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来水榭(本社团不接受非首发稿件,投稿请标注首发,不标注的稿件退稿) 回复本帖
纷飞的雪

纷飞的雪 榜眼

  • 996

    主题

  • 7019

    帖子

  • 36503

    积分

『流年专栏』审稿时发现的问题汇总及说明

2012-02-18 15:50:10
     在编文以及每日复审时,总会发现有作者将一些词混淆,为此,搜索和整理了这些词语的用法和区别,供文友们参考。

 

审稿时发现的问题一:该用“像”时莫用“象”(摘录)


  最近在审文时,常常会发现有作者将“像”和“象”两个字混淆、用错。最多见的是将“像……一样”写成“象……一样”、把“好像”写成“好象”等等。为此,特搜索和整理了这两个字的用法和区别,仅供朋友们参考。

  
  象、像不分的问题由来已久。《新闻出版报》为此曾刊出长篇文章,标题便是“哪个更像哪个是”。最近几年,在纸质媒体上这个问题似有所好转,但发现在网络文学里用字仍是“涛声依旧”。
  “像”曾是“象”的繁体字,但自198610月《简化字总表》重新公布以后,“像”字已经恢复使用。象、像二字该如何区分呢?关键是要掌握“像”字的用法,该用“像”时莫用“象”。
  
  
“像”适用的四种情况是:

一是用作名词,指比照某个对象形成的形象。其中又可分为两种情况:或是艺术创造,如画像、雕像、塑像、绣像;或是物理生成,如光线反射、折射形成的虚像、实像。两者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都是以对象的存在为前提的。
 
 二是用作动词,指人或物之间具有相似点。它的动词特征是:可以带宾语。如:“金鱼像开在水中的鲜花”,“就像点燃的爆竹似的跳了起来”。也可以像形容词一样,用程度副词来修饰,如:“非常像”“十分像”。
  
三也是用作动词,有比如、如同的意思。这种用法主要用于举例。如:“我订了一个旅游计划,像北京、西安、昆明、青岛……,都在我的计划之内。”
 
 四是用作副词,可以写作“像”,也可以写作“好像”,主要用来表示猜测。如:“天暗下来了,像要下雨了”,“他不停地咳嗽,好像感冒了”。
  
 
 “象”适用于三种情况:

1.作名词用,如大象,非洲象、印度象、象牙等。

2.属于名词性词素,不能单用,用来构词,如表示形状、样子的形象、象征、印象、气象等。

3.属于动词性词素,不能单用,可用来构词,如表示摹仿、表现的“象声词”、“象形字”。
  
  
“好像”还是“好象”
  应该用“好像”,最好不要用“好象”,“好象”是以前的用法,现在较正式的用法应该是“好像”。
  关于这两个字的用法,专家们有讨论,附件结果:  
 
 象:指自然界、人或物的形态、样子。
  语词搭配实例:现象、形象、印象、意象、迹象、假象、表象、物象、景象、气象、天象、星象、浑象、蚀象、体象、危象、心象、想象(像)、构象(conformation)、磁象、磁象仪、异极象、全面象、分裂象、观象台、天象仪、晶格象、类质同象、同质二象、同质三象、同质多象、文象结构、心象地图、唯象理论、唯象系数、波粒二象性,等。  
  
像:指用模仿、比照等方法制成的人或物的形象,也包括光线经反射、折射而形成的与原物相同或相似的图景。
  语词搭配实例:人像、画像、肖像、遗像、图像、实像、虚像、正像、反像、逆像、倒像、阳像、阴像、鬼像、伪像、映像、镜像、影像、潜像、叠像、原像、前像、后像、余像、双像、网像、成像、电像、音像、声像、摄像、录像、放像、显像、视像、像章、像片、像差、像散、像元、像素、像点、像移、像幅、像距、像高、像对、像质、像场、像管、构像、遗觉像、视宁像。

