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记者部 回复本帖
江山记者部

江山记者部 布衣

  • 169

    主题

  • 214

    帖子

  • 215

    积分

【江山访谈】柳岸花明社团总编纪昀清老师访谈录(202416)

2024-08-24 21:26:16

江山记者部·人物访谈2024年第16期(总146期)


陕西周至纪昀清,创作故事业务精

——访柳岸花明社团总编纪昀清老师

访谈时间:2024710

江山记者:军旅作家18

访谈形式:文本采访

访谈人物:纪昀清

所在社团:柳岸花明总编

作者简介


纪昀清,本名纪堪迎,男,汉族,19779月出生,陕西周至人,西北大学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周至县职业教育中心一级教师,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大雅礼乐文化促进会副秘书长,周至县传统文化学会副秘书长,《周至春秋》杂志社编委会执行主编。

2007年起,相继在报刊杂志及微刊平台发表作品。

20万字的长篇纪实文学《砥砺人生》已在“江山文学网”连载完毕。

2015916日注册江山文学网,201641日成为江山文学网签约作者,至今发表各类作品一百七十余篇。目前任江山“柳岸花明”社团总编,分别荣获“江山之星”与“社团优秀编辑”称号。

    江山文集https://www.vsread.com/space/myspace-58575.html


【记者简介】


军旅作家18本名王怀正,曾用名王凯音,1984年冬季入伍在武汉军区河南省汤阴部队,19855月划归济南军区汤阴部队,198912月到兰州军区驻陕西部队,服役166个月,19982月海军政治部的海潮出版社出版《营门内外轶闻》一书,20006月加入陕西省作家协会。曾在《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中国青年报》《中国律师报》《陕西日报》《河南日报》《前卫报》《人民军队报》《华商报》《延安日报》《咸阳日报》《安阳日报》《双拥》杂志、《新闻爱好者》杂志等军内外媒体发表文章五百多篇。

20014月转业后等待安置工作曾在一家电视台当编辑四年多,下乡驻村创作小说集《无心卧底》和《有心卧底》。20064月到文联工作创作了《人造美女丽人泪》《用心来看打官司》发表在网站,20168月,武汉出版社出版《人在旅途》一书,《安阳日报》为该书发表两篇书评,给予了高度评价,引起了良好影响,20174月区划调整来到安阳市北关区工作。

20194月,在河南新乡“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吴金印工作过的地方——唐庄干部学院,参加了河南省作家协会、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奔流》文学院、《时代报告》杂志社举办的第九届作家研修班的学习,聆听了阎连科、王剑冰、焦述、葛一敏、李炳银、单占生、野水等大师们的写作经验和创作体会。在江山文学网注册后,发表500多篇,到记者部后采访20多位文友,发表访谈20多篇。在《时代报告》杂志发表报告文学6篇,在《中国作家网》发表20多万字的小说、杂文等作品。现为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江山文集http://www.vsread.com/space/myspace-15934.html


2024710日,江山记者军旅作家18对柳岸花明社团总编纪昀清老师进行了文本采访,采访记录如下:


军旅作家18纪老师你好,我当兵前曾经当过两年民办教师,记者部安排我采访您这一位教师,我很开心。你发表在【人生百态】栏目里边的长篇报告文学《砥砺人生》,18万字的作品,的确需要创作一段时间,请你谈一谈这个故事吧。

纪昀清:《砥砺人生》是讲述改革开放以来,周至农民企业家任顺生如何紧抓机遇、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砥砺奋进、克服重重困难、成就个人辉煌、书写人生传奇的创业故事。《砥砺人生》完稿后,我就让德高望重的著名作家——柳青文学奖得主张兴海老师进行了审阅,他给予高度评价。他说:“昀清,我觉得你这一部纪实文学是写得相当成功,总体的框架构思合理,很完整细致地记叙了这个人物的一生的遭遇、他的创业的历程、这人的风貌风采、百折不挠的精神,他的内在精神也表现出来了,写得相当的成功。”张老师就文中细枝末节之处,还切中肯綮地提出了修改意见。我都虚心接受并作了修改。为了进一步精益求精,我又向陕西省作协会员宋育平老师虚心求教,他也对整部作品给予了高度肯定,说至少成功了九成,还有一成需要再修改。听他这样一说,我也倍感欣慰。他不愧是出版了三本文学作品集的实力派作家,眼光敏锐,见解独特,还细心地罗列了几条修改意见。我就按照他的修改意见,对个别章节内容进行了修改润色,同时还对整个章节的布局及某些发言内容进行了适当调整。也就是说,《砥砺人生》的最终定稿,归功于张兴海和宋育平两位老师的辛勤付出。在此,对他们的悉心审稿和帮助致以崇高敬意和由衷感谢!随后,《砥砺人生》就于2023107-19日在“江山文学网”分章节连载完毕。其编辑吉林老兵,对每个章节都给予了言简意赅的精彩点评,令我备受感动。在此亦深表感谢!总之,《砥砺人生》具有励志性意义!


