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点文学论坛--文学看点,看点文学,好文章大家都要看点。 回复本帖
太行飞剑

太行飞剑 进士

  • 58

    主题

  • 147

    帖子

  • 6088

    积分

母亲的爱是那样深沉……

2018-10-29 15:16:06



母亲的爱是那样深沉……太行飞剑

母亲去世快要六年了,这六年来我一直在怀念母亲,每一年都写一篇散文回忆母亲的爱。今年母亲的忌日有到了,我将这六年来写的散文集合在一起,让这些散文随着秋天的风儿去母亲的天国,让女儿的思念温暖母亲一颗孤独的心。

一、娘的话语叫我终身受益

还有一个月就是母亲去世三周年忌了。想想母亲就走这么突然的走了,这叫我心如刀绞。回忆起和母亲在一起的日子,似乎还听得到母亲的唠叨,她耐心唠叨说了那么多少,我们几乎都记不清了。因为对母亲的话,我们总是左耳朵听,右耳朵冒。回头审视一下这一辈子,只记住母亲的三句话,这三句话,使我终身受益。

第一句话是“笨鸟先飞”。那是在读小学的时候,老师教授我们乘法口诀表,要求我们在放学的时候必须背诵下来,背不下来的学生不能回家,要留下来继续背诵,一直到背会为止。那天我被老师留下了,一直到天黑了,才背诵合格回家。到家以后,母亲问明了理由,对我说:“笨鸟先飞,你就把自己当成一只笨鸟,你要先飞。在老师还没有讲到乘法口诀表的时候,应该自己先预习和背诵,并把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等老师讲候要细心听、用心记住,那样就不会因为背诵不合格让老师留下了。”母亲虽然没有上过学,她却讲出来一个很重要的学习方法。我听了母亲的话,每天坚持预习功课,不久我就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学生了。这个好习惯使得我一直都是同代人中的姣姣者。最难忘的是在国家恢复高考的时候,我考上了大学,成为我们那一代人中的幸运儿。

第二句话是“女孩要自重自强”。那是在小学三年级的春天,天气逐渐暖和了,我还穿着厚厚的毛衣。一次到同学家去玩,玩热了,就把毛衣脱掉了,回家的时候拿着脱下的毛衣裤。母亲一看就生气了,一个耳光打过来。问:“说,妈妈为什么打你?”我被打楞了,说:“不知道。”母亲接着又是一个耳光打过来。我赶紧说:“可能是因为我在同学家脱衣服吧。”母亲严肃地说:“说对了,就是因为这个打你。女孩要自重自强,不能在别人家脱衣服。人家有那么大的哥哥,还有爸爸,都是男人,你一个女孩子,在人家家脱衣服既不文明又有危险。你知道吗?就是再热也不能在人家家里脱衣服。回家来脱了衣服再出去玩。你这样做就是不要脸,就要打你的脸。懂吗?”这一下子我是彻底明白了。从此以后,我特别重视作为女孩的自尊、自重、自强,作为女人一辈子行得正,自强不息。正因为如此,我才在家被丈夫和婆婆评价为贤妻良母,在学校被评为优秀教师。

第三句话是“不管社会地位有多高,也不能忘记自己的本色。”那是在大学二年级的暑假,我回家的时后穿着当时比较时髦的裙子,母亲见了,并没有直接批评我,而是说:“明天跟我捡破烂去,无论你的社会地位有多么高,你都不能忘记了自己的本色。你的本色就是捡破烂的女儿。你妈妈捡破烂供你上大学,你假期回来帮助妈妈捡破烂。”结果,第二天我就换上破旧的工作服跟着母亲去捡破烂了。以后我无论是什么情况下,我都保持着艰苦朴素的好作风。一辈子即将过去了,我可以自豪地说,这辈子我做到了荣辱不惊。

