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夜校讲座】2020年第十二讲:浅谈文学创作心得
2020-10-11 19:34:47
【江山夜校讲座】2020年第十二讲:浅谈文学创作心得
主持/夜校校长:云静水闲
主讲人/社团顾问:寒塘瘦石
寒塘瘦石简介:
本名:刘宗岱,笔名:寒塘瘦石,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在多部影视作品中任编剧、导演,其中在八一电影制片厂制作的电视连续剧《别再让女人流泪》任编剧。并出版长篇小说《公安魂》《都市之狼》等。创作格言:“讲一个好故事,让人物站起来。”
2020年2月注册江山文学网,目前任“柳岸花明”社团顾问。已发表长篇小说9部,中短篇作品五十余篇,共计300余万字。
文集: http://www.vsread.com/space/myspace-92883.html
尊敬的江山夜校校长、尊敬的各位江山文友:大家晚上好!
我是江山文学网签约作者寒塘瘦石,是柳岸花明社团的顾问。我是今年二月才进入江山文学的新作者,很多方面都需要熟悉、适应和学习。非常感谢夜校给了我这样一个和大家一起学习交流的机会。
我从事文学创作几十年了,虽然没有多大的成就,却也有一些微不足道的创作心得体会。本来不好意思在各位同仁跟前班门弄斧,深恐贻笑大方。但在柳岸花明社团社长老百老师的引导和鼓励下,恭敬不如从命。因为我不是来夜校讲课的,写作水平也很有限,所以不敢奢谈应该如何进行文学创作,更不敢指导应该如何进行文学创作。因为那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不是我这样的作者能够讲得明白的。我只是借江山夜校这个平台,跟众多江山文友进行一下创作心得交流,彼此共勉而已。而我所要讲得,也仅仅是我在小说、影视剧本的创作实践中,摸索出来的心得体会,因而没有什么章法,也不一定适用于大家。如果能够稍微给大家一点点的启发或借鉴,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我将会感到十分的欣慰和荣幸。
我们闲话少敍,言归正传。开门见山地说,我以为文学创作可以笼统地分为两大阶段,也就是“写什么”和“怎么写”,这也是我在初学写作时深感头疼的两个大问题。下面,我就分几个自然段落,谈一下自己切身的心得体会。
一、文学即人学
初学写作那会儿,手握笔杆子,常常因为找不到自己喜欢的选题而苦恼。看到有的人左一篇小说,右一篇散文,老有写不完的题材,真是打心眼里羡慕人家。其实,自己之所如此徬徨,那是因为没有真正闹明白“写什么”,所以才茫茫然无从下笔。
那末,写什么呢?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思索,自己终于悟明白----当然是写“人”了。“文学即人学”是高尔基提出的一个文学见解。我认为,这个见解十分精辟。首先,我们应该弄明白文学反映的对象,是社会中的人。所要表现的内容,是人的现实社会生活。也就是通过讲述一个故事,描写人的思想、人的感情、人的性格、人的命运,如实地反映我们的社会生活。
这就是说,无论一部什么样的文学作品,倘若脱离了“人”,也就不成其为文学作品了。即便是描写如《西游记》中的孙猴子、猪八戒、牛魔王这样的动物形象,抑或是《聊斋志异》中的聂小倩、辛十四娘这样的鬼魅狐妖,均通过人格化的描写,赋予了他们人的思想、人的感情、人的性格、人的命运。《西游记》和《聊斋志异》之所以具有那么顽强的生命力,不但故事讲得好,而且书中的人物都那么活灵活现。
当然,有些文学作品并没有直接去描写人。譬如一首诗、一篇散文,看似是在描写自然界中的景物,但是它所传递给读者的,仍然是人的感觉、人的情绪、人对世界的看法。
二、深入生活要下马看花
