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如画
|
【流年画语】散文必须真实吗?2014-11-27 10:12:08
前两天写了篇散文《匆匆那年》,诚邀师兄山地前来把关,帮我提意见,捉虫子。师兄很认真,不大会儿功夫就找出几个错别字和几个不顺畅的句子,并提出修改意见,我自然虚心接受,认真改掉了。 《我的哥哥》是我写的第一篇意念性质,也就是虚构的散文。 在我的观念里,散文应该是真实存在过的事物,通过写实写情写景来记录生活中值得铭记的一切,从而达到散文的形式。然而,我骨子里的多愁善感,诗情画意,使我忍不住常常将文字里的主人公潜移默化地付诸在自身上,只有我就是“他”或者“她”时,我才能将情感发挥的淋漓尽致,毫无保留,也才能真切地展现出故事的真实性,完美性,可读性。也因此,我付出自己感情时,那种娓娓道来的场景,会使我深陷其中,不能自拔,甚至当做自己的故事,这样真实的感受,我无法将他们与小说联系在一起,所以,在我笔下的故事,不知不觉便成了我真实的故事,成了“我的”散文。 这样凭着意念想象出来的散文,虽然存在不真实,却同样拥有真实的感受,真实的情感,这份真实,足以让散文有血有肉,有声有色,甚至提升故事的哲理性,可发扬性。所以,我不排斥这样虚构出来的散文,相反,觉得只要能写出渗透着正能量的散文,也是种文学上的另一种尝试。师兄山地曾经对我说过,我写的这几篇散文,完全可以写成小说,然而我没有,我喜欢这样自由地书写,不被小说的条条框框束缚,只在散文里尽情地挥洒自己的意、念、想、情、真、善、美、以及那些所有温暖,可爱,真挚的情愫。 再回首,不知不觉我已经写过四篇这一类,虚构或虚实结合,存在意念性质的散文了。从《我的哥哥》到两篇《离不开你》再到《寻》,那些文字背后的情怀,此刻,我还心有感触。 昨天投稿的《匆匆那年》,是篇纯粹的记实散文,没有掺杂一丝一毫的虚构杜撰,这篇散文,是名副其实的散,它将昔日的生活片断,以及多年后,我得到那些朋友们消息的种种感触一一串联,更真切地将现实裸露在读者面前。 师兄对我说过,也许是他接受的观念比较正统,所以一直以为散文都是真实的事物。
我认同他的观点,在我没有写意念性质的散文时,我对散文的理解也是如此。但是,在一次次尝试,一次次突破后,发现,文字的魅力不应该只局限于体裁上,我们更应该领悟文字本身的意义。
|
|
|
|
舒
|
2014-11-27 10:39:54
沙发。。。。。。 |
|
|
|
山地731828829
|
2014-11-27 10:44:34
我要细细读一遍,才对得起这个帖子,读完再发言
|
|
|
|
素心如玉
|
2014-11-27 10:45:26
印象中,散文是真实的。但现在,散文越来越追求虚构,小说越来越追求虚构,或许,这是现在文学的新走向吧。不清楚,不明白,我也糊涂了。大致可以这样归纳吧,散文要给人以真实的感觉,小说要有夸张的色彩。
|
|
|
|
风逝
|
2014-11-27 11:07:24
一直接受的是传统的散文概念,来到流年,见识了诸多作者虚构的散文,一样带给人很多美感和悟思,看来,散文的范畴还会与时俱进,产生新的变更。
|
|
|
|
舒妹夫
|
2014-11-27 12:08:07
认真地读完静如画的这篇文章,我觉得深有话说。 大家都知道,文学作品大都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纯粹的流水式的日常记录,必定会缺少欣赏性和凝练性,就谈不上艺术。可是,没有生活的底蕴和经历,纯粹的想象必定会缺乏真实性和厚实性,就谈不上共鸣。 小说,大家都已经共识了它的虚拟性;这种虚拟,包括身份、情节,甚至年代和历史。 对于散文,我只说我个人的观念。 静如画其实在文中已经很细致地剖析了她写出虚拟散文的心路历程和这篇文章形成中的“影子”背景,人物虽然是臆想出来的,但人物身上所期待的品质却是现实生活中真实人物的杂糅。 对于这样的散文,我是赞同的。 散文,与小说一样,同属于文学作品,同样必须经过作者的筛选、提炼、修饰和加工,烙着作者独特的写作风格与时代的脉搏共舞。 每个作品,首先是打动自己的,其次才是打动别人的。 静如画对“哥哥”这一角色的期待是由来已久的,是热情饱满的,她在丈夫的身上也体验到了“哥哥”的真实存在,但同时,她内心一直渴望着有别于配偶的那种单纯的、唯美的至亲的“哥哥”,她对内心里期待的哥哥和丈夫进行了杂糅和加工,才有了她这样的一篇散文。 这篇散文无疑是她自己一个经年梦想的完成,通过一篇文章。 这篇散文无疑也是成功的,因为已经亦真亦幻,真假不分。 我欣赏,我也赞成。 这不是纯粹的闭门造车,纯粹的闭门造车是经不住一点推敲的,哪还来什么读者? 纯粹的臆想总会江郎才尽,只有源源不断的生活才有源源不断的素材,不同作品的区别,只在不同作者的关注视野。 作品需要好的素材,同样需要好的写着,也离不开臆想的升华。
