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务管理
半城烟火

半城烟火 布衣

  • 10

    主题

  • 72

    帖子

  • 361

    积分

给答微。

2009-01-15 00:23:32

答微编辑
首先得感谢你给我们社团的辅评
有这样的时间真是难得的
但是我不得不补充一句
我是耐着性子看完你所给的辅评的
这中间不排除忠言逆耳
但我今天在这也得忠言一番

看完你所有的辅评
发现了两点
一,打击为主
二,强调韵律

我想若是我们所有编辑都如你一般狠下毒手
我们社团估计也早就关门歇业了
不是说我们只捧不贬
但我们会贬得委婉含蓄而非闷棍对待
且不会在按中,而是在评论里或飞笺里
我想这样至少会照顾到作者的感受
但是很遗憾我在你的辅评里没有看到这闪光的一点

再说你要的“韵律”二字
试问没有韵律是不是就不称为诗歌了呢
而你在我们社团作者的散文诗里居然也提出了这一点
看了之后实在无语

你说你恨极汪姓诗人
可我不得不告诉你
汪姓诗人的诗歌啥都缺就不缺韵律
你咋恨极他来了呢
没错,诗歌是用来吟诵传唱的
但诗歌的精髓并非韵律而是意象
如果一味追求韵律,那叫歌词
歌词的确朗朗上口且易传唱

说了这么多
你也应该明白我们社团为什么删你辅评了
不当之处敬请斧正!

堇色年

堇色年 秀才

  • 2

    主题

  • 36

    帖子

  • 1065

    积分

2009-01-15 00:26:55

顶了。

半城烟火

半城烟火 布衣

  • 10

    主题

  • 72

    帖子

  • 361

    积分

2009-01-15 00:34:21

本来想通过飞笺发出去的
后来想想发到这里比较符合答微编辑的作风

堇色年

堇色年 秀才

  • 2

    主题

  • 36

    帖子

  • 1065

    积分

2009-01-15 00:37:14

我也没弄明白,思想、内涵、意向,是汪国真诗歌中所缺乏的。而不管是他的诗歌还是散文,通篇讲求的都是韵律,也如半城所言,他的诗歌里,汪姓诗人的诗歌啥都缺就不缺韵律。
诗歌留给我们的,是内容,是感同身受的情感……

答微

答微 布衣

  • 66

    主题

  • 455

    帖子

  • 217

    积分

2009-01-15 01:19:00

编发文章,大可不必如我般手狠。社团推荐,也要遵循社团自己的特制和宗旨。
但是推荐到编辑部的文章,我确实下了狠手。这一点属实。
所谓的打闷棍,好象指责的不全面。我也该赞的赞了,对作者在文字上的凝练,对作者对意象上的追求,对作者对质感的把握,都有称赞。前不要以偏盖全。这样断章取义,不好。呵呵。
其次,关于汪氏,我在评论中,提到过,他开创了一派文体,却毁了一个文体。
说到这里,就牵扯到对诗歌的定义的:诗,后面,跟着的,是歌。
简单说几句,以后江山会就这个问题专门讨论:

中国历史上,风雅颂,离骚,是先河。汉赋,是发展。唐诗是辉煌,宋词,是创新,元曲,就更不用体了。都是意象和韵兼备的。你在历史上有不用韵的民族诗歌么?
再说世界,西方文艺复兴,莎翁的十四行诗,不注意用韵了么?
其他,各民族的诗歌,长诗格萨尔王,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不用韵了么?
新文化运动后,可称为代表做的徐志摩,再别康桥,没韵了么?

而现在的中国诗坛,为什么无佳作?无流传得下去的作品?

自80年代后期,朦胧派出现,加个意识流,人人都去追求意象了,诗歌的整体步入一个大误区。
请各位有时间,去朗读一下自己写的诗歌,发声的朗读,看是否拗口?看听的人能听懂不?

