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记者部 回复本帖
江山记者部

江山记者部 布衣

  • 177

    主题

  • 229

    帖子

  • 226

    积分

【江山访谈】人生家园社团沂河渔翁访谈录 (202505)

2025-03-01 22:42:44

江山记者部·人物访谈2025年第5期(总157期)

 

谈主题:诗中天地广,弄韵有渔翁

——访人生家园社团编辑沂河渔翁老师

访谈时间:2025110

访谈记者:远近

访谈形式:文本采访

访谈人物:沂河渔翁

所在社团:人生家园(社团编辑)


【作者简介


沂河渔翁,网名清风。原名禚俭民,男,19588月出生,山东省郯城县新村乡人,恢复高考后的首届师范院校的毕业生,从事教育工作近四十年,高级教师,现已退休。少年时代就喜欢古诗词,退休后开始古诗词创作,作品大多发表在文学网站。本人是山东省诗词学会会员,市诗词学会会员,县诗词学会理事,2021年开始在江山文学网发表作品,现已发表古韵320篇,精品58篇。

作者江山链接:https://www.vsread.com/space/myspace-96172.html

 

【记者简介】

 

远近,江山文学网秋月菊韵社团副社长、记者部记者。喜欢诗词,喜欢欣赏优秀的小说杂文随笔剧本等作品,在其他诗词论坛、文学网站驻足流连过,最后驻足江山。

记者江山文集:https://www.vsread.com/space/myspace-56248.html

2025110日,江山文学网记者部记者远近老师对人生家园社团编辑沂河渔翁老师进行了文本访谈。


远近:沂河渔翁老师,您好,很高兴认识您,江山记者部安排我采访您,我感到很荣幸。您是哪年来到江山网站的,是有人介绍还是自己过来的,对这个文学网站有什么看法?

沂河渔翁:远近老师您好,久仰大名,接受您的采访我很高兴。我是20213月加入江山文学网站的。2018年退休后,一次同窗聚会,酒席间乘兴吟了首七绝,感慨时光流逝,受到同学们称赞,于是就有人建议我何不上文学网站发表呢?回家上网一搜,就选中了江山文学网,注册了会员,开始只是阅读,三月九号发表了第一篇作品《古韵四首》。江山文学网站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网站,管理严格,监督到位,适合新作者成长。特别是强调原创首发,保护了作者的权益,值得推崇。

 

远近:您是写古韵的啊,我看到您的江山文集都是古韵,巧了,我也喜欢古韵诗词,那就探讨探讨,您对古韵有什么看法和见解?

沂河渔翁:中华民族是诗的国家,唐诗宋词闻名世界,古韵作为一种文学体裁,他是我国古典文学中一份极为宝贵的遗产,对应着一个朝代的兴衰。两千年前孔老夫子就说过:“不学诗,无以言”。从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到楚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离骚》中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从具有“慷慨悲凉”风格的建安诗人曹操的“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到田园诗人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从开一代豪放诗风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到抗金名将岳武穆的“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真的是:千古兴亡多少事,炎凉世态几多情。无不在诗词之中得到曲尽其妙的艺术表现。那些脍炙人口的诗篇为一代又一代人所传诵,具有永不褪色的艺术魅力,需要我们去传承和发扬光大。

 

远近:沂河渔翁老师,我到您的空间看了一下,您在江山发稿共 319  篇,精品有  56 篇,您的作品精品率很高。可见,您对古韵诗词的写作有一定的基础。您能对青年人或初学古韵的创作者提供有价值的经验或建议么?

沂河渔翁:第一次发表作品后,非常高兴,还找了一家小酒馆,约了几个同窗好友庆祝了一番。现在回头看当时的作品,非常粗糙,没有细加工。感谢当时编辑老师的厚爱,所写几乎都发表了,这也增加了创作信心。后来,江山文学网站加强了管理,降低了古韵诗词的发稿量,我在的那个社团,因为写古韵太多,并且要求首发,就换了几个社团,直到去年入住人生家园社团,得到了社长和编辑老师们的厚爱,才稳定下来。并且好像社团中就我一个写古韵的,社长古韵写的很好,但不常写,重点写评论文章。我的几篇古韵,经过社长一番评论,骤增不少色彩。在此谢谢田冲社长,编辑秋觅老师,每次发文都及时编辑,按评也写的非常出色。

