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记者部 回复本帖
江山记者部

江山记者部 布衣

  • 169

    主题

  • 214

    帖子

  • 215

    积分

【江山访谈】禅意之心,向阳而生——访淡泊宁静社团评论部长菁茵

2021-01-22 13:04:18

江山记者部·人物访谈2021年第3期(总60期)


访谈主题:禅意之心,向阳而生——访淡泊宁静社团评论部长菁茵

江山记者:安平静好君

访谈时间:2021120

访谈形式:文本采访

访谈人物:菁茵

所在社团:淡泊宁静(社团评论部长)

【人物简介】


菁茵,本名徐凤仙,内蒙古巴彦淖尔人,一个喜欢在乡野与文字间行走的女子,文章散见于各类报刊杂志及文学网站。2018112日入驻江山,20191110日成为江山签约作者,至今在江山文学网发表短篇作品一百余篇,在《江山人赏江山文》征文活动中荣获二等奖。长篇小说《青春的烙印》、《逆风起舞》在江山文学网连载。

菁茵江山文集:http://www.vsread.com/space/myspace-81748.html

  

【记者简介】


安平静好君,本名仲爱萍,六零后。广东珠海人,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性格开朗,爱好广泛,擅长创作爱情婚姻等贴近生活方面的作品。近年来,陆续在网络和刊物发表小说、散文、诗歌、杂文、赏析、影评等原创作品1000多篇。20152月注册江山文学网,20189月成为江山签约作者。已在江山文学发表原创首发作品和论坛文章200余篇。现任江山文学柳岸花明社团副社长、江山记者等职务。荣获江山之星、优秀编辑、优秀社长、论坛明星版主等称号。

座右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安平静好君江山文集:http://www.vsread.com/space/myspace-51137.html


2021120,江山记者安平静好君对淡泊宁静社团评论部长菁茵进行了文本采访,采访纪录如下:

      
安平静好君:菁茵老师您好!好久不见了。我受江山记者部委托,今天专程采访您,内心感到非常荣幸。我们曾经一起在柳岸花明社团工作,虽然您现在驻守在淡泊宁静社团,但我们依然是好朋友,希望您我彼此能够畅所欲言,有问必答,来一次心与心的对话,协助我完成这次采访任务,并感谢您接受我的采访。
      菁茵:安平老师好!淡泊宁静社团本就是柳岸花明社团衍生出来的姊妹社团,有着亲密的血缘关系。今日相见,分外亲切。安平老师的名字寓意吉祥,初见时便让我想到张爱玲的现世安稳、岁月静好。跨年之际,能与安平静好君交流,本身就是一次浪漫之约,蕴含着诸多良好的祝愿和美好的期许,很高兴也很荣幸接受您的采访。

     
安平静好君: 好的,我们开始第一个问题。为了了解您,为了挖掘您文字和人品中的闪光点,我仔细拜读浏览了您在江山的文集,惊喜地发现您自2018年元月注册江山文学网至今,共发表作品超过100篇,其中包括两篇长篇小说,精品加绝品共76篇,占发表作品总数的62%,可谓是质量上乘的高产作者,收获满满,可喜可贺,令人钦佩!请问您对文学的热爱和执着,其动力来源于何处?
     菁茵:安平老师过奖了,说来惭愧,江山如画,高手如云,我并不是一个特别勤奋精进的作者,无法定时定量进行创作。但文字,已然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记得当初在校园时,最喜欢泡图书馆,也喜欢做阅读笔记,但学生时代写的文章仅限于老师布置的命题作文。后来毕业分配、参加工作、成家生子,一度被琐碎杂事淹没。直到某天,我的婆婆突然因病离世。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直面死亡,一种巨大的悲伤与失落,令我陷入思考:人活着,究竟有什么意义。一种情绪在我心中不断积聚膨胀,急需要一个出口,于是一天晚上我哄孩子睡着后,提笔写了《怀念婆婆》,写完后竟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清楚的记得那是2004年,后来这篇文章在《巴彦淖尔日报》及《内蒙古日报》陆续刊登。从那以后,世界仿佛向我打开另一扇窗,文字成为照亮平凡生活里的一道光芒。物质世界是有形的、模式化的,但精神世界,可以无限延伸,也有无限可能。文字,让灵魂变得轻灵,它能营造出另一个相对轻盈的世界,帮我们与沉重的现实进行抗争,不致于被生活的压力打压得完全变了形。对于我来说,文字,是情绪的出口、是精神世界的食粮、是抚慰心灵的良药。而今,只要有灵感,我便会拿笔记录下来,这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安平静好君:是的,作品本就来自于生活。第二个问题,我想请您谈谈您作为一名政府机关工作人员,您的职业与写作有关联吗?您又是怎样巧妙地处理这两者关系的?