在此,我还需要借静如画的地盘,多说几句话。 不久前,舒很苦恼地告诉我,某个会议在倡导写作风格正能量。 我说:这很好,我也一直提倡正能量。 舒说:我问我的同性文章算不算正能量,没有正面的回答,但有人劝我少写。 我特意去百度了“正能量”的词条。 词条里这么告诉我们,《正能量》是世界级心理学大师理查德·怀斯特的著作,他告诉我们通过一系列的训练方法,提升我们内在的信任、豁达、愉悦、进取等正能量;规避自私、猜疑、沮丧、消沉的负能量,由此提出了正能量的感念。 我也去快速地翻阅了这本书,正如词条里所言,通篇讲要信任、要豁达、要愉悦、要进取等,不要自私、不要猜疑、不要沮丧、不要消沉。 但是,没有条条框框说,犯过错的人不能正能量、身有疾患的人不能正能量,当然也没说性向不明的人不能正能量。 我跟舒说:正能量只与行为有关,与身份无关。所以,你写的小说只与你当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有关,他们是否善良、勇敢、积极、进取,与他们的身份无关,与性别也无关。你只管写。 舒说:我还是少些吧。 我说:那你就在流年少写,如果有时有想法灵感写,你发表在别处。 我没鼓励过舒写同性小说,只是不限制。 她以前也都是写异性的,有一次写过后,我觉得写得还真不错。 舒陆陆续续又写过几篇,也有过迟疑,我才告诉她:写你自己想写的,我每次看,其实关注的是你情节和技巧有否进步,没特别关注性别。 我不知道,同性相爱和异性相爱有什么不同。 我只知道,三四十年代,自由恋爱是不允许的,那叫耍流氓。 我只知道,每个社会都有每个社会的主流文化。 但我知道,主流并不意味着唯一,更不意味着都是正确。 我还知道,我身旁就有两个鲜活的事例:我有两个男同学,就在当代的文艺界小有名气,百度就能搜到;但当年,他们都是少数派,都曾受过排斥、谩骂和不解;如今,他们多年的坚持,收获的是成功。
有句话说:当我们是多数时,包容是我们的气度;当我们是少数时,勇敢是我们的气度。 我们提倡文学与时代、与生活同步,但也欣赏作品与作者思想休戚相关。 我们响应正能量的号召,因为社会需要弘扬正能量。 但我们也选择有所保留,因为任何社会和人类的进步,都需要时间和时机,也许当下我们的了解但没有达到那样的高度和深度。 最后,祝流年越办越好,也祝所有写者写作愉快。 最后,引用春秋诸子百家的思想结语吧: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
|
|
|
江凤鸣
|
2014-11-27 15:17:29
关于散文能否虚构的问题,这在我读书的时候,根本就不是个问题。我在南大进修现代文学,老师说,散文就是写真人真事真感情。我拿了这根鸡毛当令箭几十年。改革开放这些年,年年喊转变观念,我发现一些杂志上的散文一看就是虚构的故事,像伪娘一样美丽多彩。虚构散文大行其道。我于是迷惑了。小说跟散文的区别在哪里?散文必须真实吗?这一问,还真的难回答。看似简单,其实复杂。如今是见仁见智,公婆各有理。看见山地的跟帖了,他挠头呢。如玉糊涂了。风逝好像也不知所云。我呢,以前倒是挺明白,现在也迷糊了。是啊,老师多年前教给我的概念还对不对啊?是否现代散文定义的内涵和外延也都给“改革”了?恰好,我刚才看见网上有篇帖子,说得还有些道理,所说也还合题。我把它贴在后边,给大家看看。 为了不落下孔乙己的罪名。我把人家帖子的原名,作者、来源都帖在下面。 现在,先让我给原作者敬个礼,表示对其授业解惑的敬意。另外也做个声明:帖子的观点完全是原作者的,不代表转帖者的任何意见。
散文,可以虚构吗? 作者 雨见风
此文源自网络:http://www.0300000.com/thread-201730-1-1.html
