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地731828829
|
山地微电影《中秋的守望》又名《团圆》上线观看2018-09-21 14:58:54微电影《中秋的守望》链接:http://www.iqiyi.com/w_19s2c96u6l.html
一个守望儿子回来团圆的老汉,五年的期盼,终究等不来儿子! 追问亲情,解剖灵魂,拷问人性……敬请我的亲们观看微电影《中秋的守望》, 剧本见http://www.vsread.com/article-863358.html 原作见绝句小说http://www.vsread.com/article-571684.html 也可在下面跟帖展开讨论。 感谢江山文学网!感谢逝水流年社团! 非常感谢云南一品翰林影视公司、曲靖原创文学平台隆重推出我的作品!感谢制片人钱总,感谢平台主编左左!感谢李巧导演、摄影师周导以及摄制组所有的工作人员和曲靖原创文学平台的主编主播门! 微电影《中秋的守望》,是将原创文学与网络新媒体传播特点相结合的尝试和努力,旨在将文学作品传递给更多的受众。掌上曲靖,爱奇艺,腾讯,芒果,优酷,56,曲靖原创文学公众号,今日头条,百姓文学,罗平声音等平台播出,好评如潮。 该短剧上线后点击量一路飙升。 影评、观后感上线第一周就收到27篇之多。 特别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朋友圈被刷屏了。 我真心感谢各位朋友,特别要感谢主演王非老师,敬业,精彩,真切,自然的演出。他是全国十佳电视主持人,是“金话筒”获得者,是广东著名主持人,片中的声音就是他本人。 看,听!中秋了,常回家看看,亲情天长地久! 请观看微电影《中秋的守望》又名《团圆》
http://www.iqiyi.com/w_19s2c96u6l.html
|
|
|
![]() 山地731828829
|
2018-09-21 15:06:32
|
|
|
![]() 风逝
|
2018-09-21 21:11:18
感谢山哥的优秀作品,感谢导演的真情演绎,带给人至深的感动!
|
点评
2018-09-22 09:51:09
山地731828829:谢谢温暖的风逝妹子!
|
|
![]() 樱雪
|
2018-09-22 10:06:31
山地老师的作品,向来是感人而具有深厚的内涵的。 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团圆成为很多人的奢侈。为何会这样呢?值得全民深思。 假如:在家种几亩地能养活一家人,我想很多人不会踏上背井离乡的征程。 青山绿水、黄土地,无法养活一家人,便只能踏上另外的求生路。 这个世上原本也没有白眼狼,他们都是被残酷的现实给日弄了。 节日快乐。 |
点评
2018-09-22 10:08:39
山地731828829:你的看法更深刻了,有你自己独到的见解,我思考一下你的话。
节日快乐!
|
|
![]() 山地731828829
|
2018-09-22 10:07:17
微电影在流年七周年之喜的好日子里上线,特别感动!
|
|
|
![]() 弘舒
|
2018-09-22 13:46:27
好选题,好故事核。做好了,能当成公益片。但看了剧本和拍摄的成片,感觉非常遗憾。能看作者是在情感丰沛的情况下创作剧本的,可惜剧本没经过细腻的打磨和反复的推敲,节奏拖沓了,情节设计的煽情点,没顶起来,孩子的戏份没充分利用起来。儿子不回家的理由和逻辑也不稳。结局处,还是文学性的留白,缺乏点睛的一笔。所以主题上的点没彻底亮起来。 在拍摄上,画面感很强,但演员化妆不够,应该更老态一些,才能在视觉效果上更贴合人物。独自吃饭的戏份拖得太长了,台词没精炼。其实,这一场戏,多留白才更加煽情。这种戏,多用动作,眼神渲染氛围。台词反倒不是关键的了,因为观众会用自己的想象去填充内容。这段戏上,演员的表演和情绪还是很到位的。可惜在化妆上的问题,人物的年龄感不准确,所以还是会让人出戏了。 个人感觉,如果剧本能反复打磨,强化影视逻辑,而不是文学感。本子会更加凝练。拍摄时,选角和化妆上再认真一些,换个真正懂行的导演,做好分镜头脚本,将片子剪辑成8分钟左右。再精剪个30秒的版本,能火。现在的版本,可惜了…… |
点评
2018-09-22 14:30:53
山地731828829:友友的点评,特别精华啊!我看,你应该是行家,可惜之前不认识你,不然请教一下,就好了。我一定把你的评语转告摄制组,能对他们有所启发。非常感谢!
