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栏秋月 回复本帖
钱小穆

钱小穆 布衣

  • 24

    主题

  • 24

    帖子

  • 286

    积分

【菊韵】苏州的百草园 : 江长川 、苏雪林旧居

2019-09-16 16:09:57
好久没在苏州古城自由地兜兜转转了,一早出发,在苏州古城西的阊门外渡僧桥堍面馆随意点了一碗苏式早点冷拌面。吃完,匆匆向市中心而去。
本就没计划,走哪,算哪。只要打动心弦的画面捕捉到就收入囊中。不知不觉车子到了学士街。

学士街的沿河拆去一半,晨曦退去,朝阳明媚,初夏天的早上不凉也不热。学士街的对岸建筑高低错落透着浓浓的苏州水巷韵味。粉墙黛瓦,各式楼顶平台,凌空的水榭,七八十年代的老式简易木窗,沿岸补种的翠绿高树,阳光下叶子成苹果色,灌木绿叶倒垂河岸,使水巷更清幽美丽。

岸柳丛生,把石栏掩没,灰瓦白墙,洁净的水面上的小船,仿佛回到思念中的儿童时光,平直的石梁古桥,不免令人遐想,这就是从前的姑苏水乡吧 ?

几分钟路程到了书院巷。不知何年这条巷拓宽了,成了苏州的宽窄巷子。惹得成都“宽窄巷子″ 来此淘金找玉。这里历史遗迹尚存 : 紫阳书院,钱穆等大师曾经执教过的江苏五星级的苏州中学。另一边是巡抚程德全屋顶掀瓦闹独立的江苏巡抚衙门。

苏州大妈三三两两向东而去,东边是苏州十全街。这条街苏州宋代之前就是最热闹的街区。前面有一桥名日乌鹊桥。十全街自乌鹊桥往东,为旧时古城高尚住宅区,豪门巨屋,深宅大院,鳞次栉比。

不是桥上有乌鹊,而是在古时候,桥畔设有乌鹊馆,是专门买卖乌鹊的,好比大成坊的花鸟市场一样,乌鹊馆是做乌鹊生意的。

传说在春秋时代,乌鹊桥北面五卅路,是吴王的宫殿所在地,宫殿南面一带是王公大臣的府第,王公大臣喜欢养乌鹊,为此就有了乌鹊市场。也有的说,乌鹊是馆名,相等于现在的旅馆,是专门招待客人的。
乌鹊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昔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诗云不错,但别误会这里大起大落。十全街依然繁华,商人云集,相王弄成了江浙沪一带著名的玉器集散地,制作场。十全街依然街河并行,一如旧日苏州,风吹不动。风来时,水波微漾,似绿色绸缎,角度适宜时水呈蓝色,心旷神旷。
织造府旧址,栅栏紧闭,原来府前小巷在修路。织造府前身是明祟祯皇帝周姓国丈府。现在是重点中学苏州十中了。

原称“十泉街”,因旧有十口古井的缘故。又,清乾隆帝自号“十全老人”,南巡至苏,曾驻跸于附近带城桥下塘织造府内(现为苏州十中),地方官员为讨好乾隆,遂改“十泉街”为“十全街”。

十全河上有诸多桥梁。有有心人“西馆采莲”者,用了数年功夫,把苏州城区所有的桥梁都走了一遍,拍了一遍。他统计十全河上有桥梁十五座,自西至东为仓桥(明)、帝赐莲桥(宋)、福民桥(明)、乌鹊桥(宋)、滚绣桥、进士桥、船场桥、南林桥、带城桥(宋嘉泰前)、织造桥(清)、星造桥(明)、南石桥、吴衙桥、百步桥(宋名砖桥)、清水桥。乌鹊桥往东,为大宅院区,古朴宁静,名士寓庐比比皆是。67号和103号为清代祖孙状元彭定求、彭启丰故居;275号怀厚堂为明代正德年间大学士王鏊故居;111号为国民党元老李根源故居(自誉“曲石精庐”);115号为棉织实业家严欣祺住宅;还有国民党将军朱培德公馆及马崇六公馆、唐亚宾公馆(老百姓戏称“芝麻糖公馆”);国画大师书法家张大千、张善子、赵子云、萧退闇等也曾寓居于此。

