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记者部
|
精神食粮文学梦,物质文明玉米香 ——访摆渡物语社团社长赵淑敏2021-02-28 21:06:56
江山记者部·人物访谈·2021年第5期(总62期)
精神食粮文学梦,物质文明玉米香 ——访《摆渡物语》社团社长玉米姐赵淑敏
所在社团:摆渡物语(社长) 【人物简介】
赵淑敏:就一市井俗人,在虚拟的繁华里寻找光亮。用心做事,不求名利,但求无愧于心。一生沉醉于方块字,不能自拔。
文集:http://www.vsread.com/space/myspace-54647.html
【采访记者】军旅作家18.
军旅作家18,本名,王怀正,曾用名王凯音,先后在武汉军区、济南军区、兰州军区的部队服役18年,1998年海潮出版社出版《营门内外轶闻》一书,2000年加入陕西省作家协会,曾在《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中国青年报》《中国律师报》《陕西日报》《河南日报》《前卫报》《人民军队报》《华商报》《延安日报》《咸阳日报》《安阳日报》《双拥》杂志《新闻爱好者》杂志等军地媒体发表几百篇稿件,转业后在一家电视台当编辑四年,创作小说集《无心卧底》和《有心卧底》之后调入文联工作十年,2016年在武汉出版社出版《人在旅途》一书,作家记者为该书写了两篇书评发表在《安阳日报》上,给予高度评价,引起了极大影响。
2017年4月调入安阳市北关区工作。2019年4月,在河南新乡“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吴金印工作过的地方——唐庄干部学院,参加了河南省作家协会、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奔流》文学院、《时代报告》杂志社举办的第九届作家研修班的学习,聆听了阎连科、王剑冰、焦述、葛一敏、李炳银、单占生、野水大师们的经验创作体会。
现为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江山文集:http://www.vsread.com/space/myspace-15934.html
采访内容:
军旅作家18:赵老师,您好。江山文学网记者部想做一期访谈录,我看了您的文集,其中小说《金贵》获得了绝品,我读了很受感动,请您谈一谈这一篇的构思、创作的过程好吗? 赵淑敏:好的,这篇作品的形成很偶然,我记得当时在江山文学网的散文群,我们临屏,当时的形式是用:蓝天——人——大山——石头——森林——草地——羊群……这些词写一篇五百字之内的小散文。当时我写了小散文以后也没在意。在检查的时候几件事突然跳出来。
1.想到曾经的一个残疾人,我们做了几年邻居。他给人的感觉那么善良,总是明里暗里帮助别人,因为他有残疾,帮助别人还遭一些人的嫌弃,这就有了“金贵”这个人物。不过他的残疾并非是“哑巴”。是因为当时我刚开始写小说对于人物的对话掌握得并不好,就用了“哑巴”这样的人物身份,回避对话。 2.蓝天、白云、大山、森林……这一切让我想起山里的十年生活,清林,割带、伐木……所以,小说里面的景物都是实景叙述。当你面对莽莽青山的时候,你才会明白什么叫个人的渺小,什么是思想上的空旷,才会真正懂得人在大自然面前的苍白无力。我记得在山上放羊时的一个夏天的场景,羊吃饱了,趴在林子里睡了。我看着书,也睡着了,结果突然到来的大暴雨,使我来不及躲避,睁开眼看见我的羊群瞬间就跑没了。一棵棵大树,在我的身边倒下,而我没顺着林子跑。而是以最快的速度,选最短的距离,横穿出那片树林,进入到边上的稻田地,稻田里全是水,根本看不见禾苗,那一次我能逃出来,可以说我真的很幸运。