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记者部 回复本帖
江山记者部

江山记者部 布衣

  • 169

    主题

  • 214

    帖子

  • 215

    积分

军旅生活添灵感,乡土题材育才子——访江山才子范晓生

2019-12-21 22:36:05

 江山记者部·人物访谈2019.21 

访谈主题:军旅生活添灵感乡土题材育才子

   江山记者:军旅作家18

   访谈时间:2019.12.10

   访谈形式:文本采访

   人物笔名:范晓生

   所在社团:风恋碧潭 

 

 人物简介


范晓生,本名:范晓升,男,中共党员,汉族。1976年出生于河南省禹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从军12载,现为宁夏作家协会会员。喜散文创作,偶有作品发表于杂志、报端、网站,江山文学网签约作家。 自2012年起开始业余创作,立足于军旅生活和乡土文化资源,坚持从事乡土散文创作,2015年加入江山,2016年11月进入风恋碧潭任荣誉社长、特约作家,荣获2016年度江山十大才子称号

 

访谈内容:

军旅作家18: 范先生,您好!我是江山文学网记者部的军旅作家18,曾经在多个部队服役18年,我们之间可以说具有一份共同的军队情缘吧。我知道您和我是河南老乡,现在虽说生活在宁夏,但是我们是战友,又都喜欢文学,能谈谈第一次在报刊发表文章的故事吗?

 范晓生: 我开始写文章,始于部队,原因也简单,就是想把自己在部队的所想所感写出来。但由于自己的文化水平所限,仅是写了几首不像样的小诗,但也正是这几首小诗激发了我对于创作的热情。因为当时义务兵可以享受免费寄信的待遇,我就把自己的诗寄到了驻地的《朔方》杂志社,竟然还有一首诗发表出来了,编辑也给我回了信,对我的诗进行了认真点评,并指出了我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要知道,那是我平生第一次有文字被印成铅字发表,虽然只有不足百字,但是那种兴奋之情是无法言表的。第二年我回家探亲时,就把那本印有我小诗的《黄河文学》带回去给父亲看,父亲高兴得逢人就拿出来让人家看,他想乡邻们知道,我们这老农民家里也可以出文化人了。

 

 军旅作家18:哦,部队的火热生活,给予了你最初写作的动力和创作的灵感,我想了解一下,从第一次发表小诗后,你坚持创作还有更多故事吗?

 范晓生:我当兵的那时候,流行的一句话就是“当兵后悔三年,不当兵后悔一辈子。”可我从来都没有后悔过自己来当兵,部队让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岁月,也使我不断地成长,也给了我更多读书的机会。后来我又写过几首小诗,因为没有再能发表,就击碎了我的文学梦。这时候,我才意识到,自己之前的诗能发表多半是属于侥幸,自己才读完了高中,不应当奢望自己写的每一篇都能发表。于是,我不再去狂热地乱写、乱投稿,而是利用自己担任文书职务的便利,利用业余时间多看书,进一步来充实一下自己。

后来,我的工作开始变得繁杂,搞过财务,管过炊事班,蹲在生产基地当过司务长,带着一帮战士去耕田、养猪、种菜、喂鸡。这期间有七八年的时间,自己几乎就没想动过笔写任何东西,但在骨子里,我却始终认为自己是个文化人,偶有闲暇便想着找书看看,以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

在从军最后的一年多时间里,我又负责起了大队的图书室,当起了兼职图书管理员,也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可以看书和沉淀自己。一方不大的图书室成了我的天地。这算得上是我与书缘份最深的一段时间吧,整日在看书的世界里,也算是为自己后来的写作打下了些功底。

 

军旅作家18:我在部队也当过文书、图书管理员,很理解你的情况。你从2012年开始创作,现在也在网上发表了二百多篇作品,我想知道是什么原因让你来网上投稿的?有什么文友推荐?

 范晓生:自2012年开始,我开始写一些文字。但一开始自己并没有想过它们会是文学作品,而是自己写在QQ空间里的一些感悟,但却得到了不少空间朋友的留言和点赞支持,尤其是自己当年高中的一位同学。她联系我说:你的文字写的挺好,你可以尝试把它们写成文章,投到现在的一些文学网站上,也许就可以发表,这样就能够让更多人看到你写的东西。

可以说,当时我对网络文学和创作并不了解。她却主动为我在“中国散文网”进行了注册。我也就开始了属于自己的创作生活,陆续把自己原来写过的一些东西,进行适当修改后投到中国散文网,没想到竟然很多都被发表了。到2014年的时候,中国散文网首次出版文集《回眸又见花开》,我的一篇《时光太瘦,指缝太宽》入选。因为这一次成功录选,更是激发了我的创作热情,之后又受朋友的影响开始在江山文学网发表作品,并受邀加入了当时的“心灵之约”社团,与一帮文友共同交流学习。

 

军旅作家18:写作一般都会占用许多业余时间,像我们这种业余作者要搞创作,肯定会有人不理解,甚至家人也不理解,因为写作你和家人有过矛盾吗,又是怎样化解的?

