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来水榭(本社团不接受非首发稿件,投稿请标注首发,不标注的稿件退稿) 回复本帖
天上雪

天上雪 举人

  • 70

    主题

  • 6004

    帖子

  • 4952

    积分

2014-11-28 13:45:23
大范围内,诗歌也算散文吧?诗歌都百分百真实???
星梦孤城

星梦孤城 秀才

  • 19

    主题

  • 128

    帖子

  • 2164

    积分

2014-11-28 13:53:16

散文无疑于写景写情,实用性在于你N年后拿来当回忆,给子子孙孙说,看,爷当年也闷骚过。杂文可以当剑,散文和诗歌则纯粹只能是婊子,愿意干的人看上一眼,不愿意看的人,根本不屑,甚至除了自己看得懂,很少人去看,也很少人能看懂。鲁迅和朱自清的散文,如果不是读书的时候老师强行要你背诵,我估计没几个能真正去读,别给我说你现在喜欢文字,所以你才读。

所以真假无所谓了,文字嘛,你想怎样写就怎样写,又何必拘泥于形式呢?真真假假,说白了,作者说是真的就是真的,作者说是假的,即便再真也是假的,有什么比当事人更清楚呢?

星梦孤城

星梦孤城 秀才

  • 19

    主题

  • 128

    帖子

  • 2164

    积分

2014-11-28 13:56:20
回天上雪,你能看懂诗歌?人才呀,人才,祖国的未来就在你身上了。
城里老猫

城里老猫 秀才

  • 10

    主题

  • 473

    帖子

  • 1514

    积分

2014-11-28 18:52:04
很热烈的讨论,逐一看过,期待更精彩的辩论!
江凤鸣

江凤鸣 探花

  • 274

    主题

  • 3963

    帖子

  • 17730

    积分

2014-11-28 21:14:15
“大范围内,诗歌也算散文吧?诗歌都百分百真实???” 臭琉璃,你没喝醉酒吧?散文之所以称为散文,正是相对诗歌这样的韵文而言的啊。你糊涂了?嘿嘿,我要给你弄迷糊了。
天上雪

天上雪 举人

  • 70

    主题

  • 6004

    帖子

  • 4952

    积分

2014-11-29 07:46:47

哈哈,二哥,你是对的,我是错了,回家面壁去。自我反省三年,呵呵!发现自己真成文盲了,汗!

天上雪

天上雪 举人

  • 70

    主题

  • 6004

    帖子

  • 4952

    积分

2014-11-29 07:48:05
原来星梦也是对了,我真不懂诗歌,狂汗中!
山地731828829

山地731828829 探花

  • 339

    主题

  • 5607

    帖子

  • 17616

    积分

2014-11-29 08:39:24

      读了如画的帖子,又大体看了一眼上面的跟帖,很赞赏这种讨论,因为在讨论中,大家可以得到提升,不管哪种意见,目的就是要回到正确的认识上来,提高自己的创作灵感。

      我的理解,散文其实是最受人喜爱的文学作品中的一种,因为散文是文学体裁中最自由、最活泼、最具美感的文体!

      其形式多种多样:抒情散文、叙事散文、游记散文以及随笔杂文等。在散文的的海洋中徜徉,我常常被那些文采飞扬的散文所吸引,不忍掩卷,爱不释手。散文的精华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是否有韵味,韵味是散文的魂。没了魂的散文就等于一碗白开水。我的理解,只要是你用心写的,从心灵深处流淌出来的,首先能感动你自己的,就是一篇好的文字。

      我也写过几篇散文,大多是叙事散文,是我生活里真实发生的事。比如《我救妈妈》、《记忆中的玩具》、《父亲住院的日子》、《收获的味道》、《死亡的味道》、《八个小女生和我游漓江》、《七彩姑奶》、《我看着成长的奥运明星》、《我家的宰猪饭》……也有杂文类散文《流年团队是怎样炼成的》、《江山,我正确的选择》……高中语文老师对寰尘对我说,刀啊,这些文字都是从你心里流淌出来的,所以感动人,喜欢呢!

       所以,我一直坚持写一种从自己心里流淌出来的真情的感悟、真实的人生经历、来源于生活的社会实践的、首先能打动自己的素朴的或者唯美的文字(只是我总也写不美)。


       帖子作者静如画,她的散文很美,大多数具有浓郁的生活味道,非常接地气,真实,我很喜欢读。

       至于她文中,提到的《离不开你》这两篇文字,其实她写的是小说,她空间就是用的小说体裁,是桃源作业,桃源作业就是小说群。《我的哥哥》她写之前就发说说谈到,太想写一个哥哥了,因为她没有,所以更想写,于是,她虚构了一个梦中的哥哥,表达她的真实情感。她用散文形式发表在江山,也许是她的一种勇敢的尝试吧……