二、娘的爱像水一样流淌在深处

自从母亲走后,我的脑子里一直回忆和母亲相处的岁月。我记事儿的时候就开始离开了母亲,和爷爷奶奶生活在河北阜平苍山村的小南院里。我常常想:为什么别的小孩都和自己的妈妈爸爸生活在一起,而我的爸爸妈妈却不在我身边呢?我缠着奶奶问来问去。奶奶说:“你爹你娘怕你跟着他们受罪,你就跟奶奶过吧。”我说:“妈妈爹爹是不是不喜欢我?”奶奶说:“是爷爷奶奶不舍得叫你去看孩子,你还小,等长大一点再去找妈妈吧。”

后来我六岁了,来到妈妈爸爸的身旁。妹妹们都喊母亲“妈妈”,只有我喊母亲为“娘。”妈妈说,你就和妹妹们一起喊妈妈吧,这里的人们都管“娘”叫妈妈。从此我开始叫母亲为妈妈。妈妈说“俗话说宁当大骡子大马不当大儿大女,当大女儿的要格外辛苦,要帮助妈妈带好弟弟妹妹。你要多辛苦了。”我点点头,表示明白了。可实际上我没有真正领会其中的含义。我只是简单地想只要和妈妈在一起吃苦受累我都愿意。

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母亲是年轻的,漂亮的,她白里透红的皮肤,大眼睛长睫毛,眼神柔和,都是我最喜欢的。她乌黑的头发梳成两条大辫子垂直在腰部,走起路来很快很有力气的样子。有了大弟弟以后,妈妈为了照顾孩子和做家务方便,把长辫子剪了。剪成了齐耳的短发。妈妈性格开朗,喜欢说笑,干家务活儿的时候,经常哼着小调儿。母亲给我的印象是健康快乐的,朦胧中我感受到妈妈的母爱是那么深沉。

难忘1960年那个苦难的年月里,全国自然灾害的岁月中,母亲又一次怀孕了,母亲得不到任何营养的食品,她和我们一样吃野菜和粗粮。母亲浮肿的厉害,脸部和手脚都浮肿了,脚丫子穿不到鞋里去,像个馒头一样。即使这样母亲还要照顾我们全家六口人,父亲在铁路上工作,纪律十分严明,从来不能迟到早退,母亲总是早早起来做饭给父亲和我们吃,那时候,我们都很小,不能帮助母亲做事情。母亲拖着沉重的身体,每天忙着做全家人的饭、洗全家人的衣服、挑水浇园子(那时候我们家的门前种着一些蔬菜)。

记得那时一个腊月天,寒风像刀子一样吹在人身上刺骨的冷。突然母亲的阵痛开始了,家里没有大人,只有我还两岁的弟弟。由于生过很多孩子了,所以母亲生产的速度很快,不一会儿,小孩子的头就出来了。我害怕了,哭着说,“妈妈,妈妈,我该怎么办呀?”母亲说:“闺女,快去叫你姨来。”我跑出去了,慌忙中没有关紧门。我们家只有一间房子,一阵风吹开了门,母亲就暴露在狂风中了。母亲已经没有办法关门了。她艰难地在门口生下孩子,才关上门,用嘴咬断孩子的脐带。是个女孩子。当我和阿姨赶来的时候,母亲冻的盖着被子浑身打颤呢。小妹妹也冻得浑身紫青了。阿姨赶紧弄了开水给母亲喝,可是已经晚了。母亲中了产后风,住院一个月才回来,险些失去了生命。

从此以后,母亲的身体就大不如以前了,整日腰疼、腿疼、头疼,浑身疼痛。这就是穷人家的母亲,她没有任何基本的人身保障,没有人因为她要临产了,专门照顾她。没有一个安静的温暖的房间让她生产,她只有在寒冷的房间里,当着自己儿女的面进行生产。有很长一段时间,大弟弟都会告诉别人说,小妹妹是妈妈拉大便拉出来的。他那时候只有两岁,却亲眼看见了母亲的生产过程。这就是贫困的可怕之处。贫困家庭的母亲生活在社会和家庭的最底层。她就是水。像水一样姿态最低,流淌在人世的最底层,吃尽人间的所有苦难,这就是母亲。她的爱是用血写成的,我们给她多少回报,都难以报答母亲的爱!