 范晓生:我写东西喜欢静,静了头脑思路才比较清晰,但我们又都是有工作和家庭的人,所以能留给自己创作时间就只有晚上十点以后。一开始爱人不理解,说我大半夜了坐在电脑前噼里啪啦跟谁聊天呢,还一见她过来就把她往外撵。后来,知道我是在熬夜写东西,也曾反对过,她说我这是不务正业,大晚上写些没人看的东西,现在都啥年月了,经济社会谁还看这些破文字,你在这儿熬夜费电干啥,又不能当饭吃、当钱花。

对于妻的话,我也是能够理解的,毕竟在当下时代,人们很少喜欢看书,而年轻人又都喜欢看些玄幻和穿越这类的书,没几个人看文学作品。可我觉得吧,有些东西是属于心灵上的,我不能为了迎合这个快速消费的时代,就去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我想给自己的心灵留一片空间,用自己的文字去充实它。所以,对于我的写作,家人理解不理解我都没太在意,我更在意的是能把自己内心所想变成有生命的文字,可能我写的东西受众会很小,但我愿意为之付出自己的努力。

 

 军旅作家18:你是咱们河南老乡,在部队多年,你没有转业回河南老家,而是选择落户宁夏自谋职业,发生了什么故事呢?

范晓生:说实话,在部队多了多年,遇到去留问题时,自己也很是惆怅,将转业时,我是考虑过回老家发展的。但是,我在宁夏十多年,离家久了,对故乡的人和事反而生疏了许多,怕回去不太适应,再说也和宁夏有了更多的感情。这里是我的第二故乡,我想留下来在这个城市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来证明自己可以。于是,我留了下来,从原来的“傻大兵”变成了单位里也算数得着的技能型人才,从职业里找回了自信,我觉得机器设备就是我的兵,这里才是我施展身手的战场。

 

军旅作家18:你在写作的道路上有过挫折吗?如何看待在纸媒上发表的事情?

范晓生:我的写作纯粹是属于极业余的那种,走的是野路子。我没有在文学院上过一天的文学课,也没有参加文学学习班专门进行学习,甚至是文学院的教授讲座都没有听过一次,看过的书又不多,所以文学知识是很少的。我之所以能坚持写下来,其实都是朋友们在后面一直鞭策我的结果。也有朋友看我写东西,就问我为啥不尝试着去投稿纸媒发表。这时候,我其实内心是矛盾而又向往的。想投稿,但又怕自己的水平差,受不了人家编辑不录用稿件的打击。可真要投稿时,却深知自己才疏学浅,走的是野路子,没有哪个编辑愿意看。就这样一直内心纠结着,也就很少敢于尝试去纸媒投稿。
     当然,也有禁不起朋友怂恿的时候,选一篇自认为还行的小文投去,结果还真是泥牛入海,再无消息,那种打击和失落感也确实难受。所以,也就渐渐断了这样的念头。毕竟,人们对于不能左右的事物希望太大,失望的时候也就更多,倒不如随遇而安,去无欲无求那样自然而然地慢悠悠写作自得其乐为好。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我觉得学习和沉淀自己才是现在最该做的事情,而不是想着能不能发表。

 

军旅作家18:很少投稿纸媒,纸媒发表的稿子,会得到一些稿费,用这一些稿费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也是一个故事呀。

范晓生:说实话,我投稿纸媒的次数真的不多。算下来可能有二三十篇吧,录用的少,泥牛入海的多。2016年,银川市委宣传部和银川日报社组织了一次“我和孩子读过的书”征文活动,有好友就鼓动我参加,结果我就抱了试试看的态度,准备了一篇八百字的短文投去。其实也是没抱太大希望的,但是令人意外的是十余天后竟在晚报上发表了。后来报社发了70元稿费,我用这笔稿费割了几斤肉回去,让妻子包饺子,庆祝我人生中的第一笔稿费。其实,我之前也在其它一些散文杂志上是发表过稿的,但是没有稿费,据说是因为纯文学杂志经营困难,不付稿费,只寄样刊。70元稿费也让我快乐了好几天,妻子理解了,也不再说我是熬夜费电白搭功夫了。

当年的8月份,银川广播电视台给我打来的电话,问我是否有时间去参次当天征文颁奖活动。我问:是什么奖?

他们说:我获得的是成人组一等奖。

这时候我才知道写过的那篇征文获奖了。第二天,我去参加颁奖活动,见到了鼓动我参加征文的朋友,她让我请客,我才知道那一等奖,奖品是一千元购书卡。这算是我得过的最大一笔稿费了。后来,儿子拿着购书卡歪着小脑袋问我:是不是到了书店我想买什么书都可以?

我说:那是当然的!儿子高兴坏了,周未就让我带着他兴冲冲去书店买书去了。去书店我也买了几本书,赠予了那位当初鼓励自己搞写作的朋友。


    军旅作家18:我在江山文学网上看到,你从2015年至今已发表散文二百余篇,该有五六十万字的作品了,而且其中一多半都得了精品,能谈谈你和江山文学网之间的故事吗?

