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评论部
雅润

雅润 举人

  • 182

    主题

  • 1131

    帖子

  • 3172

    积分

【半月一评】2018年第九期

2018-06-10 23:17:14

                   爱恨交加义情无价

                         ——浅析顾文显绝品小说《寡妇长恨》的艺术特色

 

主持:雅润

六月,花开似火,色彩缤纷。在这鸟语花香的季节,赏析课堂又迎来了半月一次的赏析课程。

今天光临赏析课堂的团队是江山文学网旗下的【秋月菊韵】社团。【秋月菊韵】社团成立于2010429日,掌门人是具有大姐大风范的叶雨社长。社团的经营理念是创建和谐社团,聚集正能量;奋斗目标是为业余文学爱好者全心打造学习交流的平台,为专业作家尽心创造施展才华的阵地,为心灵与文学艺术用心营造自由的殿堂;社团的发展方向是倾力发展集作品发稿、有声阅读、微信推广三位一体的大“菊韵”。

社团宗旨:来菊韵,让你的文字在此飞扬,让你的智慧拥有价值,让你的文学梦斑斓起航!

主评老师是菊韵社团的常务副社长逝者如斯老师,本名柳伟,江西九江人。六七年十一月出生于风景优美的石钟山脚下。一个自小学五年级就开始做着作家梦的顽固份子,就算后来碰得头破血流,仍不知悔改。喜欢读书,旅游,摄影,交友。九六年开始下海,从事过很多职业,到过很多地方,尝遍人生的酸甜苦辣。二00二年接触网络并开始写作,已出版文集《柳絮池塘风正轻》。零六年至零九年从网络消失,几乎未动笔写过一个字,直至经好友推荐进入江山,才感觉找到了真正的家,找到了一片属于自己的精神乐园。是秋月菊韵社团建团元老。

          

作者顾文显老师,19491122日生于山东即墨市县盘龙庄村,少年流落吉林农村。1982年从文,迄今在国内外报刊发表小说、散文、故事超过1100万字,诗歌、诗词500余首。获得小说、散文、故事、诗歌、诗词、歌词等各种奖励逾500次,在中国故事界有“获奖大王与笔会专业户”、“中国故事长青树”之美誉,20123月被中国故事期刊协会授予“2011年杰出故事家”称号(全国仅一名)。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长春市影视艺术家协会理事等。

         

已出版《草屋小学》等专著23部,作品入选500余种结集、典籍中。电影剧本《翻过那些山》等三部已经拍摄,30集新农村喜剧电视剧《我的村官我的村》已签约,大型古装神话长篇连续剧《妈祖》改编,65集大型史诗抗战剧《东方战场》剧本改编之一,电影剧本《代理村官》获得“百溪大地杯”第二届安徽电影电视剧本赛提名奖,电影剧本《爱情钉子户》获“中国潜江(曹禺故里)首届优秀剧本征集评选”优秀剧本奖,电视连续剧《疙瘩村的疙瘩官》入围“中国潜江(曹禺故里)第三届优秀剧本征集评选”,微电影《坚守》获第三届亚洲“金海棠杯”好作品奖、第28届丹顶鹤杯一等奖、第二届万峰林杯微电影三等奖;《永不褪色》获第四届亚洲“金海棠杯”优秀奖、第28届丹顶鹤杯二等奖,微电影《高山杜鹃》获2017青春梦飞扬海南共青团微电影全国征集大赛优秀作品奖、第二届亚洲金海棠杯二等奖。

看看这简介,太震撼了,作者太优秀了,品评这样的作品真是很荣幸。

     下面掌声有请主评逝者如斯老师闪亮登场。

文章链接:【菊韵】寡妇长恨(小说)http://www.vsread.com/article-463718.html

主评:逝者如斯

顾文显老师是江山文学网秋月菊韵社团最负盛名的一位资深作家,在小说创作中,他的谋篇布局的技巧与语言风格,已达到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一直以来是我学习的榜样。凡是他发表在江山的作品,我每篇必读,读后必有收获。

《寡妇长恨》这篇小说的主要故事情节是:在长白山区有一个木帮兄弟十人,在把头李哥死后,大家把守孝三年的李嫂和三个孩子视为一家人,九男一女,相互帮助,山里山外共同生活。只有24岁的李嫂年轻漂亮,为人善良贤慧。为了每六天能见一回李嫂,把头安排山里的兄弟们轮留下山去寡妇李嫂的住处取煎饼和咸菜。木把中的小九长得白,会识字,能说会道,便与李嫂日久生情。后来,日本鬼子发现李嫂在暗中帮助抗联,便糟塌了她,杀害了三个孩子,并放火烧了房子。同时,山里的九位木把兄弟也被鬼子抓去炮楼当苦力。为了活命,也为了能与李嫂长相厮守,小九向日本人出卖了八位兄弟,说他们曾经帮助过抗联。当李嫂发现小九获得自由的真相后,弄了两份野鸡药,一份设计让小九吃了,另一份留给自己……这正是:

