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记者部 回复本帖
江山记者部

江山记者部 布衣

  • 185

    主题

  • 240

    帖子

  • 237

    积分

【江山访谈】人生家园社团编辑张哲老师访谈录(202514)

2025-10-16 21:22:02

江山记者部·人物访谈2025年第14期(总166期)


在文字里驰骋的草原之子

——人生家园社团编辑张哲老师访谈录

访谈时间:20251014

江山记者:荷青

访谈形式:文本采访

访谈人物:张哲

所在社团:人生家园

社团职务:社团编辑

【作者简介】


张哲:本命张建军,1972年出生于内蒙古锡林郭勒大草原。喜欢写作,早起忙于生计,没有过多的涉猎,直到 2008年结束外地打工,再次回到锡林浩特市,才开始用电脑码字。创作有小说《都市圆梦少女》,第一部长篇小说《韦小宝下江南》,武侠小说《龙御风云诀》,还有《秋天的收获》《兄妹虐恋》《强吻一生》。几十篇散文、短篇小说首发江山文学网。

江山文章链接:http://www.vsread.com/space/myspace-103732.html


【记者简介】


荷青,云南昭通人,客居昆明,昭通作家协会会员,杂志专栏作者,自媒体人,旅行者!

江山文章链接:https://www.vsread.com/space/myspace-21847.html


20251010日,江山记者部记者荷青对人生家园编辑张哲老师进行了文本采访,采访记录如下:


荷青:张哲老师您好,很荣幸采访到您!您出生于内蒙古锡林郭勒大草原,这片广袤的草原对您的成长和性格形成有着怎样的影响?在您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有没有一些与草原有关的经历或故事,对您后来的写作产生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张哲:荷青老师,很高兴认识您,也很幸运能接受您的采访!在此,首先感谢江山文学网这个平台给了我一个可以展示文学见地的平台,也感谢人生家园社团接纳了我,在人生家园社团里,认识了田冲社长、秋觅老师、太行飞剑张凤英等诸位老师,他们的文章和为人也让我受益匪浅,很感谢大家!

我从小出生在锡林郭勒大草原,但是我的家乡属于农区,我们当地称草原不叫草原,都叫做草地,童年的时候,村里人就有着很多关于草地的传说,老人会告诉你和草地人接触不能藏奸,草原上的狼会在人不经意的时候趴在人的后背等人回头才会咬,等等。我们家乡人吃的盐是从草地上拉回来的,村里的很多马匹是从草地上买回来的,还有一些草地人从大圐圙(蒙古国)搞一些外国货回来转到牧区农区卖,所以我对草地(草原)一直很神往。

关于草地上牧民传说印象最深就是父辈们去草地上拉盐回家讲述的牧民的真诚,那时候去草地拉盐的车很多,南面农区牧区各个村子嘎查都会派车去额吉淖尔湖(盐池)拉盐,来回有时候都会路过牧民家里,牧民对来往的汉民从来不会吝啬吃喝,饭管饱,肉管饱,汉民可以自己做,牧民也会提供足够的食材,大口吃肉,大碗喝酒!每每有人讲述起来,都会引来旁边的人流口水,村民们都巴不得下一年也去盐池拉一趟盐。

我真正来到锡林郭勒大草原那是在一九九六年,中专毕业之后我就直接来到了这片我一直向往的地方。席慕蓉老师1989年第一次踏上锡林郭勒大草原,就写出了《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这首在草原上经久传唱的歌曲,可以想象草原给人有多么的震撼!一望无际的草原,风吹草浪。牛羊在草原上撒欢,雄鹰在空中低旋。尤其是到了晚上,湛蓝的天空,星辰密布,让人感觉天和地距离很近,真的有手可摘星辰的感觉。我觉得,只要是来到这里的人,都会深深地爱上这里,爱上这片既能让人平心静气又能让人热血沸腾的草原!

所以,草原给我写作带来最大的感触就是情怀与胸怀!然后用像草原一样的胸怀去看世界,就像鲁迅先生所说的拿来主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在生活中看到的都是真善美,所以,写作中描写出来的也都是生活中的真善美!


荷青:您早年忙于生计,没有太多机会接触文学创作,那么在您的早期生活中,有没有一些文学的“种子”已经悄然种下,比如您曾经读过哪些书籍、听过哪些故事,让您对写作产生了最初的兴趣?