范晓生:2015年3月,在朋友的介绍下,我偶然地走进江山文学网这个平台,并发表第一篇散文《酱豆,那坛来自母亲的味道》,当月发表散文12篇,被评为精品的有两篇。当然,那时候我还不知道什么精品不精品的事儿,只认为能发表就行。后来,有社团的编辑老师发飞笺给我,要我加入“心灵之约”社团,我也就同意了,也算是“入伙儿”了吧。在社团各位编辑老师的指点和帮助下,我的作品质量有了不少提高,一个月的时间得精品15篇,有幸得了“江山之星”,那时候觉得社团这个大家庭也挺好,大家可以相互切磋提高。后来,我就签约成了江山文学网的作家。


军旅作家18:在江山文学网有一个“绝品”的评选结果。请你说一下你的《回家》被评为“绝品”的事情吧?

范晓生:因为参加“风恋碧潭”社团的周年庆征文活动,拙作《回家》一文有幸得了一等奖,后被评为绝品,我也有幸结识“碧潭飘雪”社长,诚邀我作为“特约写手”入驻风恋碧潭社团。该社团社长对我也是知遇有加,虽然我在该社团发文时间并不长,但却主动为我申请参加了2016年度江山十大才子才女评选活动,并有幸当选,在此,也非常感谢碧潭飘雪社长的支持举荐。

我这人自由惯了,不太喜欢拘泥在一个社团发文,遇有喜欢的征文活动就想去打一杆子,不为得什么奖,只是想参与一下,活跃一下江山的发文气氛。

 

军旅作家18:今后你有什么规划?创作方面的规划?

范晓生:今年,身体有些状况,写作停下了,发文自然就少了。但自入驻江山4年以来,遇到了不少良师益友,在此一并表示感谢。要感谢江山文学网和江山的朋友们,因为有你,可以让我在写作的道路上不断前进,可以让我不断在写作中收获感悟

 

军旅作家18: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我祝老战友注意身体,生活愉快。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才能继续给大家提供更好的“精神食粮”,欢迎你在身体许可的情况下,多和战友、朋友联系,写一些感悟小文,投给咱们的江山文学网,我代表广大的文友祝你健康幸福。

晓生:谢谢,谢谢文友们的祝福。我会努力的。

 

简介:

 军旅作家18,本名,王怀正,先后在武汉军区、济南军区、兰州军区的部队服役18年,1998年海潮出版社出版《营门内外轶闻》一书,2000年加入陕西省作家协会,在《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中国青年报》《中国律师报》《陕西日报》《河南日报》《前卫报》《人民军队报》《华商报》《延安日报》《双拥》杂志等军地媒体发表几百篇稿件,转业后在一家电视台当编辑四年,创作小说集《无心卧底》和《有心卧底》之后调入文联工作十年,2016年在武汉出版社出版《人在旅途》一书,作家记者为该书写了两篇书评发表在《安阳日报》上,给予高度评价,引起了良好影响。2017年4月调入安阳市北关区委老干部局工作。2019年4月,在河南新乡“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吴金印工作过的地方——唐庄干部学院,参加了河南省作家协会、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奔流》文学院、《时代报告》杂志社举办的第九届作家研修班的学习,聆听了阎连科、王剑冰、焦述、葛一敏、李炳银、单占生、野水大师们的经验创作体会。现为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文集:http://www.vsread.com/space/myspace-15934.html

 

 记者感言: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是想当将军的士兵,也是不能人人如愿当上将军的。范晓生,是河南禹州走进军营的一名高中生,在部队十多年,当了文书,图书管理员,写了获奖的征文,得过稿费,得过购书卡,现在虽然没有转业回到老家河南禹州,但是落户到宁夏,选择自谋职业,做工人的同时也是一个文艺细胞浓厚的文化人。我想,现在的祖国高铁很方便,网络很方便,宁夏有我几个战友,他们多次邀请我到宁夏旅游做客的,如果我去宁夏旅游了,又因为采访范晓生老乡,多了一个朋友的。战友来自五湖四海,我们的朋友遍天下。我感谢江山文学网,让我们这么多的文友相识、相遇,成为朋友。愿我们的江山文学网越办越好。

 

编者记:能够找到共同点,一下子就接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这,也让访谈在更加友好的氛围中进行。就这篇访谈来看,我们的记者没有挖掘更多个人的问题,而是就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与受访者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谈。如关于网上投稿与纸媒投稿的看法,坚持创作的动力,作者与江山文学网的故事等。作为受访者,范晓生老师就本人的创作经历、发文经历、获奖经历及工作经历做了朴实的交流,虽说少有谈及自己的成绩,读来却看到晓晓生老师的一直在努力。而且通过这篇访谈更能看出范晓生老师良好的心态,也让我们看到了小惊喜之后的大成绩。

在这里也祝愿范晓生老师能够给我们带来更多力作,也愿碧潭社团有更多实力作者入驻。

 

 

共0页 0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