一逛,早晨7点多了,骑电瓶车在苏州历史上第一条闹市十全街,由西向东而去。途中有不少当代名人住过的地方如最近习大大来苏下榻的南园宾馆、南林饭店 、姑苏饭店等知名涉外饭店宾馆,街上不经意中见到了以旧修旧好了的民国总理与文化名人李根源故居。

当 “小毛驴 ″ 般的电瓶东一路向东行至振华中学或彭定求彭启丰两状元故居,马路对面即是目的地百步街。走一百步就到苏州大学望星桥侧门。望星桥堍右侧一长条临街瓦房即是百步街8号 ~ 12号。帮蒋介石洗礼的江长川牧师住8号,苏雪林教授住12号。 苏州人和气,温文尔雅,很少说“替" ,也不说“ 助 ″ ,而常说 “帮" 字。和气生财,和而不同, 一个" 和 ″ 字,击中了吴文化之核心 : 上善若水,兼容并蓄 ; 崇文重教,经世致用。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柔中蓄劲,雅不废俗。至柔者至坚,吴地水文化不乏 “隐者”和“道家”的元素。

走进江长川的8号里,进门首先似骄厅的一间屋,两侧各有数间以前供花匠佣人居住。中间一条道直通园子,园子很大,不亚于鲁迅的百草园。中间道砖是七八十年代苏州常用的六角混凝土道砖,现在已不多见了。挨着道砖边种着各种绿草,细看是一簇又一簇菊花菜,熟悉的南瓜叶宽大肥硕,小南瓜静静地躲在叶下。丝瓜叶爬上竹架或隨着落在围墙上,黄花骄艳,斗美。小丝瓜可爱地下垂着,在风中微微向早起的邻里点头。
迎面被三只“小老虎 ″ 挡住了去路。往前走,一只退向一边 ; 再往前走,又有一只不闪开,只退后3米距离 ; 三往前走,这三只颇有小老虎气势的波斯猫,往丝瓜架下散去。

“ 等下,钱老师吗 ? " 那些猫,似听到主人的招呼声,不叫,不闹,更是若无其事的样子了。因为我家也有养猫,知道一点猫的习性,猫很独立,多数时候,不问人事,所以大多数人养狗,狗粘人,机灵,灵得清。也不绝对,我家的蓝猫,傍晚看见我爱人关门出去散步,对着我喵喵,喵喵,喵地不停地细气叫着,待我捋着头上背上毛发几个来回,它竞躺下,四脚朝天,伸起赖腰,又爬起,身子故意擦着我的小腿走过。猫也会发嗲的,那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结果。

江长川,上海人,世居上海老西门。他生于1884年(清朝光绪10年)。

江长川是东吴大学第五届毕业生。
1912年,江长川毕业于东吴大学神学院。1920年-1923年担任苏州圣约翰堂牧师。1923年-1931年任上海昆山路景林堂牧师。
1927年12月1日,蒋介石和宋美龄举行婚礼,但是由于江长川的拒绝,他们的婚礼未能在教堂内举行。1930年10月23日,江长川在西摩路宋家为蒋介石施行洗礼,蒋介石正式加入监理会,列在景林堂信徒名册中。
江长川为什么要拒绝呢?在江长川看来,蒋介石和宋美龄的婚姻根本不是自由婚姻,蒋介石有妻妾,在法律上并未实行解除关系,而是一种抛弃行为,这种行为,不仅有违中国的道义,更不符基督教的道义!
宋美龄的婚礼虽然是基督教的仪式,但是证婚人却并非牧师!