菁茵:有一定关系,我是负责单位对外宣传的,一直从事的都是和文字相关的工作。说到这儿,想到美国当代卓越的心理治疗师托马斯.摩尔,他曾在自己的作品中说:当我们的灵魂中独特的一面于我们从事的工作相融合时,我们发现本性与勤奋结出的是甜蜜的果实。对于我来说,工作是生计,维系着柴米油盐,写作是生活,关乎到风花雪月,二者缺一不可。值得庆幸的是,这二者并不是不可调和,恰恰相反,我的工作与我的写作融汇贯通、相互促进,成为一种恰到好处的互补。
      
至于从时间上如何处理两者关系,可以用一味感冒药来形容:白十黑,白天,我负责撰写单位的稿件及自媒体的编发,而夜晚,是灵感迸发的时候,我的大多作品都是在夜晚完成的。文字,就像一双翅膀,带我在夜空中自由飞翔。喜欢上文字,便拥有了终身的朋友,曾经那些落寞无聊的片刻都变成了可以安然静享的好时光,无论是品读别人的文章,还是自己进行创作,都会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愉悦,文字,让我遇到更好的自己。

      
安平静好君:哦,我知道了,您真是一位与文字有着情缘的人,也是一位注重心灵成长的人。我了解到在用于人名时意为有学问、有德行的人。而作人名时则主要取其香草或香气弥漫之意。可想而知,您是一位心若草木,渴望向阳而生的美好女子。我想知道一下您的这个网名是在什么情况下起的,有什么特殊寓意?
      菁茵:我来自农村,喜欢在乡野行走,感觉自己就像田野里的一株小草,卑微平凡,却又坚强茁壮。心若草木,向阳而生,这是我的愿望。在我看来,草木生活,也是人生之意趣所在。中国人的草木之心应该始于《诗经》,比如歌曲《在水一方》的歌词就是来源于《诗经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听起来就很美,对不对?还有野有蔓草,零露漙兮。蒹葭萋萋。参差荇菜,读之韵律感十足,观之仿佛散发着草木的芬芳。这些美好的句子,像一粒浪漫的种子,从年少时就栽种在心里,或长出清雅,或开出明媚,这种影响潜移默化。我偏爱一切带草字头和木字榜的汉字,并由此拓展延伸,倾心于中国式的传统美学,喜欢陶渊明的篱边霜菊,喜欢李白的月下花影,喜欢陆游的柳暗花明,也喜欢白居易的原上浅草,更喜欢《菜根谭》中的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并一度将此作为座右铭。另外,这个名字还和我最早的网名清音是谐音。一个笔名,一个符号,无非是心境的浓缩与象征,看似偶得,也是必然。

      
安平静好君:您在注册江山文学网后投稿的第一篇散文《父亲的事业》,就非常荣幸地获得了精品荣誉,其写作功力真是令人刮目相看。请谈谈您荣获此篇精品时的感想?
      
菁茵:其实写这篇文时,心情很纠结。当时我的父亲得了阿尔茨海默病,语言和行动都在一步步退化。每每回村,都会听到母亲的抱怨,而面对父亲,是无奈和心疼。那种无力感难以向别人叙说,只能诉诸文字,这篇文,当时是一气呵成的。投到江山后,得到精品,那是一种久违的感动。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早在2009年,我就曾落户过江山,当时注册的笔名是静夜清音。只可惜,当时正是博客盛行、空间泛滥的时代,我行色匆匆行走于多个文学网站,在江山文学网只是蜻蜓点水般发了几篇文后便又云游四方。时隔近十年,我再次回归江山,却忘记了登陆密码,于是重新注册了菁茵这一名字。
      
我开始重新认识江山。我没想到,如今的江山如此生机勃勃。江山的编辑们又是如此敬业,《父亲的事业》投稿不到几个小时,便有编辑对小文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点评,这些,太让我惊喜了。在靠炒作与制造噱头博人眼球的当今,江山文学网依然独善其身,始终保持着干净、纯粹的文风,这是一种操守,也是一股清流,给了我莫大的鼓励,令我坚定了驻扎于江山的决心。

 安平静好君:您不但散文写得精湛剔透,小说也很出色,比如绝品微型小说《采访院长(外一篇)》以精彩的两个短章,令人感慨万千的小故事,挖掘出来了现实生活里部分老年人的真实状况,生动感人的情节营造出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文学主题。作为短小精悍的两篇微信小说,构思严谨,布局严密,寓意深刻,尽管描写的是平常琐事,却见蕴意的深度。您在写作技巧上很善于架构小说人物的代表性和矛盾点,场景转换也是水到渠成,自然过渡,显示出您驾驭文字的深厚功底,以犀利的笔墨,反映出了社会常见的一些问题,小中见大,耐人寻味。人物塑造方面,寥寥几笔,却栩栩如生,画龙点睛,荣获绝品,实至名归。请问您当初是怎样构思和设计这两个微小说的?您的灵感来自哪里?

