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夜校 回复本帖
江山夜校

江山夜校 白丁

  • 74

    主题

  • 97

    帖子

  • 89

    积分

【江山夜校讲座】2020年第十一讲:网络文学编辑简述

2020-09-27 21:00:15

【江山夜校讲座】2020年第十一讲:网络文学编辑简述

                                                                    主讲人/副社长;沙漠孤月清
                                                                   主持/夜校校长:云静水闲

                      

简介:


沙漠孤月清,中文、历史双学位,先后从事教育、文化、党务工作,2000年至2003年间,出版个人诗词集和长篇报告文学两本书。后辞官隐居十三年,2019年开始重新写作。在江山文学发表连载长篇小说《官妻》、《无轨电车轶事》。目前为摆渡文学的掌舵人,副社长。

                 江山文集;http://www.vsread.com/space/myspace-89704.html

网络文学是一种新兴的文化形式,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它是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必然产物,在各行各业,乃至生活信息化日益普及的今天,表现为一种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精神和文化需求。这是一种应运而生的文化形式,越来越受到广大文学爱好者的喜爱和文学界的关注,成为文学发展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平台和渠道,为文学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苏轼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都是网络文学工作者,都处于网络文学这片山峦之中,如何认知和理解我们所从事的这项工作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解决的一个课题。 按照江山文学编辑部的安排,今天就来介绍一下网络文学编辑。围绕这个课题,主要讲述五个方面的内容:

一、编辑的由来 

二、编辑的历史沿革

三、文学编辑文学编辑概念、分类和作用定位 

四、文学编辑具体工作程序和内容 

五、如何做好网络文学编辑 

六、网络文学编辑基本素质要求。



 第一节 编辑的由来

     我们的话题首先从“编辑”开始。古人讲,名不正言不顺。我们首先来“正名”。 《说文解字》:“编,次简也。从糸、扁声。”。以丝次弟竹简而排列之,是编之范式。 辑:辑,车和辑也。——《说文》。形声。本义:车箱。泛指车子。合材为车,咸相得谓之辑。――《六书故》。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把零散的材料有机组合在一起的意思。这与“编”在意义上就很接近了,一个是有次序地编排,一个是有价值的组合。所以,后来两个单词组成一个双音词,符合汉字发展的规律。 秦汉之前,编辑分别是两个词,而合起来见于文献的,据考证,应该是《南史 刘苞传》。其云:“刘苞「少好学,能属文,家有旧书,例皆残蠹,手自编辑,筐筐盈满。”当时,印刷术尚未发明,这里说的“编辑”二字,应该是指对手抄本的补充校正,也是整理的意思。也与今天做动词用的“编辑”,在意义上基本一致。 对“编辑”这一基本概念的表述和界定,近二十年来学界各执己见,争议颇大。研究者提出的解说居然不下百种,这可以从《编辑学概览》(朱美士主编)和《编辑学概览(续编)》(向新阳主编)两书中就窥见一斑。 

      这里,我们姑且以杰出的编辑家、出版家、著作家戴文葆先生的界定为例:“使用物质文明设施和手段,组织,采录、收集、整理、纂修、审定各式精神产品及其它文献资料等,使之传播展示于社会公众”。 这里包括编辑手段、编辑方式、编辑对象,以及编辑目的。但这是广义上的编辑概念。具体针对狭义上的文学编辑,我们在下面具体描述。 编辑是物质手段和思维活动的统一,活动对象是精神产品,目的是发表(公诸于众)。从理性的角度说,也是一种文化行为。编辑的根本目的之一,是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即满足精神产品消费者的需要,使读(听、观)者成为编辑活动的直接作用对象,即编辑客体。所以,编辑学也成为一门科学。编辑学研究的对象是精神生产的产品,是思想、理念乃至创造思维的结晶,也是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结果,是对现实生动体察的升华。

     具体说,是关于编辑属性、原则、规律、特征等的学问。 从上可见,我们应该对编辑这项工作感到骄傲和重视。许多网站文字编辑对自己的工作往往不甚重视,甚至有的妄自菲薄。认为编辑不过是摆弄文字而已,并无过人之处,也非高人一等。相比作者而言,只属于服务者,似乎还低人一等,仿佛懂得汉语的人皆可为之。这是一种错误的认知,没有从理性维度认识编辑工作伟大的文学价值和重大的社会意义。换而言之,你推出的精神产品的质量,直接影响消费客体的审美水平、精神取向和价值体系。这既是编辑的神圣职责,也是社会使命。 

     如此看来,作为一名编辑,尤其是文学编辑,应该承担起自己的社会担当和文学职责。即所谓编辑界的不忘初心,不辱使命。 

思考题:广义的编辑定义是什么?