后来,随着岁月的流失,我在母亲的呵护中慢慢地长大了,我有了第一次初潮,是妈妈告诉我该如何做一个温顺、本分的女人;再后来,我离开了家,去遥远的内蒙古草原当知青。是妈妈每月都把卫生纸邮寄到我的手里,写信告诉我要注意经期的卫生,不要冻着了,凉着了,要注意保暖,注意…… 

我恋爱了,母亲告诉我应该如何做一个贤惠的妻子;我怀孕了,母亲告诉我如何做一个新妈妈。我成长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母亲悉心的呵护。她做这一切的时候,都是默默地,默默地,像无声的水慢慢地滋润在我的心田里……

如今我成熟了,我已经有能力来回报母亲。母亲却离开了我们,我还来不及报答母亲如水的爱,我还没有对母亲说一声:“我爱您,母亲!”在母亲节这特殊的日子里,望着天上的月亮,数着天上的星星,我却不知道,哪一颗星是我慈祥的母亲!对着苍穹我放声哭喊着:“我爱你,母亲!我好想你呀,我的母亲!”

母亲的爱像春雨一样每一滴都滋润着儿女的心,而我们做儿女的有如何能做到万分之

一呢?

三、娘的宠一直在我身边

母亲去世之前,先是父亲病危,母亲一个电话把我召回老家。父亲住院治疗,弟弟和妹妹轮班守候着父亲。我说:“让我来陪父亲吧”。弟弟说:“还是明天吧,今天你刚回来,和妈睡一晚上吧,妈有许多话要对你说呢!”和母亲一起睡?我有些诧异。我从来没有想过,我能和母亲一起睡。从小到大,在我记忆中从来没有和母亲一起睡过。

晚饭母亲没有吃。母亲伤心地说:“你爸爸那么健康的一个人,怎么说倒下就倒下了呢?看样子他恐怕是挺不过来了,没有他,叫我怎么活呀?”经母亲这么一说,我的食欲也都跑光了。两碗米饭,一盘土豆丝,我们母女谁也没有动一筷子。

母亲默默地铺上床,是她和爸爸平时盖的被子。我睡在母亲的身边,身上盖着父亲的被子。忽然心中十分感概:这么多年以来,我从来没有睡在妈妈身边的机会,而今天……这是小时候我多么盼望的事情啊?

我从小是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的,母亲生了两个妹妹之后,就把我留给爷爷奶奶带,妈妈爸爸回到城市里生活,把我留给乡下的爷爷奶奶。爷爷奶奶对我百般宠爱,一直到我六岁该上学的时候,才把我送到爸爸妈妈的身边。妈妈爸爸已经有四个孩子了,我是他们的长女,两个妹妹一个弟弟都需要照顾,他们经常跟妈妈撒娇,要妈妈抱抱,要和妈妈爸爸一起睡觉,向妈妈要糖吃,我都不奇怪,我感觉她们还小,那样做是应该的。我从来不和妈妈撒娇,也不和妈妈爸爸在一间屋子里睡觉,爸爸给我在外屋搭一张小床,我自己在小床上睡觉。

爸爸有时候还出差到外地,一个月才回来一次。妈妈经常买菜、买粮食、买煤;有时候还和邻居一起纳鞋底、织毛衣。每当这时候,母亲总是把看弟弟妹妹的活儿交给我,母亲说:“秀芝儿,你帮助妈妈在家带弟弟妹妹玩,妈妈出去一会儿,很快就会回来的。”这时候母亲会留给我一些饼干,让我用来哄弟弟妹妹,当弟弟妹妹哭啼的时候,我就会拿出饼干来给他们吃,他们有饼干吃就格外听话。我一次只给他们一块,等下一次再哭的时候,再给一块。我自己从来不舍得吃。