要在大众面前进行的,并且还需要进行一系列回答,当初江长川拒绝征婚,受到很多教友尊敬。……
盛情难却之余,终于他想出一个方法,那就是在蒋介石的家里进行洗礼 …… 蒋介石也没有做过礼拜,这样一看,蒋介石入教完全是因为要得到美国的支持,以及为了应付宋美龄!
江长川担任卫理公会华北年议会第一任华人会督。1951年6月21日,在《天风周刊》上发表《控诉美蒋利用卫理公会侵略中国的罪行》。1954年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成立时,江长川任副主席。1958年在上海病逝。

住户舒迅,这个才女自结婚后,才搬到江长川建的这座西式住宅里至今。讲到江长川,她说,她家以前在十前街砖桥堍(即百步桥南)经营过一家小百货店,江长川在苏大做校董,经常去她家店里购物。她家王先生毕业于江苏师范物理系,曾考取哈工大后因家庭成份不佳,未能入学。舒女士的姐曾与对面彭家某子恋爱多年,因彭家封资修反革命成份,坎坎坷坷,终不成眷属。她的父亲 、哥哥 、姐姐等都是江长川洗礼后入基督教。因而对江长川印像深刻 : 一表人才。
百步桥,跨十全河。北出吴衙场东端,位于百步街南段,南出十全街。宋《平江图》称砖桥。《宋平江城坊考》载:砖桥,范、卢二《志》著录。 康熙《志》:“春和桥,旧名砖桥。明隆庆元年(1567),知府蔡国熙重建,改今名。” 同治《志》:“在善教桥东。” 民国《吴县志》载:“春和桥,在善教桥东,旧名砖桥。明隆庆元年(1567),知府蔡国熙重建,改今名。” 《沧浪区志》载:“百步桥,跨第三横河东段南侧分支。北出吴衙场东端,正对百步街,南出十全街。该桥宋时名砖桥,又名转桥。明隆庆元年(1567)改称春和桥,民国时又复称砖桥,1980年定今名。原系石级拱桥,1952年改为钢筋水泥梁单孔平桥。
“我楚狂人" 云 : “ 我的印象中,砖桥改成水泥平桥的时间不应该在1952年,应该稍晚些。我的外祖母晚年住在十全街南侧砖桥堍,我印象中还有石级拱桥的印象。后来在江苏师院读书,学校图书馆附近的南校门就在百步街,我去钱仲联先生的十全街寓所请教,经常走过砖桥。" 这正好印证了今日上午拜访舒迅时,她对往事的回忆。

我目测8号的院子有200多平米,旁有一徐娘,告诉我,这片草本是洋姜,罐子入盐后放入的的那种小姜即是。见过其根,未见其叶,开眼界,心中窃喜,比早餐喝粥伴吃姜更爽。

白色波斯小猫,贴姜叶丛闲行,听到动静,撒开四肢奔跑,躲到丝瓜阔叶后面去了。舒才女讲,这些小猫是那只大点的波斯猫的后代,它是流浪猫,流落至此,我留食给它,这里成了它们今生今世的乐园,它孩子们的天堂 、世外桃园。丝瓜枝繁叶戎,花开果挂 ; 南瓜渐大,瓜熟蒂落 ; 月季花,季季花红味香,永不老去似的 ; 门前枇杷树鹤立似岗哨,只是太瘦弱了,万年青退避三舍,不争,不闹。土豆秧已窜出,正在圈着它的势力范围。
舒迅告诉我,苏雪林住过的地方是12号,记忆中没见过她,或者那时自己太小,如今不记得了。我七房桥的表姐,钱伟长夫人孔祥瑛抱过她多次,还合过影,我问她当时的情景,她说一点也不记的小时候的这件事了。
我没找到12号的门牌,也不知哪还可以进入苏雪林曾经的住所。出8号向右是望星桥,桥上可见苏氏旧宅吗?

