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风听雪
|
临风听雪(2018年3月)2018-03-05 15:40:511、【流年】访普陀山(古韵) 作者:临海听涛 编者按:普陀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其以神奇、神圣、神秘成为驰誉中外的旅游胜地。作者的这首七律,名为访,实则是为了写心。诗中通过普陀山的景致,虚实相结中,写出了作者的一种心感:浮生或许禅缘浅,合十难求一愿箴。该是一种豁达的情愫吧!说是难求,实则是不求,随缘随性随心,即是最好的人生箴言。“夜读听风”时,通过风的无孔不入,以风为喻体,写出了当下的一些不良之风,四季为世道,五行为“正”道,所谓的一些“风”语,入不了正道,既乱不了人心,不乱心者,其志必坚。此处诗人用了承上启下的技法,才会“静醉书香”。元宵,是中国的一个充满了温馨团圆的节日,作者为什么无眠呢?是因为翻阅《花间集》引起了作者的乱绪。《花间集》是我国第一部词集,也是我国第一个词派。词集里的清词丽句,怨尤愁曲,使诗人惊叹,心绪随词意起伏,故而“元宵酒满卮”。三首律诗,词斟句工,起承转合间,诗人清水般通透的情思随韵而生。好诗,流年欣赏并推荐阅读。【编辑:临风听雪】
|
|
|
临风听雪
|
2018-03-12 19:01:44
2、【流年】五律·迎春花外四首 (古韵) 作者:临海听涛 编者按:迎春花乃春天的使者。作者用迎春花的姿态、色泽润笔,给大地披上一件墨染的新衣,一幅初春的画卷在读者的面前展现勃勃生机。一夜东风送暖,千枝小蕾初绽,这是“春景”的伏笔,于是,霞绯苔鲜,候鸟闹春,游人逐蝶,心乘好时光,在沃土上耕种希冀。花圃是每个城市里不可或缺的风景,作者借助小苑的一片花圃,描写了春到人间处处新的篇章,读后,心如作者的心般“馥郁”。每一个身在异乡的游子,都有一颗思乡的情结。春是一年的开始,看到尚在睡梦中塞北的春,于是,就想到了故乡的春天。这个时候,故乡的春应该已经复苏,虽然“千里春光错”,但对故乡的怀念,犹如这个春天的复苏,是长长久久的。春天应是个让人开怀的季节,为什么无意欣赏春光呢?是因为看到了水中孤独的影子?是因为与花亲近时无才描摹春光?作者借助云的变幻和鸟去徘徊的场景,写出了自己的一份心感。伤春悲秋自古以来就是诗境的入门点,诗人也不例外。五首春景律诗,结构严谨,对仗工稳,或借景抒情,或以景喻人,或感怀伤春,无不打动编者的心。好诗,流年欣赏并推荐阅读。【编辑:临风听雪】 |
|
|
临风听雪
|
2018-03-14 12:29:44
3、【流年】丹阳之吕氏春秋(散文) 作者:喻军 编者按:一部《吕氏春秋》只要是爱好文学的人,都不会对其陌生。读完作者笔下的这篇“吕氏春秋”,心有酸涩,更多的是对吕凤子先生的敬仰。跟随作者的笔触,走进吕凤子先生的一生。先生的一生该是带着传奇色彩的,毁家兴学,不畏强权,淡泊名利,敢于创新,性洁品高,人虽没入历史的长河,但留下的精神是值得一代又一代的后来人学习的。他有画家的神韵,有文家的铁骨,他在心灵的田园里耕耘,收获的是高格调的人性。鉴于此,丹阳的吕氏一门,如其弟吕澂,近代的佛学大师;吕叔湘,近代汉语研究的拓荒者和奠基人,语言学界一代宗师;还有其子女们的身上,无不闪现着吕凤子先生的印记和传承。编者读后,之所以心有酸涩,是因为读到先生故居被封闭的事实。或许吕凤子先生若看到,会弃之一笑,因为“吕凤子的被边缘化,对他是无损的,但对于我们所崇尚的人文精神和当代的文化建设,一定是有损的。”作者一针见血的提悟,让编者想起多少如吕凤子先生这样为国为民付出而渐被后世人淡忘的杰出人物。“任何对伟大的漠视,必滋养出无法漠视的更伟大!”是啊,有作者如此神来之笔,伟大的传承一定会传承下去。佳作,流年欣赏并倾情推荐。【编辑:临风听雪】 |
|
|
临风听雪
|
2018-03-17 01:02:41