      死里逃生把木伐,

      九男一女结一家。

    山河破碎身能舍,

      长恨悠悠义无价。

作为一个门外汉,我小说写得很差,又没学过专业的小说欣赏和批评的相关知识,从来不敢轻易写下类似点评的文章。因受叶雨社长的委托,今天只好在主持人、菊韵的家人们和江山的各位老师面前献一次丑。下面我想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我读这篇小说的感想。说得不对的地方,还请各位方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一、作品的时代背景和环境

众所周知,小说的三要素为:人物、环境、情节。俗话说,什么样的土地长什么样的庄稼。读一篇小说,最先要从环境出发。因为特定的时代和区域性的环境,制约着小说主人公的生存轨迹和情感发展。

从影视作品中,我很早就知道杨靖宇、赵一曼、赵尚志等英雄的名字。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抗日联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英雄部队,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的革命史上有不可磨灭的伟大功绩。在日本侵略者的大后方,抗联用14年的艰苦斗争牵制了数十万日伪正规军,有力地支援了全国的抗日战争,他们可歌可泣、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是中华民族争取独立、宁死不屈精神的集中体现。《寡妇长恨》正是在这样一种大的环境下来表现故事中的人物李嫂和九位木把兄弟的。

九个男人一个女人?当读者读了开头,就一直期待并且相信里面会有故事。这让我想起了童话《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里的人物安排。众多和单一,看似是一种对立,其实只要运用得巧,就能达到以一当十的作用。

在作品中,作者给我们呈现的,是两种不同的环境:前半部是田园牧歌式的伐木生活,虽然辛苦清贫,但是因为有了女人李嫂,使原本汉子们无聊无趣的单身生活里增添了一点亮色,因此,这样的生活在木把们眼里,是快乐的,或者可以说得上是满足的。从九位男人身上,表现出了一种高尚的道德操守,他们对寡妇李嫂,只有饱“眼福”而无非份之想。作品后半部,当李嫂被日本人祸害后,原本平静的生活变成了苦难……

在这不同的两种环境中,作者在前者安排了爱情,在后者安排了斗争。在爱情中,有小九与其他八位木把兄弟之间的吃醋或明争暗斗;在后者,有李嫂和八位木把兄弟对日本人的斗争,更有抗联战士与鬼子的流血誓死战斗。这样一静一动的安排,如果搬上银幕,会有非常好的视觉效果。

二、作品的爱恨交加的主题

在这样一种抗日背景下,作者要表现的,无疑是一个爱国的主题,但作者并没有正面去描绘战火纷飞的战场,没有描写血肉横飞的场面,而是将笔触指向了大后方的人民群众,并以一个年轻漂亮的寡妇李嫂作为主人公,讴歌了她在民族大义面前,放弃个人的小爱,最后大义灭亲。

这样一来,一边是李嫂与小九个人的恩爱与缠绵,一边是家国的仇恨与尊严。到底何去何从?需要主人公作出最后的选择。正是因为有了这种两难的境地,主人公才有“长恨”的痛苦,才使小说具备了看点和生命力。小说中并没有描写李嫂面临选择时的种种痛苦,但这种痛楚,一定是存在的,是作者有意识地留白,让它存在于读者的延伸阅读中。如同画家要表现一座庙宇,只在深山里露出的一个飞檐即可。如此一来,作品就无形之中产生了一种张力,令人掩卷后不得不陷入思考。

展开深思一下,抗战为什么能取得胜利?一是中国有着像抗联这样的军队(他们对老百姓秋毫无犯,春节在木帮工棚里度过还给钱);二是有威武不屈的后方人民对抗战的支持和帮助(送衣送食,救助伤员)。在这篇作品中,我想作者至少已经很好地表现了这两层意思。

       三、作品的双线结构

如同鲁迅的小说《药》类似,作品正面写的是伐木帮的生存与生活状态和男人们对女人的生理依赖,侧面写的是抗联在与日子鬼子周旋,抗联先是得到李嫂的帮助,后来抗联战士和伤员视木把们的工棚为家。这样怱明忽暗两条线索,在作品中时隐时现,时而单线如蜻蜓点水,时而出现两线交叉。作者如同一个伟大的舞台计师,何时让何种演员适时出场,安排得独具匠心,巧妙自然。

