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韵今弹】读王充《论衡》里的三累三害
2017-02-23 10:54:22
王充在《论衡》里提出一个观点“三累三害”:“何谓三累三害?凡人操行,不能慎择友。友同心恩笃(1),异心疏薄,疏薄怨恨,毁伤其行,一累也。人才高下,不能钧同。同时并进(2),高者得荣,下者惭恚(3),毁伤其行,二累也。人之交游,不能常欢(4)。欢则相亲,忿则疏远,疏远怨恨,毁伤其行,三累也。位少人众,仕者争进,进者争位。见将相毁(5),增加傅致(6),将昧不明,然纳其言(7),一害也。将吏异好(8),清浊殊操(9)。清吏增郁郁之白(10),举涓涓之言(11),浊吏怀恚恨,徐求其过,因纤微之谤,被以罪罚(12),二害也。将或幸佐吏之身,纳信其言。佐吏非清节,必拔人越次(13),迕失其意(14),毁之过度。清正之仕(15),抗行伸志(16),遂为所憎,毁伤于将,三害也。”
“三累”是发生在身边,本来都早一起玩的,你跟有些人很亲密,跟另一些人很疏远,被疏远的自然会对你产生怨恨,背后讲你的坏话也是自然而然的事,这是一累;本来是同一个起跑线上的朋友,而别人都超越了自己,自己一直蹲在原地,必然也会产生怨愤不平之心,认识不到自己的不足或者别人的暗自努力,而发出重伤之声,也是在情理之中的,这是二累; 有句话说受到朋友的重伤是最伤害人的,因为朋友知道自己的弱点在哪里,往往也是最不能反驳的,友情有亲疏的时候,亲的时候倾心相待,而交恶的时候也就是怨气产生的时候,那么往日的朋友再反戈一击,必死无疑,这是三累;想想这三累,我们生活在这大千世界,且不是经常遇到的吗?谁能完全抛弃三累之害?而处理这三害的关系就能显示一个人的才能来,处理好这类关系就是考验你的才能的第一步,而不是一味地退避或者变成他们之间一员,以恶制恶,都不是明智人的动作,能认清别人更能认清自己,才会在人群中游刃有余,有些人很自然的就给人一种亲和力,不是他没有上面的三累之心,而是他知道怎样处理自己的“三累”之心以及怎样处理别人的“三累”之心,避其害享其利才是一个人能力的具体体现。想到一个故事:一个人在吃肉的时候尽量不要吧嗒嘴,让旁边吃白饭的人厌恶,更让没饭吃的人憎恨,如果他们因此而重伤你,完全是咎由自取。
“三害”,作者是说当官途中遇到的困难,但是在今天的职场上,同样也有这三害:职位少竞争人多,各种倾轧捣鬼的事情自然层出不穷,这是一害;你的才能盖过你的上司,上司感觉到自己的位子将要被你取代而倾轧迫害你,也是本性使然,这是二害;你的观点可能很正确,但是衬托出你上司观点的错误,他要打压你拉拢跟他意见一致的人也是处于一种本能,这是三害。这三害在自己的事业途中必然躲不过的,如果你整天抱怨遇人不淑或者怀才不遇,你也只能是一个庸才或者以后跟上面的人一样,成为散布“三累三害”之人,真正有才能的人必能绕过这三害,像庖丁解牛一样绕过筋骨,而不是硬碰硬,终使自己伤痕累累而败下阵来。知人易知己难,知己而能修正自己难上加难,所以这世上才有许多怀才不遇之感慨啊。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