小说与散文的叙述人不同,小说中的叙述人“我”不是作者本人,如莫言《红高梁》中“我奶奶”的“我”,不是作者莫言,而是小说人物豆官;散文中的“我”就是作者本人。小说有代言人,散文没有代言人。小说是讲述别人的故事,散文是讲述我的故事。虚构是小说的本质,真实却是散文的根本。小说是“由假到真”,散文是“由真到真”。散文这个体裁的标签已经约定俗成,即:散文写的是真人真事,真思想真感觉。 |
|
|
|
舒
|
2014-11-27 16:34:51
静,你个没良心的,有了我还想要哥。
不过,也是,没有的总想着要拥有。我没有姐,我也想要个姐。
坐了你的沙发,我也来说几句吧,不,不能说几句,
《散文,可以虚构吗》,这个问题,好像有些严肃,我还是只说一句吧:
我不知道散文可否虚构,我只知道,我也想写虚构的散文,虽然现在还没有写。
静,感恩节,感恩有你。
|
|
|
|
秀子
|
2014-11-27 17:17:13
读了话的贴和几位友人的评论,这是在探讨“写作”的问题,受益匪浅!你们的写作文风都达到一种“境界”了!
|
|
|
|
鸿渐于陵
|
2014-11-27 17:21:12
昨天在后台中,看到了静如画的散文《匆匆那年》,我犹豫了一下,是否点开呢?一是如画的文大多是山地兄和晓文编辑的,我不知道如画是否有预约;另一方面,我不能确定如画的散文写的是否真人真事。由于我对如画以及她的文字很有好感,还是点开了。但是我仍然开了小窗,找到如画,想问一下是否有预约。如画是个聪明透顶的丫头,我只打了“如画”两个字,她就立刻回复我说:是你编辑我的文吧?当我问她是否有预约的时候,她说没有。 |
|
|
|
蓝璎珞
|
2014-11-27 18:49:56
2.现代散文: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文学样式。特点是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片断或生活事件的描述,表达作者的观点、感情,并揭示其社会意义,它可以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加工创造;不一定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而是着重于表现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具有选材、构思的灵活性和较强的抒情性,散文中的“我”通常是作者自己;语言不受韵律的限制,表达方式多样,可将叙述、议论、抒情、描写融为一体,也可以有所侧重;根据内容和主题的需要,可以像小说那样,通过对典型性的细节欲生活片段,作形象描写、心理刻画、环境渲染、气氛烘托等,也可像诗歌那样运用象征等艺术手法,创设一定的艺术意境。散文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杂文、短评、小品、随笔、速写、特写、游记、通讯、书信、日记、回忆录等都属于散文。总之,散文篇幅短小、形式自由、取材广泛、写法灵活、语言优美,能比较迅速地反映生活,深受人们喜爱。 |
|
|
|
蓝璎珞
|
2014-11-27 18:59:06
我其实最不注重问题,是没有发言权的。看到大家这么热火,赶紧百度了一下。看完了中国整个散文的来龙去脉,散文还真是没有什么虚构的。不过时代在更替,度娘也只说“可以”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写,没说“一定”“必须”,意念体散文大概就可以的。不过我不太会虚构,但也不反对适当的虚拟,毕竟文学要高于生活。只是在虚拟的过程中,要给人真实的感受,就算文字功夫不错。小说情节都可以虚拟,若是最不可能的同性恋,也能写得别人身同感受,无法否定,那就是好字了。写人自杀,若是叫人无法有代入感,不能相信,就是交代不明,火候欠缺。我基本上都是把文字能不能引起共鸣,形象是否丰满,主题是否突出来做尺子衡量文字的,倒不太注意是否是本人经历。毕竟都是文学作品。 |
|
|
|
蓝璎珞
|
2014-11-27 19:00:02
我其实最不注重文体,是没有发言权的。
|
|
|
|
五十玫瑰
|
2014-11-27 20:36:23
挺热闹,各抒己见,也是个学习的机会!
|
|
|
|
纷飞的雪
|
2014-11-27 20:48:48
继续继续。让我们在探讨中进步!
