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散文诗:项梅清韵荣誉社长田间布衣主讲
2017-02-19 20:00:08
作者简介:本名:石俊阳,河南许昌人。72年出生于甘肃庆阳,80年迁居河南。初中学历,农民职业。中学时代开始热爱文学,2012年开始网络文学创作,在《红袖添香》发表了第一篇作品《车夫》【散文诗】之后,相继用枫叶红满山5、寻找幸的猪、田间布衣为名在《红袖添香》、《烟雨红尘》、《散文吧》、《九九文章网》、《文章阅读网》发表诗歌、散文、短篇小说上百篇几十万字,并在《库尔勒晚报》、《大河报》、《葛天文学》等纸质媒体上发表过作品,著有长篇小说《武大郎外传》【未完结】。如今年过四十仍一事无成,整日为生计奔波忙碌。爱文学却不懂,偶有感悟,便瞎写胡诌,让众文学高手见笑,莫怪,自羞。
浅谈散文诗
项梅清韵荣誉社长田间布衣(主讲)
各位老师,各位文友,大家好!
承蒙项梅清韵社团社长项梅老师的抬爱和邀请,俺今天很荣幸能来到江山夜校群里和大家一起谈谈心唠唠嗑,交流一点写作心得。俺只是一位七零后,是个普普通通地地道道的中年农民,而且只有初中文化水平,根本没受过什么正规系统的文学专业教育,所以也不具备专业系统的文学理论知识,只是凭一己爱好瞎写胡诌在江山发了几篇小文和几首拙诗而已,因而写作水平十分有限,根本算不上文学高手,充其量不过是一个文字小丑罢了。今日在此众文学高手面前班门弄斧实属缺乏自知之明,说得不好或者不妥之处,还望诸位老师多多担待见谅。今天俺只想和大家唠唠有关散文诗方面俺的一点粗俗浅薄的看法与体会,不恰当之处还望各位老师能够给俺及时指出,以备俺日后更好的学习和跟进,谢谢大家!下面俺就散文诗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散文诗的性质
既然要谈散文诗,我们首先必须要弄懂什么才是散文诗。
散文诗,它不是我们中国固有的传统文学形式,而是从西方舶来的,在中国这片文学的沃土里落户生根也不过近百年的光景而已,相对于中国固有的传统的文学形式散文、诗歌、小说,戏剧等来说,它无疑更像一个新生的婴儿。所以对它的身份定性也就一直争论不休,至今也没有一种有效的权威的说法。
作为一名“散文诗”写作的爱好者,笔者一直坚定不移的认为“散文诗”必须是诗,是“散文化了的诗”,而非“诗意化了的散文”,更非“诗意化了的四不像”。要写散文诗,弄明白这一点至关重要。
面对中国当前的风起云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网络文学异军突起而导致的“散文诗”写作中出现的一种“非驴非马”的尴尬局面,笔者倍觉痛心。任何一种艺术形式的推陈出新原本都无可厚非,但凡事必须得有一个度,不能玩过了头儿,更不能“走火入魔”侨装过盛。中国有句俗话叫“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散文诗虽然说是我们从西方引进过来的一种“瓜”,但我们最起码也应该保持它的“瓜”的模样,而不是去把它变异成一种“豆”。散文诗有它自身的源头,规律和标准,所以我们不能随意嫁接,改造它的本性,更不能不加尊重的去任意揉捏,妄肆涂鸦。
我国著名散文诗理论家秦兆基先生曾说过:“散文诗作为新的文类,其中蕴涵的诗与散文的因素已经糅合变化,具有了新的形与质。它并非是杨朔式的带有诗情画意的散文,而是一种具有独立美学性格的文体。诗与散文的体质,气韵是截然不同的,两者一经糅合互溶,就起了很大的变化。散文是稳定的,而诗则是‘活性气体’,变化很快。散文诗是以一种最佳方式将两者融合在了一起,从而‘构成一个张力场’,赢得了它主导的美学特性。”。所以说,散文、散文诗、诗歌,这是三种截然不同文学种类,因而我们不能把散文诗与散文诗歌混为一谈,混淆视听。如果说散文像一条悠悠流淌的河流,那么散文诗就像一袭潺潺而下的溪水,诗歌则像一汪奔腾浩瀚的大海。它们各自性格迥异,特点分明。