现在已经出来,就无法了,是有你说的遗憾。不过呢,从反响来看,很不错,因为打动了观众,多少人,是在泪水中看完的,也有很多人,看完决定回家陪亲人,这都是真的,甚至有教师,作为中秋假前的一课,放给学生看……
作为作者,我认为足了。
非常感谢你,我很敬佩行家!
|
|
![]() 草根
|
2018-09-22 19:18:46
一个好剧本,一部好电影。
热烈祝贺!!!
|
点评
2018-09-23 00:01:03
山地731828829:谢谢,谢谢!
|
|
![]() 叶华君
|
2018-09-22 21:29:28
这几天太忙,我一直没有关注江山的主页。今晚偶然才看到山地老师这个帖子。热烈祝贺山地老师的剧本拍摄成微电影,有空一定观看。
|
点评
2018-09-23 00:01:17
山地731828829:期盼指教!
|
|
![]() 妖怪山
|
2018-09-23 03:41:00
严重祝贺,非常精彩。山哥继续前行,我们随后跟着。
|
点评
2018-09-23 07:00:06
山地731828829:妖妖,谢谢。
|
|
![]() 燕剪春光
|
2018-09-23 14:39:13
感人至深的微电影,具有道德教化意义。 祝贺山地!中秋快乐! |
点评
2018-09-23 14:47:27
山地731828829:谢谢燕子温暖的鼓励,确实不错,反响很好,足也!
节日快乐!
|
|
杨忠文
|
2018-09-23 23:07:46
内容精彩,故事感人,热烈祝贺山地!
|
点评
2018-09-24 17:03:20
山地731828829:谢谢,节日快乐!
|
|
![]() 琴声悠扬
|
2018-09-24 18:10:20
祝贺山地! 在这个玩家团圆的日子,看了微电影《团圆》,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啊! 演员很投入,中秋佳节独自一人,用捏泥人寄托思念,看得心酸。写的好!拍的好! |
点评
2018-09-24 21:02:20
山地731828829:悠扬你好,看到好多朋友受到触动,我足了。导演就是看中用捏泥人寄托思念给人新意,立马决定要拍。从拍片到上线就一两个月。谢谢他们,非常敬业!
2018-09-25 16:21:50
酱膻:一两个月的时候,原创剧本的基础上,还没打磨出精雕细琢的好片子。导演的水平也实在是有限了。
|
|
![]() 浩歌
|
2018-09-24 23:16:39
首先祝贺山地老师!
今晚中秋月圆,认真观看了由山地老师剧本拍摄的微电影——《团圆》,故事里的老人经受着分离与思念之苦,笔者自己身在异乡,也难得团圆。因此,令人感受切实的题材告诉观众:悲欢离合,自古无常,佳节在于团圆,而团圆在人类社会中又是何等奢侈!人生苦短,唯念一声东坡词,悟得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点评
2018-09-25 13:09:56
山地731828829:谢谢啊,共勉!
|
|
![]() 西鋂铃铂
|
2018-09-25 08:31:59
山地老师的剧本非常棒,特别注重细节的描述。电影看了好几遍,总体感觉表达了主题,催人泪下。演员不算太老,如果再老态龙钟一些可能更会打动观众,效果会更好。
|
点评
2018-09-25 13:10:17
山地731828829:对对,谢谢!