既然文学创作是作者对人性和社会的诠释,所要描写的是社会生活,那么作者就必须熟悉并理解所要描写的现实社会生活。即便是反映历史上某一个特定社会环境的风貌,你也要大量阅读历史资料,并且结合自己对人性人情的深刻认识,从而挖掘出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思想感情、认识感受以及审美积累的创作素材。有了这些素材,你才能编织出自己理想的作品。
我以一位老作者的名义,忠心劝告年轻的朋友,千万要脚踏实地地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理解生活。要下马看花,不要走马观花。那种“蜻蜓点水”的方式,只不过是熟悉生活而已。对于具有一定生活积累的作者来说,这种方式也不是不可以。因为在具体进入创作的时候,他会把以往积累的生活经验调动起来,从而弥补“蜻蜓点水”方式的不足。但是对于年轻的作者来说,毕竟阅历尚浅。本来生活经验就不怎么丰富,再不认真锤炼自已,那么写出的作品,就会由于思想疏浅,生活匮乏,从而变得无病呻吟、空空洞洞、如同嚼蜡。
很多有声望的作家、理论家,再三强调一定要写自己熟悉的题材。尤其是初学写作者,更应该如此。写你熟悉的生活,能够左右逢源,得心应手,这是很多作家的经验之谈。如果靠道听途说打听来的故事进行文学创作,那么你的文学生涯将会变得黯淡无光。什么才是你熟悉的题材,那就是通过深入生活而体验到的人生真谛。
我创作的电视连续剧《空港情话》(原名《别再让女人流泪》),实际是一部“命题作文”。那是应舟山普陀山机场的邀请,写一部反映小型民航机场锐意改革的影视剧。但是对于我来说,机场是一个异常陌生的环境。我也很少乘坐飞机,仅仅从感观上知道机场是个什么样子。假如采用“蜻蜓点水”式的方法去体验机场生活,是根本行不通的。于是乎,在机场领导的安排下,上到非管制人员禁地的机场塔台,下到负责为航班配餐、清扫机舱卫生的后勤,几乎每一个部门都走遍了。不但是“下马看花”,而且还要“埋头实干”。除了召开座谈会,还跟机场工作人员交朋友、拉家常,从而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素材。在投入创作时,又调动了自己平时积累的生活经验,将机场改革的艰辛,延伸到家庭大起大落的感情纠葛之中,这才按约定完成了预期的创作任务。电视剧投放全国一些星台之后,反响还是不错的。假若我不深入机场的每一个角落,不了解机场员工的工作情况,不熟悉他们的喜怒哀乐,我就是有妙笔生花的本事,也无法创作出反映机场改革的影视作品。
说起来,所谓的体验生活,其实也并没有那么神秘。我们每天都生活在人群之中,每天都经历着各种各样的事情。你的亲朋好友邻居同事的喜怒哀乐,甚至偶遇的路人发生的稀罕事儿,几乎每天都呈现在你的眼前。只要你认真地观察,就会被他们的故事吸引。这不就是生活吗?这不就是写作的素材吗?积累到一定程度,把这些个“人和事”梳理起来,你就会从中感悟到人性、人情、人的思想脉络、以及命运的因果关系。你把这些感悟到的东西仔细地贮存起来,那就是你宝贵的创作素材。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派上大用场。
当年,八国联军占领之后的天津,是一个畸形发展的城市,洋行买办和青帮混混之流盛行。这个号称北方第一大商埠的水旱码头,不知演绎了多少惊天动地、可歌可泣的故事。我从小生长在天津,不但对于租界地的生活十分熟悉,对于天津卫的三教九流也比较了解。很久以来,就想以天津三十年代为背景,写一部反封建、反侵略、反卖国的斗争故事,意在讴歌炎黄子孙的民族精神。为了创作长篇小说《沽上风尘录》,我曾查阅了几百万字的历史资料,并做了大量的笔记。我自以为这部小说以排山倒海的气势,演绎了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惨烈争斗,同时也演绎了一场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作品不但反映出了当时的历史风貌和时代脉搏,也饱含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百姓心态。