 第二节 编辑的历史沿革 

     中国的编辑工作历史可谓源远流长,最原始的记事方式结绳记事,而负责结绳的人,自然就是最早的“编者”。他们通过绳结的大小、距离、结扣以及颜色等特征区别,来记录一件事情及相关的数量。 文字发明之前和发明之初,民间流传的散佚口头作品(历史传说、诗歌、祭辞等),都需要人来编辑合成。那就是最初的语言编辑,只不过编辑的手段是口口相传而已。而这也就是编辑的滥觞。 

     古代编辑史上,有姓名可考的第 一位编辑大师,公推孔丘。据《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要经,季氏飨士,孔子与往。”是说鲁国大贵族季孙氏飨宴士人时,孔子也应邀前往参加,他随身携带着书籍,系在腰间。

     另外,孔子编纂《六经》,删定“诗经”,编订“周易”“韦编三绝”等等,都说明他一直默默地从事文化古籍的编辑整理工作,给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文化宝藏。其后如吕不韦及其门生编纂《吕氏春秋》也很有代表性。 提到编辑,就不能绕过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汉代伟大的史学学家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历尽艰难,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的编纂工作,这是编辑工作的结晶。

     《史记》全书130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列为前“四史”之首,与《资治通鉴》并称为史学“双璧”。由此,司马迁也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史圣、太史公、历史之父。1957年,联合国命名司马迁为“世界历史之父”。当然,也是当之无愧的伟大古代编辑家。《史记》也因其“实录”的笔触,常常做为历史学、考古学等领域的重要依据,也就是“信史”(最接近历史真实、足以信赖的历史事实)。 其后,刘向编纂《战国策》,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和他周围的文学之士,编辑了《昭明文选》,李阳冰为李白编《草堂集》,李汉为韩愈编《昌黎先生集》,刘禹锡编《文集》,元稹编《白香山集》,杜牧编《李贺集》。司马光精透研究之前历史,编成《资治通鉴》,而且,他们有一个小而精的编辑部,可谓当时专职的编辑队伍。

     明末苏州冯梦龙、吴兴凌闬初等是近代文学编辑的代表。几千年来浩瀚的中华传统文化典籍,倾注了无数文人(编辑)的心血,让我们的编辑史浩浩荡荡,延续至今。 真正的近代职业编辑,产生于清末戊戌维新运动时及其后,他们开始活跃于学术文化界,成为一种自由职业者。其中著名的人物包括梁启超、谭嗣同、唐才常、樊锥、章太炎、蔡元培、张元济等。“五四”以来,当代编辑业突飞猛进,涌现了许多优秀的编辑家。诸如上面提到的戴文葆以及金兆梓等,也是近代出版界负有盛名的老编辑。 

     纵观中国现代文学史,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那就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十二个优秀作家即:陈独秀、鲁迅、李大钊、郭沫若、郁达夫、徐志摩、闻一多、朱自清、瞿秋白、夏衍、丁玲、巴金,不仅自己著述颇丰,在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而且,他们都有着一个共同的文化角色,那就是文学编辑。他们编辑活动的历程,从不同角度揭示了他们的编辑思想和编辑特色。为后来的编辑工作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思想启迪。这些,在《中国近现代作家的编辑历程》(蒋成德著)一书中,有详尽的介绍和探讨,我们不一一赘述。 我们不能否认,编辑经历对于这些著名作家创作的影响。譬如鲁迅,在其杂文、散文、书信中就有大量的涉及编辑文学刊物以及各文学社团之间文学论争的内容,这也是鲁迅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从这些方面,我们也可以窥见鲁迅的文学思想和理念。 再如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诗人、抗日革命烈士郁达夫。从一九二八年开始至一九二九年十年间先后任《大众文艺》主编、《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之主编、《福建民报》副刊主编、《星洲日报》文艺副刊《晨星》、《星洲晚报》文艺副刊《繁星》和《星光画报》文艺版的主编。丰富的文学编辑经历,对郁达夫创作也产生了很大影响。  在担任《星洲日报》主笔期间,他同时编四五种刊物,发表了四百多篇支援抗日和分析国内外政治、军事形势的政论、杂文、文艺杂论等,宣传抗日,引起广泛的重视,海外华侨纷纷捐款捐物支持抗战,许多华侨回国参加抗战。 不仅中国如此,这种作家兼编辑的文化现象在世界范围内也很普遍。

