,欧阳修的文采远胜本文作者。不过欧阳修所抒发的是对未能实现变革而形神日渐衰老的牢骚。语意间流露出老、庄哲学的思想。那么,《北京的色彩》一文又是要表达些什么呢?且往下看,作者写了大自然的色彩,也突出了人工的色彩,与“冷峻”“威严”的历史遗迹相对比的是有着明快、热情、奔放的现代色的新型建筑,更重要的是人,他们开始注重美了,开始追求绚丽多彩的生活了。文章至此,主旨渐渐清晰起来,作者着意要写的是潜藏于人们心中的蓬勃生机,是欣欣向荣的社会形势,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而大自然的生色有力地陪衬渲染了这一主旨,久经沧桑的祖国直到今天,终于重又焕发了青春。同是写秋,它与《秋声赋》是怎样的不同啊。 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大的差异呢?《尚书.尧典》说的“诗言志,歌咏言”概括地说明了文章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特点,试想欧阳修生活的时代,达官权贵穷奢糜烂,人民流离颠沛,有志图强的文人空自忧劳,不免心灰意懒,寄情于景,以抒愤懑,当然不会有我们的感触。我们,也只有在祖国蒸蒸日上的今天,才会由衷地发出对硕果累累的美好金秋的赞颂来。 关于文学评论的话题今天就谈到这里,不妥之处,欢迎指正。谢谢大家! |
|
|
杨传球
|
2016-08-29 08:54:16
余老师关于文学评论写作的讲座有理论、有实例、有分析,讲得深入浅出,是老师多年写作文学评论的经验总结,对学习写作文学评论的人很有借鉴意义,对普通文学爱好者也很有启示作用,是一篇难得的文学理论文章。点赞! |
|
|
何叶
|
2016-08-29 09:44:37
问候老师,辛苦了 |
|
|
巴蜀村姑
|
2016-08-29 10:37:16
看了余老师的讲课记录,觉得受益匪浅,文学评论不好写,需要有高深的理论修养,余老师能写得如此好,对作品分析得如此准确,令人钦佩,今后还请你对我的作品多多指教! |
|
|
你猜
|
2016-08-29 11:07:25
余老师关于文学评论写作的讲座有理论、有实例、有分析,讲得深入浅出,欣赏,学习了。 |
|
|
余懋勋
|
2016-08-29 11:35:12
非常感谢以上各位老师的关注和鼓励!祝各位老师创作丰收! |
|
|
东湖水怪
|
2016-08-29 15:50:47
余老师不愧是评论高手,前些天才拜读了你的大作“环环紧扣、步步推进”,今天又看到了你的讲座稿,很受启迪。希望老师结合江山网发表的优秀作品多写一些评论,指导阅读。 |
|
|
齐鲁青未了
|
2016-08-29 17:22:35
1:感谢余老师的关于文学评论的精彩讲解,给了文学评论爱好者学习的机会,:认真学习之后,受益匪浅,深有体会,非常喜欢! 2:写好文学评论之难,是每个爱好评论的人所能感受到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你写作写得好,未必评论写的好。评论首先来自于对作者或作品的喜爱,必须有深阅读的过程,这个过程通常分为三个步骤,也就是鸟瞰,剖析,会意的过程。也就是说对这部作品读三遍左右,认真思考,才有对这部作品评论的信心和把握。要想对一部作品进行评论,最好有读后评论的冲动,有冲动才会有灵感,有了灵感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创造力。 3:评论投入的是感情,或者说是自己的全部感情,有感而发,其次才是道理和文学理论,这样才会形象生动,真挚感人,是读者和作者无声的沟通交流和相知懂得。这份懂得是非常微妙和惊喜的。也是对这部作品的延伸,补充,再创造。作者的留白需要读者挖掘和展现。 4;就拿江山文学网来看,一个社团是否充满活力,就看他的评论力量。一篇文章发表之后,如果没有出现跟评的现象,冷冷清清的,作者的心里也会五味杂陈。评论是对作者作品的认可和鼓励,谁都希望得到的。我觉得,几个靠前的社团评论力量都很强,都很在意这份评论的工作。这几个社团读后留评,读后感,作品赏析都很好,如果能出现批评的声音那就更好,能指出作品的缺点的读者,多数都是慎重的,深思熟虑的,有表扬,有批评。才有互动和进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性,旁观者的眼界或许更开阔。 5;由于时间关系暂谈这么多,谢谢余老师把自己的宝贵经验分享给大家,供大家学习。 |
|
|
余懋勋
|
2016-08-29 19:10:32
非常感谢以上两位老师的关注和鼓励!以后我们可以多交流共同进步!祝愿江山更美好! |
|
|
寂寞小路
|
2016-08-30 07:54:33
很赞同齐鲁青未了跟帖,余老师的评论写得好,他也对江山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因为有他的评论,淡雅晓荷的点击量也大大增加,所以我认为,每个社团都应该有自己的评论家,江山网的每个栏目也应该有自己的评论家,特别是长篇小说栏目,更应该有评论家,引导读者阅读,帮助读者理解作品。余老师写的《环环紧扣》就对我欣赏《破碎的花瓶》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相信也对很多读者都起到了引导作用。所以要克服重创作、轻评论的倾向,大力开展评论工作,建议江山网举办一次评论征文或比赛。 |
|
|
余懋勋
|
2016-08-30 08:34:18
感谢寂寞小路老师关注和鼓励!问好! |
|
|
海域听风
|
2016-08-31 21:40:51
好文章,真心收藏,好好地学一学,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学评论能力是“文学”最最重要的课程,外行和内行,一探便知,领悟能力与高品质评论,一叶知秋也! |
|
|
余懋勋
|
2016-09-01 11:57:41
谢谢海域听风老师到访!问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