张哲:初中的时候,我看过一些小说,诸如《三侠五义》《霍元甲陈真转》《大侠窦尔敦》等等,就看里面的红火热闹了,也就是在看《英雄小八义》小说的时候,我还摘抄过里面一些感觉很好的俗语与句子,有时候写作还能想起一些。

最早喜欢文学,应该是在高中时代。那时候,学校并没有图书馆,是有一位城里的女同学,她不太喜欢学习,却热衷于看小说,她中午在县里的出租书屋里租上小说,晚上回家她又不敢把小说拿回家,就把小说留给我,第二天早上她上学后再接着看,中午再去还书,然后接着租书看。就这样,她经常性地循环租书,我就在每个晚上把她租的书看完,一般没时间细读,大都是走马观花。

那时候主要看一下琼瑶、亦舒、岑凯伦等女作家以及古龙、金庸、梁羽生等武侠作家的小说,那时候也算饥不择食,不过那些通俗小说作家也是有很多可取之处的,对我后期写作产生了一定影响。

直到上了中专,学校图书馆的书才真正成了我的精神粮食,那时候,中外作家才开始走进我的视野,雨果、高尔基、托尔斯泰等外国作家,鲁迅、柳青、老舍等等中国作家的作品,我开始无节制、无规划地涉猎。那时候,我还在《测汇报》写一些小文章。

真正对我影响写作有影响的应该是现代作家,就像肖复兴先生、路遥先生、梁晓声先生的作品我基本都是不读一遍,有时候甚至是两遍三遍的读,就像肖复兴先生的关于青春记忆的小说和报告文学、路遥先生的《平凡的世界》和《人生》、梁晓声先生的《年轮》《雪城》等多部小说,都是我放在床头的精神食粮,稍有闲暇我就会拿起来这些书读一读,每一次读后都有不同的收获,对我后期写作也是最好的启蒙。


荷青:2022年您再次回到锡林浩特市并重新开始写作,先后创作了《秋天的收获》《兄妹虐恋》《强吻一生》等作品,并从2024年开始在江山文学网首发。这次重新回归写作,您的心态和创作理念有没有发生变化?您是如何在短时间内创作出多部不同类型的作品的,您的创作灵感主要来源于哪里?

张哲:20022年再次重新开始写作,心态肯定和以前不一样了。就像老师提到的这几部小说,多了一些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我喜欢大圆满的结局,可是生活中的不圆满也不能摒弃。只是,涉猎的作品好像还是没有多大的改变,只是更趋向于小说中的转折。就像我看《士兵突击》、《大染坊》、《大宅门》等一些电视剧,看完之后我还会买回书再看几遍,就如《大染坊》,小说和电视剧,我至少看了有六七遍。我喜欢研究作品里面的反转,我自己的作品在写作上也少了一些平铺直叙,多了一些情感与生活的起伏。

至于说创作理念,我还是偏向于把生活中的所闻所见稍加润色书写出来,这就又到了灵感来源,其实就是生活。理念来源于生活,灵感来源于生活,我的小说里面描述的内容,基本都不是闭门造车,都是来源于生活。就像《秋天的收获》的内容就是回家乡的所见所闻,当然结果有所出入,我还是喜欢把结局描述成圆满。再就是《兄妹虐恋》《强吻一生》两部小说,都是生活中的见闻,在同学聚会或者家庭聚会时,偶尔听到大家议论一件事情,《兄妹虐恋》属实发生在一个亲戚他们村里,《强吻一生》是一位高中同学讲述他们补习的时候发生的事情,都是实实在在存在的,我就是用高于生活的语言把这些事情写出来,就成了小说。


荷青:在多年的写作过程中,您觉得自己的写作风格有没有发生变化?如果有,是朝着哪个方向发展?您认为一个作家的写作风格是如何形成的,它与个人经历、阅读习惯、社会环境等因素有着怎样的关联?