菁茵:我一直都很喜欢小小说 ,喜欢那种方寸之间意犹未尽的感觉。《采访院长》是我在探望父亲时闪现的灵感,那是一段沉痛的往事。2018年,因为老年痴呆加上大面积脑梗,我的父亲彻底瘫倒在床上,失智失能失语,因为母亲年事已高,我们兄妹又都要工作,不得已将父亲送到了养老公寓。养老公寓一共三层楼,一二楼住着可以独立行动的老人,三楼是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在那里,我看到了生活的另一面:有的老人神智不清,喊养老院的护工妈妈或是姐姐;有的老人瘫卧在床,摔东西骂人;有的老人哭哭啼啼要回家;还有的老人两眼呆滞就那么直挺挺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好在有那些护工,将这些老人像孩子一样照顾。那些场面,给了我前所未有的触动,我想我有必要记录下来。我国正在步入老龄化社会,养老,是我们不可回避的话题。于是,我写了《采访院长》和《投诉一条狗》,旨在呼吁社会关注养老问题,特别是能给予一些失独老人更多的关爱。
      
一开始想的是写散文,但如果平铺直叙,这类话题显然不会引起人们太大的兴趣,很难写出新意。因此,我将其定位于微小说,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进行讲述,这样就可以加入想象进行艺术再加工。但微小说,同时又是炼字的过程,如何化繁为简,是微小说成功的关键。          《采访院长》首先在语言方面尽可能做到精炼,就像一棵树,将不需要的枝枝蔓蔓全部剔除,只留清晰的脉络,而增加一些跳跃、省略,形成一种留白。其次运用了几个反转,这几个反转同时也是微小说里的包袱,运用得好了,能吊起人们的胃口,能带来一种新鲜,从而印象深刻。同样,《投诉一条狗》中的陈阿姨,也是因为儿子出国多年陷入孤独。为了避免雷同,《投诉一条狗》,刚更多地运用了衬托的手法,陈阿姨和李老太一个来自农村,一个是城里人,形成一种落差。陈阿姨起初觉得狗叫是噪音,后来却开始怀念狗的叫声。运用一种对比,衬托那种孤独,又利用回环反复的手法引发更深的思考。这篇文,同时还加入了当下的一些社会命题:反腐和教育。但无论如何布局,必须合乎情理,又浑然一体,避免人工痕迹,所以在构思时酝酿了好久。
     
正所谓物微意不浅,一篇成功的微型小说,视角要独特,结构要奇巧,情节要引人,立意要深远,它不仅需要灵光乍现,更需要深厚的积淀,要求写作者需同时具备一颗敏感的心、一双善于捕捉的眼、一支能深入挖掘的笔,关于微小说,我尚在学习中。

      
安平静好君:点赞您的真情实感!下面请您谈谈您作为江山淡泊宁静社团的评论部长,必定对作者的投稿作品在评论定位方面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请谈谈您习惯以什么角度为切入点,欣赏和挖掘出别人作品里的看点与亮点?
      菁茵:安平老师抬举我了,在江山这个文学园地里,我是涉足不深的学生。但我喜欢不落俗套的东西,我以为每个作者都应该有自己的鲜明特色。而不是老师从小灌输给我们的那些固有的套路,比如什么好句积累、词藻的堆砌、排比的滥用、大量的引经据典、过度的抒情。当下由于网络的盛行进入一个全民写作的时代,似乎人人都会写文章,这虽令人鼓舞但也令人担忧,其一是写作变得过于随意数量多精品少,其二是很多作者包括我自己容易陷入传统和固有的模式难以突破,失了新意。我们都知道,写作或许起始于模仿,但最终我们要摒弃模仿。庆幸的是,江山云集了大批优秀的创作者,百花齐放、各有千秋。淡泊宁静社团,同样吸引了众多文采斐然的老师,看一篇文,我喜欢找它的不同之处。若尘社长的文干净利落,岚亮老师的文行云流水,温莎老师的文细腻深情,企鹅老师的文生动活泼,烛光微笑老师的文质朴流畅,林间风吟老师的文率真随性,木文子午老师的文平实动人,鸿鲲老师的文沉稳大气,花花老师的文笔触温婉,静好老师的文恣意洒脱,范虞人老师的文携着泥土的芬芳,子骞老师的文饱含童真意趣,峙榛起航老师的文富于哲思,步步清莲老师的文充满禅意……限于篇幅,其他老师不再累述。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文字性格和语言特色,都很有辨识度,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平静好君:莫言曾说:这辈子不辜负的人有两种,生我的人和我生的人。让我联想到了人到中年的您,我想听听您对上有老,下有小的体会和想法。