军旅作家18我在陕西部队服役十多年,在《陕西日报》《三秦都市报》《华商报》发表过一些文章,看到你写的《葫芦头》散文,就想起来我在部队时来西安上级机关出差,吃美食葫芦头的事情了,请你谈一谈这篇散文的创作故事吧。

纪昀清:散文《葫芦头》2017年10月4日发表于《当代作家》。它是我的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的反映。我初次品尝“葫芦头”,是缘于2015年年初陪同岳父在陕西省人民医院的一次住院检查。由于检查前必须空腹,待忙完后,我知道岳父早已饥肠辘辘,就问他想吃啥?他不置可否。我就灵机一动说:“听说红缨路的‘葫芦头泡馍’味道不错,距此不远,要不咱先尝一尝?”岳父欣然同意。我来到“葫芦头泡馍馆”。每份标准量为两个饼。我生怕岳父吃不饱,就特意叮咛老板多加了一块饼。老板便将三块面饼放在一个大瓷碗里。我洗净双手,将三块饼逐一掰成碎花花,便交给老板。由于畅聊甚欢,又听说我是专为照顾身体违和的岳父买饭而来,他就做得更加仔细,还特意多放了些猪肠肚等作料。只见满满一大袋冒着热气、色香诱人的葫芦头泡馍,就被我打包带到了医院。岳父说他吃不完,让我与他同食,于是我就拿出小碗匀了一些。岳父埋着头,吃得津津有味,额头热汗涔涔,赞不绝口,就连馍汤都被喝得点滴不剩。看得我饥饿难耐,鼻孔尚未靠近,就顿感醇香扑鼻,刚一入口,就被沁人心脾的香味所俘获,只能像岳父一样,埋头扒拉。由于岳父刚做了肠癌手术,恢复期较长,医生特意叮嘱,其饮食要以清淡为主,忌食荤腥。自此,葫芦头就再也与他无缘了。我将这段经历写于文中,再结合张学良将“葫芦头泡馍”作为“病号饭”的故事和《陕西省志·民俗志》记载的关于“葫芦头”的来历以及葫芦头的制作过程和西安人对葫芦头各种吃法的喜好,遂成此文。


军旅作家18陕西三秦大地人杰地灵,不但有美食,而且有著名作家贾平凹,多少人都在写和贾平凹老师交往有关的故事。我看了你写的《向凹公学幽默——读贾平凹的<笑口常开>有感》,请你谈一谈你这一篇读后感的创作故事吧。

纪昀清::我在20151128日于西安音乐厅举行的第四届中国报人散文奖颁奖典礼上就亲眼见识过贾平凹作为主持人的幽默风采。我还特意写了篇散文《初见贾平凹》,后被《路遥文学馆》《龙山书院》相继刊发。自从添加了微信公众号,对于贾平凹的散文,我着实读了不少。不论是《贾平凹艺术研究院》,还是《凹公酒茶》,我几乎天天在关注、阅读、鉴赏和学习贾平凹的美文!由此方知,他被尊称为凹公。但却从来没看到过凹公幽默至极的散文作品。2016628日,我在《凹公酒茶》公众号上拜读了他的散文《笑口常开》。我顿时被文中喷薄而出的幽默风趣深深感染,没想到为了追求“乐而开笑”的“神不散”,他竟一连串列举了18种现实生活中的搞笑桥段,着实体现了“形散而神不散”的散文宗旨。尤其是文中散发的幽默韵味不得不叫我叹为观止。