诗歌,如果不能传唱,就失去了这个体裁的真谛。
诗歌,无论是世界的,还是中国的,无论是历史上的,还是民族的。都之所以重韵,是为了让这些文字,流传下去。有韵,才方便记忆,才能在语言上同轨发言。

单纯去玩弄意象,意绪,只能称为断句---这或者是另外一种文体的萌芽,但是,不能称之为诗歌。
在这个问题上,我个人,不惜与天下的所谓诗人为敌。我个人,坚持一点,诗歌,重意绪,更要重韵律感,无韵不成诗,更无法歌。
江山,对诗歌的要求,也将逐渐由单纯的重意,而逐步向意、韵过度。这是大势所趋。

答微

答微 布衣

  • 66

    主题

  • 455

    帖子

  • 217

    积分

2009-01-15 01:40:36

歌,歌词在历史上分两种

一种,是民歌,比如,《硕鼠》,就是来自民间,并收入乐府的。
二就是诗歌,由诗,谱曲,而吟唱的。汉乐府,就是这样整理出来的。

此后,唐诗宋词,无不是有谱即可歌。特别是词,有词牌,韵都是固定的。便于吟唱。

新文化运动后,无数诗歌,也都谱成曲而传唱,比如:我们都是神枪手……--这首歌,最开始,是诗,然后才成为歌。

诗歌,这个体裁,注定诗与歌相联。不能歌的,就无法称为诗歌了。这是文体的特殊属性。不需要质疑。

因此,个人以为,现在的所谓诗,已经不能歌了,那就属于另外一种文体。我倒觉得,定义为:断句。似乎更符合现状----单纯地去讲究意绪,意象,文字非常凝练,画面感很强。短句合成起来,很有质感。----这些特质,在失去韵律之后,就成了一种特殊而奇怪的文体了。也或者,这是一种新文体的萌芽?谁知道呢,没准儿,百年后,在文体中,就多出这样一个体裁吧。

但是把这个题材,放到诗歌这一固定和专用的文体中,显然已经不合适了。因为它已经偏离或者跳出了本来的宗旨和原则,失去了原本的核心和真谛。

个人浅见,大家探讨。呵呵

思想的树

思想的树 秀才

  • 5

    主题

  • 91

    帖子

  • 1302

    积分

2009-01-15 01:47:15

其实一直有些想法没讲,借着半城烟火的帖子也一并说出来吧。
首先,对于删了您的辅按,我感到非常抱歉。

在您给删按之前,我也参看了您给其他社团的,可能是您一天审江山接近30个社团的精品,真的比较辛苦,所以带了些自己的情绪进去。
我也是编辑,我能理解您的难处,但毕竟江山要发展,社团要发展,而且双方的发展都是互相影响的。带着主观情绪写按会给写手带来负面的情绪。

而且我认为江山建立,其中一个目的就是接纳喜欢写文的人,让他们长此以往的把这里当作一个文字的归宿之地。
他们或许水平达不到报刊杂志的要求,或许文风受到限制,他们来江山,是希望自己能够提高,能够有人欣赏。适当的批评建议严谨的文学态度,这肯定是问题的,我绝对支持。只是如果措辞过于严肃的,或者带着自我不够冷静的态度去评论,我想,这是所有写手不愿意看见的。
而且很多人都是在文字里寻求快乐和解脱,我们需要多多鼓励,适当建议,才能共同进步。要考虑到写手的接受能力,您一次提的建议过多,就像一口要让人吃十个包子一样困难。其实,社会进步了,现在的人也很聪明,何况这些整天跟文字打交道的写手呢,有时候我都没有说他们哪里有问题,他们都能从按里看到自己的问题所在的,他们都会自动发飞笺去问。又何须那么严厉的措辞呢?

另外,也可能是您对于诗歌的要求比较高,您给写手的评价大都是“都去追求却意绪,忽略了诗歌的本质,是吟颂传唱的,而不是无韵律感的断句。”
江山对诗歌精品的要求,多处提出了时代感,我想因为时代不一样,所以每个人追求诗歌的风格也不一样。诗歌的本质可能写的比较隐晦,是需要读者自己参透的东西,这是留给读者的空间,我个人认为并不代表本质就因为追求意绪而忽略了。而因此错失了得到推荐精华的机会。
并且我也不觉得,诗歌的韵律是个很大的问题,好的诗歌有好的韵律当然更好,只是我觉得内涵更重要。没必要每首诗歌都要求他们的韵律如何,您觉得呢?
不仅仅是诗歌,江山是个文学网站,之所以叫做文学网站,他就是以全面综合性为根基的,就不会像一些杂志,偏重于哪一类或者某一种文风的形式。
它就需要容纳各种时代背景,各种文体,各种题材的文章,当然优先推荐某类题材我是完全赞同的,但是不能因此而对其他文体的文章有所偏执,这样会流失很多不错的写手。
文学本身就是个很有包容性的概念,既然我们叫文学网,就要突出体现这一点。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一些见解,赘述了很多零散的建议在这里,言语若有不周之处还请多多谅解。