|
|
![]() 酱膻
|
2018-09-25 16:17:11
先从影视剧本的专业角度,分析一下问题吧:
幕启: 环境描写,其实是镜头推拉。 大鸟小鸟的戏,是特写。但这种戏少写,因为拍摄难度很大,如果不是剧情特别需要或者贯穿全剧的戏,能不用就不用。 农家里传出电视的声音和孩子们的声音,叫画外音,简称OS。需要在剧本里明确标定的。而不是作者这种文学写作方式。 内行看幕启这段,就是知道作者写剧本是外行了。因为写作技巧上完全不符合内行编剧的标准。
场1正确的标注是:村口,傍晚,外。 “同前”俩字实在是…… 微电影没几场戏还好。电视剧本子三十集,过千场戏,导演需要根据文字检索,区分出场景,日夜戏,内外戏的数量进行分配。请问,“同前”这的词段,在检索里如何使用?如何划分? 至于“老汉出场”这种写法,是舞台剧运用的。台词本只需要写从第三段开始写就完全可以了。另外,服饰,外貌,都是在人设里做的设定。剧本里不需要特别表现。除非是化妆或者人物出现变化。常态人物造型,是不需要出现在剧本里的。
另外,场1和场2并未更换场景,场3也是如此,不需要分场。 这三场戏,是一个场景里的三个镜头方向而已。其实是一场戏: 场1、村口,傍晚,外。 村口处,老头走过来在等待,点烟等动态戏。 村里到村口的来路上,孩子们跑过的动态戏。 村口小路拐角处,车开过来…… 或者,设定另外一个场景: 2、乡村公路上,傍晚,外 车辆开过来。下车的人不是儿子一家。(此处是简单交代,而不是剧本用语) 然后再把场景转回: 3、村口,傍晚,外。 老头失望的表情。
场3和场4缺一句话衔接: 场3里应该添加——失望的老头佝偻着腰,转身向村里走去,走了几步,又站住,回头看了半晌,叹息,转身,走远。——这是一系列表情,动态。
场4的戏,地点应该是村里的小路上,或者老头家的院门口。场景是外。而不是用“室外”标注。 另外,这一场,属于过场戏,也是交代戏,通过孩子和老人的问答,解释剧情。但作者明显不会运用“交代戏”的手法。而是用了“你来我往”的“平戏”台词。平戏,意思是没有起伏的平常戏,是必须修改的戏。 而且这里的戏,逻辑不稳——一个村儿里的孩子们不知道老头是在等儿子么?掏月饼的戏更是太蓄意了。换种写法,交代和铺垫的会更简单:
孩子对老头:大栓儿叔又没回来? 老头苦笑,不语。 孩子:那您到我们家过节吧,我爷爷和爸爸买了好多好吃的月饼呢。 老头拍拍孩子的头:谢谢你了,三伢子,爷爷家也准备了月饼呢。 孩子:哦。(和小伙伴们跑远……) 老头看着孩子们的背影,神情恍惚了一下。 (闪现):孙女的笑脸,奔跑的背影…… OS(画外音):孙女笑声…… 老头眨了眨眼睛,向家的方向走去……
——这种写法,才叫交代,顺便为后面情节的顺延做铺垫。
场5的用泥巴捏泥人,看起来算这个故事的核心亮点。但恰恰缺了最关键的一个环节: 老头这个时候,再怀念儿子,也不能忘了去世的老伴儿。 否则,后面去老伴坟前的戏,就过于刻意了。 真正的煽情,是捏老伴的泥人。 桌子上摆儿子一家的照片。
场6、儿子不回家的戏,完全没交代清楚。 如果说儿子为了照顾岳母,不能回家,那肯定会给故乡的父亲提前打电话交代一下,也就不会出现老头在村口等人的剧情。如果连这个电话都不打,这个儿子也太不孝顺不懂事了。 这一场戏,足以说明作者并未深入挖掘人物,没有理顺人物的行为逻辑,甚至连戏剧逻辑都没交代清楚。 而且,这个戏一出,儿子这个背影人物,立即“黑化”了——生活再艰难,总不至于一个电话都打不起。 另外,从时间节点上分析,八月十五,已经九月份了。庄家差不多都收了,秋庄家还没成熟。