张哲:写作风格?还是有变化的。最早写作有些模仿琼瑶,我在高中写过一篇小说,纯言情,没有发表,却在同学中被传着看,后来同学们还给我起了个“秀才”的绰号,再后来的小说就是纯属叙事,情感有描述,但是心里描述的却不多。就像土生土长的农村人一样,没有过多的心思去琢磨别人,为了生存。到后来写作,就像解决了生存问题,开始注重一些生活了,所以小说中也逐渐的多了情景描写、心理描写,也想着用一物衬托另一物。

要说风格,还是一切围绕现实。这种想法和做法已经形成一种模式,根深蒂固了。也许是贫穷限制了想象,让我写小说,永远写不出日进斗金、肆意挥霍的情况,我没经历过的,也就写不出。我的作品都是从现实生活出发,就包括我打工的时候,所接触的工程项目最多也就上千万,没见过上亿的生意,绝对写不出挥手上亿的消费。

我写的小说风格与我的个人经历、社会环境有很大的关系,但是与阅读习惯关系不大,我包括现在阅读依然涉猎很广,比如最近,我刚读完四本《读者精华版》,又开始看《中国皇帝史》,这些也许会影响到我的小说内容,但是不会影响到我的写作风格。我喜欢农村,我喜欢描述农村,我喜欢用文学诠释农村人的生活,写起来也得心应手。来城里三十多年了,我还是描写不出城里人的生活,我的朋友依然是过去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的发小、同学,和城里人除了生意上、工作中的交流,生活中交往很少,所以,写作的风格也是基于村里人发生的事情、语言的组织绵延开来的。


荷青:您在创作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过读者的反馈和评价?这些反馈和评价对您的创作产生了哪些影响?您如何看待读者与作家之间的关系,您会根据读者的喜好来调整自己的创作方向吗?

张哲:遇到过,但是不多。也许是逆耳的语言没听到过,所有的评价都是说好的,没有人指出我的不足,我受到的影响不大。

人们常说,文人相轻,但是我所在的社团人生家园里面,诸位作家老师都很好,所有的评价都没有带来负面影响,大家相互尊重,相互帮助,没有谁对谁否定或排斥,真的是一个和谐家园。至于以后,会不会因为读者喜好调整创作方向,也许会。文学服务于人民,如果作品不能得到读者的共鸣,那它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了。


荷青:您曾经创作过几十篇散文、短篇小说,并且都是在江山文学网首发。在您看来,散文和短篇小说与长篇小说在创作上有何不同?您更喜欢哪种文学体裁的创作,为什么?

张哲:我感觉小说和散文其实没什么实质性的区别,就像我们看古龙的小说,亦或是看《穆斯林的葬礼》等,有时候单独拿出一章,就像一篇散文。散文讲究形散神不散,所有的语言都服务于主题。小说也一样,也是为了同一个主题。有很多小数,就像很多篇散文组合在一起,有一些散文,稍加修改就是一篇小说,当然我指的是一些叙事散文。

不过,我自己写散文的时候,就是有感而发,很少考虑作品的社会意义,当然不会写一些负能量的东西。但是写小说,就要考虑它的社会意义,如果只为描述一件事情,不考虑它的社会影响,这样的作品很难引起读者的共鸣。

对于我自己,不论写小说还是散文,都喜欢表达自己的感情,总体来说,我还是喜欢写一些小说,因为我喜欢故事性强的东西,包括我阅读也喜欢阅读一些有哲理、故事性强的文学作品。


荷青:您未来还有哪些创作计划?您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传达给读者什么样的价值观和情感?您对当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有着怎样的看法,您认为自己在其中能够发挥怎样的作用?

张哲:我最近在筹划写一部长篇小说《胡杨林的风》,主要写建国初期到现在的生活起伏,三代人的风雨飘摇,我刚写出了一章,只是为社会背景与人物出场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与铺垫,写一个村子的人,还没想好主人公写几个,只有一个故事梗概,还待进一步的斟酌。当然,我还会在以后的生活见闻中搜寻一些话题,依然会继续写一些短篇小说和散文,长篇短篇不会冲突。

至于说当代文学的发展趋势,看平台了。就像我前面说的,有些平台就写一些家财万贯挥金如土的小说,什么总裁,什么男的出轨女的顿悟,渣男、心机女、小三遍地都是,我不知道老师说的文学算不算这些。我所理解的当代文学,应该是来源于社会服务于社会的文学作品。小时候村里来耍杂技的人常说,会看的看个门头街道,不会看的看个红火热闹。人生如潮,大浪淘沙,最后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至于我自己的作品,就是海边沙滩里的贝壳,只是辉映着我的人生,至于能不能为当代文学的发展添彩,还未可知。


荷青:您的生活经历丰富多彩,从外地打工到回到家乡,从陪读到重新回归写作,这些不同的生活阶段对您的写作有着怎样的影响?您是如何在繁忙的生活中抽出时间来写作的,有没有一些独特的写作习惯或方法?