      譬如,一八三四年,年仅十四岁的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就编辑了一份手抄小报《艺术与进步》。俄罗斯著名诗人普希金曾一边创作,一边参与杰尔维格主持的在彼得堡出版的《文学报》的编辑工作。如此等等,不胜枚举。 综上所述,文学编辑工作与作家创作常常密不可分,通过编辑活动交流,作家可以把他丰富的创作经验与其他作者其他作者分享,让其他作者迅速得到提高。反过来,编辑活动,也使作家本身的创作因汲取来自多方面创作思维的启迪而变得日趋成熟。这就是所说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现在网络平台做文学编辑的,大都是文学爱好者,也都怀揣着一个文学梦想,他们自己常常也是诗文的作者。切不可囿于目光短浅,看轻自己,要立足自身,树立自信,高瞻远瞩。作为文学编辑,要明确意识到,做编辑工作,广泛接触文字和文友,这是接近文学和步入文学的的有利契机。明确这层关系,对于做好编辑工作和实现个人文学梦想都大有裨益。或许,你的文学人生,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所以,文学编辑,既是一笔财富,也是一种荣耀,更是一个文学契机。 

思考题:

1.现代文学史上,有哪些著名作家做过编辑?

 2.文学创作与文学编辑有着怎样的关系? 


第三节 文学编辑概念、分类和作用定位 

     前几日,有位文友向社团投了篇稿子,在群里坦诚对我说:“请老师尽管砍!”我笑了,觉得这话虽然诚恳,却有失偏颇。编辑固然有删改作品的职能,然而,这仅仅是编辑功能的一个方面,而非全部。

     我对她说:“砍倒未必,修剪还是必须的,我们不是伐木工,而是园丁,确切说应该是园艺师。” 如果说,文学是一片花苑,诗歌、散文、小说、随笔等是其中各色花卉,那么,编辑就是园艺师,经过精心培植、修剪,让这些花儿健康成长,以最美的姿态绽放,带给人们审美的享受。当满园春色、姹紫嫣红的时候,园艺师还需要表白些什么吗?完全没有必要,他的价值已经由花朵表述了。此时,他只需要笑靥如花。当然这是一种文学的表述,有助于我们形象理解文学编辑这个概念。