纷飞的雪

纷飞的雪 榜眼

  • 996

    主题

  • 7019

    帖子

  • 36503

    积分

2012-02-18 15:58:34

 

审稿时发现的问题二:谈谈“的、地、得”的用法(摘录)

 

结合实例,谈谈“的、地、得”的用法。  
  一、“的、地、得”的基本概念  
  1、“的、地、得”的相同之处。  
  “的、地、得”是现代汉语中高频度使用的三个结构助词,都起着连接作用;它们在普通话中都读轻声“de”,没有语音上的区别。  
  2、“的、地、得”的不同之处。  
  吕叔湘、朱德熙所著《语法修辞讲话》认为“的”兼职过多,负担过重,而力主“的、地、得”严格分工。50年代以来的诸多现代汉语论著和教材,一般也持这一主张。从书面语中的使用情况看,“的”与“地”、“得”的分工日趋明确,特别是在逻辑性很强的论述性、说明性语言中,如法律条款、学术论著、外文译著、教科书等,更是将“的”与“地”、“得”分用。  
  “的、地、得”在普通话里都读轻声“de”,但在书面语中有必要写成三个不同的字:在定语后面写作“的”,在状语后面写作“地”,在补语前写作“得”。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使书面语言精确化。  
  
  二、“的、地、得”的用法
  1、的——定语的标记,一般用在主语和宾语的前面。“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形容词、名词(代词)+的+名词。
如:  
  ①颐和园(名词)的湖光山色(主语)美不胜收。  
  ②她是一位性格开朗的女子(名词,宾语)。

2、地——状语的标记,一般用在谓语(动词、形容词)前面。“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方式一般为:形容词(副词)+地+动词(形容词)。
如:  
  ③她愉快(形容词)地接受(动词,谓语)了这件礼物。  
  ④天渐渐(时间副词)地冷(形容词,谓语)起来。

3、得——补语的标记,一般用在谓语后面。“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动词(形容词)+得+副词。
如:  
  ⑤他们玩(动词,谓语)得真痛快(补语)。  
  ⑥她红(形容词,谓语)得发紫(补语)。 

三、“的、地、得”用法的常见错误  
  一般而言,在特约记者和通讯员来稿中常见的“的、地、得”用法错误,主要表现在该用“地”、“得”的地方全部用了“的”。如:  
  ①这两年,该公司的职工不断的(地)转变观念。 
  我们说“地”是状语的标记,用在谓语的前面。此例中主语是“职工”,谓语是“转变”。很显然,用“的”是错误的,应该用“地”。 
  ②该项目不仅创下了该公司单项工程总产值之最,更为重要的是成功的(地)闯进了上海的国际石油化工项目建设市场,踏上了一个更高的平台。  
  这个例句虽然比较长,但谓语“成功”前的“的”明显用错了,应该改为“地”。 
  ③各项安全工作做得很到位,安全防范措施都落实的(得)很好。  
  补语一般回答“怎么样”的问题,前面一句回答“做”得怎么样,用了“得”,很对;可接下来回答“落实”得怎么样问题时,作者却用了“的”。这个错误非常明显,可惜作者没有发现,正确的用法应该是“得”。 
  ④身体更不敢碰到被太阳炙烤的(得)滚烫的铁车梯。  
  如果我们问“炙烤”得怎么样,就知道例句里用错了,应该用“得”。  
  
  “的”还有其他的用法,比如——这个东西是谁的?我的。这里“的”是代词,不是我们这里要讨论的对象,就不再赘言了。

纷飞的雪

纷飞的雪 榜眼

  • 996

    主题

  • 7019

    帖子

  • 36503

    积分

2012-02-18 16:12:51

 

审稿时发现的问题三:“副”和“幅”的用法(摘录)


  最近在审文时,常常会发现有作者将“副”和“幅”两个字混淆、用错。最多见的是将“一幅画”写成“一副画”、把“一副活不成的样子”写成“一幅活不成的样子”等等。为此,特搜索和整理了这两个字的用法和区别,仅供朋友们参考。