张哲:生活的多样化,见到的人和事也就多样化,反映到作品中自然也就多样化。写作是一种心情,我的性格不压抑,所以写作不论是以前还是现在,都写一些积极向上的东西,也就是我所喜欢的小圆满。不论在哪个阶段,我所希望的都是人心向善,所以我这一路都是选择性的写一些东西。

要说写作习惯和方法,要说有也有吧。就比如前几天我们去参加一位同学家孩子婚礼,酒席上,一位同学说起了他在市里买了两套房,他是开药店的,一套商铺开药店,又贷款买了一套住房,为了孩子在学区上学。可是他弟媳不高兴了,因为他弟弟和他父母都住在村里,在一起住着就免不了相互照顾,他买房后他弟媳跳着闹离婚,主要是想让那位同学给家里添补一些钱。可是老人也有自己的退休金,还是村里一名医生,也有固定的收入,而且大部分收入都添补给身边的老儿子了,只是我同学的弟媳妇还不满足。我听到之后就开始在心中酝酿怎么样去描述是非对错,当然还没酝酿好,所以还不知道怎么写出来,如果有一天酝酿好了,写出来就是一篇短篇小说。这就是我的写作习惯与方法。


荷青:您觉得一个作家的生活阅历对其创作有多重要?您是否会刻意去体验不同的生活,以获取更多的创作素材?您如何平衡生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让它们相互促进而不是相互干扰?对于江山文学网您有什么建议呢?

张哲:我觉得一个作家的生活阅历就是他创作的源泉,就比如《红楼梦》,如果没有曹雪芹几代人和康熙帝王之家扯不断的牵连,也不会描述出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与情感牵连。我一直说,真正的小说,就是根基于生活,当然通过作家的构写,肯定会凌驾于生活之上。作品一定要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凭空想象的空中楼阁不论有多么华丽,最终也会烟消云散的。

至于我自己,生活与写作不冲突,也不干扰。就像我们生活中,工作的时候工作,闲暇之余三五结伴品一盏茶、喝一杯酒、听一首歌都是生活的一部分。停车坐爱枫林晚古来有之,不再是歌曲里那样,一路上的好景色还没仔细琢磨,回到家里还照样,推碾子拉磨!

对于江山文学网,我很喜欢这个平台,也很喜欢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的这种氛围。我建议如果江山文学网能再联系一些大型出版集团和影视媒体,每年定期举办一个原创首发的长篇小说比赛,这样既能促进作者的创作欲望,也能扩大江山文学网的平台影响力,还能为当代文学与影视媒体输送一些高质量的作品。


荷青:作为江山文学网的社团编辑,你是如何在创作和生活里来平衡这份工作的呢?对于江山文学网那些有写作梦想但还没有开始行动的人,您有什么建议?您认为他们需要具备哪些素质和条件,才能在写作这条道路上走得更远?

张哲:作为社团编辑,我还是新人,还在学习阶段,还没有正式为作品做过编辑。不过,我觉得不需要平衡什么吧,编辑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多看看别人的作品,能做出中肯的评价,对于自己创作也是不小的收获。也许平时忙于生计没时间看书,但是做编辑总得把编辑的作品吃透,所以也借此多看一些时下流行的、不同年龄层次文学模式,何乐而不为!

关于建议,还有创作的素质与条件,我觉得喜欢比努力重要!我们小学三年级开始写作文,《课间十分钟》写的也是五花八门,上了初中,我们开始写说明文,观察种子发芽写的也是各有千秋,到了高中,我们又接触了议论文,论点论据更是千奇百怪。为什么有人写的就是老师口中的范文呢?因为喜欢,就像喜欢一个人,你见这个人的时候肯定会精心打扮一番。写作也一样,首先是喜欢,才肯努力找素材,学习润色文字。如果就像上学的时候就是为了完成老师的作业,那就没必要下那么多功夫了,因为没人给你打分数。只要喜欢,那就多听多看,书里什么都有,但你也不能照搬,用书里的东西描绘你所闻所见的,那就是作品。素材与文学素养积累多了,自然就熟能生巧了。有梦想,就不要总是梦想,付诸于现实,让梦想成为现实!不要想着谁的文章能流芳百世,做了,一切皆有可能!