谢谢。

答微

答微 布衣

  • 66

    主题

  • 455

    帖子

  • 217

    积分

2009-01-15 01:49:31

自朦胧一派出现,中国诗歌便开始转向去玩意绪,意象。又恰逢当时出了个意识流,最牛的是三字诗:
题目:生活
内容:网
此后,中国诗坛就此一发而不可收拾了。
犹记得88年的期刊〈诗林〉,那时候,大部分诗歌,还讲究韵的。93年后,在看,韵几乎人在乎了。特别是海子之后,一个天才的诗人,面对诗坛和现实,崩溃了,自杀了。无韵的所谓诗简直就成了时尚。一发而不可收拾啊。

话说回来,我这个人基本没啥文化,当兵的出身,没学问滴挖,想起陈年旧事,也就记得了汪某某,貌似他是朦胧派领军人物,又不记得意识流中谁是老大,于是便迁怒与此人。哪位高手告诉我意识流的牛人是谁,我非骂之不可。先谢谢啊,呵呵。

答微

答微 布衣

  • 66

    主题

  • 455

    帖子

  • 217

    积分

2009-01-15 01:54:37

你的建议我会接受,以后写评,会更加注意分寸。呵呵。

但是,在对诗歌的见解上,恰恰是目前时代下的大问题:诗歌,到底是个什么?

咱们先不在这里多讨论,近期,江山会推出:《江山诗风》大型研讨。到时候咱们各舒己见,不妨争论个天翻地覆,也为中国诗坛,或者网络文学诗坛,增些色彩。如何?

答微

答微 布衣

  • 66

    主题

  • 455

    帖子

  • 217

    积分

2009-01-15 01:58:58

我有个设想:无韵的,具备所谓时代特色的这些诗歌,专门再设定一个特别的文体栏目,按照另外一个标准,去审核。而诗歌,则按照诗歌的特质去审核。这样,有了区分,或者会更加有利。-----这个事情,我们江山也正在研究是探讨中。近期会有举措的。

思想的树

思想的树 秀才

  • 5

    主题

  • 91

    帖子

  • 1302

    积分

2009-01-15 02:06:42

我想,现代诗的概念还是很宽泛的,没有一个定义要求现代诗一定要有韵律,如果按照您的说法,现在的歌词也不叫词,他应该是一个奇怪的文体,可他为什么还叫词呢?
而演奏曲子现在也不是五音了,现在变成七音了,连乐器也都不再沿用了,是不是他也变成了一个奇怪的东西,不能叫做曲子了呢?可我们依然把它归在曲子里不是吗?
那外国翻译过来的诗歌又怎么办?因为没有韵律否定掉?

既然您说这是奇怪的文体,那么它现在还没有被分离出来,还没有形成其他文体,我们也没有设定相应的栏目,他还是应该归在诗歌里的。
好吧,就算他真的跟您所说,是一种奇怪的文体,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就把它独立出来,在不考虑韵律的角度去单纯的欣赏这么一篇文章呢?
我想有一些它也会是拥有文化性、社会性、思想性的好文章吧。

思想的树

思想的树 秀才

  • 5

    主题

  • 91

    帖子

  • 1302

    积分

2009-01-15 02:08:32

我想您的意思,和我后面所说的话应该意义相同了,非常感谢这么晚了您还在耐心的解答我的问题。

很真诚的感谢您。

答微

答微 布衣

  • 66

    主题

  • 455

    帖子

  • 217

    积分

2009-01-15 02:14:25

无论对错,大家都是在真心支持江山。我们在这里讨论一下,也算是为即将开展的活动预热。呵呵。、

期待活动开展后,能得到大家支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共同努力打造一个多元化的繁荣的江山,一个兼容并蓄的属于我们自己的文学家园。