年轻人要学习写古诗词,首先要有三爱:爱读,爱背,爱创作。我初上小学的那个年代,正是文革初期,全国都在搞文化革命,农村也不例外,我跟着哥哥们抄地主老财的家,翻出不少古书,古诗词,放在场院焚烧,有时就会顺手抢几本画册和小册子放在怀内带回家。那时虽然读不懂(因为是繁体字),仍然非常喜爱,保存多年,直到后来考入高校,才被弟弟们都弄丢了。爱背,记得当年读的遍数最多的是一首宋代高菊涧的《清明》“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血泪染成红杜鹃。日暮狐狸眠塚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酒泉”。直到现在仍然会背诵。这首七律抛开诗意,单看对仗和抒情都非常好。爱创作,字无百日丑,诗无千首差。多写多练慢慢的就会提高,现在我回头看当时在同学三十年聚会上的几首诗,感觉水平太差,只是做到了押韵,诗意对仗都没有,只能算是凑字。所以青年朋友们要想学会写好诗,就应该多创作,多向诗词大家学习,才能使我们的文化魁宝得以发扬光大。

 

远近:请教老师,古韵的写作,需要注意什么呢?

沂河渔翁:关于古韵的创作,我是先写后学的,首先写的是绝句和古风,因为绝句和古风古风不用管对仗问题的,只考虑押韵就可以了,以后才开始试着写律诗,我重点谈谈学写律诗需要注意的问题。律诗由于它在字数、平仄、韵脚对仗等方面都有许多讲究,所以从某种意义来说,这乃是一种“削足适履”的艺术。这里的“足”就是作诗的内容,“履”就是诗的格律。履前人给我们做好了,我们只要削足以适履就可以了。当然“足”和“履”完全吻合未必就是一首好诗,但倘完全不合格也就不是律诗了。

古韵是一种特殊的题材,它以其独特的形式而与其它文学题材相区别。这种区别主要体现在诗词的格律规定之中。我们先说说押韵问题。押韵诗歌的特点之一,古今大多如此。但不同的语言,不同时期的诗歌所押的韵以及押韵的标准又是不尽相同的。在唐朝以前,律诗是按口语押韵的,后来,由于出现了比较权威的韵书《唐韵》,作诗押韵有了标准,完全按口语押韵行不通了。到了宋朝又把《唐韵》修改扩编成了《广韵》,《广韵》到了元末,由于韵部的不断合并,只剩下了106个韵,这106个韵就是一直沿用至今的诗韵,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平水韵。这里边有的韵是不常用的,学写诗的人必须记住常用诗韵。现在,诗词学会根据汉语拼音的发音标准,又制定出《通韵》和《新韵》,按照这两种韵写诗也可以,但必须标出。

关于律诗的对仗问题,这也是初学者必须注意的问题。没有什么好的办法速成,只有多读前人的声律启蒙,方能慢慢掌握。至于所谓的“四声八病”、平头、合掌、撞韵等问题,学会了再慢慢解决。

总之,一首好的律诗,力求平仄协调,音韵铿锵,阴阳顿挫,词藻华丽,对仗工整。希望诗词爱好者都能学有所成,成为大家。

 

远近:老师对江山网站的要求首发,有什么看法?

沂河渔翁:说实在的,我对江山网站的这条规定,一开始是有抵触情绪的。对于原创要求我认为是应该的,至于首发觉得过分了,因为江山发文要求必须超300字,写七律诗至少要四首,五律要六首,绝句就更多了,我们作者每天写律也就二首,绝句三四首,至于词一首也就不错了,写完还得检查修改,因为有些文学网,对律诗没有字数要求,检查完就发出去了,积攒几天凑够字数,再发江山文学,结果收到编辑老师的敬告。开始没当回事,多次警告后就停止录用了,我也非常执拗不再发稿。过了一段时间,心情平和后,才试着在人生家园又发了稿子,编辑秋觅老师多次和我谈关于首发问题,做通思想工作,这才改正过来,好在其他几个网站不在乎是不是首发的问题。

现在看来,江山文学网对作者的原创首发的要求是非常正确的,因为这样做可以保证作者的权益,杜绝不必要的法律纠纷。在当今信息爆炸,互联网时代,特别是在网络传媒和社交媒体充斥着各种信息的背景下,对于文章的原创和首发的尊重,不仅仅是法律层面的问题,更是社会文化和道德伦理方面的问题。我非常支持江山文学网的这种做法。我现在是网站的签约作者,更应当维护网站的声誉。

 

远近:沂河渔翁老师,江山网的古韵,不在重视范围之内,但创作古韵和编辑古韵的编辑水平都很高,您觉得在此古韵能否进步?对古韵您是否永远有热情?