  标题上这两个字:“副”在粤语和普通话中,都读作“富”音;“幅”在两种语言中又都读成“福”音。
  它们的意思不同,而且,都可做量词,写用时要注意区分。

“副”可解作居于第二位。比如,副官、副总统、副教授、副班长、副食品(主要的米面主食以外的菜肉佐料之类)等;还可解作辅助的,比如副本、副刊、轮船上的大副、二副;它又可解作附带的,比如副业、副产品、副作用等。它有个作“符合”解释词义要特别注意,例如成语“名副其实”和“名不副实”,“副”必须讲成“符合”,却不可写成“名符其实”和“名不符实”。
  “幅(fú)”和“副(fù)”都可以做量词,但二者用法不同
  “副”做量词时有两个义项。

一是用于成对或成套的东西,如:一副对联、两副手套、三副扑克。

二是用于面部表情,如:一副可怜相、一副笑脸。“对联”本身是对偶语句,是成对使用的,所以用“副”修饰。
  “幅”本指丝绸布匹的宽度,如幅面、单幅、双幅、宽幅等。

从这引申出其他的宽度也常用“幅”,比如幅度、幅员(领土面积。“幅”指宽窄,“员”指周长)、振幅等。

它也可作量词,但注意不同于“副”,“幅”做量词时,主要用于布帛、绸缎、呢绒、字画、照片等,如:一幅国画、两幅苏绣。

也可做布匹量词,如“做个床单要两幅布”。

说“一幅画”是正确的,等同于“一张画”,但“一副对联”则不用“一幅对联”。

纷飞的雪

纷飞的雪 榜眼

  • 996

    主题

  • 7019

    帖子

  • 36503

    积分

2012-02-18 16:26:12

一、“安装”不要写成“按装”。

二、没有“安祥”这个写法。“安详”不能写作“安祥”。“翔实”与“详实”可通用,提倡用“翔实”。

三、“艾滋病”不要写成“爱滋病”。

四、“按部就班”不能写作“按步就班”。

五、“三部曲”不要写作“三步曲”。

六、“黯然”不能写作“暗然”。

七、“报道”与“报导”读音不同,现在提倡用“报道”。

八、“爆发”与“暴发”。

“爆发”指因爆炸而发生,如“火山爆发”;“暴发”多用于山洪、大水、疾病等。另,在用于社会事物时,“爆发”指像爆炸一样突然发生,多用于抽象事物,如革命、起义、运动等,又用于表示力量、情绪等。

“暴发”指突然得势或发财,多含贬义。

九、“必须”与“必需”。

“必须”的意思是一定要,通常用来修饰其他表示动作行为的词语,如“必须努力学习”。

“必需”的意思是一定得有,后面多跟表示事物名称的词,可以单用,也可构成“必需品”等词。

十、“辨”与“辩”。

与言辞有关的,一般用“辩”。但“辨诬”也可写作“辩诬”,“辨白”也可写作“辩白”,“辨正”也可写作“辩正”。

“辩证”作为“辨析考证”时也可作“辨证”;但在中医中用作“辨别症候”时不能写作“辩证”。

(待续)

 

风逝

风逝 探花

  • 340

    主题

  • 8093

    帖子

  • 18361

    积分

2012-02-18 16:57:41
哈,雪老人家不做语文教师可惜了!很有实用价值的专栏。
温柔小娴

温柔小娴 进士

  • 154

    主题

  • 3671

    帖子

  • 11392

    积分

2012-02-19 10:17:12

细细品读,受益匪浅。还需钻研进步,雪辛苦了。小娴受益。

特赠飞吻一个。

李锦恒

李锦恒 榜眼

  • 266

    主题

  • 1950

    帖子

  • 25948

    积分

2012-02-19 17:38:47

我也来学习,也拿去推广。

呵呵,尊重版权。

 