握手。也谢谢你的理解。

半城烟火

半城烟火 布衣

  • 10

    主题

  • 72

    帖子

  • 361

    积分

2009-01-15 03:42:41

在我看来
答微编辑的所有阐述都走向了一个极端

你的所有依据都还停留在古代对诗歌的定义上
而历史是向前发展的

你可以翻看大学里中文专业的现代文学教材
看看朦胧诗是不是现代文学史中重要的一笔
既然给了他这么一个名份
那就表示他确实是存在的,且是被人认可的
简单的说它就是“诗”

另外海子也并不是因为我们没有追求韵律而自杀
或者说并不是因为你所说的对大家都一窝蜂的追求意识流而自杀
更何况他自己的诗歌就是讲求意象而非韵律的
你可以去看一看他的诗歌

还有你让我们去放声朗读一下不求韵律而求意象的的诗歌是否拗口
那么我可以告诉你
只要是好诗,无论有无韵律读起来都是绝美的
如若不信
你年后可以听一听我第二期的动听文学节目
听听放声读出来的无韵诗是否拗口,别人是否又听不懂了

以上皆是个人之见
但并非揣测之言

答微

答微 布衣

  • 66

    主题

  • 455

    帖子

  • 217

    积分

2009-01-15 05:16:50

不能只强调一方面。历史发展了,工业文明的进步,却造成环境的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根基,正处于危机中。只强调工业文明的进步,却忽视对环境的破坏,未免偏颇。
其次,无论古代,还是现在,诗歌,就是诗歌,有属于诗歌的定义。至于教科书上的朦胧诗,就一定是定义准确的么?反之,我并没否认这一特殊题材的出现,在发展方面,当出现新生事物的初期,我们可能模糊归类,但是随着发展的进程,我们是否该准确归类呢?
比如,词,最初,来源与诗和乐府类的长歌、行的题材,称为长短句。后来随着发展,才出现了词牌,正式从诗中分裂出去,成为专门的一个体裁。所以,本质上,诗、词、诗歌,是一大类题材中的三个不同小文体。
所谓的现代诗歌,走到今天,已经与诗歌的本意大相径庭,却还继续顶着诗歌的名头,合适么?
是否也该考虑或者思索一个新文体的建立,并将之发扬光大呢?
13楼不去在大局上着眼,斤斤计较于眼前一时一事的得失,未免低了眼界。
近10年来,中国诗坛经常哀叹,中国诗歌死了。虽然无数所谓的诗人,热血满腔,前赴后继,但是现实呢?大众,接受所谓的现代中国诗歌么?诗歌的没落,与我们诗人探索方向的误差,有无关系呢?你为之鼎力付出的诗歌,道路究竟在哪里?如何解决当前文坛上,诗歌文体的没落?
中国有句古话,坚持,就是胜利。但是,反过来讲:正确的,坚持下去,是胜利。如果是错误的呢?坚持下去,是什么?20年来,诗歌的地位越来越底下,文学界中,暗中一直有个流行的说法:如果介绍某人是诗人,那么,潜台词就是:这是一废物。是文人中最低等的存在。
然而,综观现在无数写诗歌的人,其才华,绝对不比写其他文体的人低。其为诗歌,甘心付出的精神,更是很高尚。但是为什么,这如此多的诗歌,却无法撑起中国诗歌的天空呢?
作为诗歌的拥趸,你思考过这些问题么?

另外,我可没说海子是因为韵律死的。我只说:天才如他,亦因为理想和现实的巨大差距,而崩溃。这个差距,是什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建议你深思一下。

此外,我还需要说明的是,有些好诗,在没韵的情况下,我也给的精品。我没有绝对的将所有无韵的现代诗歌打入死牢。毕竟,单纯讲究文字造诣,有些诗歌在文字上的凝练,超过小说的散文。
但是,对于为了追求所谓的意象,不是凝练文字,而是玩弄字眼儿的诗歌,还得让人猜测意思的诗歌,我个人以为,都是失败的。起码,写出的文字,要让大家看懂,读懂,这是第一要素。对么?

