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风听雪
|
临风听雪(2021年6月)2021-06-04 17:56:441、【流年】太行,灵魂吾乡(散文) 作者:杨志青 编者按:太行山,一个听起就亲切的名字。“我”的祖先从大槐树下走来,定居太行。太行,也就成了“我”的家乡。在作者的笔下,“我”与太行的渊源,始于祖先,缘于世居。“我”背起行囊,努力想走出太行,却命运使然,重归太行。从排斥到接纳,归结于认识太行。从古至今,太行所出的人、事、物,无论官民,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从近代起,太行还是红色老区,古人停驻过,伟人有留痕。在作者的文章里行走,如在太行山行走。太行之于“我”,处处是宝处处寻,穿梭于太行间,登山,锤炼意志。经年后,“我”与太行终归一体,不是太行真的有留住“我”的魅力,而是,《太行,灵魂吾乡》。走不出太行,就把心留下,这体现在文章的结尾:找一个小村庄,租一个小院,修蓠种树,晨闻鸡鸣,闲修诗书,“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是热爱家乡的心语,是灵魂的归宿。散文主旨清晰,全篇围绕太行山的特点,写出了“我”与太行纠缠至今的点滴,情不可谓不真。佳作,流年欣赏并推荐阅读。【编辑:临风听雪】 |
|
|
临风听雪
|
2021-06-08 18:16:50
2、【流年】麦收又至(散文) 作者:快乐一轻舟 编者按:在编者的记忆里,麦收季节,堪比今天过春节。走出乡村的人们,不管多忙,都要赶着回来忙夏收,理由:麦黄一夜不等人。此篇散文的作者,因一次悠闲的骑行,偶遇了一场和记忆里不一样的麦收。在作者的笔下,偶遇的这场一个人的麦收,轻松且效果显著。时代在进步,人们的思想也开放了,在留守老人的理念里,不耽误外出打工的子女,只雇用一台收割机,就能快速有效地把黄灿灿的麦子拉回家,这与作者记忆里的麦收是完全不同的。上世纪七十年代的麦收,全靠人力——一字排开收割麦子——捆扎麦捆——架子车和马车拉麦捆——轧麦子——扬场——晒麦子——装粮袋——垛麦秸垛等,无一不显示出麦收季节的热火朝天,虽有丰收的期盼,但累却是真真切切的。这表现在“我”参与麦收的一段亲身体验上,“我”于是感叹:“时光流转,万物恒变,四十多年过去,同样的麦收,大相径庭啊!”散文描写细腻,今与昔,场景转换自然,带入感极强。读着读着,就如亲临现场。引起人共鸣的佳作,流年欣赏并倾情推荐。【编辑:临风听雪】 |
|
|
临风听雪
|
2021-06-10 12:06:33
3、【流年】兰台兰(散文) 作者:绿雨如丝 编者按:蕙质若兰,既是这般模样。常听人说,你选择不了父母、出身,但你可以选择职业。此篇散文中的“我”,在既定的工作中,选择不了去留,从最初对档案工作的抗拒到逐渐接收,而后热爱。热爱是因为理解了档案的重要性,而驱使我“认识”这项工作的,是书记给的那盆蕙兰。“我”怠慢工作如怠慢那盆蕙兰,直至,蕙兰的一次开花,让“我”忽然意识到“我”对工作的错误态度。于是,在蕙兰的坚韧、不急不怒、自顾自盛开、凋落、再抽枝再盛开的陪伴下收拾心情,接收现实及爱上这项工作。从认识到档案的重要性,再到撰写“《构建“以档说党”宣传矩阵,挖掘学校红色资源,开拓育人路径》课题”,这就是一种对自身锤炼的过程。“就像有人著文“树什么都知道”“风会记住一朵花的香”。同理,兰台怎会忘却兰台兰……。”读到此处,意犹未尽却识尽兰的内涵,也道尽与兰陪伴时,那份心的慰藉。一篇意蕴丰厚的散文,语言凝练,文风如盛开的蕙兰,读之有静心的作用。佳作,流年欣赏并倾情推荐。【编辑“临风听雪”】 |
|
|
临风听雪
|
2021-06-18 18:03:06
4、【流年】点式楼(散文) 作者:石语 编者按:如作者所说,所谓熟视无睹,认可者众多。点式楼也一样,与其相伴的岁月里,嫌他小,嫌他拥挤,还有不能拿来一比的“穷”。作者起笔,用诙谐的笔调,描写了点式楼的地理位置及周围环境。转而,浓墨重彩写出了点式楼的“特点”,儿子的“画室”——领家小童们的“游乐场”,更侧面点射了几户领家老人的生活状况,由此可见作者观察之细心及清明的心思。作者的笔下,演绎的是人间烟火,忆的是旧时人,旧时物,抒的是旧时情怀。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快了,住在高楼里的人们就如曾经“奔走”在点式楼里的那群孩子,不同的是,当初孩子们的眼里装的是快乐,他们从这个门出来,再从那个门进去,虽然闹了点,但也唤醒过几个沉寂的灵魂,给他们带来过鲜活的一瞬。而快节奏的生活,让整个楼涂了一层凉意。没有了闹,就少了烟火。少了烟火,“忽然有一日,发现其中一个日子丢了。”那些丢了的日子,想必就是用那些吵闹的领家琐事煨出来的温暖吧!散文主旨清晰,书写流畅,在幽默诙谐的笔调里,读出了一份对生活本质的向往。佳作,流年欣赏并倾情推荐。【编辑:临风听雪】 |
|
|
临风听雪
|
2021-06-29 17:15:27
5、【流年】小城印象(散文) 作者:张海峰 编者按:在作者最初的印象中,小城太小,以至于在初识以后的若干年里,都不曾记起它。因陪护父亲,“我”被滞留在小城,也因此有了接近小城的机会。于是,利用三个月的闲暇时间,亲历一个个遗址,查阅与小城有关的文史,再通过对小城今与昔的对比描写,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小城,既有现代化城市的繁华,也有了历史的沧桑厚重。走一个地方,阅一方水土,解读一个地方的人文,如作者所说:“在这里住时间长了,就慢慢留恋它了。每当在小城呆长了再要离开,总有种思归的感觉。当再次回到这座小城时,心头涌起的那种亲切总让人难以抑制。”邂逅一座城,就如邂逅一个人,对他了解的越多,就越放不下。此文的作者就如此,费尽笔墨,只是想告诉读者,《小城印象》之于“我”,是远则思,近则亲的一种情怀。一篇抒情与怀古相融合的散文,读后犹如亲临小城。佳作,流年欣赏并推荐阅读。【编辑:临风听雪】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