军旅作家18陈忠实老师,也是陕西的大作家,你写出散文《怀念陈忠实》,我读后感慨颇多,请你谈一谈这个创作故事吧。

纪昀清:2016429日上午,我在微信群中看到关于陈忠实因病在西京医院去世的消息。看到陕西省作家协会的讣告:“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我国当代著名作家陈忠实先生,因病抢救无效,于2016429745分逝世,享年74岁。”不禁勾起我对往事的点滴回忆。于是就一气呵成,写出了12000余字的长篇散文《怀念陈忠实》。此文随后被陕西作家网“纪念陈忠实先生专题”予以收录和刊载。与其首次相见,是在20006月份我上大二的一天晚上,西安联合大学(现更名为西安文理学院)邀请陈忠实来校作报告。他自始至终,没有拿稿子,整个晚上一直在自由发挥,说话铿锵有力,一板一眼,实实在在。内容自然是和文学有关,他也只是就文学创作言简意赅地谈了自己的切身体会而已。旁边一男同学想直接提问,又觉得不好意思,就让我将他的问题记录在一绺纸条上,代为传递。我红着脸将纸条亲自递到了先生面前。他转眼看到我传递的纸条,就笑着说:“这个同学的字迹清秀,像是女孩子写的。”台下一阵哄笑。听后,我的脸就迅速涨红了。正当我倍感难堪之时,没想到先生轻描淡写地说:“有个同学问性与文学作品的关系,其实那是水到渠成的事情,真正的文学作品不是为描写性而描写,它是为文学作品服务的,是有深刻内涵的!”第二次面见是在2004319日,当时周至县教育局通知,要求各校选派各科骨干教师到周至中学科技艺术楼一楼阶梯教室聆听蜚声中外的陈忠实的报告。当我步入周至中学报告厅时,满眼都是人。当先生在周至中学陈育康校长的陪伴下落座时,台下瞬间想起整齐划一的雷鸣般掌声。他那恰似陕北高原上沟壑纵横的满脸褶皱,令人印象深刻,久经难忘。他和以往一样,穿着朴素,满口地道的关中方言,语调急促而铿锵,掷地有声。当时讲的主题是《创作与人生》。从头至尾,一直有感而发,自由发挥,从未见他念预备稿。这是令我赞佩的地方。大家都认认真真、情趣饱满。可容纳上千人的报告厅,鸦雀无声。只听见先生浑厚的嗓音在耳畔回荡。他最后总结说,创作和人生一样很辛苦,只有耐得住寂寞,才能有所收获,才能实现自我追求。我牢牢记住了这句话。2007年,我因一首励志短诗《假如我是一只雄鹰》在刘慧老师创办的《青山》报上得以发表,令我惊喜异常,备受激励。自此后,便渐渐爱上了写作,且有不少作品在全国各大网站发表。在创作过程中,对先生的这句话体会最深。老人家一生都在践行这句话,坚持“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一部《白鹿原》让陈忠实成为闻名遐迩的大作家,面对学生所提的问题,他能够悉心解答,这无疑展现了先生平易近人的品质。这部小说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成为中国当代文学当之无愧的经典之作。由于心生敬意,便写出了此文。