 四、作品中对比衬托的艺术手法的运用

我们知道,文学的本质,在于它的审美性。文学的功能,在于它对人心的启迪。而所有的这些,要依靠作者运用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来得以实现。在这篇小说中,作者用得最好的,就是对比与衬托的艺术手法。限于篇幅,我只能在此提纲式地列举一下:

       一是两种环境的对比(前面提到过,平静的环境与战火纷飞);

       二是小九与八位木帮兄弟的对比(前者巧舌德薄,后者木讷朴实);

       三是九位男人与女人李嫂的对比(男人们团结讲义气,女人善良且重感情);

       四是李嫂与小九的对比(前者敢爱敢恨,大义灭亲;后者因爱变节,贪生怕死)。

      在这样的种种对比衬托之下,人性的闪光点或脆弱点,如同立在读者面前的一块调色展板,色彩纷呈,读者的褒贬或爱恨之情瞬间便能分晓。

    当然,顾老师的作品中还有上面我未提到的写作特色,即便是写上一万字也难已言尽,因时间关系,我就点到为止。最后,顺便提一下作者的语言风格:明快、简洁、善用短句和方言俚语,惜墨如金,力求以一当十,从不拖泥带水,各位可以找来原作细细鉴赏。在小说的结尾,作者有意安排房东老太太出场,看似闲笔,实质意义深远:鬼子的侵略已经激起了民愤,失道寡助,小鬼子在中国的日子长不了……

逝者如斯老师的评论简明扼要,细致周到,将文章的精髓分析的很透彻。辛苦老师了!下面掌声有请作者顾文显老师谈一下创作的心得。作者:顾文显

这个小说(也可以叫做故事)其实是一些生活素材碎片穿缀而成的。说来并不奇怪,因为众所周知,虚构是小说创作的灵魂。

大概是1983年冬,我采访过一位据说是老抗联战士,他的身份类似于变节分子,直到老年,都没人养老,只好寄住在妹妹家,妹妹虽然没好脸色,但总算给送入了棺材里。据这位老人自述,他曾是杨靖宇的卫兵班长,代号五号。将军把队伍化整为零,他在一次战斗中,冻昏在雪地里为敌所俘,然后就在一张纸上摁了手印,保证不再当抗联,回家种地。后来,得知将军战死,他找不到部队,就雇给人家种地,没想到,当年出生入死打了好几年日本,受的罪比某些靠功劳当上高干的要多得多,就因为那次被俘,解放后,被定了个变节,还不如当初那些缩头缩脑的顺民!作为作家,不安分的内心很觉震动,事后便写了一个小短篇《谎言》。这个短篇感动了许多读者。

可是我意犹未尽,大脑里总是浮现着许多像那位老变节类似的被冤枉者。真是让人心碎的滑稽,为国家打了好几年侵略者,只是最后没抵挡住饥寒,却遭受到如此待遇,天理何在?

于是我设想,假如没有战争,老人家不会如此。一个反战的题材就这样在我的思维中蠢蠢欲动。

这种纠结促使我要想办法把它圆满成一篇文章。于是,我开始设计故事的主角。怎么个反战法?对,就是假设没有战争,某个人会是好人,然而由于战争,他成了罪犯,祸根还是侵略者。

我就设计了文中的男主角书生小九,大家读到了。同时,让小九如何变坏呢?设计了好几种坏法,这些被否决的想法,大多在脑海中一闪而过,最后,定下,为爱情。我得想个让读者同情的变坏法,于是,就有了秋芹这个女主角。这个女主角我同时还派在另一篇文章里,当然,身份行为性格全变,这里不说。

有了主角,得让他们活动。我冥思苦想搜索旧时记忆碎片,看哪些能用在这个故事上,关键要有时代特色。哎,想起来了,听到一位老人诽,当年木把苦哇,光棍一堆,冬天在原始森林砍木头,运到缩水的寒江边,做成木排,等来春解冻,江水涨起,人吃住在木排上顺水漂流到安东(今丹东)卖掉,此时便有一笔小财发。然而,这些今天不管明天的流氓无产者们,发了财就吃喝赌,不到秋天,又是两手空空,只好徒步沿江而上,重返故地,周而复始地伐木,然后再去丹东……

好的,我就设计女主角是木把头的妻子。木把头带着一帮光棍兄弟伐木为生,独他自己有妻子儿女。木把头如果是个重义气的汉子,他一定会与众不同规劝弟兄们上点正道吧,有了钱别瞎花,都成个家过安生日子多好。