如果我没有长期积累的生活素材,不查阅几百万字的历史资料,怎么可能写出这样一部悬念迭起,险象环生,极富传奇色彩的长篇小说呢?通过这部小说的创作,使我进一步认识到,如何挖掘和把控素材,与作者的个人经历、生活体验,以及写作功力,息息相关。一个不懂得生活,不了解社会,却能够写出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那简直成了天方夜谭。
“写什么”,绝对不是作者自己的头脑发热,凭空臆念出来的东西。它是靠作者通过悉心观察社会,深入体验生活,从而发现出了你迫切想要描写的人物和事物。这样你就会有了灵性,有了强烈的创作欲望。当腹稿酝酿到了一定的火候,你就会有一种欲罢不能的感觉。正如十月怀胎,瓜熟蒂落,顺理成章地自然生成。
三、写作动机
文学创作是一门形象思维的审美艺术,它需要有高度的灵性、高度的智慧和绝对的创造性。决不是靠匪夷所思的天马行空,胡编乱造,就可以达到创作的高度。尤其是一些初学写作者,希图把文学创作当成是一种谋生的手段,而忘记了文学的神圣性。诚如所知,文学作品的确能够卖钱,也的确可以成为谋生的职业。但是,如果忽略了文学创作的责任和使命,一味地追求金钱利益,那么你所写出的作品,就会为了迎合低级趣味,变得格调低下,庸俗不堪。倘若一个作家沦为只图赚钱的写书匠,他还能在文学道路上走下去吗?
不瞒大家说,多少年来稿费确实是我的一笔可观的收入。假如没有稿酬的吸引,我也不会写出那么多的小说作品。我创作的武侠长篇小说《天罡剑侠》(原名《邪仙浪魔》),就是应书商约稿而创作的。书商开出的稿酬,远远高于出版社给的稿费。那时候,还算是年轻吧,精力旺盛。每个通宵,洋洋洒洒地写上一万字,并不觉得累。45万字的作品,一个多月就脱稿了。后来,由于出版界的不景气,我几乎放下了小说创作,全身心地投入了影视生涯。现实地讲,影视创作的片酬,又远远地高过了武侠小说的创作报酬。
但是说句老实话,无论是哪一部作品,当我进入创作的时候,满脑子都是自己笔下的人物。那些纷繁杂陈的琐事,都不复存在了。那时节,从来没有想过笔下的这部作品,可以卖多少钱。也许有的哥儿们会问,真的是这样吗?我不敢昧心撒谎,确实如此。那末,我为什么没有写出不朽之作呢?我想,从大处讲,我可能不占“天时、地利、人和”;往小处说,是我的功力不够,思想意境还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
我这样讲,是为了忠告那些有志于文学创作的朋友,写小说写剧本,确实可以名利双收,但是千万要有一个好的心态。带着正能量的思想感情,悉力深入生活,体验生活,那样你就会发现大量好的创作题材,从而正确地反映现实生活,并坦荡淋漓地揭示社会现象。也只有写出好作品,你才能心安理得地享受着名利双收的果实。
四、作品要有灵魂
当你有了丰富的生活积累,贮存了大量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这仅仅是一个方面。而更重要的是,你将赋予作品一个怎样的灵魂。也就是说,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首先要有一个宏扬正能量的主题思想。好比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无论再怎么花容月貌、英俊倜傥,假如没有思想,就如同没有灵魂,那只能是一个酒囊饭袋、行尸走肉而已。这样的人,你喜欢吗?亦如一部文学作品,没有思想内容,通篇都是文字游戏,那能称之为“文学作品”吗?当然不能!