       

江楼望雨

江楼望雨 举人

  • 120

    主题

  • 2068

    帖子

  • 3978

    积分

2014-11-29 10:05:22
上学的时候,老师只告诉写散文的技巧:形散神不散,还真没讲过可不可以虚构的问题。后来当了语文教师,给学生也是这样讲;指导学生作文时告诉过他们:我笔写我见、我笔写我想。这“我见”、“我想”,对小学生来说很简单,不过是“看到的”“想到的”,后来有了一些写作实践,也半懂不懂地读了一些关于文学方面的知识,渐渐地知道了所谓“见”和“想,面对的是生活,生活包括具体人具体事,但它又决不仅仅是某人某事,所谓”白马非马”。写小说你得反映生活现实 ( 神话小说、玄幻小说也离不开人所见过的存在——上帝也是按照人的形象创造的 ! ),写散文或者其他体裁亦是如此。“散文是否必须写真实?”这里牵扯到两个“真实”的概念,一是生活真实,二是艺术真实。生活真实是基础,艺术真实那是手段 。只要忠于生活真实,艺术真实就可以不排除虚构。写真人真事当然可以,但局限于真人真事那就没有散文了。朱自清的《背影》也许是真人真事 ( 谁调查过?),冰心的《小桔灯》里的那个“我的朋友”就是虚构。去伪存真,去粗存真是无论什么体裁的写作 ( 现实的、浪漫的)都要遵循的原则,散文更不例外。当然,具体情况具体看,传纪体你就不能去瞎诌,一般的艺术性散文,“编造”一些何方妨?陶渊明在《桃花源记》里写的,不是至今也没找到吗?
鸿渐于陵

鸿渐于陵 秀才

  • 37

    主题

  • 1315

    帖子

  • 2846

    积分

2014-11-29 17:07:18

      在现代文学的概念里,散文和小说的区分其实已经很模糊了。飞雪的几篇意念体散文,我感觉与小说也没有太大区别,其实更像是具有散文笔法的小说,比如她的那篇《被遗忘的时光》,归类于小说也没有什么不行。

      

      江楼老哥说的朱自清的《背影》和冰心的《小桔灯》,或许是虚构的,当然也不会有人调查这个。但我觉得不能因为他们是名人就足为后人法。

      另外,古代对文体更没有细致的划分,诗文嘛,除了诗,就是文。比如干宝的《搜神记》,你可以说它是散文,但也有人说它是小说。再比如,《聊斋志异》,那里边的文也都很短,《阅微草堂笔记》就更短了,所以很多人归于散文,其实也有人说它是小说。至于《桃花源记》,清代被二吴编选在《古文观止》里的时候,也并没有说它是《散文观止》嘛,更别说六朝时期的文章分类了。所以,虚构桃花源,便是可以理解的了,

      

      特别同意雪飞关于这个问题的阐述,她虽然着墨不多,但极为精辟。这个问题,我说了那么一大段也没有讲的太清楚,她几句话就说明白了:虚构的散文,就是赤裸裸快速上位,会让散文的读者大跌眼镜,那离散文消亡变成垃圾也就不远了。

江楼望雨

江楼望雨 举人

  • 120

    主题

  • 2068

    帖子

  • 3978

    积分

2014-11-30 10:23:43
鸿渐老弟,江楼不想和您抬杠,但您已经拾起了杠子头,那江楼也只好把另一头放在肩上。前贴顺手拈来《背影》和《小橘灯》,不过是想说散文可以写真人真事,也可以虚构。《背影》极可能是真人真事,(当然没人去调查),而《小橘灯》作者自己说过有虚构的成分。并非说这两篇名人的作品就“就足为后人法”。至于举了《桃花源记》的例子,那是因为后人公认它属于散文的范畴,而且认为那是乌托邦;二吴选文的时候文学方面的体裁还只有诗、文两大类,当然不会有什么“散文观止”。您和凤鸣都同意雪飞关于“虚构的散文,就是赤裸裸快速上位,会让散文的读者大跌眼镜,那离散文消亡变成垃圾也就不远了。”的论断,但我还有话说。关于“生活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前边已经提过,也可能是老生常谈,不再重复,还是就话论话:“虚构的散文,是赤裸裸快速上位”,这有道理,“读者大跌眼镜”却未必。读者跌不跌眼镜,关键在是否有明显的编造痕迹,这里有个技巧问题,作者的功力问题。小说允许虚构吧?假如某一篇或一大片小说通篇的人物、情节、场景、心理等等一眼就看出是在胡編乱造,读者同样会跌眼镜的,您能说小说这个体裁也面临消亡?散文也是如此,功力到家,即使全部虚构,你看得出来?他从生活真实里提取了原素,加工以后符合艺术的真实,给了读者以启迪,以感染,那读者就不会跌眼镜,也无从跌起,因为你难以知道他是不是在虚构,作者也不会傻到加个注释告诉您“此文系虚构”让您去跌眼镜。另外,就文学体裁的写作要求来说,散文,区别于其他体裁,那只是在写法上,与内容是否虚构无关,文学作品,无论何种体裁都允许不同程度的虚构。所以,讨论这个问题没什么意义。应该重视的是它的社会意义,社会价值。
江楼望雨