然而,如今的网络文学中到处都是一些散文、诗歌两种文体混杂,界限含糊不清的所谓的散文诗的短文,更有甚者炮制出许多“非驴非马”的四不像的短文短句冒充散文诗。诗评家张德明先生在《散文诗漫议》一文中是这样说的:“对于一章散文诗来说,如果所用的语言太过诗意化,那么就可能会因诗意过于绵密而导致与读者对话空间的流逝;如果语言太过散漫自由,那么散文诗的诗意密度则就会显得不够充足,其艺术成色就将大打折扣。”这也说明散文诗是一种将散文与诗兼而溶之的,但必须得拿捏准确。
为了能让大家真正弄明白什么才是真散文诗,下面笔者选择了几首散文诗供大家品鉴。
(1)严重散文化的散文诗
《卡扎菲之死》 作者:叶如刚
卡扎菲的车队在逃离途中遭到轰炸。卡扎菲受伤,躲在一个排水洞里。
可能有人告密,也可能是排水洞位置不很隐蔽,卡扎菲被发现,被抓捕了。
卡扎菲手中的金手枪被缴获。这只代表权威,财富和个人魅力的金手枪落入了某个年轻人之手。
然后这个年轻人用这把金手枪对准卡扎菲的头部和胸部连发两枪。砰!砰!卡扎菲应声倒地。他满脸血污,像一条快死去的老狼,眼神迷离,只剩下最后一口气了。
由于此文篇幅较长,笔者只节选了第一节。从此节中我们一眼就能看出,这根本就不是散文诗,它就是叙事的散文,丝毫没有诗意的介入,只是一种简单明了的陈述,缺乏散文诗诗意凸现的硌人心扉的美与痛,也没有留出更多让读者回味和联想的空间。恕笔者直言,像这样的文章只能算是叙事散文,连抒情散文都称之不上,跟甭提是散文诗了,可作者和编者偏偏说它是散文诗,笔者除了郁闷还是郁闷。
(2)过度诗意化的散文诗
《行走》 作者:叶枫林
没有到过的地方,都叫远方。
所以远方不远,就在身边。
甚至刚刚开始的,丢弃的,触摸过的。
远方一定是干净又合适的。
合适的光,合适的情感化合物,合适的可以用来一饮而尽的温柔。
还有一把锈着的铜锁,以及可以打开的一场阵雨。
当诉说疾驰而过。
当饱满忽然瘪塌。
当夜晚泊下微荡的小舟。
远方已经在水一方。
对话显得不重要了。
幽暗和淡蓝的演唱,我已辨认不清。
像一支长笛的孔口,摩擦过的花纹不留痕迹。
记不清了,我根本就不想去记住什么。
人流和风声共同下载了一座城市的黑夜和白昼。
用一根数据线反复穿越过去和现在,没有波形。
仿佛夏天,隐秘漂浮的闪电。
这首散文诗通篇流动着一种诗意的美,充满了一种细腻柔软的特性。然而,从散文诗语境结构上来看,此首诗意的密度大了,散文的线性质地少了,给读者一种美感有余而张力不足之感。
(3)真正的散文诗
《藤》 作者:康京凌
想借一把梯子,穿过白云,爬到天上去。
只可惜,梯子,是家用两米的梯子。攀爬,只能靠自己。
想借用蝴蝶的翅膀,向远,再向远??
我需要你的鼓励。真的,你的鼓励,是一种精神上的动力。
一条忍冬藤的高度,张驰,无法衡量。
忍冬藤有忍冬藤的智慧。这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若干锁孔一样的神奇。
风,是最准确的航标,季节,是最熟练的舵手。
一朵白的花,或黄的花,都是诱惑。一些清香的启示,蝶,需要穿越。
蝶,旋起,或落下。炫彩,或剔透。
风,一遍一遍的打磨,藤的能力。
藤,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站立;藤,在一次又一次的攀爬中求生。
藤,坚韧,钢铁一样的藤勾。在许多次的失败最后??
