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风听雪
|
【流年编按】临风听雪(2016年11月)2016-11-02 10:00:191、【流年】乡野蛇事(散文) 作者:江西朝颜 编者按:惧怕一种事物,本不是与生俱来的。都说人与世间万物都是平等的,只所以产生差距,是后天的因素所造成的。就如作者,如果在很小的时候不听大人们讲有关于蛇的故事,初次见到的蛇,一定是可爱可亲的,即使不喜欢,至少不会对幼小的心灵造成莫须有的伤害。在这篇散文里,作者一一列举了自己对蛇的所见所闻,无论是看别人抓蛇、打蛇、吃蛇、买蛇,还是自己或自己的亲人遭遇蛇,编者都没看到有那一条蛇是在主动攻击人(捕蛇买蛇的二毛除外),相反都是在人们看到他们时主动出击攻打蛇,这一举动,无形中给惧怕蛇的作者造成了心理上不可逆转的阴影。从此后,只要看到蛇的影子就心生害怕,这在许多的女性中尤为常见。比如毛毛虫,它只是一条毛毛虫,小小的,不咬人也不会攻击人,但看到它就是害怕。文中的作者也是,没被蛇咬过,只要看到它,就会被吓跑,与毛毛虫不同的是,蛇有毒性和中性的,它本身就被人们喻为邪恶的化身,这就更令人不敢靠近,以至于作者在买到已经死去却还在挣扎的蛇时,心中的那份恐惧依然存在。“我多想有一天能够理直气壮地指着它说:‘我不怕你,我比你高等!’”从此处更真实地体现出了,一个“怕”字了得。一篇回忆童年的散文,语言简介明快,主题鲜明,意蕴丰厚,佳作。流年欣赏并推荐阅读。【编辑:临风听雪】 |
|
|
![]() 临风听雪
|
2016-11-02 17:36:05
2、【流年】等待,是一生最初的苍老(散文) 作者:飘ping 编者按:这是一篇感叹时光易逝,岁月不等人的散文。文章分三个部分,每一部分的等待中,或伤感,或开朗,或领悟,无不与心情有关。如果云知道在时光长河里藏匿的心事,它一定会停下游走的脚步,等待故事的结局。不是吗?心情从阴霾到豁然晴朗,也不过一瞬,与时光并肩,又何偿不是。能不能相信爱情,这是个长久以来发生争议的话题,不可遏止的是,美好的爱情总是在生活之外飘荡。而等待爱情,虽然有酸楚疼痛,也不泛甜蜜温馨,在这里,作者诠释的等待,一定是美的,因为与爱情有关,虽然绝美的爱情总是在屏风后,但有希望在,终归是美的。等待时光老去,等待爱情来临,等待旧梦重现,等待……如作者所说,不是每个等待都有美好的结果,而每一个结果必定都藏着无上的玄机,就看你的等待是为谁而等。作者引用《漫长的婚约》里的故事,阐述了“等待,是一生最初的苍老”的论述,不管是什么样的等待,最终,也将会随着时光无情老去,这样的等待,也将是最初的等待。散文形散而意不散,语言优美,笔力稳健,读后令人生发对时光易逝的感叹。佳作,流年欣赏并推荐阅读。【编辑:临风听雪】 |
|
|
![]() 临风听雪
|
2016-11-07 11:39:59
3、【流年】乱芦(随笔) 作者:长风万里 编者按:所谓乱芦,顾名思义就是无人照顾且生的杂乱无章的芦苇。“浅水之中潮湿地,婀娜芦苇一丛丛。迎风摇曳多姿态,质朴无华野趣浓。”这首诗正好迎合了作者这篇随笔中所表达的内蕴。每一个春天,它在春风的招唤里,从地底下醒来,攀爬的根须满无目的地寻找着生存的空间,经过农人们几经折根断茎后,它们的归宿,只能停留在不会有其他庄稼或野草生长的闲地,而它们的姿态,无论多婀娜,都会被人们忽视。只有在人们生病或是想改变口味时,才会想起它们的存在。这不由让编者联想到了现实生活中存在着的,与此相同的一些现象。在这篇随笔中,作者利用芦苇的生长特性与它的药用价值,以似人的手法,写出了现实生活中一些常被人忽略的物象及一声沉重的呼吁。截流断枝,破坏护佑大自然的物种,在当下已风靡整个人类世界。其实,一片乱芦,即使不被人养护,也可摇曳出独有的姿态,延伸出无尽的野趣,只是,无人能懂其中的风味。佳作,流年欣赏并推荐阅读。【编辑:临风听雪】 |
|
|
![]() 临风听雪
|
2016-11-22 16:44:39
4、【流年】我看木心(散文) 作者:依湄湄 编者按:作者在给这篇作品起名时就随意了,或许正因为随意才显示出了写这篇文章、写木心的真。果然,随着作者的笔触,编者走进了这篇作品的文心,才真正理解了作者为什么会给这篇文章起名叫《我看木心》。正如作者所说,对一个人的看法犹如对一本书的理解,每个人看待事物的眼光与理解不一样,十个人会有十种不同的看法与理解,所以作者才会说“我看木心”只是我个人的看法,与他人无关。还真的是这样呢。从这篇散文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于木心的了解,也只是因为一眼看中了木心的作品,先是对作品的名字有了喜爱之心,而后才一门心思的钻进作品里,了解作品也了解写作者的木心先生。在这个过程中,作者说,对木心先生作品正文前的“小引”和“序”从始至终都是捎带着看的,因为那些个“小引”与“序”都是别人的看法,既然自己选择了“我看木心”就要带着自己最直接的心思走进作品,而后走近木心,最后,作者以“木心先生,在我的眼睛里,是一个可爱的却又有些神秘的民国的文人。”这样一句概括性的话为木心先生定性,而这样的定性,只是作者看到的木心,与他人眼中的那个清奇、骄傲、平和……的木心无关。一篇值得编者思考的散文,让编者懂得了看待任何一件事物时,都要有属于自己独立思考的空间与意识,不可人云亦云的附和唱随,失去本属于自己的思想性。佳作,流年欣赏并推荐阅读。【编辑:临风听雪】 |