诗歌,是写给大众看的,不是专门只写给诗人这一类人看的。如果写出的文字,只有诗人这一类人懂,那么,这个文体,必将步入消亡。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现代诗坛如此没落的主要原因。

很多时候,我看诗歌,几百字下来,还不知道究竟要表达的是什么。你可以说我没水平,没眼力,没属于诗歌的灵魂。但是,大部分人,或者说读者,和我一样的感受:读诗,得要去猜的。
可是,写给给大众看的东西,却让大多数人看不明白,这是成功么?

20年前,写过两首诗歌,后来整理了一下,发在网络上:
http://www.vsread.com/article.php?aID=1227
http://www.vsread.com/article.php?aID=1355
按说,水平差也差不到不堪入目的地步吧?

可是我现在都不知道我到底要写的是个啥意思。就是玩你尊崇的意象,意绪,讲究文学凝练,质感等等。可要把这样的文字,算做诗歌的主流,我是自己都脸红的。所以,近15年来,再也没写过这样的文字。

说到有声节目,我期待。不过前提是,别打字幕,只配音,让大家倾听,然后你咨询意见。
我估计,一百个人,许会有60个不同的感知。甚至南辕北辙。呵呵。

结束语:
1、江山对诗歌的审核,近期,将偏重韵律。这属于政策。
2、江山,即将开展关于诗歌的大型研讨,欢迎大家参与。
3、江山,在探索所谓的现代诗歌,能否成为一个单独的文体,既纠正了关于诗歌的误差,也为这个新的问题,寻找一条坦途。
4、江山已经在考虑,将所谓的现代诗歌,按照单独的体裁,列入单独的栏目。同时,为传统模式的诗歌正名。
5、江山希望通过大家共同的努力,为混乱而没落的中国诗坛,开创一片新的天地。让喜欢写所谓的诗歌的人,真正找到正确的道路,同时,挽救被扭曲了的传统诗歌。

就是这些了。如果想继续探讨,请关注即将开展的大型研讨会。

答微

答微 布衣

  • 66

    主题

  • 455

    帖子

  • 217

    积分

2009-01-15 05:50:29

文学,文化,都是讲历史传承的。
诗歌这个文体,在中国,有记载的已经三千多年了。在世界上,在不同的民族中,都是如此。
如果抛掉几千年的历史,片面的在只有20年发展里程的所谓时代感里,去追求诗歌的真谛,不觉得舍本逐末吗?
丢了根基,不承认历史,不正视传承,会有未来吗?

在批评我走极端的同时,年轻的半城小同学,没发现自己也已经落入极端了吗?只看20年,不管3千年。呵呵。

其实,我们之间的分歧,并不在现代诗句的好与坏上。而是对于这个文体的着眼点上。
这个文体,来源于传统诗歌,但是又不同于传统诗歌。20年来,它发展出一条迥然不同的道路。
那么,我们需要做的,不是去强把它非归结到诗歌里。
为什么不去考虑另立一派文体?另创一番天地?称之为现代诗句,不可以么?
风,雅,颂,赋,诗,律诗,绝句,诗词,词,词牌,诗歌,歌词,诗句,这些定义,不都是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出现的定位么?

诗句,就不能成为一个单独的小文体么?非与诗歌搅和个什么劲儿?呵呵。

这,大概就是我们之间的思维差异和不同的核心所在了吧?

下了。早安。

苏舞牙

苏舞牙 秀才

  • 14

    主题

  • 62

    帖子

  • 2489

    积分

2009-01-15 10:44:09

答微阁下,对于您在我们社团的辅评,我没有全看。前面您和我们编辑对于诗歌的讨论,我也不想参与。无论讨论的结果如何,写手们还是会按照自己的诠释把诗歌继续创作下去,这一点对任何文体都是一样的。争论是学者的事情,创作是写手的事情,历来如此。

我在这里跟帖,只是想针对阁下的某一条辅评提出自己的意见。引用阁下的辅评如下:
如果我们的创作,因追求个性化,而被困在本我思维中,就难写出被读者普遍接受并推崇的文字。[答微]

看到这条辅评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是写手本人看到之后会怎么想,会不会反感,会不会因此而拒绝继续来江山投稿,会不会因此而影响创作。我不知道阁下在写这条辅评的时候有没有想到这一系列的问题。

创作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极其个人化的过程,现代心理学也早就研究过在文学创作过程中创作人的心理状态及特点。我不想在这里和阁下讨论所谓“本我”或者“超我”的问题,那是解构主义的概念。但不得不提出我的疑问,阁下在写这个辅评的时候是否有“超我”的参与而非仅仅是从“本我”出发就做了判断?