荷青:您对当代文学创作环境有着怎样的看法?您认为在这个时代,作家应该如何更好地发展自己,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为文学事业做出贡献?

张哲:北大荒的知青有手抄本,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时候也出现了天安门诗抄,热爱文学的人们永远没有停下自己做追求的脚步。环境是给作品添彩的,不是添堵的。如今社会,人心有些浮躁,那就静下来写一些东西,流传下去服务于社会,流传不下去也可以告慰自己。

作家,也是党的儿女,也是人民的子弟,只要不流俗于利益,只要心系国家与人民,为人民发声。海市蜃楼永远是虚无缥缈的,扎根于土地,才能有参天大树,才能有百花争艳,硕果累累!作为一名作家,忠于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则,创作的作品肯定会对社会有价值,也会为文学事业做出贡献!


【记者手记】


采访张哲老师的过程,就像在聆听一首悠扬的草原牧歌,充满了质朴与深情。张哲老师的故事,如同他笔下的文字,质朴而真挚,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文学的执着追求。他从内蒙古锡林郭勒大草原走来,带着草原的宽广胸怀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用文字记录下那些平凡而又动人的故事。

张哲老师的经历让我深受触动。他从早年的打工生活到重新回归写作,每一个阶段都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文学的执着。他的作品,无论是长篇小说还是短篇散文,都深深扎根于生活,充满了对真善美的追求。他用文字描绘出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和生动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丰富多彩和人性的温暖。

在采访过程中,张哲老师多次提到他对江山文学网的热爱和感激。他说,江山文学网不仅是一个展示文学作品的平台,更是一个充满温暖和鼓励的文学家园。在这里,他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作家和编辑,他们的支持和鼓励让他在写作的道路上更加坚定。张哲老师提到,江山文学网的社团成员们相互尊重、相互帮助,形成了一个和谐的创作氛围。这种氛围不仅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也让他在文学的道路上不断成长。

我也深有同感。作为江山文学网的一员,我见证了这个平台对每一位作家的厚爱和支持。无论你是初出茅庐的新人,还是已经有一定成就的作家,江山文学网都给予了充分的尊重和机会。在这里,每一篇作品都能得到认真对待,每一次努力都能得到鼓励和支持。这种温暖和包容,让我对文学创作充满了信心和热情。

张哲老师的经历也让我深刻认识到,写作不仅仅是一种表达,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他的作品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尊重,让我们看到了平凡生活中的美好和温暖。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心中有爱,笔下有情,就能在文字的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天地。

采访结束时,我心中充满了感动和敬意。张哲老师用他的经历和作品,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作家的初心和使命。他让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生活,用文字去记录生活,就能在文学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感谢张哲老师,感谢江山文学网,让我在这个充满温暖和鼓励的文学世界里,不断成长和进步。


【编后记】


这是我们江山记者部本季度的第二篇访谈,凑巧的是也访谈一位小说作者。作者的经历与谈吐深深的吸引了我们的记者,这篇访谈的记者手记应该是我们这么多期访谈以来写的最多的一次。可见我们的记者深受触动。对于小说创作,张哲老师道出了自己的认识:写小说,就要考虑它的社会意义,如果只为描述一件事情,不考虑它的社会影响,这样的作品很难引起读者的共鸣。还有一点就是:作品一定要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我想这对所有的小说爱好者都有一定的启发性。另外,对于那些想写小说还没有动笔的文学爱好者,张哲老师所说的一句话,我也想拿来赠送给大家,这句话就是:有梦想,就不要总是梦想,付诸于现实,让梦想成为现实!让我们共勉。

快乐永远

快乐永远 进士

  • 436

    主题

  • 1296

    帖子

  • 10428

    积分

2025-10-17 15:36:40
速度快,质量高,问答之中时有惊艳闪现。感谢两位老师的配合。
张哲

张哲 童生

  • 0

    主题

  • 4

    帖子

  • 785

    积分

2025-10-18 11:34:23

谢谢荷青老师,谢谢江山文学平台,谢谢人生家园社团,谢谢大家!

共1页 1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