|
|
|
|
静如画
|
2014-11-27 21:20:46
在发这篇帖子之前,我已经做好了思想准备,因为关于散文这个体裁的本质,确实存在着太多的异议,之前我也查看过许多资料,正如各位文友所说,真实,虚构,抑或虚实结合,早已在很久以前就成了散文存在的各种形式。 我想,虚构散文不是从我开始的,当然也不会从我这里就结束。这篇帖子,我只是阐述了我对意念体散文的理解与认识,我不提倡这样的写作方式,却也不反对它,因为每一种文字都有它的可尝试性,可突破性。而文字本身,它的“质”与“量”才是最为重要的。 在发帖之前,我的确思考过。我想起师兄当初的小说《遗忘》,那时候我问过他,他的《遗忘》当做靶子,被所有人指点评论,赞美批评时,是什么心态?师兄回答,说他不怕,因为这是对他文字与心智的一次历练。 我想起师兄的话,心里坦然多了。在我看来,关于文字,如果一味的赞美,顺从,或许就很难提升。社会,网络,文字,处处都有不和谐的声音存在,谁也没有规定散文必须是真实的事,这只是人们潜意识的习惯而已,我想听听大家的真实想法,各抒己见,众说纷纭,有讨论,才有进步,有批评才有改正。所以我发了这篇帖子。 我自然知道,这样的话题多少存在敏感度,也知道即将面临怎样的回应,有人赞同,有人反对,有人中立,这都是必然的。无论大家怎么说,我诚然欣慰,因为在我们共同讨论一个话题时,无疑,我们的思想,我们的认知,我们的领悟都在不断激发,从而产生更多连锁效应,这本身就是一件愉悦身心的事情。 我写过许多散文,大部分都是我的切身经历,那是发自肺腑的心声,是灵魂深处的呼唤。我也虚构过散文,在这虚构里,多少存在真实的因素,虚实之间,相互揉和,呈现出另一种意境,另一种美感。所以我喜欢写散文。 关于散文是否应该真实这个话题,本身就是模棱两可的事,没有绝对的真实,绝对的虚构,类似于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辩论,结果就是,无论先有鸡,还是先有蛋,“鸡”与“蛋”它们都真实存在着。所以,这个话题也是,没有绝对的正负极,有的只是个人认知,个人理解,个人运用。 感谢楼上诸位文友发表自己的看法,我愿与你们共勉,愿继续聆听,继续感悟,继续探讨,继续让我们写出更多更好更优秀的作品。 |
|
|
|
晓文
|
2014-11-27 21:52:23
读着楼上一个个慷慨激昂、掷地有声、合情合理的发言,如画,我觉得你赚到了,O(∩_∩)O哈! 我觉得三哥有句话说的对,并不是说,只要是虚构的散文,就是意念体散文,这个首先要弄清楚。 如画的《离不开你》在我看来尚算意念体,但《我的哥哥》就无法雷同为意念体了 不管怎么说,这个帖子很有代表性,也很有意义 至于将来的走向,我觉得还是如如花所说,快乐写作!抱抱画! |
|
|
|
雪飞
|
2014-11-27 22:35:58
散文可不可以虚构?问这个问题时足见出散文的尴尬。 散文的包容性让很多形式的文,甚至四不象的文都归类为散文里,其中就有又似小说又似散文的叙事文章。如何介定它是散文还是小说,只看它是否有虚构的成份,我坚持散文要书写真实,否则,那无异于在做感情欺骗游戏,这让我想起儿时的笑谈,一件难忘的事,就是扶老太太过马路。 非常赞同流年顾问二哥的立场,对于举证文章也颇共鸣。以什么样的手法写散文那是个人偏好,如画说得对,我不说好,也不说不好,你只选合适自己的形式,切勿以一种文体捆住自已。 散文的发散思维允许思想有个飞度的空间,你怎样表达也是在散文的允许度内,虚构的散文,就是赤裸裸快速上位,会让散文的读者大跌眼镜,那离散文消亡变成垃圾也就不远了。 尽管我到现在还不知散文是什么,但我是钟爱于散文的,我手写我心,我手写我真。 |
|
|
|
石语
|
2014-11-28 09:34:41
有学术讨论的性质。除对此贴表示32个赞,唯有无言飘过……
|
|
|
|
江凤鸣
|
2014-11-28 11:44:10
雪飞,你说得我基本赞同。 尤其是这一段:“ 散文的发散思维允许思想有个飞度的空间,你怎样表达也是在散文的允许度内,虚构的散文,就是赤裸裸快速上位,会让散文的读者大跌眼镜,那离散文消亡变成垃圾也就不远了。” 真是给力。 |
|
|
|
天上雪
|
2014-11-28 13:38:02
我个人感觉,用真实与否来定论一个文学体裁,未免有些片面。我个人定散文,是以写作手法来定的,至于真实与否,我还真没在意。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