晚上,弟弟妹妹们睡着了,我才有时间写作业。这时候,母亲在灯下缝补衣裳。我和母亲都不说话,我感觉母亲的目光总是非常柔和地落在我的身上。有时候写完作业,母亲会从柜子里拿出平时不舍得吃的红枣和核桃仁给我吃,她说:“学习费脑子,吃点干果补一补。”虽然是很普通的一句话,但是我心里感觉暖烘烘的,像冬日里的阳光一样。我知道,母亲是爱我的,她只是不宠着我,因为我长大了,是大孩子了。但是我还是很羡慕弟弟妹妹,羡慕他们有撒娇的特权。

那时候,爸爸一个月的工资是六十七元钱,我家弟弟妹妹增加到了6个,生活很困难,我上学都是享受国家助学金的。可是我每月都要向妈妈要钱买一本新书,大部分是小说,母亲从来没有拒绝过,母亲说,看书总是好事,孩子看书总能学到知识,是好事情就应该支持。

一次,我在书店里看到一本好书,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看了书的梗概,感觉非常喜欢。买书需要三元八角钱。我急忙跑回家去跟母亲要钱。当时正值月末,父亲还没有开工资,上月的工资就剩下一元钱了。我对母亲说:“我急需买下这本书,等几天书店里恐怕就没有卖的了。”母亲考虑了一下,抓起家里养唯一的小兔子放进篮子里,对我说:“去收购站把兔子卖了,用这个钱去买你喜欢的书吧。”那可是妈妈最喜欢的小兔子,也是家里唯一的一只小兔子。

我上大学那年,妈妈给我带了100元钱,那差不多是家里所有的积蓄。后来我跟老公谈起这件事,老公说:“我当时上大学,我妈只给了二十元钱。可见你妈妈爸爸多么宠你!”一句话,说得我泪流满面!我终于读懂了妈妈,原来她是宠我的,她的宠,不在于抱抱我,亲亲我。而是对我上学和读书等方面的事情倾其所有!不留任何遗憾。只要是我喜欢的书,母亲会想尽一切办法给我买到手。这就是对我最大的宠,只是我以前没有读懂。

在这个和母亲一起睡觉的晚上,我和母亲都不能入眠。我们的话题说的最多的是父亲。母亲说,你爸爸这一辈子叫我给宠坏了,从来不干家务活儿,不会做饭,不会洗衣服,离开我就不能生活。以前你们小的时候,家里生活困难,总是一家人吃两家饭,你爸爸上班辛苦,总是吃细粮,最差的也是吃金银卷(玉米面和白面做的花卷),炒菜也只有给你爸爸吃,咱们娘几个就是粗粮和咸菜。总想着你爸爸辛苦,叫他吃好一点,能健康的为全家人挣钱养活家,没想到这老来老去,走在我前头了……

我对母亲说,“妈妈,以前,我总是感觉你和爸爸宠爱弟弟妹妹,而对我只有爱,但不宠。可是我现在知道,我错了……”母亲淡淡地笑了,她说:“我和你爸爸都没有多少文化,但是我们都敬佩有文化的人,几个孩子中,只有你读书最用功,我们就想,一定要把你培养成大学生,你是爸爸妈妈未了的心愿,爸爸妈妈想让你帮助我们实现梦想……”

啊!我的心再一次被感动,原来爸爸妈妈一直以来把培养我成才作为他们的梦想。我虽然没有睡在妈妈的身边,但是睡在了妈妈的梦想里。想起小的时候,妈妈叫我拉风箱蒸馒头。我为了一本好看的小说,一边拉风箱,一边看小说,结果把火都弄灭了,半个小时之后,馒头还是生的。母亲从来没有因为这些而责备过我。原来,他们都认为我是在认真学习呀……

那天的夜,已经很深了,我和妈妈都没有睡意。我们面对面的躺在床上,手紧握着手,我抚摸着母亲手上的褶皱,感受着母亲特有的味道,感受着母亲的有点儿粗糙的呼吸,心里想:母亲是爱我的,也是宠我的,母亲的宠爱一直在我身边,只是这一切我体会得太晚了。