我一直认为有太多人给文字附加了太多注脚,这些注脚实际上偏离了文字创作本身,将写手引入其他领域。所谓标准,所谓分析,所谓批评,都是在文字产生之后才有的东西。没有文字,就无所谓标准或者批评,任何的分析都是空中楼阁。假如所有的写手都因为顾忌别人如何评价如何分析而无法真正回归文字创作本身,那我们是否还能看到真实的书写?文字的形式、题材,这些都不是最该看重的因素,真正至关重要的是写手是否用真实诚恳的态度在进行创作。既然如此,给一篇文字加上“本我”或者“超我”的标签是否真的能够有益于写手用真诚的态度继续创作?
其次,“个性化”应该是一个中性词,“追求个性化”也是一个中性词。没有个性的写手,没有个性的文章,是无法获得读者的。追求个性化应该是所有写手的共同特点,何况写手的创作过程天生就带有个性的特质。即使是刚刚学习写作文的小学生,也会在作文中带上自己的独特个性。当然,既然是“个性”,它就不可能变成“共性”。众口难调,没有哪个厨师能够保证自己的菜品能得到所有人的赞赏。我们不能要求写手放弃自己的特点去迎合大多数读者的口味,这是对写手不负责任的做法。
再次,作为一个存在于网络的文学团体的编辑,我没有资格去要求写手该写什么、不该写什么。我该做的是鼓励写手们在大量创作实践中发展自己、提高自己,从旁观者的角度和立场出发提供尽可能客观的态度,而非按照我个人的喜好去影响写手的创作态度。只要是在真诚的态度下诞生的作品,就有权利获得尊重,哪怕由于个人喜好而不能被认同。存在即合理,任何形式任何风格的作品都有其存在的根源和理由,也总有能够对其表示认同的读者。就好像对阁下的辅评,我所持有的疑问不代表所有人的意见。对于已经存在的现象,在批判或者接受之前,我想我们更应该先认真思考它为什么会存在。

在这里所提出的都是个人想法,如有不当,万望见谅。

思想的树

思想的树 秀才

  • 5

    主题

  • 91

    帖子

  • 1302

    积分

2009-01-15 14:46:06

一、
我觉得,现阶段在审核诗歌时,因为不带韵而失去精品机会,这是不合理的。
因为江山本身就没有给出明确的栏目。这不属于写手自身的问题。不是吗?
任何事物的改变和探索,并不代表不继承。而且您说到继承这个问题,牵扯的面太宽泛,这是个社会问题,而且这还牵扯一个普及问题,我们暂且不究。

但您不能因为他发展了,有了新的体现形式,并且按照您的话,这种形式还没有被分离出来,您就对这种文体不加以肯定。
而且文体是一种表现形式,我也没必要断章取义,只是您在回答半城烟火的问题上,说不讨论诗歌的好坏,而是讨论文体,非拿着这种在学术界都没有给予其他定位的概念,而否定了一篇好的文章(假设),对写手本身就是一种不公。我觉得从这一点上来说,您非常的主观。也失去了文学本身的包容性。


二、

另外,我还想说一点。
江山提高精品质量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
但是您的一些方式,我还是有点建议的。

因为本身江山就对社团评判有精品上的考核,如果江山觉得文章不够格,不给精品就可以了。
精品率达不到,各社团社长自然会控制,因为这是事关社团的生存问题,对于上报数量多,质量把关不严格,可以找社长及时沟通。
写按是社团编辑该做的事情,怎么申报是社长该做的事情,至于审核是江山系统需要把握的,况且您都说,“编发文章,大可不必如我般手狠。”您在后面那么个添加方式,让写手和编辑都有点不知所措。