      1.文学编辑概念 实际上,作为新兴事物,目前还没有纯粹的关于文学编辑的概念,网络文学编辑尚未进入相关辞书,成为一个明确的的词条。所以,一般都用使用文字编辑这个称呼。 根据网络文学编辑的一般特征,我暂时给出的定义是:所谓文学编辑,是指具有文学专业素质,并从事与文学创作密切相关联的文字工作人员。 专业素质,是指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这个素养包括具备一定的语言功底和文字处理能力,具有较强的文学文本语言阅读能力、欣赏能力,以及审美鉴别能力等,另外,也包括对文字、文学的热爱等情感因素。 作为文学编辑,究竟该如何定位自我呢? 常常会有人说,编辑是“为他人作嫁衣裳”。这话也对也不对。说对在于,帮助作者实现文学梦想,客观上确实是在“为他人作嫁衣裳”。因为,编辑要对作者和作品负责,殚精竭虑把作品编辑得至臻完美。从效果上看,作者可能因为一部作品而一飞冲天,一鸣惊人,从一名普通作者一跃而为作家,甚至知名作家。而作为编辑人员,却没有这种待遇,他们可能始终隐名埋姓,默默无闻,这多少令人有些沮丧。然而,这恰恰也是编辑工作伟大与平凡性质的一个真实写照。 说它不对在于,这是一种主观意识的错位,位置意识的错位。当然,也是一种自我失落感。它从主观上把自己从文学创作的链条中抽离出来,急于体现自我的的价值,忽略了重要的一点,那就是:编辑的价值已然物化在作品之中,作品成功就意味着编辑价值的体现。 从编辑的理论角度说,我们必须明确文学编辑在文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编辑主体(编辑)是主要的文化传播者,编辑主体所秉持的文化理想和文化实践,是编辑主体作为文化传播者的文学价值和意义的体现,体现为人的超越性和创造性,以及文化的人本规定性在文化传播者身上的具体表述。作家创造出文学作品.文学作品由文学编辑助产娩出。 从编辑实践上说,相对于文学作品,著作创造者主体(作者)负责初创,编辑创造者主体(编辑)负责再创,二者之间共同构成文化生成的二元。作者主体将观念文化(思想)转化为实体文化形态(文字),为社会文化发展提供精神原动力,而编者主体则遵循相关艺术规律,按照艺术类型特点,以及对文化的整合,缔构,选择,制约与创新,确立了自身在文化传播中的主体地位。 而这种主体地位价值的形成和体现,是通过一定的精神产品来完成的。换而言之,这个二元主体,之所以能够形成和谐统一的架构,就在于它们作用于同一对象,即作品。所以,作为一名文学编辑,必须牢固树立这种主体意识。通俗讲,就是知道“我是干什么的”。

      2.文学编辑分类 按照传统划分,编辑的分类包括两种,文字编辑(Copy Editor)和美术编辑(Art editor)。其中,文字编辑主要负责行文措辞、知识点描述、内容结构,需要揣摩分析文本的选题、中心思想、观念价值,情感定位等重要因素。所以编辑具有专业偏向性,比如文学。 文学编辑按照功能,可以细化为文字编辑、责任编辑、采集编辑、文案编辑、活动编辑、论坛编辑、翻译编辑、执行编辑、特殊编辑,以及全能编辑等等。按照这种划分,网络文学编辑,应该属于全能编辑。 网络文学编辑的工作范围包括:负责网络文学作品的文字编辑、筛选、校对工作;负责新作者的发现、挖掘和培养;负责网络文学作品概要或简介编写工作;负责对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和推荐。后两者常常通过编者按语体现出来。 3.接受美学 谈到编辑定位,如果展开来讲,就不能不说到一种美学理念。大家知道,编辑是文学作品生产过程中的一个中间环节,它的上游是作者,下游是读者,上下链接着文学创作者和文化受众。在这种特殊的文化结构中,编辑,就不能不考虑受众的因素,它是文化传播的终端。接受美学,恰恰从文化受众的角度为我们正确认知文学编辑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提供了颇有意义的理论借鉴。 接受美学,二十世纪中期兴起于德国的一个文学流派,它的特点在于,与传统的文学研究注重作者与作品不同,而是把侧重点放在读者身上。换而言之,就是强调文化受众在文学活动中的作用,实现文学研究的重心的根本转变。 接受美学认为,文学作品要通过欣赏者的阅读和接受,才能实现它的艺术价值,艺术魅力,没有读者的主动建构,文学作品只是密密麻麻的线条符号而已,缺乏鲜活的艺术生命力。 接受美学的创始人、德国文艺理论家姚斯说:“一部文学作品,并不是一个自身独立,向每一个时代的每一个读者均提供同样的客体,它不是一座纪念碑,形而上学地展示超时代的本质,它更多地像一部管弦乐谱,在其演奏中,不断获得读者新的反响,使文本从词的物质形态中解放出来,成为一种当代的存在。” 文学作品是通过作家与读者的期待视野互相作用而获得生命的。读者的期盼与视野由读者以往的欣赏经验、欣赏趣味以及个人的素质等方面构成,同一文学作品在不同读者眼中,会不断产生出新的意义和价值。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文学作品就是一种召唤结构,其中包含许多空白,这种空白召唤读者的主观意识去填充和丰富。 文学编辑,就是这种召唤结构的中间媒介,必须带着强烈的读者意识介入这个结构之中,主动自觉地把作者与读者衔接起来,成为一个有机的文学链条,实现文学的最大价值。所以,文学编辑,不仅要研究和尊重作者,同时更要研究和尊重读者,给读者创造更大的欣赏和体味空间,追求最大化的审美价值。通俗说,就是注重文学作品的召唤目的,追求作品的关注度。 

思考题:

1.什么是文学编辑?