菁茵:这的确是我近几年经常思考也正在面对的事情。2018年孩子考上大学后我的父亲紧接着瘫卧在床,当时的感觉是一环套一环,生活根本不给你喘息的机会,能把握的只是当下。我始终认为:无论是孩子的教育,还是父母的赡养,最重要的就在于陪伴。陪伴,是最好的关爱。我们的父母,因为生于那个贫困的年代,都太能吃苦,也太能忍耐。面对年迈的父母,作为子女除了陪伴,我还有几点建议:不仅要注意老年人身体健康,更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如果父母腿脚还灵活,不妨多带他们出去走走看看,开阔眼界,更新大脑。鼓励帮助他们参加一些活动,培养一些兴趣,让他们感觉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请拿出对待孩子的耐心对待我们的父母,多些细心、多些用心,千万不要让他们变得唯唯诺诺,小心翼翼。至于孩子,成年后已是出巢的鸟儿,任他自由飞翔吧。

安平静好君:说得很好,令我感同身受。从您作品的文字里,我敏锐地捕捉到您近一两年的散文题材多以父亲为主题,抒发自己对亲情的心语,比如《风被关在门外》、《猫事》、《屋顶的风景》、《父亲,是株沉默的庄稼》、《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父亲》等等,特别是您曾在精品散文《潮湿的心》中抒发出父亲的爱如大海般博大,如海洋般浩瀚,如星空般辽远。父亲去世后,您敏感的神经感觉最疼爱我的那个男人走了。可想而知,父亲对您一生的影响是多么的深重。请谈谈父亲给您生命中最刻骨铭心的东西主要体现在精神力量方面?还是在物质生活上?


菁茵:事实上,在父亲没有患病之前,我的文章主要围绕土地与农民、自然与花草、亲情与爱这几个方面。但自从父亲患病直到去世,我完全沉浸在一种悲伤与思念中,无法自拔,只能借助文字进行排遣。
   
说到父亲,的确是对我影响深远。父亲憨厚老实、吃苦耐劳,除了农活,做过各种营生,父亲为我们创造了衣食无忧的生活,他就像一棵大树,庇护着一家老小。
   
记得八岁那年,我病了。父亲深夜带着我,开着拖拉机一路颠簸去了县城医院,抱着我楼上楼下跑。终于找到一张孩子用的小床后,父亲一屁股蹲在楼梯口,靠着墙一宿无眠。那一场大病后,父亲对我愈加疼惜。他好像害怕苍天夺去我这个小女儿,总是用目光追随着我,将最好的东西留给我。父亲虽然不是一个善于言语表达的人,对我最亲昵的动作也不过是摸摸我的头或捏捏我的手,但我能感受到他的目光中尽是宠溺。我虽然生在农村,却未干过苦重的农活,而父亲,从小到大对我们呵护有加。他虽然是一个农民,但他给了我们兄妹几个想要的全部:爱,赏识,信任,安全感。我的所有自信和骄傲皆来自于父亲对我的影响,我的很多文章里总会不自觉地出现父亲的影子,《村庄的印迹》《塞外风》算是我比较满意的文章。

      
安平静好君:理解,父爱如山啊!身处塞外的您,非常喜欢王菲的歌曲《心经》,这说明您有一颗禅意满满的心,既就是独自行走在冰天雪地的草原上,心头仍然能滋生出暖暖的春意、灿烂的阳光。我想,如此浪漫美好的心灵,宛如向日葵一样,永远向着太阳绽放,露出甜甜的笑脸,必定是自己长期不断修炼的结果。请问您在加强自我修养、提升自己品味方面,做了哪些努力?

