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馨
|
【酒家*深蓝】读《芸斋小说》(之十二)2013-11-01 12:34:02看《春天的风》。 此篇中,老先生写了一个二十七岁的、有病的、爱好写作的女子。 老先生写人的外貌,总是简笔,这样一个女子,“身长玉立”,四个字,外貌特征就出来了。“从面容和眼神上,我看出她是神经方面不健康的人。”为后面的故事铺下了基调。 女子有病,却是有修养的,她把藤椅让给了年纪大的“我”坐,自己拉了一只小凳坐下。而后低沉地问:“我想问问你,我还需要不需要写作?”把我的心给牵起来了,她为什么问这么突兀奇怪的话?她陈述了她不想写东西的理由了,“因为我看到周围的人,他们的生活、思想、感情,都不是那么高尚,他们都很自私。我想,不值得我去写。”——借女子的口,表明了那个时候人们的精神状态,同时,又起了悬念,这样年轻的女子,为什么有如此悲观的想法呢? 紧跟着,女子说,“我从九岁的时候,就得了这种病。我很固执,我想不通。”而这个九岁,结合她现在的年龄,推算出正好是一九六六年,运动始起。女子告诉“ 我”她父母现在“都在大学教书”,而“我”的一句“你的家庭,你的父母,现在不是很好了吗”,尤其是“现在”二字,结合女子父母的职业,可以推测六六年女子家里发生了什么变故,这便是她神经有病的来由。——老先生没有提与运动有关的任何字眼(唯一有关的就是一个“一九六六年”),完全用隐笔的方式把运动对人的迫害和精神的摧残描摹了出来,这是非常高明的。 文章中不乏富含哲理、一语双关的句子。女子说:“生活,并不像文学作品描写得那样可爱。”“我”回答说:“那还是因为你有病。生活就是生活,它不像你想的那样好,可是也不像你想的那样不好。……要离开这个城市,这里对你的病很不利,这里的空气污染,噪音刺激,都很严重。你应该到农村去,呼吸新鲜空气,吹新鲜的风。”——既可以看成实的东西,是“我”真正的劝慰,又可以看成虚的东西,城市是浮躁的,作为文学创作者,该沉到乡村去,也就是沉到原始、本真的自然中去,从农民和土地身上,找到滋润灵魂、生发灵感的东西。 “……我每天都思念农村,在那里,人与人的间隔大,关系会好得多。”“我”的话,就是老先生老年最大的愿望和渴求。“那你为什么不回到农村去呢?”女子的问话,难住了“我”,“我”的心理活动,衬出了老先生晚年的凄清、孤独。 文末,女子问:“你说我还应该写作吗?”“我”回答“应该”,并且说:“我们生活在现实中间,应该为它做一些有益的工作。”——与其说是“我”在开导女子,倒不如说是老先生在表明自己的写作态度,也在表明自己晚年违背不写文革的诺言又来写之的原因,就如他在致韩映山的信中所说:“本来是不想写这些东西了,但有时想,我如不写,别人是不会知道这些细节。为后世计,我还是写一点吧!” 读完全文,我总体感觉老先生明里在写这样一个患有神经衰弱的、走在文学路上的年轻女子,暗里其实在写特殊年代里所发生的荒唐事情给人造成的伤害和困扰,给社会造成的巨大影响,以及他对文学创作实质上的观点——自然、本真,到人民中去,又从人民中来!而文人,也该有自己的道德良知和社会担当! 但愿,春天的风,能一直刮着,给人希望。
|
|
|
素馨
|
2013-11-01 12:37:55
自己来把沙发坐了。 话说我很喜欢这两张图片的,尤其是那张女子图片,妩媚妖娆。 人生,如戏。 |
|
|
冰城深雪
|
2013-11-01 19:23:17
妖娆妩媚,我也喜欢。 我又来打酱油啦,然后给素馨点个赞。 话说,我是酱油党,外加点赞党。 啦啦啦…… |
|
|
故事中人
|
2013-11-01 22:48:49
已经申请社区精华。
|
|
|
悠云微澜
|
2013-11-02 07:48:53
生活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好,却也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坏,其实,人也是如此,我们要学会平凡化生活,亦平凡化一个人。
|
|
|
素馨
|
2013-11-02 20:47:00
回复深雪、故事、悠云:生活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好,也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坏。写字呢?写字也是如此吧。 只想安静地在一隅,看想看的,写想写的。 我是清冷的人。 祝福大家都安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