4、【流年】七律·拼搏外二首(古韵) 作者:临海听涛 编者按:农民工是城市形象的改造者,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穿行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少有人会对他们驻足观望。诗人的三首律诗中,即表达了对这个群体的认可和怜悯之情。男儿出来拼搏,既是为国为民,也是为家为亲人。一座座高楼在他们的辛苦劳作中崛起,一份份柔情,在他们隐忍中升华,淡的是分离,重的却是一份责任。留守中的女子是寂寞的,“柳上门前晨戏鸟,帏中雨后夜听蛙。”诗人用这两句描写,道出了留守女子的无奈。尾联的“牛郎寄语休贪念,腊月相约再赏花。”更是点睛之笔,用牛郎织女的典故,写出了一颗期盼团聚的孤心。世间苦味何其多,唯有相思最牵魂。虽然说现代人的通讯工具很方便,但冰冷的屏,隔空的念终究不是能用微信联系、QQ视频就能解决得了的,所以,诗人才写出了“唯把心思托一梦”之句。诗人笔下的槐安国是一个虚构的美好国度,把相思之苦寄托在这样一个国度,梦中的团圆虽是短暂的,总还是能抚慰一颗孤寂的心灵。三首律诗,斟词酌句,起承转合中,顿现诗人的一颗勤于观察,善思善行的诗心。佳作,流年欣赏并推荐阅读。【编辑:临风听雪】 |
|
|
临风听雪
|
2018-03-19 15:28:27
5、【流年】与同事陈兄别宴有记外二首(古韵) 作者:临海听涛 编者按:《与同事陈兄别宴有记》写了与陈兄相聚后饯行的一个场景。酒宴备好,菜冷了,杯中之物也凉了,暖暖的话语却停不下来。想起陈兄曾经给理过的发,用“笑谈长发谁来理”表示对其的怀念,是倾入真情的,因此,才会有他日再约的期盼。《春节酒事》一,用醉态的动及醒时的悟,写出了酒桌上的一些“失态”及醉后的一些“丑态”,更打动人的,是酒醒后的感悟:“知音莫去酒中求,醉中言语随时忘。”这是多少人的心愿,只是,多少人把其埋进了心底,独自饮醉。酒后狂态,相信每个醉酒的人都有过,登楼揽月摘云,挥拳擒妖捉鳌,豪迈顿现,诗人说:“人间醉客也无机,心筝轻拂如天籁。”是啊,人生难得几回醉,若能让醉意成为心间的天籁,何妨醉一回!几首古韵,律工词严,诗人善于捕捉生活中的一个点,提练素材,提升诗词的艺术,使得作品极具带入感。佳作,流年欣赏并推荐阅读。【编辑:临风听雪】 |
|
|
临风听雪
|
2018-03-19 18:37:44
6、【流年】天地人(散文) 作者:落日村庄 编者按:上有天,下有地,中间是站着的人,这是古有的说法。这篇散文,作者利用骨牌、长牌的天、地、人之分,以农民的身份对天、对土地、对人的解析来说道一个村庄的过去和现在。所谓天的说法很多,对于过去的庄稼人来说,靠天吃饭,天是天气的变化;靠良心做事,天是力量;靠运气做官,天是权威。在现代人的眼里,只要自己有本事了,自己既是天,钱自然就是成就本事的动力。地是博大而厚重的,在过去的五、六十年代乃至七十年代里,地是庄稼人的命脉,既管温饱,也成就经济的发展。时代发展到今天,“失地农民”这个新名词,无疑成了农民眼中的“红人”,只有失去的地,才能为农民带来经济的盈余。在天与地的两相比较中,就牵引出了人的概论。如作者笔下的人牌,四方四正了,方可堂堂正正做人。庄稼人读书少,自然读不懂做人的大道理,赵庄的庄稼人就是如此。人人跟着时代的步伐前进,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难有几人把集体的事看得如自己的事来做。如作者所说:是这个社会把土地、农民超越了。可是,人真的能超越过自己吗?这是一个时代超越另一个时代的时代,老去了的旧式庄稼人,隐在那个时代的羽翼下,成为了永久的记忆。新旧对照中,笔端溢出的,是对老去岁月隐忍的疼痛。佳作,流年推荐阅读。【编辑:临风听雪】 |
|
|
临风听雪
|
2018-03-20 17:22:30
7、【流年】诗五首(古韵) 作者:宁再军 编者按:春是一年的开始,而第一时间知春归者,除了花草和春雷,还有作者笔下的紫燕。百花、春雷、紫燕以点带面,春就这么到了。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是当今社会引起人们关注的一个话题,作者选取了一个点,一双留守在家的“驼背老人”,在自己生活无着的情况下,还在担心远行的儿女及孙子,读后不由一叹,“可怜天下父母心”。打工难,找不到工作更难。作者的这首《2004年东莞寻工记》详细记录了艰难寻工的过程,也写出了当今打工者的真实写照。《题照》读后,一幅佳人弹完琴后,在桌前沉睡,惹人怜爱的春思图尽放眼前。媒人自古以来就用这两瓣鸳鸯嘴,牵线搭桥,成就了一桩桩美好姻缘,虽然也有牵强的,最终的愿望,还是“有情人终成眷属”。几首古韵,主题鲜明,结构严谨,或春的美好,或生活的不易等,无不与生活息息相关。好诗,荐阅。【编辑:临风听雪】 |