四、清明节怀念母亲

四月五日就要到清明节了,我的心中不免有种“清明时节雨纷纷”的惆怅。不论天气是晴天雨天,我都感觉心里湿漉漉的,如断魂一般。今年清明节更是如此,本打算回故乡去给父母亲扫墓,又因为这几天身体出了状况而不能成行。昨夜难以入睡,翻出母亲的照片来默默地凝视。

母亲是20121016日凌晨去世的,前一天晚上我还跟母亲通过电话。我问:“妈,身体怎么样?血压高吗?有没有按时吃药?”母亲说:“放心吧,每天你小弟弟都记着让我吃药呢,忘不了。”我又问:“妹妹她们经常去看你吗?给你洗澡吗?”母亲说:“不用操心,他们经常来,每周二丫头都给我洗澡呢。”说实在的,我一直很惦记母亲,她性格太倔强了,万事不求人的心态,一直不服老。

母亲年轻的时候就很要强,早年在文艺宣传队工作,人长得漂亮,能歌善舞,很受观众喜欢。可是后来接连生了四个孩子搞垮了身体,只好辞职回家成了家庭妇女。自从母亲成了专职妈妈以后,从来不让父亲干家务活,母亲一个人拖着有病的身体,一天到晚不闲着,买菜买粮,做饭洗衣,照顾孩子,做全家人的衣服和鞋子,从来不耽误我们的吃穿。我印象中,都没有见过母亲是怎么睡觉的,我们早晨醒来母亲就已经早忙家务活了,我们睡觉的时候,母亲还在缝纫机边忙乎……

长期的劳累和生育后得不到休息,母亲身患多种疾病。老年以后又小脑萎缩,行动迟缓、不协调,记忆力大不如以前了。可是她不想成为孩子们的负担,经常惦记着买菜买粮食,自己出门就迷路了。幸亏弟弟妹妹们给她身上留了家里的地址,才经常被出租车司机送回家了,避免了母亲走丢。

我曾经多次跟母亲商量,要她来我这里住。但是母亲说什么也不同意,她总是说:“你爹躺在内蒙古的大地上了,我一定要守着他,总有一天我要躺在他身边。我哪里也不去。”母亲脑子糊涂了,这一点坚持,她一直不糊涂。以前我看见母亲和父亲很少交流,他们总是各尽其职:父亲挣钱养家,母亲操持家务。有时候我想:爸爸妈妈之间没有爱情,他们不懂这个,他们之间那是亲情。其实我错了。母亲和父亲早就约定好了,他们生要一起活,死要一起埋,谁也不离开谁。作为女儿我还能说什么呢?

最后的那几年,母亲心脏不好,血压也不好,医生叫她坚持吃药,她总是说:“人生都有生老病死,我不能靠吃药维持生命,给儿女们添麻烦,能活几天算几天呗。”结果最后还是心脏病突然发作夺去了母亲的生命。那几天她身体不舒服,妹妹劝她去看医生,她很倔强,一直说没事等明天再去。结果凌晨3点多就突然不行了……

母亲称父亲是老鬼,父亲活着的时候,她就叫父亲是老鬼,父亲去世了她更是称他为老鬼,这里面含着很多层意思,一是嗔怪父亲的忠厚老实,一是有点撒娇的意味,还有一点就是这个特殊的称谓后面那层特殊的关系:老夫妻的关系。父亲去世后,母亲总是想在清明节给父亲烧纸,总是说,多给那老鬼送点钱,活着的时候不舍得花钱,去了那边就敞开了花吧。弟弟妹妹害怕母亲去了坟上哭起来控制不住伤了身子,一直也没有叫他去过,这是母亲的最大遗憾。

母亲的一生,真是辛苦了一辈子,我们小时候,母亲从来都是吃剩饭,穿旧衣服,以至于傻乎乎的我以为母亲喜欢吃剩饭。唉!好不容易生活好起来了,她又得了脑萎缩,记忆力和生活能力都不行了,生活质量也下降了。对于一个一辈子操心惯了的母亲来说,不能做家务活就是失业了。她心里很不舒服、很苦闷,我们做子女的又想不出好方法解除母亲的苦闷。想想我们真是对不起母亲,我们小时候受了伤,生了病都是母亲给我们解除的,母亲养了我们这么多儿女,我们却不行解除母亲晚年的苦闷,我们真是不孝啊!!天国里的母亲,你生活的还好吗?你和父亲在一起吗?你们能经常见面、说话吗?我好想你们啊!