住在山里的人都懂“风倒木”的威力。一排排的大树,倒下来,可想而知的危险。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也没扔掉书,我把书抱在怀里,到家的时候书已经大部分潮湿了。 3.莲心这个人物也有原型,那也是我曾经的邻居,女主人的两个侄女在她家里长大,所接受的待遇和小说里主人公差不多,再往后发生的情况,我就不知道了。因为我一直在搬家,工作也飘忽不定,所以我的邻居换了一茬又一茬。确切地说,我是地道的流浪者,前半生的时间都是在流浪。 4.纪财这个人物太大众化了,生活在东北农村的人很清楚,头些年,像“纪财”这样的人太多了。喝酒,赌钱,扯犊子,回家就打老婆打孩子。我离开家乡这么多年了,我想现在老家东北的家暴问题肯定不会像过去那么多了。 5.老场长,多少有一些我父亲的影子,他一辈子为别人考虑,从不考虑自己。父亲在我的记忆里,很多场景是他年老时盘腿坐在土炕上抽旱烟的样子。对于烟袋锅,儿时很好奇,“吧嗒!吧嗒”抽烟,烟叶在烟锅里照着,没有火苗,只有火星,一闪一闪的,在一吸一吐之间,烟杆里会发出轻微的“滋滋”声。 6.小说里面其他人物或多或少都有原型在里面。比如:“我的父母”,他们代表了那个年代的大部分人。荒年的时候,两个玉米面饼子就可以换个媳妇。无论今天我们相不相信,他们那一代的这些事情确实存在过。所以说,打败人的除了饥饿,就是疾病。今天的我们一定要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在善待生活里,感恩遇见的每一个人。文里的其他人物,大宝、二宝,不知自重的寡妇,二道贩子……都确有其人,见得多了,写起来就不生疏。咱们再说说关于放羊的场景,那些都是实景,我放了五年羊,对于羊的习性门清。我想说说文章的不足。五年后回头看看,从语言和结构我都不是很满意,不是我想象中的小说样子,我如此说,并非矫情,说的是我内心里作品该有的模样。特别是语言表达上的不凝练,五年后重读,有很多感悟。路还很长,需要充实自己的地方太多。 以上就是这篇作品的形成过程,很简单,很现实。
军旅作家18:这说明你在文学这个山峰上已经攀登了五年时间,回头看自己过去的小说,的确发现有许多不足之处的。我看了你写的小说《天赐》,就想起来了有一部电影也叫《天赐》,算是同名文学作品,请您谈一谈这一篇的创作经过好吗? 赵淑敏:《天赐》电影,我没有看过,我写的《天赐》这个短篇小说的创作并非偶然。小说里面的“疯婶婆”的原型是我老家的邻居。主人公“林雪”算是我的老乡吧,是我后期在煤矿时认识的女人,她坚强乐观,心地善良。实际她收养了孩子以后没有远走他乡,她一直在老家独自抚养那个孩子, 她也确实是因为那个收养孩子的原因离婚了,那个孩子后期出息了,对她也特别好。这篇小说是我把几个人物揉合在一起的,用了小说的虚构手法才有了这篇作品。里面的场景描写,都是我所熟悉的场景,特别真实,因为那就是我曾经生活过的地方,还有“疯婶婆”的动作和唱的歌之类的,就是人物真实的描写。如果彻底还原,我写得还不够细腻。艺术渲染力上还是有所欠缺。这也是我今后要思索的写作问题。
军旅作家18:你的小说《天赐》和电影《天赐》没有雷同情节,创作写作需要细节,细节决定成败。父爱如山,你写的散文《父亲》读来很感人。我也是一名军人,我很崇拜抗美援朝的老兵,请您谈一谈这一篇的创作经过吧? 赵淑敏:我进咱们江山文学网后,下决心要写东西,和我的父亲有很大关系。在进咱们网站之前的两年前我父亲就已经去世了。父亲在我心中的形象很高大。我受父亲的影响颇多,他不贪图小便宜,急公好义,笃定执着,信守承诺等等。我父亲在我们那里完全可以当得起那个时代的符号,他修桥铺路,带着村民致富,多次去县里软磨硬泡给村里安上了电。当时县里管这个事的领导是在那个特殊年代我父亲保护下来的人,他也积极帮父亲做这个事情。在那个特殊时期,唯有我们屯子没有批斗会,从省到县只要到我们屯子的,我父亲都会给他们特殊照顾。在我的记忆碎片里,若不把父亲的一生写下来,会抱憾终身。我父亲这个人,一辈子没因为我们姊妹去找任何人帮忙求得个人利益。而为公共利益,他都会据理力争。我为有这样的父亲而自豪。目前我正在准备以我的父亲为原型写一个长篇,算是告慰他的在天之灵吧。而这篇《父亲》是以散文形式写的,写完我没有勇气看第二遍。过去这么多年,我还是不敢看这篇作品,因为作品太真实,我不敢触碰。