菁茵:说来汗颜,虽然喜欢古人说的琴棋书画,但却是样样精通,样样稀松。从小喜欢画画,却并未参加过什么专业培训,利用废纸画了几大本。后来,不了了之。曾经在青城读书时,练过几年毛笔字。刚毕业时还写过对联,现在因为种种原因也荒废了。也练过一段时间长笛,参加过非专业的乐队表演,曾经还为此起过网名秀水长笛、静夜清音。到如今,一直坚持下来的爱好就是读书和写字。闲暇时,我还喜欢骑行和静坐。静坐的时候,思想可以在过去和未来间游荡,但身体和呼吸永远在当下。在那一刻,我能充分感受到来自身体各方面的信号,能让我瞬间沉静下来。听听音乐,看看书,写写字,或者游走于自然间,听一听鸟鸣,嗅一嗅花香……这种寻常而清淡的欢愉,越来越让我沉迷。尘世喧嚣,能忙里偷闲、闹中求静,觅得几许清欢,固守一份从容和淡然,我以为这便是美好的人生了。


安平静好君:如此看来,你的内心非常丰富,这三年来,您的文字像一缕缕妙曼灵动的清风,飘游在江山文学的山水、荷塘、看点、柳岸等社团,最终笔落宁静,淡泊于心。我深知,淡泊宁静社团是一处宁静的港湾、淡泊的净土。您在这个大家庭里有什么样的感受和认识?有人说一个社团的稳定与发展,主要靠社团内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您认为这个说法对吗?

菁茵:来到江山,辗转走过几个社团,山水神韵的春华秋实老师,看点文学的只留阳光老师,柳岸花明的老百老师、怀才抱器老师,包括安平老师,都曾给过我悉心指点。最终落户淡泊宁静,不仅缘于社长浩渺若尘热情相邀,还因为我本就喜欢安静,淡泊宁静这个名字正好契合我的心意。
      
其实,在哪个社团都一样。江山就如一株大树,每个社团都是大树的分枝。记得刚来江山的时候,以社团为单位的投稿模式,让我一头雾水、眼花缭乱,后来才明白这种模式的好处,既能够充分调动写作者的积极性,又能各负其责、多而不乱,有助于人们抱团取暖,共同发展。一个社团的稳定与壮大,离不开优秀的作者,更离不开科学的管理。在这方面,我有些惭愧,因为精力和时间的关系,对社团的贡献有限。好在淡泊宁静社团有一个富于战斗力和凝聚力的管理班子,自201910月成立以来,已经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这里要感谢若尘社长、历任副社长、总编及众多编辑老师们的辛勤付出,感谢这一年多来,宁静社团给予我的温暖慰藉和妥帖陪伴。

安平静好君:好的。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今天的采访就到此结束了,谢谢菁茵老师您精美真挚的解答,祝福您!

【记者手记】


安平静好君:

菁茵老师给我的感觉就是一位聪明美丽,清亮大方的女子,她文笔犀利,善于思考,写出的文章满含着睿智,很有思想性。这在七十年代出生的人里是非常难得的,也是令我在采访过程中耳目一新的方面。

因为菁茵老师在柳岸花明社团逗留过一段时间,我们有过一些交集,对她多少有一定的了解。接到采访任务后,我对她文集中的作品作了细致的赏读与分析,从中寻找到了她性格中与众不同的地方。她的作品篇篇都来自于心灵深处,有一定的深度和凝重感,字里行间沉淀着对生活对人生的无限憧憬和真实感情,从她年轻而充满探索精神的笔风里,时不时地流露出她的人格魅力,可以肯定,她是一位心智非常美好的人。

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诗人们常说:女人如花,花如女人。在我眼里,菁茵有着细腻温婉的女性情怀,同时也具备着内蒙古草原人直抒胸臆的豪爽性格,无疑就是一朵既有柔美容颜,而又不失内涵的花朵。她的美,首先表现在于心灵,在于精神世界。她有自己的追求,有自己努力的方向,并在生活的风雨中一直保持着积极向上的良好品质,这些优点都深深地凝固在她的作品里,不断地感染着读者,引发共鸣,自然深得江山文友们的喜欢和赞赏。

心若草木,向阳而生。祝福菁茵这位喜欢在乡野行走的女子写作快乐,生活幸福,一切都好!祝福淡泊宁静社团在浩渺若尘社长的带领下,勤奋努力,团结友爱,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新的一年里取得更大的成果。


编后记:


快乐永远:

又一篇读来令人心动的访谈。读着这篇访谈,让人越来越感觉:每一个喜爱文字的人都是玉石般润泽亮丽。尤其是我们的读者在深入阅读被访谈都作品,进而深挖其作品情界,把文字与生活与人生联系起来,让我们不仅看到了被访谈都实实在在的生活中的模样,更看到了精神世界里的形象。在江山,菁茵老师应该说绝对是阅历丰富的,经历的社团也多,但我们的记者访谈线索却是清晰明确,只抓关键点,这篇访谈也让我们跟随记者的笔触——从生活到爱好,从作品到追求逐步展开,让我们更在清晰地感觉到了被访谈者的知与清丽。


共0页 0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