诚如所说,做为一名立志于文学创作的作者,在深入体验生活的同时,不能放松武装头脑。倘若不能正确地树立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不可能识别生活中的“真善美”与“假丑恶”。那么当你进行作品的选题和选材的时候,就会发生错乱。这是很危险的。如果你只是孤芳自赏,倒还罢了。如果你去发表,就会误人子弟,贻害大方。
过去有一种说法,叫做“要写革命文,先做革命人”。也就是说,要树立全心全意为革命写作的明确目标,大写社会主义,大写英雄人物,努力塑造工农兵的英雄人物形象。如今,典型人物已经从“高大全”走向“平民化”,这是还文学作品的本来面目。但这并不是说,就可以不要文学作品的思想性了。
人都在一定的社会现实中生活,特定的典型环境产生特定的典型性格。所谓的“典型环境”,是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只是人物活动、故事发生的场所,而且表现出时代风貌、社会制度、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此作为文学作品,尤其是小说体裁的文学作品,在典型环境中塑造典型性格,这个宗旨是不会变的。正如矛盾先生所言:“典型性格的刻划,永远是艺术创造的中心问题”。也只有这样,才能够表现出产生典型性格的社会基础,表现出典型性格的社会意义。这样的文学作品,才有社会价值可言。
有些作品,不用你刻意地去挖掘,作品的立意就已经树立在那里。譬如我创作的长篇小说《桃花党》,那是一部描写抗日英雄的作品。芦沟桥事变后,天津危在旦夕。日本驻津特务机关,秘密策划在日军占领天津之后,随即成立日伪汉奸组织“维持会”。为了破坏侵略者的阴谋,巾帼英雄梅亚男,展开了一系列惊险曲折的斗争。维持会在册的汉奸,先后被暗杀,万分惊恐的日本驻津特务机关,惶惶不可终日。同时,梅亚男与私人侦探华欣迥肠荡气的爱情纠葛,与一连串的奇案交织在一起,更加丰富了故事内容,进而也丰满了人物形象。小说发表之后,天津广播电台两次全文播讲。潇湘电影制片厂,也拍摄成电影《惊魂桃花党》在全国公映。这样的作品,还用得着费神琢磨它的主题思想吗?
五、略谈创作方法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都是反映社会现实问题。它们的区别,主要在于反映的方式不同。简而概之,现实主义是按照本来的面目再现生活,而浪漫主义则是按照理想的样子去表现生活。在这里我们不探讨文学艺术创作方法的两大流派,但是我觉得大家应该了解一下我国多年来所遵循的创作方法。
1942年,毛泽东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地提出,在艺术方法上,“我们是主张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的”。1953年9月,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再一次明确了“必须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方法”,认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方向,是‘五四’以来中国新文学运动的基本方向”。1958年之后,毛泽东又提出了“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
革命现实主义,是无产阶级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其特点是要求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生活,表现生活,从现实的革命斗争发展中真实地、历史地和具体地去描写现实,通过典型人物、典型环境的描写,深刻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本质。革命浪漫主义,同样是一种无产阶级的文艺创作方法,特点是在写实的基础上利用夸张等手法,以此来鼓舞人民的斗志。
近几年来,文艺理论界对现实主义、革命现实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等创作方法,重新进行了探讨。许多作家还吸收了西方现代派中某些创作方法。我个人认为,“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依然是当前被大多数文学艺术创作者所普通接受的创作方法,并占据着主流地位。
六、不同的构思风格
在构思一部作品的时候,通常有两种风格。一种是先做好通篇布局,每一章甚至每一节都思谋好,并详细地把它落实在纸上。我有一位作家朋友,非常有耐力,他将自己的写作大纲,按章按节详尽地写在对开的新闻纸上,然后悬挂在书桌的正上方。他每天坐在书桌前,端着茶杯面壁凝思,不停地往那张“写作蓝图”上写写画画,添加新的内容。直到认为人物设计和情节设计,甚至是某些细节设计,差不多全都捋顺了,他才按部就班地进行创作。
还有另一种构思风格,那就是大略地思索一下,自己想要写一部什么样的作品,然后先设计出正反面的主要人物,开篇的重要情节,以及粗略的故事走向。或是人物牵着情节走,或是情节牵着人物走。挥笔创作,一气呵成。我比较喜欢后一种。即便是创作像《公安魂》这样的长篇小说,我也没有写过详尽的创作大纲。
当然,我只是简单地举出了这样两种不同的构思风格。由于每个人的素质不同,习惯不同,所采用的方式方法也不尽相同。究竟哪一种风格更适合于你,完全取决于自己的选择。
七、小说的敘述方法
对于小说创作来说,关键是“讲一个好故事,让人物站起来”。那么问题就来了,怎样才能讲好一个故事,让笔下的人物“活”起来呢?