|
|
临风听雪
|
2018-03-21 15:34:09
8、【流年】七绝·记游一组(古韵) 作者:临海听涛 编者按:古有“寻芳不遇”,这首诗的作者,不期然中偶遇“芳”踪,只一个亭亭背影,就捕捉了诗人惜别的情怀。闲游时遇到梨花,一路为其折腰,只为赊得一怀馥气,却不想,错过了酒家,幸好有冒着袅袅炊烟的人家可以果腹。足见其诗人对梨花的钟情。春风熏暖的日子去访友,该是愉快的吧,或许是春景太美,或许是心境太阔,竟一时迷路了,幸好遇到了采荠人,指明道路,这该是多么美好的一幅画卷啊!携酒邀朋赏梅,这是一个诗人的雅兴,“飘飘两袖带香回”是一个诗人的收获,“玉面含羞约再来”看似是梅花的邀约,实则是诗人离开梅花时的依依不舍,诗人用移就技法,将情感转接到梅花上,是对这首诗的艺术升华。访问寺院的目的,确实是为了洗涤尘心,香资给多给少是香客的心意。“访寺”、“僧”这两首诗中的两角香资与僧本人,着实道出了现实中一个不可逆转的现象:在金钱面前,无论僧与俗,没有了一颗“净”心,身在槛风槛外真的没什么区别。所谓有缘人,俗念之中有佛心,禅音之外有善心,明心见性也。六首绝句,诗人从生活中提练素材,升华素材,带给读者不一样的视觉和感觉享受。佳作,流年欣赏并推荐阅读。【编辑:临风听雪】 |
|
|
临风听雪
|
2018-03-22 09:25:01
9、【流年·旧】旧时光(征文·散文) 作者:随玉 编者按:每一个人都拥有一段旧时光,每一段旧时光里,都住着一个“故人”,这个“故人”他会时不时地将你的灵魂连同你的躯体一并带回那段旧时光,让你用心灵呼唤那段时光的回归。这篇散文即是如此。散文中的“我”做了一个梦,梦里,着一袭红衣的“我”去了曾经生活过的老屋,见到了古去的奶奶,还有妹妹及空落落的村道。作者说,这是“村庄在召唤”。于是,有了这篇《旧时光》。莲花塘只是一个普通的水塘,却见证了十五岁的“我”最初萌动的一颗春心。所以,作者说,莲花塘是一个最忘不了的地方;番桃树唤醒的是一种心情,一种对古去事物的怀念和追忆;村子中央永存着童年的乐园,还有“骂”声中的亲情及暖味。亲情犹如那个鱼塘,只因为对“我们”倾注的心血多了,就萎缩了自己;家,自是漂泊在外的灵魂回归的居所,破败的围墙、砍了的桃树、空荡荡的院子还有院子里清冷的风……形成了一个家的故事。留在“我”心间的故事,自是家里故事的一部分,他被一把心锁锁着,只要“我”愿意放出来,一个个故事核就会冲开那把锁,让故物永恒。故物如一个故人,只要曾在心间驻留过,这一生,或者来生,都不会轻易地忘记,他只会被封上岁月的泥,存在时光的最深处。一篇怀旧的散文,读后引起共鸣。佳作,流年欣赏并推荐阅读。【编辑:临风听雪】 |
|
|
临风听雪
|
2018-03-26 09:42:04
10、【流年·降临】几重春色逐灯来(征文·散文) 王雁翔 编者按: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旧时的元宵节在做灯、燃灯、看灯这一系列的过程中,人们的热情高涨,节日的氛围温馨,街面一派热闹气象。随着经济的日益增长,人们对节日的热情逐年减少,对生活的热情看似增长了,生活的乐趣却在逐年减少。这篇散文中,作者详细描写了小时候过元宵节做面灯和燃面灯花灯的过程,或许那个时候的面灯和花灯远没有现在的灯漂亮,但做灯的过程和这个过程中人们对生活所抱的期望傎是很大的。如作者所说,每捏一盏面灯,都给这一盏面灯注入了象征和祝愿;每点一盏灯时,都要许下新年的心愿。作者把一盏盏小小的亮晶晶的面灯,比作每个人的生命,只要点亮,他的生命就是有活力的。正月十五的耍社火也是一样的,锣鼓喧天中,人们从春官的说词里,仿佛看到了以后的日子就像这喜庆的社火一样,红红火火。“捏面灯、耍社火、炒豆子,是风俗、仪式,亦是一种节日的传统文化,往往折射着一方百姓对生活、对生命的热爱和欢悦。”是啊,丢了这些传统文化,就如作者的结尾:“不管贫穷与富裕,年节里的风俗,即便是再时尚的东西,缺失了传统文化,少了虔诚与热闹,味儿淡了,情趣也就没了。”这不是作者一人的心声,这该是一种对传统文化渐行渐远的呼吁。佳作,流年欣赏并推荐阅读。【编辑:临风听雪】 【流年·降临】几重春色逐灯来(征文·散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