五、母亲的千层底布鞋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总有一双母亲做的千层底布鞋温暖着我的双脚。那时候,我们家在农村,买不起城里人才穿得起的皮鞋、球鞋和塑料底的布鞋。我们姐妹七个脚上穿的都是母亲做的千层底布鞋。一年四季我们总是看见母亲在纳鞋底,以至于如今我只要想起母亲,就想起她坐在炕沿上纳鞋底的模样,她一手拿着鞋底,一手拿着锥子和针线,扎一个眼,引一下线,吱儿吱儿得纳鞋底,不时还把针在头发上抹一抹。

做千层底布鞋是很费时费力的事情。为了制作千层底布鞋,母亲总是在平时就非常注意搜集碎布头,给我们做新衣服的时候,裁剪下的碎布头她要留起来;拆旧衣服的时候,把结实的碎布头留下来。这些碎布头都是母亲用来制作千层底布鞋的原材料。她把这些碎布头洗得干干净净,叠得整整齐齐放在包袱里。做千层底布鞋,最讲究的就是鞋底的制作。每到做鞋底的时候,母亲总是把平时积攒下的碎布头都找出来,然后用面粉煮一锅浆糊,再拿一块面板或者是吃饭的小炕桌。这时候母亲就开始工作了。她把浆糊抹在面板上,然后粘上一层布。再抹上一层浆糊,再粘上一层布。反复多次,就制作成了一块多层碎步黏在一起的布板。母亲叫它“疙把”。做好的“疙把”不能马上使用,要放在太阳地晒上三天。晒干了,晒透了,这时候“疙把”就变成了硬的。就像硬纸板一样。母亲小心地把它揭下来,作为半成品放在一边。

这时候,母亲比量着我们的脚,剪裁一个脚印的样子。母亲叫它鞋样。比着这个鞋样剪裁“疙把”,就把新作的“疙把”剪裁成了鞋样。这些鞋样摞起来就是千层底的模板了。这时候母亲就搓麻绳,用麻绳纳鞋底,把千层底的鞋子模板上纳满了密密麻麻的麻绳。千层底才算完成了。有时候,为了穿着漂亮,还要在鞋底的边沿部位表上一圈白布条。这样做成的鞋是黑鞋白底十分美观。用这样的千层底做得布鞋,就是千层底布鞋了

做千层底的布鞋最费力气的是纳鞋底,母亲长期纳鞋底,劳累过度得了肩周炎,一到晚上就疼得钻心,睡觉都困难。白天还要继续纳鞋底。因为那样一双千层底的布鞋,我穿两个月就坏了,这倒不是母亲做的鞋不结实,而是我们的活动量实在太大了。弟弟们要穿着这样的鞋踢足球;我要穿着它跳皮筋、跳绳、踢毽子。而我们家有七个兄弟姐妹,仅仅是纳鞋底就把母亲累坏了。何况母亲每天除了纳鞋底还要做饭,洗衣服,缝制衣服,补补丁,织毛衣等等。我想:假如母亲做的这一切都是需要儿女支付工资的,那么哪个儿女能付得起清啊?