江楼望雨 举人

  • 120

    主题

  • 2068

    帖子

  • 3978

    积分

2014-11-30 16:15:36
还有话要说,把观点彻底亮出来,谁想砸砖使劲砸。

“散文不排斥虚构,但却不能仰仗虚构;散文允许虚构,但却必须基本真实。”这应当是公理公道的提法,(不是我的发明哈)。

想起了了秦牧的《花城》。该文曾经选入高中语文课本,堪称散文的典范,无论是写作技巧还是主题思想、社会效应。当时它发挥的是绝对的正能量。文中描写了广州花市的场景,歌颂了美好,抒写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发表之后好评如潮,至今那些评论还留在百度搜索里;我没发现有否定一方的评论。但,事后,现在,我很怀疑(仅仅是怀疑)那篇散文有相当大的虚构。那篇文章产生的年代是62年,60年代初是什么时候?那时全国老百姓饿肚子,吃不饱饭,广州当不例外。可在文章里看到的是花海、花香、盈耳的是欢声笑语,没有半点“救灾”的迹象。作者用艺术的真实,淡化了生活中令人沮丧的现实,(生活的真实是广州年年有花市),给了人们以鼓舞,使人们在生活的困厄中依然向往精神的美好。您咋说?读者并没“大跌眼镜”,它也没成为“垃圾”。至今,没有人说秦牧在撒谎骗人。当然,事过境迁,它已经不在中学课本里了。

结论:有所虚构的散文,写好了同样可以脍炙人口。是否有虚构,那不是评价散文的标准;是否会成为垃圾,一看艺术水平,二看社会意义。散文,不是纪传,假如有人把秦桧写成个大忠臣,当然不行! 社会不答应。您说呢?

天上雪

天上雪 举人

  • 70

    主题

  • 6004

    帖子

  • 4952

    积分

2014-11-30 18:01:00

哈哈,这回精彩了,双手赞成江楼望雨老先生的观点,嘻嘻,流年抬杠活动,精彩继续。

欢迎百家争鸣。江楼老师,这回你不寂寞了, 哈哈!

鸿渐于陵

鸿渐于陵 秀才

  • 37

    主题

  • 1315

    帖子

  • 2846

    积分

2014-11-30 20:07:56

      江楼老哥对秦牧的《花城》的写作背景分析的非常到位,当年饿死了那么多人,怎么就看不见救灾的景象呢,还到处是一派鸟语花香,欢声笑语,显然秦牧是值得怀疑的,尽管没有直接证据说明他在撒谎,经老哥提醒,他的御用文人的本色基本已经定格。

      没有人说明他在撒谎,但并不等于他不是在撒谎。在那样一个人人挨饿的时代,他却在粉饰太平,文人无行,大概说的就是这种人吧。当年这篇文是没有“大跌眼镜”,因为当时的人们思维简单,容易轻信,就好比很多人也会相信亩产粮食会达到上万斤甚至更多一样,起码我现在眼镜掉地上了。因为时代和政治因素,《花城》居然被选入中学课本,毒害一代中国人,岂可为凭。

      老哥说,散文的艺术水平和社会意义是关键,这是肯定的。但是若为了社会意义和艺术水平,凭空捏造故事,而不去说明这个故事是虚构的,或者说,以一个子虚乌有的故事做事例来弘扬所谓的社会意义,首先就是有原罪的,因为它丧失了最起码的诚信,说服力在哪儿呢?就好比秦牧之类的,若是人们知道了他在胡说,还会有社会意义吗?他当年有可能使一部分中国人因不明真相而变得积极,但却是在用欺骗手段。

      虽然我们每一个人写的东西,不见得流芳千古,但还是应该对得起后人的,不是有一句话吗:文章千古事。为文也要对得起历史,经得起历史检验。

      

雪飞

雪飞 举人

  • 10

    主题

  • 430

    帖子

  • 3213

    积分

2014-11-30 20:28:58

 

哈哈,江楼老师实在是太可爱了,看得我不禁连连点头,姜还是老的辣啊!雪飞实在佩服!给老师敬茶!