军旅作家18你对陈忠实老师的怀念很有必要,你的心情我完全理解。你创作的小说《泣血残阳》两万多字,还获得了精品,很不容易的,请你谈一谈你创作的初衷吧。

纪昀清:小说《泣血残阳》主旨是揭露弱势群体被欺压的现象,是反映社会最底层贫苦农民的生活状态。它和揭示家庭教育弊端的小说《三口聚餐》完全不是一个类型,之所以最终皆被江山编辑部评为“精品”,其实都得益于编辑灯之芯的由衷鼓励和真诚帮助。灯之芯是“文采飞扬”社团社长。我因在江山文采社团经常发表文章,遂与其相识。随后,我们就经常通过QQ探讨文学和创作心得。我早先加精的小说《三口聚餐》就是按照他仔细阅读初稿后给出的修改意见反复修改而成的。而《泣血残阳》是根据我们镇上一个真实案件触发了灵感而创作的。这部小说,也花了我好几天工夫,初稿最终于20151129日完成,同年1130日又加以修改,当然好多情节都是虚构的。为了这部小说,我通宵达旦地熬夜创作,还得到了灯之芯社长的热情指导和帮助。他不仅不厌其烦地阅读初稿,还富有耐心地与我通过QQ交流,直至深夜,并提出了好多条切中肯綮的修改意见。我都一一采纳。最终才达到他满意的模样。正如他在“编者按”中写道:“这是一部乡村题裁的短篇小说。小说讲述的是崔家和胡家两个家庭因砌墙伐树、胡家强占崔家3.3米庄基并使崔家输了官司所致,愚昧的村民,遇上黑暗的基层官场,致使几人丧命。其中揭露的两任村长的恶行以及一些社会黑暗面,是当前社会一些基层干部的缩影。矛盾由此不断升级,与主人翁相关的人物的爱情、事业、家庭都同时受到了莫大牵连,人物悲剧命运由此奠定!小说文笔老练,结构严谨,逻辑严密,情节曲折,环环相扣,跌宕起伏,引人入胜,耐读耐品,伏笔运用娴熟,手法多样,倒叙、插叙并用,人物语言也颇具地方特色,以众多配角烘托主角,同时也将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和环境描写相结合,不仅使人物性格鲜明,也使小说充满浓郁的悲剧色彩,既引发人们对农村法治的思考,又蕴含着因果报应的佛理。小说关于支线故事的描写也颇具特色,使作品的内容更加丰满,可读性更强。读完这篇小说以后,它给人的启迪是深远的。不禁想到农村城镇化过程中,法律观念普及的必要性。着实是一部耐人寻味、颇有思想深度、现实主义特色鲜明的短篇佳作!”自此以后,我就与灯之芯成了网上相识、神交已久的知心朋友。随后他就又诚邀我担任了文采社团编辑和副社长,在2015-2016年度年,因他要学习格律诗创作,至少一年,就将文采社团让我帮他管理,我便接替他担任了社长职务。那时候,后台编辑人员虽然挂了一长串,但实际上只有我一人在编发各类题材稿件,倍感身心俱疲。但为了兑现承诺,我就独自一人苦苦支撑着文采社团的运转,一年来,在文采社团编发稿件共计161篇,不仅锻炼了我的意志,从而也大大提高了我对各类题材文章优劣的辨识力度和编辑能力。这一切其实都缘于在《泣血残阳》的创作过程中与灯之芯的倾心交谈,没有这部小说,估计很难让我们彼此交心,亦可以说这一切皆是它间接带给我的重大收获。我一直坚持为普罗大众而写作的理念,而小说《泣血残阳》恰好是对这种创作理念初衷的一次大胆尝试。


军旅作家18你创作的赏析美文《多读书·读好书·善思考·勤动笔(赏析)——读国稳社评论文集<彼岸的芦苇>》,值得一看,现在许多人不看书了,你看书之后,还有所思考写出赏析之文供大家学习,真是值得大家学习的榜样。请你谈一谈这个故事吧。

纪昀清:《彼岸的芦苇》是陕西青年评论家国稳社的首部评论文集。这部评论文集包括“书与人”“秦之声”“序与跋”“编与读”“听与说”“附编”六辑。除了“听与说”是其在某些座谈会或颁奖仪式上的发言稿和“附编”是张兴海、何群仓等著名作家对他的评论文字而外,前四辑主要是对作家作品的评论。读罢他的评论集,我感慨万千:作者好读书,读书之多,是我所不及;作者爱读书,读好书,部部经典是我所不及;作者善思考,勤写作,精评论,且大量评论作品在全国各类报刊杂志发表,是我所不及。他的评论涉及面极广:第一辑“书与人”中包括余华的散文随笔创作、史铁生的《病隙碎笔》、残雪的《残雪散文》、张抗抗与孟晖及徐小斌的“名家漫步艺术殿堂”丛书、曹文轩的理论专著《小说门》、周一良的自传《毕竟是书生》、周国平的《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唐弢的《晦庵书话》、奥地利女作家耶利内克的《钢琴教师》等小说创作;第二辑“秦之声”主要包括叶广岑的《梦也何曾到谢桥》等家族文化系列小说及其长篇生态文化札记《老县城》、张兴海的长篇历史小说《圣者老子》、何群仓的长篇小说《路上有狼》、赵丰的散文集《秋天备忘录》等;第三辑“序与跋”包括张芳红的诗集《花开的声音》、肖平的《肖平油画选》、何俊峰的散文集《故乡听雨》、惠智勇的诗集《峡谷履痕》、李志健的诗文集《人生履痕》;第四辑“编与读”主要包括“关于李明涛及其散文”“关于景卫平的散文”和赵永武的短篇小说《离婚女人安小雅》等。这部评论文集是我逐字逐句精读而过的。因此,感受颇深,于是就将自己的阅读体会,以全面的视角来解读这本书,以达到“引领读者读好书和推广好书”的目的。尔后,这本书也不负众望,获得了柳青文学评论奖。对于令我深受教益的好书,读完后,我往往都会写出读书心得。记得《心灵的歌者——读袁国燕散文集<亲密有间>》《读书的启示——读蒋书蓱散文集<河流传说>》《一句话,一口气——读刘震云<我不是潘金莲>》《树高千尺不忘根——读<梁家河>》等等莫不如此。另外,我还将从事“读书与写作”多年来的心得体会,专门写成《阅读与写作》,约莫15700余字。这都是我发自肺腑的阅读体验和感悟,也是一种自我总结,对自己今后的阅读与写作将大有裨益和帮助!也希望更多的读者加入到读书行列中来,并写出属于自己内心的感悟文字。