成功,巧妙得,如若天作之合。
藤,越是长,便攀爬,伸展得,越持久。
璇子,牵紧我的手。我们似乎已经走过了,大半个人生。
从散文诗的角度来看,无论是构架、语言、意象等,笔者认为此首散文诗无疑是一篇成功的佳作。它不但保持了诗歌中固有的雅致、清丽、隽永、深远的特性,而且还具备了散文线条的流性美却又没有散文陈述的水分。这种诗歌与散文完美融合之后“凸现”出来的诗意没有矫揉造作,不着痕迹,自然流畅,达到了一种声与色,光与影,形与魂完美结合与交融的至臻之境。
(4)“四不像”的散文诗
《上蹿下跳》 作者不详
那个上蹿下跳的人抓住了春风的把柄。魔鬼的腿,一下子就钻进了时间的胃。
像这样的散文诗,不用笔者多说,大家一看就会反胃。这哪里是什么散文诗,说得好听一点儿,是不伦不类的“散句”,说得难听一点儿,就是“四不像”的怪胎。笔者始终弄不明白,写者到底要叙述什么,表达什么?像这种让人读不懂看不明的怪、晦、涩的东西竟然能称之为散文诗?对于这样的散文诗,笔者永远嗤之以鼻,敬而远之。
综合上面所述,我们已经不难看不出,“散文诗”其实就是“散文化了的诗”,它与“诗化了的散文”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也是用来衡量一篇作品究竟是属于散文还是散文诗的关键所在。
那么究竟如何才能分辩一篇作品是散文还是散文诗呢?首先我们必须明白“散文诗”是诗,而不是散文。它是用散文的流程写成的诗,虽然具有散文的骨架与形态,但它更多的是具备了诗歌的血肉与灵魂。它留给读者那种不同于散文的远与近,虚与实,密与疏的感觉是强烈的,能够更大限度的弥补现代人心理敏感的需求与变化,从而使人变得安静、满足,就像是坐在空灵的山中静静聆听溪水的潺潺之音一样令身心愉悦,让内心的焦灼,茫然和不安随之飘远,只剩下冷峻的思考而“凸现”出散文诗巨大张力的特性。而“诗化了的散文”首先它是散文而非诗。即使其中融入了许多诗的元素,但它的语言运用,篇章构架均是散文式的,表述方式也是循序渐进的,缺乏诗歌所具备的雅致、清丽、空灵、跳跃的灵动与隽永,是完全按照散文的需要而写的,而且有的抒情性很强,很容易让人误解为散文诗。所以我们一定要把“诗化了的散文”和散文诗严格区分开来,绝对不能混同。虽然国内散文诗的理论还处于探索阶段,缺乏切实可行的操作依据,但基本的认识还是有的,散文诗体裁的真伪正在被逐步识别。
二:散文诗的意象
既然我们已经明白了“散文诗”就是“散文化了的诗”,那么它就属于诗歌的范畴,就要具备有诗歌的诗性。而诗性的实现,最为重要的途径就是依靠诗歌中独一无二的意象的经营。诗性意味的深邃性,哲理性与本质性,都是通过独特的意象营造来构建的。而意象所营造的意境与氛围,就是用来引领读者进入诗歌本性的思考,从而使个体生命中的个性体验上升到一种共性共鸣的艺术视觉的审美境界。如果没有独一无二的诗性意象的构建与营造,那么诗就会缺乏一种共性共鸣的真实,就会失去共性感受的感染力。
在一首散文诗中,诗性成分的多少,关乎于它的成败。所以意象所构建的诗性才是散文诗的主要支柱和实体元素。意象在诗歌的运用是多种多样的,变化无穷的,那么怎样才能更好的把意象运用到散文诗里面呢?笔者认为可以把纷繁多变的意象用派生、串连、并置、叠加的方式运用到散文诗里。
(1)派生,是从一个意象中演绎出另一个意象,使之层层蜕变,辗转互生,这一过程自由联想起着催化和促发的作用。
(2)串连,是与派生不同的,它不是从一个意象中生发出另一个意象,而是把一些意象按照事物的规律,逻辑和内在的情感用一条线索串连在一起,从而形成一种意象的链条,以此开拓和纵深散文诗的意蕴空间。
