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雪飞扬
|
【流年编按】雪飞扬六月2017-06-06 11:33:16
白幡下的白发:
小说紧紧围绕红土箐村在老人去世后没有年轻人送葬,向读者徐徐展开一幅令人心生凄凉的画面。小说从高满仓接手红土箐村专管红白喜事的专职香长后在办村里的一些老人的白事时找不到抬棺的年轻人入手,采用顺序、倒叙、补叙等多种手法交替运用,写了村里老人送葬的场景:村里的年轻人都在外地打工,村里有老人去世了,竟然没有年轻人送葬,来送葬的都是些头发花白,至少也是年过五十两鬓斑白的人,有的甚至已年过八十。看似波澜不惊的画面,却蕴含着异常丰富的信息量。在当前社会的转型期,村里的那些土地,已不足以维持人们越来越要求高质量的物质生活,人们便纷纷涌向城市打工。于是,村里的人空了,只剩些老人儿童,田里的土地荒芜了,再没有精耕细作的人了。小说设计巧妙,人物鲜活,用疯姑和高满仓的对话来凸显送葬队伍的匮缺,用高满仓得病即将死去,想到自己也没人来抬棺,种种悲凉涌上心头,越发病得厉害,于是,到集市上卖羊,听说喜事可以用婚庆公司来办,想到将来的白事也可以用什么庆公司来办就好了,用这个细节来凸显一种无法言说的凄凉与无奈。小说的高潮在结尾,高满仓突然听说农村必须实行殡葬制度改革,心里突地豁亮了开来。难道自己死了装在一个骨灰盒里,女儿还抱不动吗?他的病一下子也好了。小说一波三折,通过高满仓找不上送葬队伍,到他绞尽脑汁选继承香长的人,到他的愿望落空,最后病倒,再到病好等一系列事件,很好地彰显了小说所要诉说的主题。原来,殡葬改革在农村也深得人心。读完,止不住一声叹息!留给读者的是一种对眼下空巢村的伤痛和无奈。主题深远,厚重!作者关注当下,关注社会转型期的农村,字里行间充满一个作家对时代变迁中出现的问题的担忧,这是一种担当,一种作家情怀,一篇极具现实意义的佳作,倾情推荐!【编辑:雪飞扬】 作者:山地 |
|
|
![]() 雪飞扬
|
2017-06-06 11:34:56
我的那些傻事:
这是一篇玲珑剔透的精致散文。文章紧紧围绕年少时“我”的那些傻事,用灵动俊逸的文笔、活泼风趣的口吻写了“我”因羡慕城里来的姐姐的耳坠,而做出的傻事。同学的妈妈来自新疆,不但说话侉,还长得男人气,而且老是板着一副面孔,让人畏惧。但是“我”却喜欢她,只因她会打耳孔。为了美,“我”不顾一切地坐到了她准备好打耳孔的椅子上。打好后,用红线穿了一团面耳坠,就把“我”高兴坏了,即使面团变得黑黢黢的了,也舍不得去下。少年的情结,是一辈子最深刻的记忆,少年时代对某种美的向往,将也是一辈子的情愫。“我”缘于少年时的这档子事,便对所有首饰中的耳坠有一种特别的情怀,喜欢得不得了,各种样式换来换去。一篇昂扬着对生命中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文笔优美的佳作,倾情推荐。【编辑:雪飞扬】
http://www.vsread.com/article-767338.html 茉莉花 |
|
|
![]() 雪飞扬
|
2017-06-08 12:15:14
洪楠成的婚事:
作者:偷闲斋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