当然,精品一定要让他是个精品。但现在是您一个人在审核精品,首先,您一个人这么大的工作量非常辛苦。这点我们大家都看得到。其次,一个人总是会多多少少比几个人审核带有一定的主观性。这是弊端。

而且每个人对于文章的喜好,也不尽相同。我希望江山是一个有侧重点的,并且能够不忽略其他文体、文风等等这些因素的综合性、有包容性的网站。

在很多时候扬长避短的吸收一些新鲜元素,有利于网站的发展。

以上恕我逾越编辑之职所言。




适当的改革是好事情,但是在开始就应该控制好的事情,没有完善的发展,进行补救时,应该及时做好前期铺垫工作。不要让所有的社团感觉心里没有底,有些阵痛能避免尽量避免。否则,多来几次,人就震没了。聚集人气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有时候需要花费很多心力。但是失去无比的简单。我们都清楚这点。


说来说去,都是希望江山能过做得更好一些。作为一个社团编辑,我必须站在维护写手利益的角度上,去评说一些事情。我想江山怎么说都是因为喜欢写文走在一起,不论什么角度都是一个共同的目标。所以,言语措辞不合时宜的还请见谅。

一路嚎叫

一路嚎叫 白丁

  • 0

    主题

  • 1

    帖子

  • 90

    积分

2009-01-15 18:19:59

我不懂诗歌的历史和现在。更不懂文学的创作与流派。
无论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还是天文地理学,都源于自然的生成。诗作为一种文学形式,是轻灵与深刻的化身,当做为自然与心灵声音的体现,它没有高贵之分,没有成就之分,没有流派之分。只要是自然和心灵的声音,哪怕是农民的如诗般的文字,也称得上是诗。再进一步讲,哪怕是哑语的勾画也会一首无声的诗。
看着大家为流派争吵,带着个人的所谓理解来定义,真的感觉是很好笑。
毛主席说过一句话:百家争鸣才有文艺的繁荣。如果以一已之见来定位写手或读者。江山的发展莫不如写上某某流派之作,仅限于某某类群体赏析。如此胸怀作爱好的平台也是一种选择。当然,融纳百川的文学网站一定会在江山之上获得更大的发展。

头上有把刀

头上有把刀 布衣

  • 0

    主题

  • 14

    帖子

  • 135

    积分

2009-01-16 00:48:35

过于主观臆断其实是一种狭隘的表现,所谓的学者,并不是抱着条规死守定律。而所谓的流派之争,也并非是只凭主观臆断的强词夺理。这里的所有人都不会自诩为学者,因此以自己为中心而否定其他人的行为,也就像老鼠过街一样虽有洞可钻,但终究见不得阳光。
谁都不能因自己站得很稳就说地球是方的,所谓的文化,也不过是在特定历史时期的衍生物,文化的进步,无时无刻不在跟随着时代的脚步,这是谁都无法否认的。
每个不同时期的文化背景都不一样,不管是朦胧派还是意识流,每一种形态的出现都伴随着一种文化的进步,这不是随便就可以否定的存在,时代不能,个人更是不可能。
一个人否定一种文化形态,看着就觉得可笑,呵呵,忍不住上来说了几句,如果言语有过激之处,还请海涵。

答微

答微 布衣

  • 66

    主题

  • 455

    帖子

  • 217

    积分

2009-01-16 01:36:52

危言耸听了。为文者,若听不得意见,如何进步?
其次,不要把个性化片面起来。任何文体,都有大原则可遵循。创作,是在大原则下,显示个性。而不是完全个性创作。弄白马非马这样的小文字伎俩大可不必。
存在,合理。但是,存在,未必正确。应该思考的是存在的正确与否。如果该作者有什么问题,我可以与其就个性问题讨论。建议你在个性和共性,普遍性和特殊性等理论上多参考一些资料。特别是关于文学个性化的问题。
只简单说两点:1、写文字,目的是什么。----大家阅读。2、个性是什么?个人的特性。如果玩个性玩到大家看不懂,有意义和价值么?你只强调个性,问什么不去思考文学的目的性?你这样的讨论点,偏了。
另外,编辑,不只是按发表键盘,或者赞美作者的。有义务和责任多给些指导和引导。

共2页 12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