路子有了:一帮像一家又不是一家的木把们在某个山里住了下来,汉子们住窝棚,大嫂干什么呢,后勤,做吃的给大家吃,大家自然回馈,这母子俩也就有了一份“工作”。

主意打定,我的小说就开始了。我先设计让老大救小九而死,给小九找个报恩的缘由,然后,嫂子爱上了小九。时间背景设计在日本人占中国前后。

这里插一句。日本人侵略中国,有一股非常大的借用力量,那就是中国的汉奸,据说此毒计为是土肥原田二所首倡。于是我由变节想到了汉奸。汉奸都可恨吗?当然。不过,做为一个作家,他并不是人云亦云地跟着喊,而应当时时在思维上独辟蹊径,也就是逆向思维。我坚信,汉奸并不是个个坏到了骨头,他们中有许多是迫不得已当了汉奸,就像我前面讲的那位老抗联的变节分子,他如果不冻昏,他会是叛徒?他如果是个胆小如鼠的男人,没有民族义务感,只在家放牛种地娶妻生子,他会是叛徒?

在替那位老变节不平的同时,我就设计了一位叛徒小九。他如果不被日本人抓住,如果他不是个特别眷恋妻子的人,他可能不会卖友求生;推而广之,如果没有日本人侵华,中国就不会出现那么多汉奸(日本人投降后,国民政府严惩汉奸,杀掉几十万),那些汉奸冤枉啊。我当然不可能公开去为他们喊冤叫屈,可我心里这样想,都是侵略战争惹的祸,如果不打仗,汉奸们会活得好好的,他们生出的子女,差不多要优于穷棒子的后代,这等于是侵略战争降低了中华民族整体素质。

这个思路或许是在我动笔时瞬间完成的。但我要究其源头,只好这么剥茧似地层层讲下去。小九为爱卖友,他爱的是哪个?老大的妻子,那就让老大去死。在小说中杀人,是不负法律责任的。老大死了,那些光棍们肯定不舍得嫂子离开他们,尽管占有她的可能渺茫,但概率再小也是希望。好比抓奖,有张没打开的券,那就还有梦想在。

这样,我就设计了小九与女主角渐渐生情,而女主角当众给了其他吃醋的弟兄们一个难堪……为了让故事曲折,为了让读者更恨日本人,我让侵略者们强奸了女主角,并杀害了她的孩子。

木把们回来看到惨状,他们肯定比普通老百姓更多出一份仇恨,这就为他们帮助抗联设置了更加合理的因素。最后,他们也没能幸免被日本人抓去修炮楼的结局。

假如,小九不知道他的妻子秋芹还活着,他肯定不会出卖自己的兄弟,告密他们帮助过抗联,因为他想出去……

我努力让事件发生得合情合理,最后,让秋芹在与渴望已久的男人亲热时,发现了丈夫受刑的破绽,这个大义凛然的女子,出于对日本人的刻骨仇恨(强奸了她,更是杀害了她的孩子),她无法饶恕任何与日本人合作的行为,但她仍然对小九报有幻想。如何能验证事情的真伪,我帮助秋芹想了一个计策,假装说有毒,并虚拟了解药。小九只好说出真情,情节急转而下,绝望的秋芹把毒药当成解药,亲手杀死了她刻骨铭心爱着的男人,只为伸张民族大义,同时,精神崩溃绝望的她,也与丈夫同归于尽。

没有别的选择,当时我就是这种心态。以上是我创作的过程,耽误大家这么长时间,听我唠叨,谢谢大家!

 主持:雅润

辛苦老师了,感谢您的真情奉献,谢谢!下面有请副评过河卒老师继续解析文章。

 副评:过河卒

亲爱的文友们,主持人,各位老师们,大家晚上好。我是小卒,下面由我谈谈对顾文显老师的绝品小说《寡妇长恨》的感想。我是一气读完好几遍,为作者乡土气息浓郁的语言风格,以及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折服不已。下面我从这篇小说的人物塑造方面剖析一下,与文友们一起分享。