(3)并置,是把几个表面上看起来毫无关联的意象,凭借写作者心灵强大粘合力拼并组织在一起,使之在矛盾交织的境界中呈现出诗者内心纷繁的情怀。
(4)叠加,是把一个意象投射进另一个意象之中,从而使两个或者多个意象叠加起来产生一个新的意象,就如赫尔所说的那样“把两个视觉意象构成一个视觉和弦,它们的结合将暗示一个崭新面貌的意象的出现”。而这个新意象的出现又不覆盖原意象的特性和功能。
意象在散文诗中组合与运用的目的就是为了构架散文诗的艺术空间,从而传导诗人审美价值的情思意绪。它的构成大多是两个元素??景与情。其状态偏向于静与空,在美学上追求一种情景交融,人物和谐的状态。由此可见,意象就是散文诗的翎羽。没有它,散文诗就唤不起人心飞翔的雅兴和欲望,更撑不开灵魂自由想象的空间和读者阅读时所产生的愉悦。
意象营造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表达和抒发诗者内心的情感??抒情。虽说抒情是诗歌的事,但是散文诗既然作为诗歌的一种,那么也就决定了它与诗歌一样具有抒情的特性,所以抒情应该是散文诗艺术表现的核心。在散文诗里,诗者的感受不再是日常生活中心理上的感受和知觉,而是一种高度概括性的具有审美价值的情感和感知。这种情感和感知正通过散文诗的艺术形式,创造出一种合乎自己理想的美学空间。泰戈尔是世界散文诗的鼻祖,他的每一篇诗章无不是抒情的典范(俺建议喜欢散文诗的朋友去好好研读一番)。虽说抒情是散文诗的重要途径,但这并非就彻底否定了散文诗除了抒情之外而做出的其他的架构和艺术手段的尝试。但笔者认为抒情与空灵应该是散文诗永远的归宿。
意象所营造抒情成分在散文诗中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能像一堆破碎的彩色玻璃片儿折射出一团凌乱的光。它必须是在一定的诗性意图的统摄和导引下进行,在行文过程中起到对各种意象有序的处理和调节作用,使其趋向于既定的目标,从而达到意象与抒情的完美统一。既然意象在散文诗中可以产生整体的抒情效应,那么散文诗中所蕴含的深度与厚度就不在取决于单个意象排列的多少,而是取决于这些意象的选择和架构。为了使散文诗达到简洁、空灵、清新的整体意境,从而使其产生一种飘逸灵动的空间美感,这不仅要作者去选择根植于诗歌意蕴底层的典型意象,而且还要在这些意象的组合排列中做到疏密有度,虚实相间,语言灵动,思维活跃,具有较高的文体辨识度,让读者一看便知这是散文诗。
三:散文诗语言的诗性化
人只要还活在这个世上,就离不开语言。因此人的生命便是在语言的长河中回渡、生存、发展。语言是浮力,也是阻,所以我们只有不断地调整生命的姿态,辨识语言的特性,才能使人生由此岸抵达彼岸。如此一来语言就有了主动与被动之分,主动者在被语言塑造的同时也在塑造着语言,能驾驭着语言乘风破浪,而被动者却是完全被语言塑造,随波逐流,缺乏鲜明的个性。正是由于人与语言关系的不同,所以呈现出的意象和存在价值也就不同。
文学创作的唯一途径就是依靠语言,尤其是散文诗,更需要语言的高度凝练与创新。作为一名散文诗写作爱好者,我们在语言上应该做主动者,从模仿到创新,从稚嫩到成熟,让自我生命的发现,认知和实现成为贯穿自己语言的主动脉。这就确定了我们在写作上必须经历一次又一次的语言突围和语言搏斗。散文诗语言的凝练和诗性化创新,永远是写作者不可擅离的精神宿命,恒久的伴随着写作者在生存的困境中破解和追寻生命诗意栖居的旅程上向语言进行一场卓绝而悲壮的进军!