军旅作家18我在陕西三原、延安、咸阳、兴平部队服役12年,其中在兴平部队服役四年,有几个周至的战友,我有幸采访你,心里十分愉快。请你谈一谈你今后的创作计划吧。

纪昀清:今年的计划是多读书,精写作。因为我购买了几千元荣获“茅盾文学奖”殊荣的长篇小说,本打算每月读两三本,今年计划读20本以上,不料,却事与愿违——除了起早贪黑从事教育工作而外,上半年还因接连校对《周至毛氏》《周至县标准地名志(1990-2020)》《周至春秋》(第2期)三本刊物,而无暇抽出更多时间来翻阅这些书籍。只记得上半年相继拜读了麦家的《暗算》、徐怀中的《牵风记》、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张平的《抉择》、刘心武的《钟鼓楼》、梁晓声的《人世间》、徐则臣的《北上》等书籍。下半年会继续实行阅读计划,并计划多写一些读后感。同时准备酝酿构思一部长篇小说。希望一切顺利,完成我的预定计划。与您在江山相遇,是我们的缘分,能接受您的采访,更是我的荣幸。不胜感谢! 让我们携手并进,一同为“文学依然神圣”的梦想而战!

                                

军旅作家18我感谢纪老师提供这么多有趣的故事。


【记者手记】


采访周至县的纪老师,让我感觉到了纪老师对教师职业的敬业、创作的有趣,生活的多彩。我先给纪老师加微信好友,我看他的《江山文集》,他要看我采访文友的访谈录,我发给他几篇自我感觉良好的访谈录,纪老师看后提出来一些建议。

文友之间就是这样的坦诚相见,互通有无,我大约列出了几个采访提问的话题,纪老师说,好的。几天之后,纪老师给我发来了访谈录文字版,我一看洋洋洒洒一万多字。我说:太长了,精简一些内容吧。

几天之后,纪老师又发给我一个精华版的采访文字版。选了几张照片。我一看,真是有陕西乡党的“真性情”,马上让我回忆起在兴平部队服役时的周至县战友了。

2001年转业,许多战友邀请我回老部队看看,我在电视台当编辑忙,在文联创作也不闲,后来在老干部局工作,战友参军三十周年聚会,几个战友给我打电话发微信,想叫我参加聚会,他们安排西安、兴平、延安、梁家河、宝塔山、杨家岭等,我还是没有去,有的战友说:你舍不得花路费吧?我给你报销路费,来不来?

我说:关键是时间安排不过来。几个要好的战友,微信聊天可以聊几个小时,在聚会时,不会有这么多时间聊天吧?关系不太好或者关系很一般的战友,时间长,变化大,见面从哪里开始说话?几十个人,按照聚会组织人的安排,和组团旅游差不多,真是车上坐着累,时间长了车上睡,下车照相一大堆,宾馆喝酒能喝醉,席梦思上倒头睡,回到家里还后悔……

于是,从那一次大型聚会之后,很难再组织大规模的聚会了,当然小范围的聚会,都是关系好的战友,那就顺其自然了。我在微信里和好友、战友聊天,一开心,可以聊几个小时,他们提供的材料,我可以创作杂文、小说,在《江山文学网》《时代报告》等媒体发表出来,也是很开心的事情。


【编后记】

读完这篇访谈,我们不得不感叹纪昀清老师丰富的经历,读名篇,阅名人,无疑会给自己写作的准备工作增加了厚度,在让自己开阔视野的同时,也让自己的文字增添了笔力。这次访谈虽然我们的读者提问的问题不是很多,但是却每一个都能问到点上,纪老师在回答的时候更是能就此展开,让我们看到了纪老师的读书经历和创作经历。由此,我们也感悟到:创作必须要有扎实的功底。

共0页 0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