母亲做的千层底布鞋美观大方、穿着舒服,是我们兄弟姐妹的最爱。这种布鞋夏天穿不臭脚,不出脚汗。冬天穿用千层底做得棉鞋,暖和、舒适还防滑。弟弟妹妹年龄小,母亲总是给他们的鞋上绣上虎头或是凤尾,做成虎头凤尾鞋。我则新欢拉带的方口布鞋,母亲每次都满足我。冬天的棉鞋是五眼的。我上大学的时候,母亲就给我带了这样的棉鞋。只可惜,那时候我不懂得珍惜,害怕那些城里的同学笑话我,一直把那双鞋放在箱子里,没有拿出来穿。

昨天在报纸上看见一则广告,说是卖农家千层底布鞋。我给那个商家挂了一个电话,想买一双穿。我这个脚啊,自从穿上塑料底的布鞋以后,就得了脚气病。每一到夏天就格外严重,如今母亲去世了,再也穿不着母亲做的千层底布鞋了。卖一双穿吧。一问价钱:280元。好贵啊!顶上名牌皮鞋了。商家说:我们的千层底布鞋是纯手工制作的,比皮鞋好穿多了!我哑巴了。我那亲爱的母亲啊,她一辈子做了多少千层底布鞋啊?她怎么也不会想到:她的女儿要花280元买一双千层底的布鞋了。

在思念母亲的时候,我就想:中国母亲是多么伟大啊,他们勤劳又智慧,在那些物质贫乏的年代里,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做了多少双千层底布鞋啊!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里,在抗日战场上那些八路军将士们脚上穿的不正是千千万万母亲制作的千层底布鞋吗?至今我还记得母亲给我们唱的《做军鞋》呢:“菜籽油点灯,灯光儿亮,庄稼人有了地脸上发光,一针针,一行行,吱儿吱儿得把鞋上,哎嗨哎嗨吆,我把它送到前线上。”如今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当年的八路军也成了离休老干部了。我们怎么能忘记母亲的千层底布鞋啊!

六、想念母亲做的美食

太行飞剑

清明节的前夜,午夜时分,被窗外淅淅沥沥的小雨声惊醒了。小雨打在窗外的空调外机上,发出叮叮当当的声音。我爬在床上,肚子底下是温暖的电褥子,手里是一本新买的电子书。突然感觉电子书上又一条信息:今天是清明节。啊,时间已经到了第二天的早晨。清明节,远在故乡的弟弟妹妹应该顶着初春的飞雪去祭奠父母亲了!他们应该会替我给父母献上一束康乃馨吧。我曾经拜托过弟弟,他应该还记得吧。可是眼下,我的肚子有些饿了,昨晚上没吃饭,肚子咕咕叫了。忽然想起小时候母亲给我做的美食:

1葱花千层饼。

母亲在世的时候,总是在清明节这一天给我们做葱花千层饼和小米稀饭。她和一团白面,醒一醒,大概十分钟吧,然后将其搁置在面板上,用超级擀面杖,使劲儿擀一张超大的面皮。在倒上一层内蒙古当地出的亚麻籽油,摊平,撒上盐、葱花和五香粉。从后面往前卷起来。最后揪剂子,擀面皮,放在饼铛上面,正面烙五分钟,反面烙五分钟。就变成两面焦黄色、酥脆可口的葱花千层饼了。咬一口满嘴留香。再抿一口稀饭。肚子顿时熨熨帖帖的。和我爬在电褥子上差不多。每一次吃饼,我都是狼吞虎咽地吃下第一张;细嚼慢咽地吃第二张;爱不释手地吃完第三张……

2羊肉馅包子。

母亲会做的美食有很多种,这一会儿都浮现在我的眼前。使得我感觉自己的肚子叫唤的更厉害啦。有些担心,隔壁邻居是否听到我肚子咕咕叫的声音了。那就太尴尬了。母亲给我们做的第二道美食是羊肉馅包子,这是中午常吃的午餐。内蒙古的春天,冬天都很冷。母亲说羊肉是暖胃的,鼓励我们多吃点羊肉馅包子。一般来说,母亲清早起来就发面了,她是用面引子发面,不用酵母。内蒙古的天气很冷,母亲把活好的面放在炕头上,盖上棉被子。中午的时候,面团就发起来了,白白胖胖的,还有一些小眼儿,是气孔。母亲用碱水中和了面团的酸味儿。揉匀,揉劲道,揪剂子,擀皮子,放上事先搅拌好的羊肉馅。一会儿就包了十几个羊肉包子。把锅里的水烧开,放上笼屉,笼屉里摆上包子。大火蒸制20分钟,熟了,又白又胖的包子,又美观又好吃的羊肉馅包子,我百吃不厌,咬上一口,满嘴流油,令我唏嘘不已:哇!太香了!太解馋了!