散文诗语言的诗性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贴近生命,贴近心灵的去蔽存真的生命语言;另一方面是与生命体验相应的语境生成的语言。因此,散文诗语言的诗性化的创化也分两个层次:一层是在普通语言中选择与生命、心灵血脉相通的语言,或是利用原有的语素创造出新的语素来照亮生命的存在的语言;另一层是依据写作者自我的情感结构,思维结构创造出有机的语境,使词语在文学的土壤里绽放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现代人在社会的物化和文化媚俗的风气之下,已经导致了“人性价值失落”的危机与转换,由此带来了很多语言上的困扰。比如诗歌语言诗意化创新意识的衰退导致了诗歌语言的钝化与老化,使之日常的世俗语言泛滥盛行削弱了诗歌语言的美感和诗性化使其降格为口水语。另一方面模仿和复制的盛行,也使得诗歌的语言趋于同质化和平庸化而造成了鲜明个性语言的消退和泯灭??由此种种而导致的诗歌语言的惰性与惯性,不但阻碍了诗性化语言的创新,也阻碍了诗歌拥抱新生活和爱的步伐,而且还阻碍了写作者重新感知内心世界自我的辨认。这种语言风暴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我们不需警惕!
出于对生命的尊重与关爱,对语言的尊重与创新,多诗歌的敬畏与向往,笔者认为散文诗写作的语言不仅要承继传统诗歌语言的艺术精神,更要适应现代诗歌中人性的需求,再造散文诗语言中那种外柔内刚,优美感性和冷峻拔峭泯化为一的诗性。
那么写作者如何才能发掘和创造出散文诗语言的诗性特点呢?笔者认为散文诗写作的语言必须得有张力。张力是诗歌内部各种矛盾因素对应统一的现象的总称。张力的有无和大小已经成当下评价一首诗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那么怎样才能使散文诗的语言拥有自己的张力呢?在创作过程中笔者认为不外乎以下几点。
(1)语言的断裂性。
断裂性在创作过程中可以理解为脱节,跳跃和转换。意思就是尽可能减少意境过渡的过程,缩小文章的篇幅,让读者在有限的语言里感受到无限的韵味,引发无穷的想象。散文诗一般篇幅短小精悍,意蕴深远,因此语言必须高度精炼。所以在行文的过程中尽可能删除一些可有可无的词语,挤出语句里的水分,从而增强语言的密度。这样一来写作者就要在词语之间,句段之间,意象之间形成一种断裂,充分调动读者的想象力,激发读者主动在去完成作品意蕴的重塑过程中受到感动,启迪和震撼。不过这种断裂必须是外在的,表面的,主要体现在作品的结构上,而作品内在的意蕴必须是完整的,通连的。
(2)语言的暗示性
这种手法主要是利用有歧义的词语和句子,以微妙的暗示以及扑朔迷离的意境让文中来获得尽可能多的意蕴,从而唤醒读者内心的体验,引起读者更多的想象。这种手法可以打破语言的常规,通过灵活运用词语或错位搭配的方式,让词语在相互摩擦、碰撞、对峙中达到奇峰突起,让人耳目一新的效果。
(3)语言上的留白
众所周知,留白是各种艺术通用的技巧,在雕塑上有断臂的维纳斯;在音乐上有“此时无声胜有声”;在绘画上有“空白即画”;在书法上有“计白当墨”等等。所以笔者认为在散文诗创作过程中也可以运用留白的手法做到虚实相间,言尽意存留下一些暗示和不确定因素,让读者去揣测,去回味。这种留白我们可以故意去让句子成分缺失或反常搭配,使之产生一种陌生效果,让读者去填充,去想象。当然还不止这些,其余的我就不多说了。
由此可见,对创作者来说语言就是文章的生命力、是个性、是风格、是思想的哲学、是经典的意识。所以创作者必须以语言为生命,就像托尔斯泰所说的那样“一个人只有在他每次蘸墨水时都在墨水瓶里留下自己的血肉,才应该进行写作。”这才是一个散文诗写作者应该具备的写作姿势和语言姿势。
那么作为散文诗写作的爱好者,怎样才能拥有这种写作姿势和语言姿势呢?