站在苏大南出入口前的望星桥,桥下水流平缓,直流入苏大吧?从桥上向右岸一侧苏氏旧居望去,旧居影影绰绰,杂树林茂盛,目不达旧居。8号内残垣断壁野藤挂树,上梯子也看不清内状。
苏氏旧居高耸的树林上吱吱喳喳鸟鸣,呼应着夏日蝉鸣,鸟鸣更幽静。斯人已去,留下了挥之不去的文气。

苏氏旧居的树间有鹊在跳来跳去,从这树跳到那梢,才女讲这应该是喜鹊,灰色的,我看似乌鹊,久违的乌鹊吧。鹊是一种吉祥鸟,民间有“乌鹊叫,喜事到”,一大早听到乌鹊的叫声,是非常吉利的。

苏雪林(1897年3月26日 —1999年4月21日,享年102岁),原名苏小梅,乳名瑞奴、小妹,学名小梅,字雪林,老梅等。后因升入北京高等女子师范,将“小”字省去,改为苏梅。由法回国后,又以字为名,即苏雪林。籍贯安徽太平县岭下村,出生于浙江省瑞安县县丞衙门里,她一生从事教育,先后在沪江大学、国立安徽大学、武汉大学任教。后到台湾师范大学、成功大学任教。她笔耕不辍,被喻为文坛的常青树。

苏雪林在鲁迅活着的时候,两人的关系也不过是一面之交,并没有多少言语的交流,他们唯一的一次会面是在1928年的7月,当时苏雪林在上海沪江大学教书,一次北新书局的老板李小峰设宴答谢在他书店里出过书的人,其中就有苏雪林和鲁迅,事后苏雪林在《苏雪林自传》中回忆说,当时鲁迅对她神情傲慢,她也只对他点了一下头,没有说话,她认为鲁迅之所以恨她,是因为她曾经在陈源(即陈西滢,鲁迅因女师大风潮和他发生过论战)主编的《现代评论》上发表过文章。
苏雪林从这段回忆中,我们不难看书,苏雪林有些过于敏感了,也许是因为鲁迅的名声很大,而苏雪林曾经也崇拜过他,现在正式见面,苏雪林难免会有一种莫名的骄矜,将鲁迅的不热络认为是傲慢。
在和鲁迅会面之前,苏雪林从法国留学回国不过三年,在文坛上不过是小有名气(就算是今天也少有人知道她是谁,更多是因为她骂鲁迅才认识她),苏雪林认为鲁迅恨她云云,应该出自她的臆测。
这个饭局过后,苏雪林还是能够压下心中不满,对鲁迅的文字给予了肯定,但是在鲁迅去世之后,她的批判就开始了。
相继发表数篇文章攻击鲁迅。1967年,这些文章结集出版,名为《我论鲁迅》,也算是苏雪林一生反鲁的总结,那么她为什么要反鲁呢?这是一个至今没有搞清楚的问题,苏雪林自己的说法也不一致,她一会儿说她要破除偶像,一会儿又说是因为她对鲁迅在女师大风潮中对杨荫榆态度的不满,更让人啼笑皆非的是,当陈漱渝当面问她,到底为什么要激烈攻击鲁迅,她却答非所问:
“有人说,我之所以攻击鲁迅,是因为我单相思,爱而不得转为恨,这是没有根据的“

有人分析说,其实当时苏雪林正处于人生的一个路口,她的婚姻、她的思想和学术规范把她压得喘不过气来,而鲁迅的所谓傲慢激发了苏雪林的自卑和敏感,因此她深恨鲁迅,后来的那些文学也不过是她情绪的一个发泄口,想要发泄得痛快,就必须针对一个很有力量的目标,当时的文坛,还有谁比鲁迅更适合呢?

苏雪林的旧居算是找到,真正进入过其旧居的人士凤毛璘角。是后人忌恨她对鲁迅的大不敬,还是旧居年久失修,破烂不堪,无力回天 。探寻苏雪林旧居者,并非寥寥无几,苏州的报人在采集多方讯息,以俟读者。等待旧居的重现,让文坛长青树泛青复活。当下可谓是门都没有,是令文学爱好者们,大失所望。我们期望着!

远近

远近 举人

  • 2

    主题

  • 160

    帖子

  • 3503

    积分

2019-09-16 17:32:59
欣赏佳作,温习中国那段近现代历史。
共1页 1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