首先我们要明白,故事不是流水帐,它是靠作者用一种独特的方式,将情节、节奏、人物、环境,巧妙地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一个结构严谨的故事。同时,故事发展的脉络,要符合逻辑,要合情合理,不能凭空想象,更不能信马由缰地偏离主线。要把故事设计得有逻辑、有目标、有冲突、有高潮,即使没有跌宕起伏的汹涌波涛,也应该有感动人心的柔美浪花。
同时,能不能“讲一个好故事,让人物站起来”,这与作者选用的敍述方式和角度,也有一定的关系。敍述方式有正叙,倒叙,穿插,意识流等等,这些自不用说。在这里,我想侧重谈一下敍述的角度。
我创作的《红尘花雨》,是一部用第二人称写作的长篇小说,也是我大胆而冒险的一次尝试。这种写作手法难度很高,存在着很大的风险,成功者很少。但是,第二人称的叙述方法,深深地吸引着我。它与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叙述方法,有一个明显的差异,那就是它有着非常强烈的感情倾向,可以更直接、更自然、更亲切、更生动地讲好一个故事,增加亲切感,拉近读者与作者之间的距离。另外,我之所以使用第二人称写作《红尘花雨》,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小说的题材所决定的。
《红尘花雨》描述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两个花季少男少女发生的爱情故事。他们共同经历了难以想象的磨难,彼此相守着说好的生死约定。在社会与家庭的欺凌和歧视下,充满了太多的无奈、太多的眼泪、太多的痛苦和太多的压迫。但是,他们没有低头,没有退缩,更没有放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们那份纯纯的毫无杂质的情感,犹如雪域高原巍峨的雪山、圣洁的湖水,是那样的惹人羡慕、让人心动、令人无限神往。他们用纯洁无瑕的爱情,向人们揭示了什么才是人生真正的伴侣。那份“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爱情,是一种习惯,是一种亲情,是一种融入生命的至爱。他们携手走过了一程又一程的艰辛道路,共同拥有着一生一世的灿烂。这灿烂虽然并不辉煌,但却闪烁着绚丽的生命之光。
曾有人说,第二人称的小说是不存在,作者不可能用“你”做为书中的主人公。若说很少有作者运用第二人称写小说,我承认这是事实。但是若说第二人称的小说不存在,又该怎样看待卡尔维诺的《寒冬夜行人》和塞缪森·理查森的《帕梅拉》呢?
第二人称的写作,具有广为人知的呼告效果,这是不争的事实。《红尘花雨》中的“我”看似是书中的主角,然而真正的一号人物是作品中的“你”。通常将“你”这个貌似配角的人物,称之为“隐藏主角”。第二人称的写作手法,能够使读者迅速地把感情调动起来,融入到作品中去。
有些人认为,第二人称的作品,主要是抒发情感,可以淡化或忽略情节的描写。其实不是这样的。小说的三大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或是通过情节的展开和环境的渲染,从而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你把情节淡化了,甚至忽略了,那就不叫“小说”了。但是,并非任何一个题材的小说作品,都可以用第二人称来敍述。譬如,我所创作的长篇小说《沽上风尘录》,就绝对不能用第二人称来写作。以我的个人经验来说,选用哪一种敘述方法,要根据什么样的题材来决定。
八、情节·细节·人物
我们既然是要在“典型环境中塑造典型性格”,那么你笔下的这个人物,必定有自己独特的外貌特征、语言特点和行为动作。人物的内心世界,也不会与他人一样。如果能够恰到好处地全方位予以描写,人物形象自然就会丰满起来。而使人物能够丰满的更重要一点,就是写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思想性格,并由此而揭示出深刻的社会内容。
