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年专栏』审稿时发现的问题汇总及说明
2012-02-18 15:50:10
在编文以及每日复审时,总会发现有作者将一些词混淆,为此,搜索和整理了这些词语的用法和区别,供文友们参考。
审稿时发现的问题一:该用“像”时莫用“象”(摘录)
最近在审文时,常常会发现有作者将“像”和“象”两个字混淆、用错。最多见的是将“像……一样”写成“象……一样”、把“好像”写成“好象”等等。为此,特搜索和整理了这两个字的用法和区别,仅供朋友们参考。
象、像不分的问题由来已久。《新闻出版报》为此曾刊出长篇文章,标题便是“哪个更像哪个是”。最近几年,在纸质媒体上这个问题似有所好转,但发现在网络文学里用字仍是“涛声依旧”。
“像”曾是“象”的繁体字,但自1986年10月《简化字总表》重新公布以后,“像”字已经恢复使用。象、像二字该如何区分呢?关键是要掌握“像”字的用法,该用“像”时莫用“象”。
“像”适用的四种情况是:
一是用作名词,指比照某个对象形成的形象。其中又可分为两种情况:或是艺术创造,如画像、雕像、塑像、绣像;或是物理生成,如光线反射、折射形成的虚像、实像。两者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都是以对象的存在为前提的。
二是用作动词,指人或物之间具有相似点。它的动词特征是:可以带宾语。如:“金鱼像开在水中的鲜花”,“就像点燃的爆竹似的跳了起来”。也可以像形容词一样,用程度副词来修饰,如:“非常像”“十分像”。
三也是用作动词,有比如、如同的意思。这种用法主要用于举例。如:“我订了一个旅游计划,像北京、西安、昆明、青岛……,都在我的计划之内。”
四是用作副词,可以写作“像”,也可以写作“好像”,主要用来表示猜测。如:“天暗下来了,像要下雨了”,“他不停地咳嗽,好像感冒了”。
“象”适用于三种情况:
1.作名词用,如大象,非洲象、印度象、象牙等。
2.属于名词性词素,不能单用,用来构词,如表示形状、样子的形象、象征、印象、气象等。
3.属于动词性词素,不能单用,可用来构词,如表示摹仿、表现的“象声词”、“象形字”。
“好像”还是“好象”
应该用“好像”,最好不要用“好象”,“好象”是以前的用法,现在较正式的用法应该是“好像”。
关于这两个字的用法,专家们有讨论,附件结果:
象:指自然界、人或物的形态、样子。
语词搭配实例:现象、形象、印象、意象、迹象、假象、表象、物象、景象、气象、天象、星象、浑象、蚀象、体象、危象、心象、想象(像)、构象(conformation)、磁象、磁象仪、异极象、全面象、分裂象、观象台、天象仪、晶格象、类质同象、同质二象、同质三象、同质多象、文象结构、心象地图、唯象理论、唯象系数、波粒二象性,等。
像:指用模仿、比照等方法制成的人或物的形象,也包括光线经反射、折射而形成的与原物相同或相似的图景。
语词搭配实例:人像、画像、肖像、遗像、图像、实像、虚像、正像、反像、逆像、倒像、阳像、阴像、鬼像、伪像、映像、镜像、影像、潜像、叠像、原像、前像、后像、余像、双像、网像、成像、电像、音像、声像、摄像、录像、放像、显像、视像、像章、像片、像差、像散、像元、像素、像点、像移、像幅、像距、像高、像对、像质、像场、像管、构像、遗觉像、视宁像。
|
|
|
2014-04-01 15:23:48
非常严谨的文化水准,赞,文字不能随便用。
|
|
|
2014-04-01 16:02:57
真好。雪是个有心人。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