这个时候,将老人接到自己家去过节,也并非没有可能。但儿子没这么做。这个人物,还能让人感动起来吗? 这场戏,作者可能本来想表现儿子在生活中的无耐,但因为缺乏雕琢,完全成了一个败笔。 换成内行编剧,可能会写儿子在工地上加班,但老板没发工资。或者因为老婆或者孩子意外生病,在医院里护理,没法回家。这些戏,才能让这个儿子的无奈凸显出来,而不是不作为。 再细分析逻辑——工地老板不给钱,儿子才不好意思跟父亲说。老婆或者孩子出了意外,住院,儿子也才犹豫着不想说,怕父亲担心。这种理由,才能不让儿子不回去,不打电话有合理的逻辑。 当然,这里只是简单做个分析,想写出好戏,还需要更加细腻,细化的雕琢。
场7,是作者想渲染气氛,但在剧本技术层面来说,就是拖沓的废戏。使用的歌曲,并不是观众耳熟能详的。那么,这场戏,在画面视觉和听觉效果上,就大打了折扣。 隔壁传来的声音,还是画外音,用OS标识的—— 隔壁传来男声OS:爸,我们回来了。 女声OS:爸,这是我们给您买的礼物…… 孩子OS:爷爷、爷爷……抱…… 这里的戏,应该是—— 老头捏泥人的动作凝固了,半晌,叹气,看了看泥人,拿着泥人转身进屋。 用这种表情,动作的戏去强调画面感,而不是景色瞄写。
场8的戏属于空镜,外景。 院里,夜,外 屋里亮起了灯…… ——就这么一句就足够。
场9的戏,缺了一个环节: 老头在桌子上摆放月饼。 桌子上应该是五副碗筷。 老太太的泥人放老头的对面——因为他的心里话,对死去的老伴说,才最深情、煽情。也为后面去看老太太的坟继续铺垫。 儿女的照片放一侧。 然后再细雕琢台词。 目前的台词,逻辑还是不稳。深度不够。浮于表面。
场10、11、12,都是一个场景的内部戏,并未更换场景,作者这明显的外行的分场手法。 正确写法是9-12场,融合成一场大戏。 至于期间的分镜头,那是导演要做的事情。 如果切场,那就需要转到别的场景去,比如—— 场10、空镜,夜,外 山头,明月高挂,有乌云飘过…… 然后再转回: 场11、老头家,夜,内 ——如此处理,可以为后面的下雨做铺垫。
要记住,每一场戏,都必须要有其戏剧作用,对剧情有推进。
场13,乌鸦的戏,是文学写法。作者的意思是乌鸦反哺。但对于影视来说,导演怎么拍?上哪里去找正好反哺的乌鸦母子?用后期做特效么?所以,这就是典型的外行写法。 而老头在坟头的戏,寓意很不清楚。 如果是寓意死亡,那么前面毫无铺垫。比如老人身体油尽灯枯的预兆,或者老头一心求死的暗示,都没有。纯粹为了煽情而煽情。或者,作者可以解释为老头饮酒过量,引发心脑血管疾病。但是,在故事逻辑里,老头有心脑血管疾病,也是必须要铺垫交代的。否则,就是逻辑不准。
场14、这里的泥人戏,也是作者想煽情的点。但恰恰也是过于蓄意,没煽起来。 至于结尾的歌,又是非大众化的。
就剧本来说,是个好选题,有个好故事核。但作者在影视创作技巧上,基本还是属于外行,也没有细致地打磨本子,所以到处是基本技巧的不懂行,处处的逻辑漏洞。
至于拍出来的片子,等有时间了,我再给作者分析一下问题所在吧。 |
点评
2018-09-25 16:24:21
酱膻:以上内容,并非细致修改剧本是文字,只是根据影视创作的基本技巧,分析出来的问题。如果真要想把这个本子做好,需要大量时间讨论,修改和完善。完全不应该如现在的剧本这样,或者如拍出来的片子一样粗制滥造。
2018-09-26 08:42:15
山地731828829:接受批评,因为你说的有道理,我这个人就是这样,别人说得对的,我就感恩感激,谢谢!一定细细思考你的分析,并且转发本地编剧行业让朋友们交流!