要想让人物站起来,必须要让人物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这是无可置疑的。而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段,无非是通过对于人物外貌、语言、行动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使之惟妙惟肖,呼之欲出。创作实践证明,这是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方法。俄国作家果戈里曾说过:“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钥匙”。这说明对于人物外貌的描写,是多么的重要。
依照中国传统的小说表现手法,以少许的笔墨,三言两语便能勾勒出一位栩栩如生的人物。比之国外那种静止的、大篇幅的进行外貌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使读者不感到厌烦。当然,我们也不排除一些大手笔,用异常优美的语言,大写特写人物的外貌和心理活动,给人以美的享受。而要做到这一点,那是需要具有超强的文学功底的。就我个人的创作习惯而言,倒是一直在追求“画龙点睛”式的外貌描写。
顺便在这里带一句,对于作品中的描景状物,中外的风格也不尽相同。外国文学作品,喜欢用细腻的笔触,对景物进行大篇幅地描写。这在中国的名著里,似乎很少看到。我个人以为,描景状物在小说作品中,不应该是孤立的行为。描写景物,应该有助于对“典型形象”的刻画。大篇幅的景物描写,会给情节的走向带来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对于以情节取胜的小说,更不宜于使用如此的创作手法。
在情节中刻画人物,在刻画人物时推动情节。这样的文学作品,更招读者喜爱一些。但是我们应该注意到,情节可以虚构,但细节一定要真实。不然的话,就会变成空中楼阁,不接地气。大家都知道,生活的真实不等同于艺术的真实,但艺术的真实必须来自于生活的真实。換句话说,也就是俄罗斯文艺理论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提出的,艺术素材来自生活,生活素材需要艺术家筛选,再创造。生活中所有的点滴小事,或者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都可以作为创作素材。而作家则通过艺术手段的加工,从而创作出耐人寻味的文学艺术作品。“文学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这也是被我国的文学艺术工作者普遍认可的理念。任何一部脱离现实生活的文学作品,都逃脱不了自生自灭的命运。即便是写天马行空的武侠、悬幻体裁的文学作品,也离不开生活的土壤。一部优秀的小说,一定是情节合理、人物传神、细节真实、语言文字成熟,并具有鲜明的主题思想,以及深邃的社会内涵。
故事中的情节,不是作者安排给人物的,而是人物在自己的发展轨迹中,自然而然做出的一些行为举动。我的一位文学朋友曾对我说过,作者握有作品中人物的生杀大权,想让谁生谁就生,想让谁死谁就死。其实,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在创作实践中,书中的人物一旦“活”起来,他自然就有了自己的命运,不是作者能够随意摆布的。如果硬要去扭转,作品就会出现硬伤。
往往会有这样一种情况,在你构思作品时,本没有设计某个人物。但是在写作过程中,他突然跳了出来。我们通常把这样的人物,称之为“飞来的人物”。而这个人物一旦出现,往往活灵活现,生命力极强。甚至成为了作品中的重要人物,让你感到始料不及。
九、文笔·悬念·主线副线
有人认为,一个故事的好坏,有时会让人忽略其他方面的东西而更专注故事本身,甚至认为文笔也是次要的东西。但是做为一名作者,千万不要有这种想法。叙述故事,全凭文字语言,读者可以忽略,作者怎么能掉以轻心呢?当过编辑的都知道,一部书稿有没有修改基础,首先要看作品结构如何,文笔流畅不流畅。假如没有一定的驾驶文字语言的功力,你怎么可能写出人们喜闻乐见的好作品。语言表现能力,是搞创作的最基本的功底。这一基本功,不是靠一朝一夕所能练成的。它需要具有持之以恒的决心,从造句的时候开始。同时,还要大量阅读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悉心赏析中国的古典诗词歌赋。这就是“破万卷书,行万里路”。小说虽然不像诗词那样讲究韵律,但是语句读起来也要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同时,在同一语句中,尽量不出现相同的文字。毕竟语言优美的小说,更让人喜欢。