       一、温柔善良敢作敢当

      倭寇铁蹄踏破东北大门,山河破碎,颇受战乱流离之苦;蒋介石采取“攘外必先安内”消极政策;老百姓对国民党政府的无能失望,对国民政府不抵抗,不顾民族大义,忙于党派争斗,不顾老百姓死活的行为深恶痛绝。也是为木把人后来协助共产党领导抗联共同抵御外来侵略,埋下了伏笔。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作者开头用简短明了的语句,介绍了九个木把男人所处的环境年代职业,生活习性。因伐木是擦着阎王鼻子过活的危险营生,口袋里钱鼓了,便下赌场,逛窑子……活一天,算一天。再往下作者笔锋一转,“木帮中九位木把的心被一根绳儿牵着,山林边住着李嫂。”主人公出场了,而且让九位木把人念念不忘。那年月,泯灭了血性,孤单木把男人不想女人,还能做什么?他们都是纯朴善良豪爽的东北硬汉,对李嫂充满了敬畏之情,李嫂是他们已故帮头的遗孀。心里想着念着她,他们约定了时间,每三天轮流趁拿煎饼时看李嫂一眼,满足了一下眼瘾,仅此而已,谁也没有非分之想。

       在为李哥守丧期间,李嫂也主动担起了照顾他们饮食起居的重任。九个木把兄弟和她结下深厚的情意。

 “她不肯离地,声称要过了李哥三周年,她才走人。”廖廖几笔,就把一个对感情忠贞,痴情难却的女人形象跃然纸上。李嫂是一个有情有义有节的女人。后来遇上会识字脸又白的九儿,重新燃起了对爱情生活美好的憧憬与向往,毅然决然地留在木架房里“说话”。担心木把头和兄弟们为难她的九儿,跟了去,当着木把兄弟面说了她和九儿的事。既体现了她女性温柔善良的一面,又塑造了一个敢说敢做勇于担当的女汉子形象。

  二、爱憎分明内心强大

他们甜蜜的爱情生活是那么地快乐、惬意,但却是短暂的。因李嫂帮助过杀日本鬼子的抗联,日本鬼子烧了木架房,要赶李嫂走。遭到了李嫂坚定拒绝。残暴的日本鬼子在众人面前把李嫂奸污了,杀死了她三个儿子。这样的奇女子,在读者眼前一亮,形象忽地高大起来,李嫂不光是一个只会卿卿我我,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弱女子。还有如此正气凛然家国情怀。为了民族大义,在侵略者面前不畏强敌,宁可牺牲自己宝贵的贞节,亲生儿子的生命,也要为杀日本鬼子救中国劳苦大众于水深火热之中的抗联做事。

后来得知是她痴情的九儿,为了能和她长年厮守一起。在鬼子淫威下,软了骨头,失了做人气节,做了民族败类。出卖了八个木把兄弟,致使木把兄弟惨死在日本鬼子的枪口之下。李嫂震惊了,毅然下了药,毒死了九儿。然后自己也喝了药,惩罚自己爱错了人。这时的李嫂的形象越发丰满,栩栩如生,有血有肉。在大是大非面前,不失民族气节,抛缺个人私情,恨了,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九儿这个人物,顾老师着墨不多。留给我印象的是,当他发现李嫂木架房里出来两个抗联男人,他首先想到的是,这两个男人和李嫂睡了,萌发了醋意。一个小肚鸡肠,对女人有着强烈占有欲,自私自利小人物呼之欲出。她痴爱李嫂的美貌,想和李嫂做长久夫妻,为他个人的贪欲,贪生怕死,做下了无耻之事。他的苟活,是用八个木把兄弟的鲜血换来的。和李嫂不畏生死光辉形象,形成了强烈鲜明的反衬和对比。

  三、小说语言精练主题鲜明

整篇小说语句简洁,干练。虽短,意境丰富,张力无限,给读者留有足够想象空间。作者用意韵深厚,娴熟的文笔,诱使读者驰骋在想象空间里,不能自拔。

小说是以故事的形式叙述,段与段之间,衔接自然流畅,如行云流水。语言如家常般娓娓道来,非常引人入胜,故事严谨缜密,构思巧妙。讲述了一个普通妇女的国恨家仇,充满了爱国主义的主题色彩。

各位老师和文友们,以上是我肤浅的认识和感受,水平有限,不妥之处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教,谢谢大家!

  主持:雅润

过河卒老师的评论中肯客观,让我们对小说的内涵又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辛苦了!下面请雁塔青云老师闪亮登场。

副评:雁塔青云

贞洁烈女李嫂

    感谢社团给了我学习交流的机会,因为水平有限,不敢对顾老师的小说妄加评论,我对这部作品的评论是三好小说,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谈对这篇绝品小说的理解和认知。