 2.如何正确理解文学编辑的作用?

 3.为什么说网络文学编辑是全能编辑? 

4.什么是接受美学? 

第四节 文学编辑具体工作程序和内容 

      高更曾画了一幅画,提出了三个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向哪里去。这也是哲学研究的终极问题。倘若说,以上的话在于说明文学编辑“我是谁”、“我该做什么”,那么,接下来,似乎就应该了解,“我该怎么做”了。 编辑界流行一种行话,叫做“编辑六艺”。

      所谓编辑六艺,是编辑的主要工序流程,包括选题、组稿、审稿、加工、成书发排、校改付印六项。 也有业内人士建议,把“获取信息”加进去,即“编辑七艺”。这就是编辑的具体工作内容。不过,这个“六艺”、“七艺”更多地针对出版业编辑而言。如果结合到网站文学编辑,可以把后两项合并为一项,那就是选题、组稿、审稿、加工和校对发表五项内容。另外,由文学网站来稿相对宽泛自由的性质所决定,选题和组稿也不很严苛(主题征文除外),一般都是“海投”、“海选”。所以,这两项相对也比较宽松。那么,编辑的工作的重点内容就集中在审稿、加工和校对发表这三项上。根据网络文学的特点,我们再加上一项编者按语。基本就反映出编辑工作的整体内容了。 

     1.审稿:对于文学作品进行初步审核,是编辑的首要工作。它决定编辑对一个文本的做出的处置方向。一般处置有三种方式:一是略加润色,给予刊发;二是返回作者,提出修改意见;三是不予刊发,退稿。所以,初审就显得尤为重要,编辑要根据文本的思想、主题、语言、情感,乃至艺术、审美方面做出判断,给出是否具有相应文学价值和社会意义的意见。 

     2.加工:是编辑工作最为核心本分,也是考量编辑处理文本能力的重要环节。一片文学作品能否更好地体现其文学生命力和感召力,就在于精雕细琢。编辑要根据主题需要认真推敲文本的字、词、句、段、章,进行删改、补充和润色,提高作品的文学质量。

      3.校对:按照原稿去审查订正排印或缮写的错误。古代称之为“校堪”或“校雠”,是出版编辑过程里的一个必须工序,校对的重要性校对是保证文本质量的重要环节,是对编辑工作的继续和补充。网络文学的特殊性在于无纸化,一般不存在原稿与改正稿之间的纸质文字对照,但并不等于不需要校对。可以把校对与刊发前最后一遍复检结合起来,既勘误语言,也改正在政治思想上和科学性上遗留的不准确的提法和词句。另外,网络文本对比纸质文本,在此还有很的的优势。依据权限,可以对发表后的文本进行追加修改,避免了纸质文本一经刊发便盖棺论定,不可更改的弊端。 

     4.按语:是编者对予以发表的网络文学文本的评语。也是网络文学的一个重要编辑特征。有些类似于纸质文本的前言、序跋或作品简介等文体。可以有解释、提示、交代、分析、评价等多种方式。一般都设置在发表文本之后。对于读者深入了解文本具有重要的作用。 

思考题: 

1.什么是编辑“六艺”? 

2.网络文学编辑主要工作内容有哪些?