问好飞雪,问好小娴。

草根

草根 探花

  • 67

    主题

  • 1952

    帖子

  • 18304

    积分

2012-02-20 08:16:44
这样的说明很及时,词语和语法是目前江山面临的最大弊病之一,深刻学习!
纷飞的雪

纷飞的雪 榜眼

  • 996

    主题

  • 7019

    帖子

  • 36503

    积分

2012-02-21 10:54:30

文章中常见错字的整理与汇总(第部分)

 

  十一、“表明”一般指把思想感情显示出来;“标明”指做出记号或写出文字。

十二、“表率”“表帅”。“表率”一般不写作“表帅”。在用作动词时,“统率”也可写作“统帅”,但提倡用“统率”。

  十三、“不尽如人意”不能写作“不尽人意”。

   十四、“奔驰”的“驰”不要写作“松弛”的“弛”。

十五、“倍受”与“备受”。

“倍”指加倍,也指更加、格外的意思,“倍增”是指成倍增长,如“信心倍增”“倍感亲切”“倍思亲”。

“备”是表示完全,如“艰苦备尝”、“关怀备至”、“备受欢迎”、“备受青睐”。

  十六、“练习簿”不能写作“练习薄”。

  十七、“长年累月”不能写作“常年累月”。

十八、“彩”与“采”。

在表形的词中用“彩”,如“精彩”“剪彩”“彩排”;

在表示抽象意义时用“采”,如“神采”“光采”“兴高采烈”。

十九、“窜改”与“篡改”

“窜改”是指改动、删改,被窜改的往往是具体的书面材料如成语、文件、古书等。

  “篡改”是指用作伪的手段改动和曲解真实的、正确的东西,被篡改的往往是抽象的东西。

二十、“订”和“定”。

“订”大多指经过商讨而订下,商讨的成分很大,有的不是最后确定,如合同、条约、规章等用“制订”。

如果是可以确定而且确定了的,用“定”。“制订发展规划”,这个规划制订后可以不是确定了的;“制定发展规划”,这个规划制定后是确定了的。

“协定”虽然如同“条约”,但是用“定”。

天上雪

天上雪 举人

  • 70

    主题

  • 6004

    帖子

  • 4952

    积分

2012-02-21 11:44:49
飞雪真是个细心认真严谨的人,说真的,我就经常“像”“象”不分,还有就是“的”与“地”会混淆,因为记忆中一直就是用“好象”,“的”与“地”通用,都不知这用法人家早改了,晕!真是孤陋寡闻!还有就是一些别字,或许是执笔忘字的原因,经常会弄不清楚,还经常会写错字,有时是因为打字太快,有时是因为赶时间,然后又没细看,一不小心按了一个键, 然后写的文字就发了上去,回头再看才发现错了,汗!看来这坏习惯以后得认真改一下!向飞雪学习!
风飞沙

风飞沙 进士

  • 172

    主题

  • 2620

    帖子

  • 6188

    积分

2012-02-23 21:12:22
感谢雪社长的良苦用心,真的受益匪浅,这些毛病都是在不经意间就犯下了的。经常走文友的空间,也常常发现了您所讲的这些问题,我自身也有这样的毛病。我把您的这篇地址发到我们群里去,也好让更多的朋友可以学习,谢谢了!
小夜雨

小夜雨 秀才

  • 2

    主题

  • 200

    帖子

  • 1751

    积分

2012-02-23 21:50:01
受益非浅,谢谢雪。
纷飞的雪

纷飞的雪 榜眼

  • 996

    主题

  • 7019

    帖子

  • 36503

    积分

2012-02-23 23:00:40
 

文章中常见错字的整理与汇总(第三部分)

二十一、“度”与“渡”。

“度”是指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渡”是后生的字。

在使用中,用于与时间相关的意义时,一般用“度”,如“度过这段时光”“欢度国庆”“虚度年华”“度过暑假”;

