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论坛 回复本帖
叶舞风

叶舞风 进士

  • 221

    主题

  • 932

    帖子

  • 6587

    积分

【古韵今弹】端午说习俗(散文)

2017-05-28 09:11:56

明天就是端午节了,今早我跟女儿起了个大早,上市场去买粽子,艾叶我是早就买好了的,我其实是非常喜欢艾叶的香味,所以一有卖的我就买来放在家里。


走到桥上,有个卖香囊的老人担着一个竹竿,上面挂了好多的五颜六色的香囊,看着好看,在端午又有特殊的意义,我就给女儿买了一个,老婆婆顺便又给我推销五彩线,当然也是驱邪吉祥的意思,看着也挺精致,又不贵,给两个女儿一人买一个,寄托我这个当妈妈的一份心意,还挺有意思的。


卖粽子的摊位排起了长队,其实自己家也会包的,就是感觉特麻烦,包的又不专业,所以不如买几个省事。我在旁边的摊位顺便买了十个高邮咸鸭蛋,据说是最好的,现在人很能抓住商机,这也是人家的智慧,没有什么好褒贬的。



这样,我家过端午节的配件都有了,回来又特地百度了一下关于插艾叶、吃粽子、吃咸鸭蛋、挂香囊、扎五彩线的意义,其实吧,我觉得既然过节,除了吃吃喝喝,还是要讲究一点细节的,大的方面是传承一种民俗文化,小的方面也是一种节日气氛啊,生活嘛,就要在平淡中制造一点氛围,生活才有滋有味啊。

  挂艾叶,吃粽子就不说了,关于这些,似乎人人都懂。但是端午节一开始是女儿节,大概是没有多少人知道的,我也是今天百度到的,先说“五彩线”:



五色线又称五彩线,古代也叫五彩长命缕。端午节最初是给女孩子过的节日,是中国的女儿节。系五彩长命缕,这是宋代就有的古老习俗。用红绿黄白黑色粗丝线搓成彩色线绳,系在女孩子的手臂、颈项上,叫长命缕、续命缕。明人余有丁《帝京五日歌》所云“系出五丝命可续”,指的就是这种习俗。


再说香包的历史:香包在最早出现的屈原的诗歌里:扈江篱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当时的香料是辟芷、秋兰。在明朝仍有容臭的称呼。中国传统的香囊多用绸布制成,内装雄黄、熏草、艾叶等香料。一说香包可以避邪,端午节时多会配挂香包。所以我觉得端午节是古代的女儿节是对的,并不是屈原死后为了纪念而出现的节日,只不是屈原也许是恰巧也许是选择在这一天自杀,升华了端午节的意义而已。


吃咸鸭蛋嘛,五月被视为“毒月”、“恶月”,瘟疮蔓延,五月初五更是九毒之首。而蛋形如心,吃了蛋就能使心气精神不受亏损,有首诗说:“要吃咸蛋粽,才把寒意送”,所以吃粽子要吃咸鸭蛋馅的粽子。


好了,就等着过节了!




共0页 0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