 第五节 如何做好网络文学编辑 

     以上,我们侧重从理论角度阐述和介绍文学编辑工作,“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有些经验丰富的编辑工作者,给出了一些编稿技巧,综合这些经验,结合文学网站编辑工作实际,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值得重视,不可或缺。 

     宏观着眼,通览全篇。主要目的在于了解文章大概情况,但不是走马观花,而是有侧重地浏览。包括标题、开头、结尾,主题思想,艺术特色、整体结构等方面。为下一步细致编辑奠定基础。 

     结构着手,勾勒雏形。首先将文章的框架确定下来,换而言之就是确立骨骼支撑。如同人像雕塑,首先将人的外观形态轮廓勾勒出来。这就需要根据主题删砍一些不必要的内容,形成文章的基本样式。

      微观着力,精雕细琢。包括按照普通话标准,修改错别字、不恰当的词汇、病句,理清文章情感线索或逻辑线索,最后,对一些关键语句反复推敲、提炼,追求更美的艺术效果。 画龙点睛,精制标题。有人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就是说,准确、精致、凝练、含蓄、深刻的标题,是吸引读者最重要的一环。譬如街上的商铺,大商场的牌匾体现雄伟壮观和富丽堂皇,借以展示它的实力,小店铺力求别致,细腻,追求小而精消费刺激效果。文章也是如此,有时读者可能一瞥之间就能从题目上确定是否阅读。不过,这里附带提一下,追求标题的艺术效果,不等于“标题党”那种危言耸听,罔顾事实,大肆渲染,极尽夸张的做法,那不是文学,甚至都不是伪文学,仅仅是夸大其词的商品广告而已。标题一般不宜过长,以能够巧妙地反映主题,又不至于过于直白为宜。采用记叙性、抒情性或思辨性的标题都可以,但必须符合文字风格,契合文章主题。

      秉持质疑,审慎精读。对修改后的文章,最好不要用欣赏的目光去阅读,而要持质疑的态度和审视的目光去精读,这样,就容易发现不当之处,即使是标点,也不放过,对不确定的细节(标点、字、词、句、段落等)反复斟酌,认真推敲,确保思想健康、情感自然、语言规范、逻辑清楚。

      尊重文本,编按精准。网络文学的特点是都要编写编辑按语。编按集中体现编辑的思想道德水准、艺术审美层次和感知文本能力。编按表明编者的态度和意见、提示要点、交待背景、补充材料或借题发挥。通常起到强调重点、表明态度的作用。 按语有评论性、说明性、解释性三种,其中评论性按语是最重要的。它的特点是片言居要,褒贬鲜明,集中体现编辑的文学鉴赏水平和对文本的领悟能力,是考察文学编辑的一项重要参考依据。编按一般以二百字左右为宜。所以,必须紧密结合文本,有的放矢,精准评价。既有高度,也有细节,切忌高谈阔论,游离文本,千篇一律。出于对作者的尊重,编辑口吻要冷静客观,以褒扬和鼓励为主,不宜过多掺杂脱离文本的个人情绪。但一定要概括出文本的主题思想、语言特色以及风格,也可以给出提升的具体意见或建议。当然,这种建议可以采用其他方式交流。譬如《江山文学》的“飞笺”以及微信等。 思考题:

1.网络文学编辑应该注意哪些编辑技巧?

 2.你如何使用按语? 

第六节 文学编辑的基本素质要求 

     加强文学编辑队伍建设,提高文学编辑的审美能力和文字处理水平,是每一个文学网站的重要工作。尤其是当下,网络文学发展迅猛,如火如荼,文学编辑队伍庞大,许多编辑都并非专业工作者,而只是出于情趣爱好,业余从事文学编辑工作,所以,提升文学编辑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作为文学编辑,除了一般工作上所需的审慎细心、敏锐观察力、良好沟通、清晰逻辑与分析能力之外,也需要有灵活的思维,可以产生源源不绝的创意想象。当然,一定的文字撰写能力也是一项最基本的要求。 

     文学编辑与文学的亲缘性.决定了丈学编辑的专业水准不仅仅拘于文本处理的优劣,还取决于其艺术造诣的高低(鉴赏力、创作力、艺术理论修养等方面)。古人讲:“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编辑的“器”是什么呢?就是文字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有很多人认为,编辑学是杂学,就因为吕不韦门客编纂的《吕氏春秋》为杂家的代表著作。不过作为编辑,广泛涉猎,博学多艺还是应该的。现代网络科技的发展,为增长和摄入知识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遇有不懂的问题,就可以去问“度娘”。但作为文学编辑,至少要对各种文学体裁相对熟稔,这也是文学编辑的基本功。所以,处于这样一个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文学编辑也需要学习、学习、再学习。