3砂锅肘子炖粉条。

这是一道菜品,怎么做的,我记不清了。只有那好吃的味道至今不忘。肉皮Q弹,肉质酥烂糯软、三分肥七分瘦,用筷子一钳,撕下一块美味的肘子肉,旁边的汤里是肥厚的粉条和清香的白菜叶儿……慢慢的一砂锅,又烫,又香,十分诱人。里面含有些许中药的香气。什么配料,几分之几,我全然不记得了。只记得当我跳皮筋儿累得满头是汗的时候,母亲那悠长的叫喊声就飘过来了:“峰儿,回家吃饭啦!”我就知道家里的砂锅肘子粉条菜就上桌等我了,我急忙跑回家,洗手吃饭,大口大口地吃下母亲做的美味佳肴,嘴里含混不清地说:“真好吃,谢谢妈妈!”

4马铃薯炖牛肉。

小时候,在乌兰察布生活,马铃薯和牛肉是当地的特产,那里的马铃薯超级大,有黄又面的瓤。牛肉又嫩又香,肉丝细腻。母亲选一块肥瘦相间的牛腩,洗干净血水,切成方块,将马铃薯切成大块。两种食物放在不同的盆里,待用。

然后找出砂锅,锅底放上葱姜蒜,大料,花椒,黄芪,当归。在放牛腩,加水,加料酒,家酱油,急火烧开,慢火煨炖。当牛肉八成熟的时候,加马铃薯,急火炖20分钟。“嘚来。又香又面的马铃薯炖牛肉就可以出锅了。”

“各位小姐,各位少爷请入席吃饭了。”母亲开玩笑地说。每人一碗小米干饭,盖浇马铃薯烧牛肉。哇,我们过上共产主义生活了!!

其实这样的美食不是经常吃的,一年里也吃不了几次,只有过年过节才能吃到。可是给我们的印象实在太深刻,吃一次记一辈子。如今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美食可以天天吃,但是却吃不出小时候的味道了。现在牙口不好了,肚子里油水大了,品尝美味的能力下降了。似乎是牛肉的味道变了,羊肉的味道也变了,再也吃不出母亲做的那个味道来了。在这黎明的前夕,我爬在床上,好想念母亲做的美味佳肴啊……






作者简介:张凤英,女,笔名:太行飞剑。1954年出生,1976年毕业于厦门大学经济系。曾用笔名乌云托娅。退休前从事大学教育工。一直以来对文学十分感兴趣,是一个执着的文学追梦人,2009年退休,2012年开始写作并发表文学作品,六年来发表散文和短篇小说百十篇。其作品散见于《奔流》《草原》、《平原作家》、《胶东文学》、《烟台散文》、《芝罘文艺》、《千高原》、《大众文化休闲》、《齐鲁晚报》、《烟台晚报》、《烟台日报》、《燕赵都市报》《楚风》《当代文学海外版》《参花》《华东文学》等文学刊物和报纸上。2016年开始在星光文学网站发表文学作品,被聘为散文版版主。是江山文学网的编辑和签约作家。短篇小说《暴风雪中的穿越》在大华杯精品小说大赛中获得三等奖。散文《难忘烟台海鲜味儿》获得芝罘湾征文大赛优秀奖。

太行飞剑

太行飞剑 进士

  • 58

    主题

  • 147

    帖子

  • 6088

    积分

2018-11-08 15:28:12

齐鲁晚报投稿邮箱与大家分享:

华不注: qlwbhbz@163.com

城市笔记:qlwbcsbj@163.com

观澜:qlwbguanlan@163.com

随笔:qlwbsuibi@163.com

写作: qlwbxz@163.com

读书:qlbook@163.com

共1页 1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