沂河渔翁:中华五千年文化源远流长,漫漫岁月,若缺少了古诗词的点缀,就失去了最珍贵的部分。唐诗宋词无一不代表着那个朝代的兴衰,翻开一本古诗词,漫步其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那浓浓离情别意;“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一幅恬静的画面;“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春天的风景跃然纸上;“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西湖夏日的秀景映入眼帘;“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秋天萧条的景象涌现出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冬日的雪树银花,美不胜收。总之,这些优美句子读起来使人如醉如痴,爱不释手。

江山文学网不重视这部分题材,可能有他自身的原因,我不妄加评论。学校由于只注重高考,而这部分内容所占比例很小,也不怎么重视。好在国家教育机构发现了这个问题,现在小学语文课本,古诗内容所占比例加大,可是我们的老师只会照着教辅讲,不会拓展发挥,更别说写上一首,我们县教师队伍不下一万人,其中教语文的有近一半吧,真正能写出绝句的恐怕找不出几个人来。县诗词学会几十人(大多是退休的老同志),其中能写出律诗的也就几个人,大部分都写“老干体”,不管押韵与否,乱写一气,玩凑字游戏,更别说对仗了,当然玩么没人在乎。随着国家的重视,有些电视台也开展古诗词知识竞赛,我想过不了多长时间,古诗词会繁荣昌盛起来,我们共同期待这一天的到来。

 

远近:沂河渔翁老师,请问律绝和词作,您觉得哪个更好创作?

沂河渔翁:对于这个问题我没研究过,诗庄词媚这是每个爱古韵的人都知道的事情。诗词的题材内容上,诗多表达政治主题,以国家兴亡、民生疾苦、胸怀抱负、宦海沉浮为主,词多写男欢女爱、相思离别。其次体现在诗词的风格上,即使同样的题材,在诗词中也会呈现不同的风格。如怀古题材的诗多沉郁苍凉,而词却往往在历史沧桑中插入艳情。最后体现在诗词的语言上,词的语言相比于诗显得更精美典雅、轻灵细巧、纤柔香艳。

另外词起源比诗晚,起源于唐代而盛行于宋代,词又称长短句或曲子调,它最初是配乐歌唱的,所谓词牌,指的就是词的乐谱。一般是先有谱后填词,当然也有先作词而后谱曲的。宋代以后,由于与词相配套的乐谱逐渐消失,词人已无法直接按乐谱来填词了,只能按前人的格式来写词,也就是依词填词。不过,不同的词在句数、字数、平仄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与规定,要记住是非常困难的,词牌有几千种之多,常用的也有几十个,不像诗就那么几种格式,容易熟记和掌握。

另外今人不喜欢读词,觉得高深难懂,小调字太少,写出难以达意,中调和长调中间有时要求变韵,再说我们也不懂古代音乐,很难掌握好。我写了二年的律诗后才开始写词的,大约写了有一百多首,自我感觉还没掌握好。今年开始学写元曲的散曲,经常在别的文学网站发表,感觉元曲比词好写。告诫初学的朋友,还是从律绝起步,写好了再涉足词。

 

远近:老师,您认为辞赋有益于表达吗?在古代,辞赋和散文是不是一回事?