|
|
![]() 酱膻
|
2018-09-25 21:59:15
再说说片子的问题:
场1:老头哼歌《洪湖水浪打浪》,这歌儿意义何在?现实年代感,不如让老头哼地方戏。其次,湖水,渔船,与剧情有何关系?说明老头的身份是渔民?渔民的身份又与剧情有何联系?与中秋节有何联系?而且后续剧情并未有与之相关的情节,那么,这场共35秒的戏就是废戏。 片子主题,是团圆,是中秋。开篇镜头离题万里。 甚至不如直接拍十四的月亮略有残缺,叠现成清晨朝阳,正午阳光和傍晚夕阳,还能显示时间进度和铺垫等待的心情。 或者,幕启直接用特写:日历上,当天的日子画圈儿,说明具体时间。
场2:老头在村口等待。开篇甚至不如直接从这场戏开始,起码,这场戏是直指剧情的。但是,导演的远景,中景戏的切换,太拖节奏了。缺乏变化。也就是缺乏情绪的递进。戏氛不足。
场3:小城空镜。这场本属常态戏,但跟下一场的衔接不好—— 场4:阳台上出现儿子拿手机打电话的镜头。这一场,叙事不清晰。而且“黑化”人物。儿子的生活状态明显不查,镜头的摇移后,老婆,岳母,女儿也都能感觉到条件不错。儿子为什么不管老父亲?拨出电话又挂断? 这里,导演给出的解释,仅仅在老头喝酒那场戏里——你妈没了,你恨我…… 这草草带过的戏,逻辑性非常牵强。叙事也极为草率——妈怎么没的?儿子为什么恨爹? 最关键的是,此逻辑与故事主题和立意完全错位——作者到底要写什么?是写父子恩怨,还是中秋不能团圆? 到了这一场,片子的主题,在整体就已经错乱了。
场5:转回村口。俩女孩出现。这里,本该是做戏剧交代或者递进剧情的。但作者和导演都跑偏了,横着支出一块女孩儿的戏来。送月饼的戏更加莫名其妙。现在的日子,谁家孩子兜里揣月饼?这就是剧本情节做得不细致,不扎实的典型表现。 老头转身走了的戏,也没推到极致的点——为什么不等了?还不如原剧本里那段村口过了车,下来的人不是儿子的戏到位。
场6、老头在院子里捏泥人的戏本来很好。而且原剧本里,隔壁画外音的戏也可以渲染气氛。但这里导演乱改,偏偏弄出个逗逼孩子跳舞,还是一个小女孩在跳得时尚拉丁啊!神经病啊?一个十岁农村孩子跳拉丁?绝对的败笔啊。 如果导演在这里是为了叙事,叠现老头的孙女,戏份完全可以用泥人幻化,从静态泥人到动态孩子,视觉对比更强烈。片子到这里,导演水平不足的证据已经非常清晰了。
场7,月亮的空镜,转场8的屋外戏,再推进到场9的戏,属于正常的衔接戏,这里不做评论。
场9,进入主戏。老头喝酒,自言自语。这一场大戏,问题太多了。 中秋节,桌上没月饼,没月饼,没月饼!重要的失误说三遍。 桌上是石榴?算是菜?大饼?……这桌菜,无语。 酒瓶,上来就是半瓶,到坟头,还是半瓶……这细节,也是无语了。 其次,五年没见儿子——为什么? 妈没了,为什么儿子记恨爹?——叙事逻辑在哪里?前后都无解释。 还是老问题:这到底是父子恩怨的戏,还是留守老人与在外拼搏的儿子无法团圆的戏?故事主题到了这里,已经完全乱套了。简单说,就是戏已经崩了!
老头哼日本歌《北国之春》,更是莫名其妙。如此短暂的微电影,不把时间用在叙事上,反而用这这种没任何意义的拖沓上,导演的水平直线降低! 谢谢儿媳妇,以及对孙女的独白,看似煽情,其实依然是在浪费逻辑叙事时间。 这场戏,完全是亮点戏玩砸了——台词砸了,拍摄的故事点砸了。故事的核也就砸了。 从5分10秒,到10分15秒。5分钟的重头戏啊! 只切入了个闪现了几秒儿子,儿媳妇,孙女的镜头。别的啥也没说清楚,说明白。就是为了蓄意煽情而煽情,流鼻涕吗? 还不如原剧本里11、12场戏里的那两段台词,起码,那是在叙事。 片子里这段剧本改的,一个字,烂。两个字,很烂。三个字,非常烂。 场10,切外景戏,很正常。 场11,俯拍老头在坟前,转特写,依然存在和剧本一样的问题——寓意是什么?还是没说清楚。
然后,就是结束了。混乱的,莫名其妙的结束了。 难道,整部戏12分钟,就是让人看老头流鼻涕那个点吗?