      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与文学相关的知识和信息。譬如宏观上说,了解文学流派、文学思潮、文学现象、文学动态,譬如什么是自然主义创作理念等等。中观上说,熟悉各种文学种类以及各自的文学特征,譬如区别什么是散文、什么是散文诗、什么是诗歌。散文和诗歌自然一目了然,可散文诗与散文,散文诗与自由诗之间似乎就不是很容易辨认。

     微观上说,掌握最基本的现代汉语语法知识,谙熟字、词、句、段、章的处理,譬如,正确使用最基本的“的地得”、“了过着”等结构助词和时态助词。 另外,从技术角度说,网络时代,文学网站的主要工作方式和手段不外乎电脑和手机。科技的迅猛发展,为网络文学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技术支撑。文字编辑方式取代了早期麦金塔电脑上的SimpleText。文字编辑可读取的文件格式已经包括Rich Text Format、Rich Text Format Directory以及纯文本文件。这就要求网络文学编辑还要具备基本的网络信息处理能力,熟练运用文本处理功能,提高文字工作效率。 数字时代,传媒产业模式和内容发生新的变化,编辑的传播理念和媒介素养同时也受到巨大挑战。编辑不再是单一的稿件文本把关人,而转向知识的传播者;原本的单向传播转化为互动式交流传播;编辑工作重心由发表转向传播效果的实现。所以,要求文学编辑要加强与媒介、媒体和媒体受众的了解和交流;形成切实提高媒介素养的文化环境。 现在流行“角色丛”这个概念。角色丛又称角色集,是指一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角色。角色丛的存在,说明了社会角色的复杂性和角色之间的相互关联性。 这个概念是由美国社会学家默顿提出的。默顿认为,角色丛是“人们通过占据特定的社会地位而具有的一整套角色关系”。任何一种社会地位都会使个人卷入多种角色关系;或者说,当一个人进人一种新的地位时,通常不只是获得单一的角色,而是获得一个角色丛,以满足不同人的不同期待。 这里,我们只是借这个概念来描述网络文学编辑角色丛的形成和存在。

     网络的存在,让文学编辑与作者形成一种线上的关系,这在某种意义上让他们之间又多了一层极具时代性关系,即网友,也是现代文学沙龙意义上的“文学群”。这种关系从网络维度上说,是一种虚拟的关系,因为一切文学创作和编辑活动都是在网上进行的。但又是真实的,网络则是这种契约关系的背书人。因此,必须处理好这种文学关系,为协调、加强这种关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使得作者、编辑乃至于读者形成一种既松散又紧密的关系,这对于网络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支撑。作为文学编辑,要适应和充分利用这种科技成果,处理好这个特殊的角色丛,有效地把作者、读者衔接起来,提高文学传播能力。 

思考题:

1.网络文学编辑的基本素质要求是什么?

 2.你如何理解“角色丛”这个概念? 

     朱熹有《观书有感》一诗,其诗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诗句可谓耳熟能详,只是理解上因人而异。我忽然觉得,那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倒是与编辑工作颇为契合。没有编辑辛勤修改润色,没有编辑再创造的形象思维,一篇文学作品的成功问世便无从谈起。所以,对于作品而言,编辑不啻一股淙淙的活水。通过上面的介绍,足可见网络文学编辑的重要,说它是滋润网络文学作品的一股“活水”,似乎并不为过。 殷切希望网络文学编辑,能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忠贞不渝,恪尽职守,为网络文学的蓬勃发展,日益繁荣贡献出应有自己的力量。

                                                      

                                                               江山文学网摆渡物语社团

                                                    http://www.vsread.com/assn/st-868.html




总结语:编辑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对文学修养要求也很高。但网络文学兴起之后,编辑的队伍就扩大了。如何做一个合格的“网编”,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今晚沙漠孤月清老师全面系统地讲解了“网编”的定义、“网编”的责任和如何做好“网编”等问题。讲得很到位,讲得很专业,讲得很精彩。


共0页 0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