(1)博学。要想达到上面的姿势,这就要求写作者不但要好学,而且要博学。一首优秀的散文诗中诗人的主观意识即诗观是非常重的,它对文章的立意和意境刻画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优秀的散文诗不但能字字珠玑,句句经典,而且还能引人入胜,留恋忘返。达到这种效果必然是博学的结果。
(2)善思考。散文诗的创作过程就是把经验用思维整理成一幅场景,把抽象的感觉组织成具象的文字。写作者内心永远是孤独的、寂寞的、困惑的,特别是作为诗人。一方面诗人自身被现实生活的窘迫所缠绕,另一方面他又渴望超越一切拥抱理想的殿堂。所以诗人经常会陷入这种矛盾的纠结之中。在这种矛盾的纠结之中他就会多一种沉思,也就是笔者所说的思考。
(3)忍耐孤独。何谓诗人?诗人,就是一种精神的支撑者。虽然内心有理想的天国,却始终无法脱离现实的生活,所以他内心是孤独的、敏感的、脆弱的,他在这种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思考之后,便会把他的思想付诸笔端,想要把这个世界呈现清楚真实还原,于是他会朝这个方向走下去,可这种行走的过程是漫长的,是一种清苦的修行,所以很多人往往因耐不住这种清贫和孤寂而选择放弃或逃离。因此要先走这条文学之路,就必须得耐得住孤寂和清贫。
(4)博爱。作为生活的歌颂者和赞美者,如果没有一颗博爱仁慈的心,就如同一具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所以拥有一颗博大仁慈的爱心至关重要。关怀一滴露珠是爱;关怀一株植物是爱;关怀一片土地是爱;关怀一盏明灯也是爱;关怀一个黑夜更是爱??付出点滴的爱,就是付出了点滴的人性。只有付出了爱,才能收获更多!
(5)细致入微的观察。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要想写出好的散文诗,就必须要善于对生活做细致入微的观察。优美细腻的刻画是一首好散文诗的根源,如果没有细致入微的观察,何来细腻动人的表达?
所以笔者认为,只有做到了以上几点,我们才能用最精炼的语言拓展散文诗的意境和思想,才能用诗性化的语言给人以激励和顿悟,才能成为散文诗写作的高手。
四:结束语,散文诗的大爱与责任
人,只要活着,就要生活。生活,就是生下来,活下去!
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无法脱离人与人之间的生活,否则它就是无病呻吟。
如果你想高贵的活着,这并非需要你拥有无数的财富和无边的权力。你的心灵只要能跟随着善良的缪斯去做高空的飞翔,,那么你就活的高贵了。
散文诗,它不是一片树上落下的秋叶。它是天空中洒下的一片阳光,一片细雨,可以给某个个体以温暖,以润泽。而温暖,不但要靠阳光的抚摸,也需要细雨的沐浴。
散文诗,应该是大爱的,仁慈的,以贴近阳光的姿态把养分给予最需要的人。特别是在今天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人类特别缺乏两种东西??责任与爱心,精神与思想。因而散文诗的写作者,必须肩负起把心灵之门打开,内心的温暖、关爱、仁慈受益给读者。只有这样读者才会激动的说声??真好!
不要抱怨读者不是诗人,不会写诗,不懂诗情。其实读者的内心像我们一样需要诗情,而且更渴望好诗。在冷的时候,没有一个人不愿意依靠太阳;在黑的时候,没有一个不愿意仰望月亮;在缺乏爱的时候,没有一个人不愿意在爱的怀抱里幸福??可遗憾的是,天地之间的诗情,还缺乏更多的人去发现;生活里的诗意,还缺少更多的人垂青。
而散文诗,恰恰是美的生产者;爱的供养者;对人性最深切的关注着??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