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出,导演没有微电影拍摄经验。他用电影的方式拍微电影。所以镜头语言都是拖沓的,缓慢的。叙事手法是粗线条的。台词也是套路化的。 好东西,拍烂了。 |
点评
2018-09-25 22:04:24
酱膻:所以,剧本写得外行,没精雕细琢。片子拍得外行,没精雕细琢。结果,就是一个不错选题和故事核,从剧本层面就拍脑袋写本子,人设做的不扎实,剧情也没打磨。拍片子的时候也是不去严谨雕琢人物和剧情,粗制滥造,造成逻辑混乱。于是,好东西,就是这么砸掉、毁掉的。
2018-09-26 08:39:34
山地731828829:我细细读了两遍。谢谢,心服口服,你说的,我思考了,是有道理的,这些问题存在。无疑,你是行家!谢谢,可以说,我很有启发。分析得如此详实和正点、到位、精准,而且剧本不足之处,抽丝剥离,直击问题实质。再一次谢谢!我已经转告摄制组,说一内行高手的微电影《中秋的守望》剧本存在问题分析,我作为作者是同意的,请摄制组也思考。再一次谢谢,祝一切如意!
|
|
![]() 酱膻
|
2018-09-26 17:00:32
我再来给你上一堂课——让你看看,编剧圈里,抄袭和剽窃是怎么玩的! 同时,也是告诫江山的人:为什么好选题,好故事核,好本子,不会到网站发表。 也反证之前我说的,在江山发剧本的,99%都不能算剧本,不能算编剧是为什么。
【微电影】:《胡不归》
1、 老屋卧室,夜,内(推出字幕:出品,制片……) 灯光暗淡。 响起新闻联播开始的主题曲。 厚壳彩电的屏幕上,新闻联播主持人:各位观众晚上好,今天是2018年2月13日,农历腊月二十九,明天就是中国传统的除夕佳节…… 土炕上,老头用打火机点着烟袋锅,抽了两口,想了想,随后起身下炕,出了卧室。
2、老屋厨房,灶台边,夜,内(推出字幕;策划,编剧,导演) 灯光暗淡。 灶台上,一口大锅在炖着什么,冒着白色的热气。 特写:灶台口里,火苗跳动着……(特写完) 灶台旁,堆着一些烧火用的木材——木柈子,破烂的板材,树根…… 老头走过来,掀开锅盖看了看,盖上。蹲下,捡起两根木柈子扔进灶台里,再捡起一个树根,想扔进去,又停住,摩挲着树根,若有所思,随后拎着树根起身……
3、 老屋厢房,夜,内(推出字幕:主演) 室内一片漆黑。 OS:拉灯绳的“咔哒”声。 灯光亮起。 厢房的土炕上,崭新的被褥…… 炕边柜上,一部红色的电话机。旁边摆着老头儿子、儿媳妇、孙女一家三口的相框。 特写:相框边上,立着一个木雕的小女娃。 老头松开灯绳,将树根放在门口,来到炕边桌旁,看着相框,笑了笑,伸手拿起木雕小女娃,摩挲着,轻微地叹了口气,又看了看红色的电话机,将木雕小女娃放回相框边,摆正,转身来的门口,拎起树根,再回头,看了看炕上崭新的被褥,关灯出门。 黑镜。 推出片名《胡不归》
4、老屋厨房,夜,内 特写:灶台口里,火苗渐黯。 灶台旁,老头坐在小马扎上,用一把雕刀,木根上雕琢了几下,眯起眼睛打量了一下木根,眨了眨酸涩的眼睛,继续雕刻……
5、简陋的出租房里,客厅,夜,内 特写:工作灯的光线里,一把雕刻刀在快速划动着。 镜头一拉:雕刻刀是在雕刻一个巴掌大的红木葫芦。(特写完) 镜头一转:一个三十来岁的男人(老头的儿子)停下雕刻,眯着眼睛打量着红木葫芦,若有所思。 女声OS:都几点了?还不睡?! 男人回头。女人从卧室里走出来,满脸关切和埋怨。 男人苦笑:这都二十九……(扭头看墙上的石英挂钟) 特写:石英挂钟上显示时间——午夜12:45。 男人:……年三十儿了,今天下午我就得把这活儿给主家送过去。人家初一要用。要是耽误了,就扣钱了。 女人:那也不能整宿儿的熬啊!再说了…… 男人将雕刻刀和红木葫芦放在工作台上,起身,打断女人:……这不就是因为时间紧,人家才出高价钱的嘛……(半搂半推女人回卧室门口)好了,你先去睡吧。 女人:你也别太熬了,不能为了钱,身体都不要了啊。 男人哄着将女人推进卧室:我知道。好啦,去睡吧。 女人进屋,关门。 男人站在卧室门口,发了阵呆,转身回到工作台旁,坐下,从口袋里掏出一盒香烟,点了一支烟,深吸了一口,若有所思…… 烟雾缭绕……