以下言论绝对不针对哪个人,我就事论事。

红楼里有太虚幻境一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看来我真要被搞糊涂了,现实里许多事都会让人真假难辨,更何况有手段地呢。江楼老师举证秦牧的《花城》有作假嫌疑,我也在哪处看到过类似的评论,与江楼老师如出一辙的观点是,秦牧的这个假作得好,因为这篇文让读着感受到生活的希望,而不是一味地沮丧下去。这又得说到文字的社会责任问题了,不过这问题扯得真有点大,俺一介草民,大可不必深思透晰。

还是归到散文要不要真实这事上来了。什么样的假会让人大跌眼镜?俺很愚钝,大凡让俺浑浊的眼神都看出来的假,自然让那副眼镜怎么扶也扶不正了。散文的真实,前面很多老师谈到,一,基本事实的真实 ,二,文章的思想真实,基于两点真实,就应是篇真实的散文。亲们,踏踏实实写文的人和真真正正看文的人都不多了,何至于你去编一个不高明的假来哄骗你自已,又何至于去揪住谁的假不放?只是为文者自重罢,这样不仅尊重了别人,更尊重了你自己。

 
江凤鸣

江凤鸣 探花

  • 274

    主题

  • 3963

    帖子

  • 17730

    积分

2014-11-30 22:33:44

 

我基本同意三哥鸿渐和雪飞的意见。江楼老哥意见部分同意。出去一周学习。不能畅快参与抬杠,感到非常遗憾。你们使劲抬哈,俺在边上看看。

江楼望雨

江楼望雨 举人

  • 120

    主题

  • 2068

    帖子

  • 3978

    积分

2014-11-30 22:35:58

鸿渐、雪飞:

江楼真是老眼昏花,跌掉了自己的眼镜竟然还在津津有词,我怎么就忘记了这个秦牧是个御用文人,他用《花城》一文粉饰了升平,颠倒了黑白,助长了浮夸风,使更多被他蒙蔽的无辜百姓死于饥饿,他的文章一落笔就是带有原罪的! 假如他用当时的真实去揭露所谓“三年自然灾害”造成的恶果,振笔一呼,苦难中的人民会从此清醒,不再浑浑噩噩,“灾情”说不定会减轻。看来凡事得从动机出发,论文更离不开社会责任,单纯去讲什么虚构不虚构的写作方法是不行的。以虚构去哄骗读者,那是不自重的表现。江楼认输了! 这才是,抬杠脱了肩,砸了自己的脚。认输认输!

江凤鸣

江凤鸣 探花

  • 274

    主题

  • 3963

    帖子

  • 17730

    积分

2014-11-30 23:50:38
哈给,这精彩刚开始,咋就落幕了,不成,继续哈
江楼望雨

江楼望雨 举人

  • 120

    主题

  • 2068

    帖子

  • 3978

    积分

2014-12-01 11:04:57
举例难。

大凡抬杠,要借助某些支撑点,用到诘难驳异的正儿八经的文字中,是不是就叫论据?我可不大懂。这支撑点不外乎理论方面的,再就是事实方面的。支撑点必须牢靠,才能使你自己不至于东倒西歪。支撑点难寻,寻到了也难稳,深有体会。为了说明散文是否允许虚构,江楼前边举了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意在说明散文可以写实,举了冰心的《小橘灯》意在说明散文也不排除虚构。鸿渐老弟说:“不能因为他们是命人就足以为后人法。”一句话,这个支撑点被踢开了。江楼又举了《桃花源记》,鸿渐老弟又说,《古文观止》没把它归在《散文观止》里。这真难为古人了,《观止》成編时哪儿有什么散文、小说的划分啊? 说它是散文那是后人胡乱分的,说它是故事也可以啊,不过江楼为了寻找抬杠的支撑点把它归到散文里边也不是说不过去。再后来,千不该万不该不该搬出了《花城》,却又忘记了这个秦牧是个御用文人。御用文人当然是无聊的,和鲁迅先生当年在《二心集》(具体那篇文章记不太清了,真抱歉! )里说“饥区的灾民,大约总不去种兰花”差不多,竟然在全民挨饿的时候去欣赏花市,还打着劳动人民的旗号,说什么“花市盘桓,令人撩起一种对自己民族生活的深厚情感”,还有“现在一个纺织女工从花市举一株桃花回家,一个钢铁工人买一盆金桔托在头上,已经是很平常的事情了” ,无聊啊! 显然这个藉以支撑抬杠的点也立不住了。只是,秦牧这“御用文人”的封号是谁封的呢?不过说实话,他写的散文还真叫人欣赏。只是不知道,他写这篇散文是违心地刻意去美化现实以麻痹读者(不自重且阴险)还是真正地内心意念的流淌(高尚),怕是难以弄清了。

江凤鸣

江凤鸣 探花

  • 274

    主题

  • 3963

    帖子

  • 17730

    积分

2014-12-01 12:33:00
好,江楼老哥反击有力得一分。三哥鸿渐说说你这个"御用文人〃哪来的了?老人家不服呢
共3页 123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