|
|
![]() 临风听雪
|
2016-11-23 18:08:02
5、【流年】你若离去,此生无依(散文) 作者:吴桐 编者按:都说有妈的孩子像个宝,其实这不是随口喊的一句口号。就如这篇散文中的同事、小泽、小浩等,无论是妈妈离开了这个世界,还是与自己的爸爸离婚,对看不到妈妈的孩子来说,都将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本文作者的妈妈虽然眼睛看不见了,可她依然给了孩子们一个完整的家,作为有妈妈的作者,是欣慰的,相比小泽与小浩,是幸福的。所以,作者才发出了这样的呼吁,做为成人,既然给予了孩子生命,就该为孩子负责,让孩子们快乐的成长,别让孩子的心独孤漂泊,要知道“你若离去,此生无依”真的是这个世界上最悲凉的离歌。一篇警世育人的散文,短短的篇幅里,蕴含人生的大道理。佳作,欣赏并推荐阅读。【编辑:临风听雪】 |
|
|
![]() 临风听雪
|
2016-11-24 18:01:46
6、【流年】行走匡河(散文) 作者:魏泽清 编者按:行走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必有行走者要欣赏的风景,抑或是留有行走者的一丝挚念。作者的这篇《行走匡河》则是个例外。作者心情不好,因了天气的无常变化,才决定“晒一晒心情。”而所谓的晒心情,在作者的笔下虽与季节气候有关,却已不是当下的天气变化了。那么,是什么让作者在走完匡河后,从最初的心烦意乱,收获了满满的喜悦呢?是匡河四季的景致与匡河的人文,让作者在边走边思中放松心情;是匡河昔今相比的发展让作者对生活充满了美好的向往。匡河在作者的笔下是多姿多彩的;匡河的未来是丰盈充实的;匡河在人们的心目中是洁净愉悦的……有如此之境地,如果编者在,也会走一走,以收获心情的愉悦,心灵的洗礼。散文文笔流畅自然,读后犹如亲临。佳作,流年欣赏并推荐阅读。【编辑:临风听雪】 |
|
|
![]() 临风听雪
|
2016-11-25 16:47:27
7、【流年】桃花岗的风流事(小说) 作者:南山菊叟 编者按:《桃花岗的风流事》这篇小说,作者紧紧围绕过去的金家圩子、今天的桃花岗里发生在金明俊身边的几件事上,写出了一个村子从昔到今的发展历程。解放前的桃花岗叫金家圩子,顾名思义这一方天地曾经是金明俊家的骄傲,随着全中国的解放,金家圩子这个名儿彻底从这一方天地里消失,但金家的金明俊却以全新的姿态站在了桃花岗的大地上。金明俊出生的时候在冬天,奇异的是,在他出生的时候,本不该开的杏花,却蹊跷的开了。这或许就是作者在这篇小说里埋的伏笔。“花不见叶”这应该是一个不好的预兆,果然,在金明俊将要出生之时,父亲死了;在家庭刚有起色时,妻子死了。他在村人们的议论声里,再也不敢亲近任何人,包括自己喜欢的情人。小说自始至终都在写金明俊,但反映在金明俊身上的,却是时代的变迁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而所有的变化中,都离不开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小说结尾的留白,很耐人寻味。佳作,流年欣赏并推荐阅读。【编辑:临风听雪】 |
|
|
![]() 临风听雪
|
2016-11-25 18:02:30
8、【流年】桂花辞(散文) 作者:洪放 编者按:在这篇散文中,作者赋于桂花的,不是高大上的丰功伟绩,而是一种清新淡雅的心感。三月孕育,八月开花,在这个过程里,桂花一直是安静的,不张扬,不落媚俗,细小而旺盛。可以寄托思念,净化心性,还可励志平定俗念。作者通过桂花的习性,写出了一种面对人生的态度:可高瞻也可微小,但决不低俗。桂花平凡着也高贵着,平凡是它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高贵是因为它骨子里流露出的姿态,充满了诗意的美。散文借物言志,寓景于情,既赋予了桂花高品,也表达了自己的一颗淡泊之心。佳作,流年欣赏并推荐阅读。【编辑:临风听雪】 |
|
|
![]() 临风听雪
|
2016-11-29 17:54:57
9、【流年】李茂增的论文纠结(小说) 作者:太行飞剑 编者按:这篇小说中的李茂增是一所大学的副教授,过着普通人平淡的生活,在这样于世无争的生活下,他是怎么被骗的呢?随着作者的笔触,编者走进这篇小说的核心,走进李茂增的经历,发现了这样一个普遍存在的想象:教师为了评职称、普通作者或网络写手为了当作家,寻求一些不正当的手段来发表自己的作品,完成自己的心愿,让一些别有用心的人钻了法律的空子,骗取所谓的版面费。发生在小说中主人公身上的故事,就是一个典型案例。作者通过这篇小说,为那些步入评职称的教师和写作爱好者敲响了警钟,写文字是一种高雅的爱好,可以通过努力,用自己的作品去敲开刊物的大门才是正道,别像故事里的李茂增,等到落入骗子的圈套再去醒悟,所付出的代价,并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还有对精神的摧残。一篇寓意深刻的小说,佳作,流年欣赏并推荐阅读。【编辑:临风听雪】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