 一、选材好。

   背景特殊,人物典型,故事丰满。

以特殊时代为背景,塑造出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文中把子们干着冒险的生计,谁也不知道何时会死何时会伤。所以,干这种“工作”的很少娶妻生子。在这个特殊背景下,作者讲述了九个木把和一个寡妇的故事。九个人都敬奉李嫂为亲嫂子,可见李把头在世时和他们不是亲兄弟却胜似亲兄弟,手足情深。而李嫂的形象也深深地刻进读者脑海里,一般女子丈夫死了会早早的改嫁。或者远奔他乡,李嫂却没有。更可贵的是李嫂一个人住在荒山野岭,领着三个孩子还要面对黑夜与狼群,表现出来的坚强和胆识是一般女子做不到,自从李把头被木头砸死以后,李嫂就许诺要在这里坚守三年,也体现出李嫂夫妻情深。虽然常年在那种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荒山野岭,又九个男人面对一个二十四岁的花龄美妇,但他们严格遵守规定,绝不越雷池一步,把对李把头的深情厚谊转变成对李嫂的尊重和爱戴。可见这是一群重情重义的真性情男人。作者又巧妙地安排了小九,让这个文弱的识文断字的小九破了规矩,和李嫂产生了感情。实际这个“小九”是干了一件八个人不敢干的事情,为后面小九的背叛埋下了伏笔。开始把故事引向深入。

 二、主题好。

    爱恨、情恨、怨恨、国恨形成了寡妇长恨。

爱恨。李嫂有个伐木工头的爱人,三个可爱的孩子,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可没想到天有不测风云,突然有一天丈夫被木头砸死了,正值风华年纪却变成了寡妇。李嫂的爱变成了爱恨,恨自己命苦,恨爱人早早抛下了她和孩子们,但为了守护着这份爱,她发誓要在这里守候三年,说明了她和丈夫的感情是很深的。为此,毅然决然地扛起了家庭的重担,还要照顾丈夫的九个拜把子兄弟的生活。吕头儿规定,大家隔三天下山去拿一次煎饼和青菜,早晨去中午回,任何人不得延误。日复一日。

情恨。李嫂本来很平静的日子被小九打破。小九长得白,又认识几个字,博得了李嫂爱心。小九与李嫂的事情,大家心照不宣。就连李嫂的三个孩子,都渴望小九的到来。可见小九不仅是能说会道,而且是善解人意。作者写到这里,又成功地设下了一个伏笔。李嫂在这种婚姻的背景下,有哪个女子不渴望再次得到庇护?女人的性格再强大,也是需要安慰和温暖的。直到有一天,小九看到了两个男人从李嫂房间出来,无端猜疑,李嫂遭到了小九的质问,她不得不说出实情,两人揭开疑团后,双双定下海誓山盟。但当小九出卖了木把弟兄们的时候,尽管小九是为了他们的爱情,为了和她更长久,但李嫂依然义无反顾地把小九送上了绝路。于是这段感情变成了情恨。

怨恨。丈夫走了,她怨自己的命不好。在日本人面前,小九又出卖了弟兄们,在情和义,家和国之间,李嫂别无选择,即便是再爱小九,也不允许他贪生怕死出卖弟兄;再渴望有个温暖的家,在国难当头的时候,她也会舍小家顾大家。这就是作者塑造人物的成功之处。她怨恨自己看走了眼,被小九的甜言蜜语海誓山盟蒙骗,其实她和小九根本不是一类人,小九的自私贪婪不仁不义是和她格格不入的,于是两个人的爱情也走到了绝处。对小九的情也就变成了怨恨。

国恨。直到抗联战士们的出现,让这篇文章的主题得到高度提升。李嫂这个形象也显得更加形象与高大。继而小马架房变成了抗联战士给养的地方,隔三差五抗联战士们就来拿些吃的用的,李嫂也成了支援抗联的模范。所以当日本鬼子逼迫李嫂搬家的时候,她斩钉截铁地拒绝了,于是狂遭暴虐又失去了三个可爱的孩子。家仇国恨更加坚定了李嫂抗日的斗志,对日本鬼子她不屈服,不畏惧,冒着生命危险去寻找木把弟兄们。直到她看到了八个弟兄的尸体,看到了活着回来的小九,才明白了真相。在国家大义面前,李嫂决定抛弃她的幸福生活,大义灭亲。这种精神是全篇文章的精髓,也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愿望。

       三、结尾好

 结尾紧扣主题,处理得恰到好处。

文中结尾处所提到李嫂与小九的对白,得出了最终答案。李嫂冷笑:“不是量小,是量大了点儿。饭里没药,为让你说实话,我瞎编的。”说到这里,李嫂还是犹豫地,因为她不希望小九做出违背良知的事情。小九在地上打着滚儿:“你好狠心!我背着骂名逃出来,全是为了你。”短短几句话,就说出了小九的心理与不甘。显然,小九并没有背叛那次与李嫂约定的诺言。小九的爱是真心的,这一点李嫂心里是一清二楚。但在民族大义面前,李嫂决定选择大义灭亲。这也是本文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李嫂这次的选择是对的,也是痛苦的。于是她带着长恨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结尾处理得很好,给人遐想的空间,又紧扣主题。