用于与空间相关的意义时,用“渡”。如用于有人为因素的意义,用“渡”;没有人为的因素,则用“度”。“渡过难关”“过渡时期”的“渡”有“由此到彼”的引申义,带有比喻的性质,所以用“渡”。“度汛”,没有人为的因素,所以用“度”。

  二十二、“蜂拥”不能写作“蜂涌”。

二十三、“分”与“份”。

由于“身份证”在实践中使用频率较大,《现代汉语词典》按约定俗成的原则,收入了“身份”这个并不符合字义的词。但与此同义的“本分”、“缘分”、“成分”等仍用“分”。“县份”、“省份”、“年份”、“月份”用“份”不用“分”。“分量”一般不写作“份量”。

  二十四、“肤浅”与“浮浅”意义侧重点不一样,“肤浅”强调不深入、不深刻,止于表面,多与表示人的认识活动的词语搭配,比“浮浅”常用。“浮浅”则强调浅薄、轻浮,重在表示缺乏某种知识、修养。

二十五、“复”与“覆”。

原《简化字总表》把“覆”简化为“复”。1986年重新发表的《简化字总表》恢复了“覆”的规范字资格,凡有“遮盖”、“翻转过来”意思的词语都用“覆”,如“覆盖”、“覆灭”等,不用“复”。

二十六、“竿”与“杆”。

“竿”指竹竿,所组词汇与竹子原料有关。“钓竿”已很少用竹子做,但仍沿用“竿”字。“秆”是指某些植物的茎,“秸秆”“麦秆”不要写作“秸杆”“麦杆”。

  二十七、“冈”与“岗”。“冈”指较低而平的山脊,构词有“山冈”“井冈山”“黄冈”“云冈石窟”。表示岗位、岗哨要用“岗”。但也有的地方土坡、不高的山也用“岗”,如“黄土岗”。

   二十八、“功夫”与“工夫”。经常通用,但是,在表示占用的时间或空闲时,习惯用“工夫”。表示工作、学习所花的精力时间时,表示本领和造诣等义项时,习惯用“功夫”。

  二十九、“观摩”与“观摹”。“观摹”指照样子写画,特指用薄纸蒙在原字或原画上写或画。“观摩”则是指切磋、研究的意思。“观摩大会”等不要误用“观摹”。

 三十、“该工厂”、“该学校”的“该”,是旧时的公文用语,现代的公文已很少用,发稿中提倡使用“这个工厂”、“那所学校”的写法。

 

巢湖秦歌

巢湖秦歌 童生

  • 2

    主题

  • 11

    帖子

  • 725

    积分

2012-02-24 14:28:11
确实很实用,好好地学习了。
依山观水

依山观水 进士

  • 58

    主题

  • 3584

    帖子

  • 11966

    积分

2012-02-27 05:39:38

下次审稿时要仔细了。尽量少出错。

纷飞的雪

纷飞的雪 榜眼

  • 996

    主题

  • 7019

    帖子

  • 36503

    积分

2012-03-06 20:09:01
 

文章中常见错字的整理与汇总(第四部分)

三十一、“该工厂”、“该学校”的“该”,是旧时的公文用语,现代的公文已很少用,发稿中提倡使用“这个工厂”、“那所学校”的写法。

三十二、“贯穿”与“贯串”。有时可通用,但“贯串”大多用于较抽象的事物,“贯穿”不仅用于较抽象的事物,还能用于较具体的事物。“贯穿”用得更多一些。

三十三、“暄”指阳光温暖,“寒暄”是指见面时说冷暖一类的应酬话。“寒暄”不能写作“寒喧”。

三十四、“骛”是指纵横奔驰,也指追求。“鹜”是指鸭子。“好高骛远”“趋之若鹜”中的“骛”“鹜”不是相同的字。

三十五、“合龙”与“合拢”。“合龙”特指修筑堤坝或桥梁等,因为施工中的桥梁或堤坝的中间一段称作“龙口”,所以这种接合工作叫“合龙”。“合拢”可指堤坝、桥梁以外一般事物的闭合。

