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水禅心文学论坛 回复本帖
上官欢儿

上官欢儿 探花

  • 867

    主题

  • 4828

    帖子

  • 13226

    积分

李公朴与《读书生活》杂志

2024-12-14 11:58:39

李公朴与《读书生活》杂志

■樊国安

2024年11月26日,正值著名爱国人士李公朴诞辰122周年之际,由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新书《暗夜星火——穿越悠悠岁月的激昂文字》在天津内山书店首发。

这本书讲述的是李公朴等前辈读书人创办《读书生活》杂志的传奇故事。创办于90年前的《读书生活》杂志,大力提倡“把读书融化在生活中”“读生活需要的书”“用正确的方法读书”“一边为生活挣扎,一边挤时间读书”,成为引导广大青年进步和奔赴光明的一团星火,成为中国读书界和出版界的一个传奇。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东北三省,开始了变中国为日本殖民地的侵略活动。在这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时刻,从美国留学归来的李公朴和许多爱国民主人士一样,在焦急、苦闷、彷徨中寻求着抗日救亡和民族解放的道路。他和高士其在南京筹办《全球通讯社》,准备把欧美留学生联合起来,报道各国新闻,但由于当局的种种限制,未能办成。后来又与南京文化界知名人士发起组织中国国际合作协会,联络各国文化界人士,呼吁国际社会制止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参加上海废止内战大同盟成立大会,报告出席国际和平大会情况,呼吁停止内战,团结御敌。1932年春天,李公朴又在上海与邹韬奋、胡愈之、戈公振、杜重远、毕云程等发动筹办《生活日报》,由于国民党政府百般刁难,出版不久就被迫停刊。

《生活日报》被迫停刊后,继续为社会做点什么呢? 此时李公朴想起自己从常州到上海的火车上遇到的一件事。当时坐在李公朴对面的一个小青年,穿着一件藏青色的竹布长衫,一直在专心读一本乌黑破旧的书,李公朴知道那是《七侠五义》。小青年的文化水平似乎不高,读书比较吃力,一字一句地辨认。他手边还有一本小开本的《学生字典》,遇到不认识的字,便翻《学生字典》。小青年是丹阳上的车。李公朴和他攀谈起来,得知小青年叫许小川,是丹阳乡下人,16岁。年前由亲戚介绍,许小川到上海大陆商场一家五金店学生意。他对李公朴说:“家里穷没有钱供我读书,只在十岁那年进私塾读了年把书,师傅嫌我文化低学不了生意,让我在店里打杂。店里所有的杂事都由我干。我想多识点字,读点书,能早点学上生意。”

由此,李公朴想到,在上海有很多像许小川这样的店员、工人以及失学失业的青少年。他们想读书却无书可读。这部分人如果不帮助他们提高文化素养,不帮助他们学一点谋生本领,在上海这样灯红酒绿的大染缸里,很容易误入歧途。李公朴很想帮助他们,但不知如何下手。他带着这个问题,拜访了陶行知、蔡元培、邹韬奋、戈公振等先生和朋友,倾听他们的意见。最后他决定开办一个流通图书馆,免费借阅,让青少年有书可读,引导青少年读有用的书。“使他们能得到一点读书机会,灌输他们以种种常识,以增进其生活技能和对社会服务的效率。”

在《申报》老板史量才的大力支持下,1932年12月12日,《申报》流通图书馆正式开馆。这一天,李公朴骑着自行车提前一个半小时赶到图书馆,抵达门口时,时针正好指向早晨六点钟。门口已经有20多位青年读者冒着零度以下的低温,顶着呼呼吹来的西北风等候图书馆开门了。

李公朴赶紧把图书馆的大门打开,没想到排在第一个的竟是许小川。他赶紧走过去握住许小川的手说:“小川,你怎么这样早? 不冷吗?”许小川说:“我昨天向老板请了假,四点多一点就往这里赶,到这里五点刚过。我一定要抢在第一位借书,我想用这样的方法表示对您的感谢。”说完,他天真地笑了。这时,许多人围过来对李公朴纷纷说“谢谢”。李公朴内心也很激动,他没有想到自己刚刚为大众做一点事,就得到了大家的拥护。

一天傍晚,李公朴从《申报》流通图书馆步行回家。沿途路过许小川所在的五金店,发现他正趴在柜台上借着微弱的灯光看书。许小川一抬头见是李公朴,惊喜地说:“李先生,您来了。您办了一件大好事。”李公朴说:“你从图书馆借的书,都能看得懂吗?”“我已经借了三本书了,大体上能懂,不懂就写信问,你们给我答复。只是他……”许小川指着站在他身边的大个子说,“他也想读书,我给他借了一本书,可是有一大半字不认识,读不下去。”大个子接过话茬说:“小时候家里穷,读不起书。我也想读点书,学点文化,可是无缘了。李先生,要是你办一所教人认字的学校就好了,我一定第一个报名。”

办一所教人识字的学校,这是一个不错的建议。李公朴看着这位青年店员渴望读书的眼神,心里忽然动起了一个念头——创办业余文化补习学校。1933年2月,李公朴又创办了《申报》业余补习学校,两个班的招生计划很快超员,还有更多的青年人报名登记入学。看到这些热切要求学习的年轻人,李公朴非常高兴,年轻人要求学习,重视文化,这是一件好事情。国民素质提高了,国家才大有希望啊!

李公朴还在图书馆成立了“读书指导部”,在编著《自学入门》等指导刊物的同时,还在《申报》开设了“读书问答”栏目,指导读者怎样选择图书、怎样阅读。同时还在《申报》开辟了“读书问答栏”“店员通信”“业余周刊”等栏目,由艾思奇、柳湜、夏征农、周巍峙等人负责撰稿回复读者咨询。

有一天,史量才突然把李公朴叫到《申报》总经理办公室单独谈话。他告诉李公朴,国民党特务对“读者问答”等栏目非常忌恨,估计蒋介石可能要对《申报》动手,所以要早做准备,以免措手不及。他说:“我建议把‘读书问答’栏目从《申报》馆里撤出来,另外办份杂志。你看行不?”李公朴早就想把“读书问答”栏目从《申报》馆拉出来,办成一份正式杂志。正是英雄所见略同。他一口答应:“完全可以,我也有这样的想法。”

史量才当场拍板拨给新刊物3000元开办费,同时给国民党上海市党部报刊审批处一位朋友写了一封信,并叮嘱李公朴抓紧办理新杂志的审批手续。李公朴回到图书馆办公室,立即把艾思奇、柳湜和夏子美(夏征农)等人叫来开了一个紧急会议,告诉大家,他已和史量才先生商量好,决定把“读书问答”栏目从《申报》撤出来办一份《读书生活》半月刊。他说:“《读书生活》依然以工人、职员、店员、学徒和辍学的青年为读者群,我们要把《读书生活》办成一个理论联系实践的学校。通过这份杂志引导人民大众特别是青年人把读书与做人、读书与做事、读书与进步结合起来;要懂得如何做人,如何生活,如何读书,将来能够为人类幸福,为社会进步多做一点有用的事。”

1934年11月10日,李公朴和上海杂志公司合作出版的半月刊《读书生活》在上海正式创刊。

共0页 0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