军旅作家18:谢谢你,你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这说明抗美援朝的老兵后继有人的。你还有一篇《爷爷》,也是很有趣味的,请你谈一谈吧? 赵淑敏:《爷爷》这篇散文的真实性也无可挑剔。文中的“爷爷”是我的邻居,也确实是他在我没上学之前教会我认识汉字。而过程也很奇特,是因为一本书《三侠五义》,后来的版本《七侠五义》我在十三岁时重新读过一遍。这本《三侠五义》是我七岁时“爷爷”一句一句教我读的,所以他是我不该忘记的人。我对汉字的敏感度,也许就是那时候培养出来的。人的一生总会有一些人会让你无法忘记,这个“爷爷”就是其中之一,所以我就把他写了下来。
军旅作家18:有这样的好爷爷,是你童年的幸福回忆。看了你的《永远忘不掉的乡愁》,感触颇多,请谈一谈这一篇的创作故事吧? 赵淑敏:我在十六岁就离开了故乡,这么多年回家的次数寥寥无几。年轻时不觉得故乡有什么。当人生的阅历增加了,那种乡情自然就特别浓郁。如今我逐渐步入老年,我的童年和我的少女时代的回忆经常来困扰我,也就有了想写乡情的情结。触碰点是后来遇到这篇散文里面写的老人,还有那一对善良的夫妻,是他们感动了我。我觉得应该把这件事写下来,因为它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我想也许通过这篇作品,有些人会被感动,让爱传播。基于这个原因,也就有了这篇写乡愁的作品。
军旅作家18:你的《第一次打工》写得很详细,对那一些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很有启发的,请你谈一谈这一故事吧。
赵淑敏:这是我在辍学以后最灰暗的时候发生的事。这篇散文叙述的就是真实故事。我也没做艺术加工,就是一个简单的叙事而已。也许正是这样的经历,使我步入社会后,与人沟通基本没有多少障碍。这就应了下面这句话:人改变环境,环境造就人。仅此而已。
军旅作家18:祖国的飞速发展,汽车便进入寻常百姓家了。请您谈一谈《学车,带给我的思考》这一篇的故事吧。
赵淑敏:我对汽车这个便利的交通工具并不喜欢。很久以前生活在农村,我就有机会去学车(手扶拖拉机),但我从没学过。在作品里我也说了,是工作需要,我才开始学习驾驶汽车技术的。我对于开车的观点和作品里一样,没有太大出入。认为安全是第一大的观念根深蒂固,任何情况下都要安安稳稳开车才是至理名言。再有一个多月时间我就满十年驾龄了,而且买的第一辆车也早换了。在这差不多十年开车的时间里,就是刚提车回来第一次开出去,因为技术不过关,眼睛不够使,手脚不好使,连着闯了俩红灯,被扣了六分(晚上车少的时候开出去的),等熟悉驾驶技术以后,到现在基本上没有什么违章,更不要说事故了。有人说司机是高风险职业,这么多年,我遇到路上开车乱抖的赶紧避开。有一两次躲避不及时,也是对方全责。现在汽车已经不算高端消费品了,几乎家家都有。有些家庭经济条件好的,甚至都已经有两、三辆汽车的。对于车的思考,于我,不讨论价值,安全第一永远是首位。