三十六、“宏大”与“洪大”。“洪大”一般指声音和具体的情状,如“钟声洪大”“水势洪大”。“弘扬”也可写作“宏扬”,但一般提倡用“弘扬”。

三十七、“笔画”与“笔划”。用于文字、一笔等义项时,可以通用,但习惯上用“笔画”。凡是指用手、脚或物做出某种动作时,一般用“画”字,如“画十字”“指天画地”“指手画脚”。

三十八、“化妆”与“化装”。“化妆”一般指用脂粉等使容貌美丽,也有“美化”的比喻义。“化装”一般指演员为扮演角色而加以修饰。

三十九、“会合”与“汇合”。都表示聚集,但“会合”含有一些相会、见面的意思,如“两军会合”。“汇合”没有相会、见面的意思,而且多用于水流聚集或类似的喻义。

四十、“荟萃”不要写作“荟翠”。

纷飞的雪

纷飞的雪 榜眼

  • 996

    主题

  • 7019

    帖子

  • 36503

    积分

2012-03-06 20:26:00
 

文章中常见错字的整理与汇总(第五部分)

四十一、“竟然”不要写成“竞然”。

四十二、“竣工”不要写成“峻工”。

四十三、“希冀”不要写成“希翼”。

四十四、“醉醺醺”不要写成“醉熏熏”。

四十五、 “一年之计在于春”不要写成“一年之季在于春”。

四十六、“如释重负”不要写成“如施重负”。

四十七、“摄人魂魄”不要写成“慑人魂魄”。

四十八、“趾高气扬”不要写成“扯高气扬”

四十九、“吆喝”不要写成“哟呵”。

五十、“污渍”不要写成“污泽”。

五十一、“不止”不要写成“不只”。

五十二、“铺陈”不要写成“铺成”。

五十三、“蹑手蹑脚”不要写成“捏手捏脚”。

五十四、“搓来搓去”不要写成“撮来撮去”。

五十五、“磨磨唧唧”不要写成“墨墨迹迹”。
五十六、“与其”不要写成“于其”。

五十七、“忌妒”和“嫉妒”是同义词,现在常说常用的是“忌妒”。

五十八、“家具”不能写成“俱”。

五十九、“精简”一般不写作“精减”。

六十、“再接再厉”的“厉”不要写作“励”。

纷飞的雪

纷飞的雪 榜眼

  • 996

    主题

  • 7019

    帖子

  • 36503

    积分

2012-03-19 22:24:29
 

文章中常见错字的整理与汇总(第六部分)

 

六十一、“简朴”与“俭朴”。“俭朴”只指生活方面。“简朴”除了指生活方面外,还指语言、文笔。

六十二、“接合”与“结合”。“接合”所用的对象比较具体,如“城乡接合部”;“结合”比较抽象,如“理论结合实际”。“接合”的各部分基本上还是各自独立的,只是相接触的部分连在一起,“结合”的各部分合成整体,是相互融合的。

六十三、“截止”与“截至”。不能说“截止今天”,而应说“截止到今天”或“截至今天”。

六十四、“界限”与“界线”。“界限”主要用于抽象事物,表示限度、尽头。“界线”主要用于具体事物。

六十五、“决不”与“绝不”。“决不”含有决心、决定的意思;“绝不”则含有“绝对”的意思。

六十六、“即”与“既”。“即”指“靠近”的意思,如“可望而不可即”;也有“就”的意思,如“一触即跳”;“即使”的“即”有假设的意思。“既”指已经达到、已经过去。

六十七、“记”与“纪”。“纪实”是指记录事实,也指记录真实情况的文字(多用于标题),一般不写作“记实”。“纪行”不写作“记行”。“纪念”“纪要”也可写作“记念”“记要”,但一般提倡写作“纪念”“纪要”。“记录”“纪录片”也可写作“纪录”“记录片”,但“记录”“纪录片”是提倡的写法。