以上是我的一点感想,欢迎文友们提出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主持:雅润

感谢雁塔青云老师的评论,辛苦了。下面有请最后一位评论老师—玉之残泪,为我们做最后的评论,掌声响起。

 副评:玉之残泪

        敢爱敢恨怨分明

——试析顾文显抗战题材小说《寡妇长恨》

这是一篇讲述一个寡妇与九个木帮兄弟之间,爱恨情仇故事的短篇小说。故事的升华,在兄弟情、骨肉情、家国恨的纠结与缠绵,寡妇‘李嫂’最后的选择,是一种深爱与深恨的必然,是在国破家亡的生死时期,一名最为普通的中国人,骨子里不屈的血脉所支撑,其所作出的一种与家国同生死,共命运的选择。这种选择是无意识地发生,却是千万中国人,在抵抗外国侵略者,保家卫国的战争中,一份民族大义担当,最为坚实的长城基石。如果说那些民族英雄是中国这条巨龙的脊梁砥柱,像李嫂与她的这些木帮兄弟们,和与他们一样的千千万万个普通的老百姓,则是组成这条巨龙的血肉、护甲,他们一样不可或缺。

当这些普通不过的木帮汉子,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面对与侵略者抗击的战士游击队员时,他们选择了一名普通中国人应该作出的选择,而当面对侵略者的残酷迫害,这些个铮铮铁汉,一样地给出了最为正确的答案。也许他们软弱,无力应对侵略者手中的枪炮,被迫在受尽屈辱下,还得为凶手筑建工事基地,在屈辱下苟且偷生。然而,在残忍的侵华日军的威逼利诱下,他们选择了沉默抵抗。最终被他们的兄弟小九出卖,遭到残忍杀害。他们是无名的英雄,是龙的脊梁。他们如此地卑微,又是这般的高大。

小说一开始,以极其简单直接的笔触,写出木帮汉子们的生活环境,生存质量。他们几乎都是孤家寡人,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一番辛苦得来的钱财,全部花销在赌、嫖,花天酒地之中。他们是这个社会的最底层的小人物,如果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他们的一生也基本上就这样,年轻时靠着体力挣下点钱,却很少有存下,年老了,干不动了,只能落得个孤苦终老。

变数的出现,是老把头的死去,留下一个二十四岁的‘李嫂’,尽管带着三个孩子,那‘李嫂’的容颜依然能够勾了这些个汉子的心。每天的去到山下‘李嫂’的窝棚,成了这些个山里汉子最美妙的享受。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汉子们并没有因为老把头的死,便不管他留下的妻儿,他们最初的意愿,只是不能让老把头死了还不得安宁,他们答应照顾‘李嫂’及老把头留下的三个孩子,最初是出于一份纯朴的兄弟情义。当然,这其中肯定有一些的私心,不过,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在这些个粗野的山里汉子心中,或者早已把这个年仅二十四岁的嫂子,当做心目中的女神,如果说没有一点欲望与冲动的掺杂,反而不是真实的有血有肉的他们。

所以,即使在发现了嫂子与小九之间有了私情,这些汉子还是不舍得,哪怕只是简单地看着,偶尔地能够触碰到嫂子的手指,闻到她身上好闻的味道,他们便已经心满意足,感到生活充满了幸福的滋味。如果说能够一直这样,也算是不错的选择,平淡而平静的生活,不正是一般人所向往追求的吗?

不过,在那样的时代,这样简单的愿望,其实也只是一种奢求,有些个不切实际了。美梦成空,满目凄凉,惨遭日本兵强暴,并亲眼目睹自己的孩子被无情杀戮。李嫂唯一放不下的,是她的木把兄弟们,和曾在她耳边海誓山盟的小九。她忍辱负重,满怀悲痛与仇恨,挣扎着在日寇圈围的“大屯子”里,渴盼着她的兄弟们和她的心上人,能够前来把她带走。这些个纯朴粗野的木把们,是‘李嫂’在这世上最后的守护和依恋。她即放不下他们,希望他们能够远走高飞,远离日寇的残暴统治,同时也在心里幻想着,她的小九,能够像一名真正的汉子,来把她带走。