军旅作家18:看了你的《鲁迅公园的红石头》,才知道青岛还有鲁迅公园,请你再详细谈一谈这一个故事吧? 赵淑敏:鲁迅公园正好在海边,它东连青岛水族馆,西接小青岛公园。从西侧这个门出来不远处就是青岛海军博物馆。鲁迅先生是我比较喜欢的作家,基于这个原因,有空的时候我就会去鲁迅公园的红石头上坐坐。因为那个位置视角特别好,东边的水族馆的八角亭和第一海水浴场、海上的大麦岛等都尽收眼底。从红石头往西看,青岛音乐广场,大连到烟台的客船,都能看到。视野特别开阔,会让人的心胸也随之舒展。我目前在写的一组长诗里面的很多视角就源于它带给我的灵感。它也是青岛景点里我去得最多的地方。
军旅作家18:鲁迅是值得尊敬的著名作家,他的杂文很有哲理性。看了你的《当人生处于逆境的时候》,我想:这是大家在工作生活中都会遇到的逆境,你的感悟不俗,请你再谈一谈这方面的体会吧? 赵淑敏:这篇作品好像应该算是一个残稿吧,初稿写了一点东西,就存放了四、五年了,今年才完成。因为我十几岁就出来打拼,很多事情都需要自己来做,作为女人,首先是学会保护好自己,特别是身处在逆境当中,更不能慌,做事一定要把握分寸。虽然我一直认为人性本善,但是人渣还是有的,所以我任何事都靠自己。我一直认为:只有顶着逆境而行,才能锻炼人。人生有些事情就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所以我们要有积极乐观的心态,要有战胜困难的智慧和决心,这就是我的人生态度。
军旅作家18:人称“玉米姐”,你是和玉米打交道多年了,大家知道东北粘玉米很有名气的。我想你今后应该写一下你熟悉的“玉米姐”的故事吧? 赵淑敏:“玉米姐”这个称呼是源于我的职业。在2020年有一个流行语——“地摊”经济,我觉得我蛮有发言权的。因为我就是从早市、夜市走过来的小商贩。我做了十几年的生意,一直以“鲜食和速冻”玉米为主。如果时机成熟,我真想写个自传体小说,就用“玉米姐”这个题目,我想我一定能写好。经营玉米生意是我物质生存的基础,喜欢阅读和写作是我精神的寄托。而我对于人生的态度很简单,做好一个自由的普通人,善待一切遇见的人事物,温暖别人,愉悦自己。无他。
军旅作家18:谢谢你谈了这么多,看到你有创作自传体小说《玉米姐》的计划,我很高兴,我祝你在今后的创作中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记者手记
军旅作家18:我在部队十多年,东北的战友也有不少,有一位东北战友的姐姐来到部队,我们就有了一次愉快的聊天。这一次访谈,我好像又一次和战友的姐姐在聊天,过去的山东人闯关东,现在有许多人从关东来山东创业。赵淑敏的小说散文,写的是邻居,爷爷,抗美援朝的父亲,许多人物都很有特点,让人过目不忘。打工,学开汽车,人生感悟,都是很有时代特色。 精神食粮文学梦,物质文明玉米香。在外打拼的生意人,能把自己生活中的许多故事人生感悟,通过自己的笔写出来,发表在网上,供大家开心阅读。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我们通过《江山文学网》结识许多全国各地的文友,以文会友,倾心交谈,也是人生一大幸事。 想写个自传体小说,就用“玉米姐”这个题目。这是一个美好的希望,在这里我也祝愿“玉米姐”的希望早日实现,我们都是追梦人,祝愿我们的美梦成真。 编后记
快乐永远:用作品说话,是实力的表现,也是最有效的方式。通过作者本人对作品的讲述,让我们不但从作品的内容到创作之初的思路,而且从写手技巧的运用到作品内涵的挖掘都有了较深的理解。这就是这篇访谈最大的特色。所以,通过这篇访谈,我们不但看得出我们的记者在通读作者作品的同时,能够把握住代表作,而且还能够看到我们的记者能够就大家关注的问题进行访谈,这样,访谈就在作品与作者之间起到了非常好的桥梁作用。在这里,也祝被访谈者能够创作出更多的佳作。
|
点评
2021-07-08 18:10:43
军旅作家18:感谢各位老师的留言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