六十八、“厉害”与“利害”。“利害”主要指利益、损害等意思,不要把“这个人很厉害”写成“利害”。

六十九、“俩”是“两”、“个”两字的合音词,“俩”字后面不能再接“个”或其他量词。

七十、“连”和“联”。“连”侧重相接,“联”侧重相合。“连曰”、“连续”、“连接”、“牵连”的“连”不能写作“联”;“联合”、“联邦”、“联欢”、“对联”、“三联单”的“联”不能写作“连”。

 

王明忠

王明忠 举人

  • 3

    主题

  • 107

    帖子

  • 4853

    积分

2012-04-07 15:00:14
哈哈,看的时候记住了,写的时候就忘了了啊,
纷飞的雪

纷飞的雪 榜眼

  • 996

    主题

  • 7019

    帖子

  • 36503

    积分

2012-04-14 16:48:54
 

文章中常见错字的整理与汇总(第七部分)

七十一、“望”不能写作“了望”。

七十二、“零”和“另”。“零件”、“零售”、“零散”、“零碎”的“零”不要简化写成“另”。

七十三、 “”与“罗”。按国家语委1986年重新发表《简化字总表》的说明,“嗦”的“”不要简化写成“罗”。

七十四、“练”与“炼”。

“练”字与丝有关,如“简练”“洗练”是指文字像白绸子一样干净、没有杂物。

“炼”与火、加热有关,如“修炼”原来与炼丹有关。“练字”是练习的意思,“炼字”是指用心思琢磨用字。“精练”指文字简洁,“精炼”有精心提炼的意思。“体育锻炼”不能写作“练”。

七十五、“澜”与“斓”。“波澜”不能写作“波斓”。

七十六、“迈”是“英里”的音译词,不是指公里。

七十七、“谜团”不要写作“迷团”。

七十八、“哈密瓜”是因“哈密”地名而得名,不要因为它如蜜一样甜而误写作“哈蜜瓜”。

七十九、成语“明曰黄花”出自苏轼重阳节写的诗“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曰黄花蝶也愁”,说菊花明天就要过节令了,要珍惜今天的相逢。这里的“明曰”是相对写诗的“今曰”而言。后来,“明曰黄花”所指范围扩大,用它来比喻过时的事物。“昨曰黄花”是杜撰的词语,不宜使用。

八十、邮政用途的“明信片”,不要写作“名信片”。人与人互相介绍用的“名片”,不要写作“明片”。“明星”不要写作“名星”。

八十一、“戛(jia)然而止”不要写成“嘎然而止”。

八十二、“偌(ruo)大”不要写成“诺大”。

纷飞的雪

纷飞的雪 榜眼

  • 996

    主题

  • 7019

    帖子

  • 36503

    积分

2012-05-31 15:54:50

文章中常见错字的整理与汇总(第八部分)

 

   

八十一、“戛(jia)然而止”不要写成“嘎然而止”。

八十二、“偌(ruo)大”不要写成“诺大”。

八十三、“哪里有困难就去哪里”中的“哪”不要写作“那”。

八十四、“您”字后面,不能加“们”字,但可以加上数量词,如“您二位”“您三位”。

八十五、“年轻力壮”不要用“青”;“年青有为”不要用“轻”,“年轻人”不要用“青”。

八十六、“偶尔”不能写作“偶而”。

八十七、“砂”和“沙”意思相同,但在“砂布”“砂纸”“砂轮”“砂岩”等词中,通常写成“砂”。

八十八、面向公众说明某项事情的文字,应该用“启事”,如“招领启事”。

八十九、“起用”与“启用”。“起用”多用于与人有关,如“起用一代新人”;“启用”一般用于与物有关,如“新船闸启用”。

九十、“权力”与“权利”。“权力”是指地位和职责带来的控制力量;“权利”有与“义务”相对的意义,如“著作权”“选举权”。

共3页 123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