李嫂最终盼来了她放舍不下的兄弟们,然而,却是在日本兵的枪炮刺刀下,满身伤痕地出现。她想要救他们出去,却毫无办法,她满心的担忧,只能无奈地在心底为他们祷告,祈祷着他们能够逃了出去。而最终,令‘李嫂’悲痛欲绝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她的这些个木把兄弟们,还有她的小九,被日本兵以通匪的罪名,押到南山枪决。

命运似乎在给‘李嫂’开了个玩笑,给了她一个天大的惊喜,也同时带给她一个天大的伤痛。她的小九从死人堆里爬了回来,而且,手中还拿着日本人给的‘良民证’,要带着她逃离这个充满绝望的恐怖地方。满心的欢喜过后,‘李嫂’却发现了一个更加悲伤的事实,她引以为傲的依靠,以为顶天立地的汉子小九,竟然出卖了自己的兄弟,以此博得日本人的欢心和一份卑贱地活下去的赏赐。‘李嫂’从未想到,她的小九是这样一个卖友卖国自私自利的小人,她亲自喂小九吃下了断肠散,以告慰泉下的木把兄弟们,她自己也吞下毒药,留下长恨向天明。

小说的精妙处,在于文辞的简洁与凝练,在于人物性格的刻画细腻,在于情节处理的层层递进,也在于作者对那段尘封的历史,有着深刻细致与深入骨血的情感依附。语言用句的精炼,短语俗语的灵活运用,人物活动的细节描写,以点带面,层层深入,人物的对话精确,突出特殊时期下,全民抗日,上下一心的坚定决心,‘李嫂’一句“他们是打日本的中国人,困在深山老林,到我这讨点煎饼吃,你说该不该?”简单,直接,没有一丝的犹豫,抗联游击队员们因此,得到食物补给。

最重要的是,正因为无数个像‘李嫂’这样的普通劳动妇女,以及无数生活在最底层的普通百姓,默默地支持,以一己柔弱的身体,呵护守护着那些为着民族大义,为着民族解放而抛洒热血,艰苦奋战的抗日战士们,使得这一场看似根本不可能胜利的战争,天平最终向正义的一方倾斜,取得最终的解放战争的胜利。可以说,‘李嫂’们以其无意识的民族思想的觉悟,默默地支撑维护着抗日战士们,最基本的日常生活与生存的必须,这,也许是作者这篇小说所要表达的一个重点与关键?

小说以先抑后扬的手法,以小九的卖友求荣的丑陋嘴脸,突出木把们面对侵略者宁死不屈的民族大义精神,以寡妇‘李嫂’大义灭亲的坚决,突出人们对卖国贼的痛恨,对逝去亲人的悲痛与怀念,以日本侵略者的凶残,突出抗日战争胜利的必然。小说从始自终没有战争场面的描写,只以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寡妇,其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对甜蜜爱情的向往,到最后美梦破灭,长恨滔滔。无不在告诫人们,勿忘历史屈辱,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与国破家亡、山河泣血,居无所依相比,生活在伟大强大的中国的你我,有什么理由,不热爱自己的祖国,有什么理由,不为自己越加强大的祖国感到骄傲和自豪。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李嫂’和她的木把兄弟们,难以想象的美好梦境,他们以其普通而卑微的身份,向世界证明着,中国人的不屈不挠,中国人的宁折不弯,中国人的自强不息……

人间应无恨,家国情仇爱憎时,柔肠铿锵骨,敢爱敢恨怨分明!寡妇‘李嫂’死了,带着深深的恨,带着满腔的爱,寡妇‘李嫂’和她的木把兄弟们,是中华民族的魂,他们或许默默无闻,他们是真正的中国人,他们一样值得敬仰。

小析如是,如有不对之处,谢谢批评指正。

 主持:雅润

几位老师的评论已经结束了。可文章带给大家的震撼,还在心头反复萦绕着。一个大山里的女人都能有如此高尚的爱国境界,相信我们的国家一定会更加繁荣昌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今天的评论课到此结束,感谢菊韵社团全体成员的大力支持,也感谢参评的各位老师的辛苦奉献,祝秋月菊韵社团越办越好,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入驻江山,点缀江山。朋友们!我们下期再会。

              

 

  

雅润

雅润 举人

  • 182

    主题

  • 1131

    帖子

  • 3172

    积分

2018-06-10 23:53:46

感谢菊韵社团全体作者的倾情奉献,让文章在各位老师的品评中更加精彩。让文友们学到许多写作的技巧,感恩江山,感恩赏析评论课堂,感恩各位老师的支持。江山因各位的积极参与更加辉煌。祝菊韵社团越办越好,越来越壮大。

     

共1页 1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