沂河渔翁:辞赋与散文有着明显的区别:辞赋通常有很多句子是押韵的,句式较为整齐,讲究节奏它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侧重于写景和借景抒情,形式上有一定的格式限制,相对来讲约束性比较大;散文没有这些拘束,自然流畅,形式灵活多样。散文讲究形散神聚,即文章结构自由,但主题和意境凝聚。修辞手法上辞赋以铺陈为主,手法夸张,词藻华丽,常常使用排比句和对偶句,句尾押韵,具有明显的音律要求;散文 则要求用词华丽,描写时注重句子之间的黏连和结构变化,不一定要求押韵,修辞手法相对较为简洁。内容表达方面,辞赋侧重于写景和抒情,通过铺陈夸张的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志向,常常在结尾处发一些议论;散文 内容广泛,可以包括作者的经历见闻、真情实感、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不局限于写景抒情。用途也不一样,辞赋都用于一些比较庄重的场合,比如大的历史景点,一般都用辞赋介绍景点历史典故,雕刻于石碑之上,散文多用于记录一些人文故事,记录于文书。

在文学史上,辞赋和散文的发展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创造出了独特而多元的文学体裁。也可以说辞赋是一种有韵的散文,结合了散文的章法格局和诗歌的节奏韵律。它既有散文的叙事和议论功能,又具有诗歌的韵律美。辞赋和散文在功能上具有互补性。我现在正在老年大学学习,下学期重点学习辞赋的有关知识,到时再为网站提供新的素材。

 

远近:江山网的社团管理,您是否赞同?

沂河渔翁:江山文学网站是我投稿的文学网站中最好的,对各个社团的管理和要求比较严格,有完整的考核机制,每季度都对社团考核打分,评先树优,指出存在的问题,督促改进。特别对稿件的管理非常严格,有专人检查,监督下属社团编辑老师的工作完成情况,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受到了作者们的好评,我作为一名入社三年的老作者,给我们社团打满分。

我所在的社团(人生家园)中的田冲社长,我每次发出的稿件,都能及时编辑发出来,最快时才1个小时左右,感觉老师太辛苦了。一篇古韵,七律、词六首以上,读完还得写出一、二百字的编按,何等辛苦和繁忙。编辑王培钰老师,年龄七十多岁了,天天守群编发文章,转出文章微信推广,二位老师为社团的发展壮大操碎了心,谢谢二位老师,您是我学习的榜样。希望江山文学网站在我们大家的努力下,越办越好。

 

远近:对于搞文学创作,您认为今后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沂河渔翁:对于古诗词的写作,只是我的业余爱好。我是一个教物理的老师,后期又调入职业学校,重点研究的是电气运行与自动化工程。退休后才开始写古诗,到目前为止,大概写了有二千多首,大多发表在各个文学网站,打算抽点时间,修改整理,出二本诗集。

     写作方面,因为喜欢诗词,所以诗词还是创作的重点,不过应放慢写作速度,深入研究,多出精品。再学学辞赋方面的知识,慢慢的学着创作,争取在一二年的时间能写出好的作品。

总之,我们都是退休老人,收入可观,生活无忧,应该有自己的追求,活到老学到老,方不辜负此生。

 

远近:感谢渔翁老师的支持,访谈就到此结束了吧,衷心祝愿沂河渔翁老师身体健康,笔顺词丰,不断有新的好的作品呈现在我们面前。




【记者手记】


沂河渔翁老师是一名退休高级教师,是山东省诗词学会会员,喜欢创作古韵作品。在江山发表了319篇作品,其中精品文56篇,大部分都是古韵作品。老师在教育战线上兢兢业业几近四十年,现在已经退休,但退休不休闲,如今在江山社团发光发热,创作古韵精益求精,先后创作了大量优质作品,给大家带来了好的精神食粮,对于古韵的创作,也有很多有品质的见解,使人受益匪浅。诗词曲赋都有涉猎,是位值得尊敬的师长。祝愿沂河渔翁老师在江山网的文学创作中,还会有更多更好的作品呈现出来。




【编后记】


这是本季度的第二篇关于古韵作者的访谈,这么多期访谈以来真的是很难得。沂河渔翁老师不但介绍了自己的江山缘,古韵缘,更是把自己对古韵学习与创作的感受毫无保留地道了出来。“字无百日丑,诗无千首差。”这句话给了古韵爱好者创作的信心。接下来的告诉大家学古韵要有“爱读、爱背、爱创作”的态度。然后就创作古韵的要点进行详细点拨,甚至就赋与散文的关系也进行了详细解答。其中关于学习创作的注意事项,如分类、进度、也是非常有耐心。可以说好多看法都是经验之谈,非常有见地。

共0页 0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