6、老屋卧室,夜,内 烟雾缭绕…… 老头抽了口烟袋锅,看着手里的一张照片。 特写:照片上,是一个老头和一个慈祥的老太太的合影。 老头叹息一声,把照片放到枕头底下,将烟袋锅在炕边磕了磕,随手放在炕边柜上。 特写:柜子上,摆着那个树根,已经可以模糊看见一家三口的身体轮廓。(特写完) 老头拉开被子,脱掉外衣,伸手拉灯绳,关灯。 黑镜。
7、一组空镜。 俯拍:乡村夜色,黑暗宁静…… 镜头一拉:国道上,偶尔来往的车辆……高速上无数飞驰的车辆……高架桥边的高楼大厦……城市夜景。 镜头渐变:天色渐明,都市的喧嚣和繁华。 太阳高挂天空,光斑耀眼…… 城市里的车,人都在快动作(快镜头) 镜头一转。
8、老屋外,院子里,下午,外 房顶的烟囱上冒着青烟。 画面清冷、安静,无声。 镜头推向厢房的窗户……
9、老屋厢房,下午,内 老头站在炕边柜旁,看着儿子一家三口的相框。 特写:相框边,是木雕小女娃。相框前,是一家三口的木雕,却没有雕刻五官。 老头微笑:老了啊,活儿不济了(不行了)……五年了,也不知道你们的模样变没变。等你们回来,我照着你们的脸刻吧…… 老头拿起木雕小女娃,慈祥地笑着:孙女儿,爷爷烀了猪头,等你回来吃。啊。 老头的眼角有些湿润,放下木雕小女娃,扭脸盯着红色电话机看了看,摇了摇头,转身出了厢房门。
10、简陋的出租房里,客厅,黄昏,内 门打开。 客厅里亮着灯。 男人神情疲惫又有些兴奋地开门进来。 女人和女儿正在餐桌上包饺子。 女人边擀饺子皮,边对男人:回来啦! 男人:嗯。(脱鞋,换拖鞋) 十岁左右的女儿手里托着一个饺子:爸爸,看我包的饺子! 男人走到餐桌旁,揉了揉女儿的脸:包得不错。 女人对男人:帐结了? 男人点头:嗯。主家人不错,结了尾款,又介绍了个活儿…… 女人愣了一下,停下,看向男人。 男人走向厨房:我去洗个手,咱们一起包饺子…… 女儿对男人:爸爸,我们什么时候去看爷爷呀? 男人的身体顿住,稍顷,转身,强笑着对女儿:明年!明年咱们就回去看爷爷。 女儿:哦! 女人犹豫地对男人:……要不,你还是给爸打个电话吧。 男人犹豫了一下,却没说话,扭头看向窗外。
11、空镜,外 都市暮色。 镜头一拉:乡村暮色。 镜头推进:小院,老屋。
12、老屋厨房,黄昏,内。 圆餐桌上摆着猪头、鱼等六盘菜和五副碗筷,一瓶当地特产白酒。酒瓶旁,是木雕的一家三口,依然没有五官。 老头坐在桌边,神色茫然地叼着烟袋锅子,吸着烟,手里,是那张他和老伴的合影照片。 OS:电话铃声突然响起…… 老头浑身一抖,愣了一下,随手把烟袋锅扔在桌子上,起身冲进厢房。
13、厢房,黄昏,内 电话在响。 老头冲进来,一把抓起电话:喂?…… 电话里,男人OS:爸…… 老头急切地:你们啥时候到家?我烀了猪头,炖了鱼,等你们带小囡回来吃! 男人有些艰难地OS:爸…… 老头失落地:……不回来了? 男人OS:爸……我……过年,做活儿的价钱能高点儿。我…… 老头酸涩地笑着:我知道……知道……这五年,辛苦你了。 男人有些哽咽的OS:爸…… 老头消沉地:……你妈走前,看病欠下的钱,全靠你,才还得差不多了……(声音有些颤抖,眼里含泪)爸对不起你啊,老了,手上的活儿也不行了…… 男人打断老头OS:爸!……咱不说这个。明年……明年我一定带媳妇儿和孩子回去看你! 老头流下泪水,开心地:好!好! 男人OS:爸,我让我媳妇跟你说话。 老头开心地:好! 女人OS:爸,给您拜年了,祝您身体健康,心想事成。 老头流着泪,笑着:好、好!也祝你们都好。我…… 女人OS:爸,我知道您想和小囡说话……(声音稍远)小囡,来和爷爷说过年好。 老头拿着电话的手在颤抖着,赶紧擦了把泪水和鼻涕。 电话里传来小囡的OS:爷爷!过年好! 老头笑着:好!好!过年好。 小囡OS:爷爷,我可想你了…… 老头哽咽地:爷爷……也想你……想你……们…… OS:屋外,响起鞭炮声……