很多作者在讲述故事的时候,都十分刻意地追求“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效果。尤其是以情节取胜的作品,更是如此。我觉得,这种追求是值得推祟的。但是要达到这样一个高度,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首先,要善于设置矛盾冲突,善于制造故事悬念,避免平铺直叙。要让作品中的主要人物,不断经受磨难,顺境和逆境交替出现。情节越是曲折,越能引人入胜。当作品推向高潮的时候,突然出乎意料地发生逆转,自然而然就会达到“意料之外”的效果。但是,难就难在“情理之中”了。不过,只要你把人物线捋顺,故事脉络合乎逻辑,发生逆转后的人物和情节,依然没有偏离自己的轨迹,那么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一般而言,一个故事至少要有两条线,也就是通常所说得主线和副线。它们巧妙地交织在一起,可以有效地控制作品的节奏。为了不使读者出现审美疲劳,在紧张刺激的情节之后,用细腻的情感描写来缓和一下读者的情绪,是十分必要的。一部文学作品,如果缺乏对故事节奏进行有张有弛地调节,将是文学创作的大忌。与此同时,千万要牢牢记住极为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切忌让副线压住了主线。一旦喧宾夺主,整个作品的框架结构,就会因发生混乱而坍塌。那么你的创作,就只能以失败而告终了。
啰里啰嗦地讲了这么一大堆,其中有很多东西都是老生常谈,对于诸位文友来说,未必能够起到什么作用。而且由于自己学识浅薄,有些观点很可能偏颇,甚至是错误的。假如出现不妥或谬误的地方,还望各位领导、各位朋友多提宝贵意见。
再次感谢江山夜校给予的学习交流机会;感谢校长及柳岸花明社团的老百社长及副社长和总编老师的热情推荐;感谢那么多的江山文友牺牲宝责的时间,促成了这个创作心得的交流会。
谢谢大家!
江山文学网柳岸花明社团
http://www.vsread.com/assn/st-674.html
总结语:说是“浅谈”,其实内容丰富,道理深刻;而且“心得”很实在,“体会”很实用。一堂精彩的讲座,一次倾心的交流!
|
|
|
2020-10-11 21:33:21
读过老师的作品,再来一堂精彩的讲座,讲座很全面,也很仔细,向老师学习!
|
|
|
2020-10-11 21:34:59
要好好学习,对我们创作起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
|
|
2020-10-11 21:41:33
一堂生动的讲座,是寒塘瘦石老师的经验之谈,我们要认真地学习领会,再创作文学,就会少走弯路。
|
|
|
2020-10-11 21:52:41
讲得真不错,是经验之谈,一定静下心来,认真学习!
|
|
|
2020-10-11 22:12:32
认真读了一遍,还需反复品读、领会、实践。
|
|
|
2020-10-11 22:40:54
看了老师的讲座,真的受益匪浅。我需要收藏,随时品读。
|
|
|
2020-10-12 22:40:27
精彩讲座,收获满满,向老师学习。
|
|
|
2020-10-14 14:13:01
|
|
|
2020-10-17 12:29:06
学习了,可以多多讲几次
|
|
|
2020-10-19 13:46:31
讲座很有实战经验,从中学习到做人为文之道!
|
|
|
2020-10-22 16:41:37
通读老师的讲课稿,实在有益,引领为文者思路与写作方向。多谢老师的善文妙语指点!
|
|
|
2020-10-22 22:09:24
寒老师这堂讲座实在有益,给我不少的启发,尤其是两种构思方法,本人就喜欢后一种,因为我是一个业余写作者,很少有时间去那么细致的构思。-
|
|
|
2020-12-13 22:03:54
一堂很具体,很生动,很有启发性的创作心得,值得个人很好的学习 !
|
|
|
2021-01-15 09:13:36
很实在到位赞赞贊贊美华文精神
|
|
|
2024-11-19 08:09:15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感谢老师。继续学习。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