14、空镜,外 OS:鞭炮声…… 老屋,小院…… 镜头一拉:乡村外景。 淡入夜色……红灯笼,小型的烟花…… 镜头特写:空中的烟花,叠现大型烟花。 镜头一转:城市的夜空,烟花绚烂。 楼宇,万家灯火。 镜头推拉——
15、简陋出租屋的阳台上,夜,外。 男人、女人、女儿一家三口在看欢乐地笑着,看着夜空的烟花。
16、老屋卧室,夜,内 淡入:电视机的画面上,空中的烟花绽放。 老头叼着烟袋锅,将手里那张和老伴合影的照片,放在炕边柜上摆着的一家三口的木雕身前。老头吐了口烟,笑了…… 烟雾弥漫…… 推出字幕:剧终。 演职员表。 |
点评
2018-09-26 17:13:34
酱膻:泥人换个木雕,中秋变成春节,故事核就变了。故事就不是你的了!我拿去投稿,拿去拍,你告都没法儿告我。因为你的是悲剧,我的是喜剧。在亲情的立意和写作的手法上就高于你。你有辙么?另外,好本子,是让人笑着哭,或者苦着笑。煽情,得煽出亮色来。故事,也要有翻转。前边儿看着是为了钱不要命,后面就要翻转成为了还债。才能在生活的无奈里,促进亲情,让人感动。所以,山地老兄,你们要学的,还有很多很多……。这个改编本送给你们了。建议你们拍成亲情系列片。
|
|
![]() 魔师
|
2018-09-26 19:43:05
江山的编辑,社长,评论员,写手们,好好看看上面吧! 看看什么是真正的点评。 再学学山地的态度和心胸。 别总是相互吹捧,阿谀奉承。 多点儿节操,少点儿恶心,行吗? |
|
|
![]() 纷飞的雪
|
2018-09-26 20:30:26
这几天实在是太忙,这才有空来看这个帖子,一祝山地的微电影于中秋节之际在爱奇艺等网站上线播映。二是感谢宋达威老师前来流年指导。这“酱膻“、那“魔师”,瞅着没错,都是您呐。也是,在江山之内或江山之外,谁能如宋哥这般分析得细致入微,头头是道呢。读完宋哥的跟帖,确实能学到很多。我们要学的,还有很多很多。 |
点评
|
|
![]() 山地731828829
|
2018-09-27 20:49:31
哈哈哈,宋老师,你也太谦虚了吧,还是美丽的雪社聪慧睿智,看出是您,我倒没有发现是您。 如果是您,您用宋达威这名字多好,赫赫有名啊! 谢谢!你是剧本及电影这方面的专家,以后继续指导!
其实江山真的需要你这样的行家 |
点评
2018-09-28 00:38:53
酱膻:我=宋达威的逻辑是从哪里来的?只是因为纷飞的雪说是,我就是了?她要是说我是高满堂,你也信?
2018-09-28 10:59:18
山地731828829:不管是不是,都要感谢你。这是不变的。至于是不是,那倒不重要。谢谢,谢谢!
2018-09-28 20:14:11
酱膻:这种心态,大赞!——b( ̄▽ ̄)d
|
|
![]() 云飞
|
2018-09-30 15:11:39
微电影《中秋的守望》看了,剧本《团圆》读了,一个好本子,好主题,特别是捏泥人,耳目一新,老人渴求团圆,捏泥人方式,虐心极了! 看得落泪! |
点评
2018-10-01 08:11:29
山地731828829:云飞好,好久没见你了,问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