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来水榭(本社团不接受非首发稿件,投稿请标注首发,不标注的稿件退稿) 回复本帖
静如画

静如画 秀才

  • 38

    主题

  • 728

    帖子

  • 2947

    积分

【流年画语】散文必须真实吗?

2014-11-27 10:12:08

        前两天写了篇散文《匆匆那年》,诚邀师兄山地前来把关,帮我提意见,捉虫子。师兄很认真,不大会儿功夫就找出几个错别字和几个不顺畅的句子,并提出修改意见,我自然虚心接受,认真改掉了。
       改完后,师兄小心翼翼地问了句:你写这些是真的吗?
       我马上回答:是啊,千真万确,前些日子,刚联系上。
       对于师兄的这个问题,我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原来,师兄已经开始怀疑我散文的真实性了,为此,的确情有可原,待我慢慢说来。
       记得前段时间一个晚上,和清鸟闲聊,偶然说起寺庙,我突然心血来潮,想写一篇与寺庙有关的文字。终于,心不负我,几天后《离不开你》问世了。
       可以说,这篇散文更像小说,可我却固执地把它当做散文,虽是杜撰,我却投入了太多心血与感情,对这篇文章也是尤其钟爱。后来,我又写了另一个版本的《离不开你》,与之前的是同一个故事,只是,角度不同。
       前一篇,是以男子口吻,叙述离别后的悔恨与思念。后一篇,是以女子口吻,倾诉离别后的等待与守候。两篇《离不开你》,相互辉映,以爱为主题,合奏成一曲不老的爱情神话。
      之后,我又写了一篇散文《寻》,主题是寻找四叶草。这篇散文应该算虚实结合,多年来寻找四叶草,是千真万确,遇见四叶草,也是千真万确。只是,后边与文江的故事,是杜撰的。
       之所以这样写,或许是源于内心对这样一份纯洁,干净,单纯的情感的一种向往。这世间的男女,有太多情感,大多数都会偏离轨道,或是音信全无,或是逾越界限,又或是暧昧丛生。在我心里,有这样一片不然尘埃的洁净之地,只有惦念,祝福,陪伴,还有守护。所以,才有了《寻》,这篇我与文江共同寻找四叶草的故事。
        说到这里,不得不说起,之前我写过的另一篇散文《我的哥哥》,这篇散文,从头至尾,都是杜撰。
        于我来说,哥哥,是我多年来的一种情结。这个哥哥,不是干哥哥,不是湿哥哥,不是表哥,不是堂哥,不是任何意义上的哥哥,而是同胞亲哥哥。然而,这个愿望在今生注定是无法实现的,所以,那份对于有个亲哥哥的念想就日益剧增地强烈起来。
        这念想越是强烈,笔尖就越是蠢蠢欲动,终于在这个念想将我的小宇宙充斥得满满时,我几乎是一气呵成,完成了《我的哥哥》这篇散文。
       在这篇散文里,我将一个哥哥的形象展现的淋漓尽致,从头至尾,于飞都是一个时刻守护妹妹,爱护妹妹,一心一意疼爱妹妹的哥哥。而我,作为他的妹妹,也满怀欢喜地接受着他的百般宠爱。
       现实生活中,我只有一个小我三岁的弟弟,因父母早逝,所以我时时刻刻都像个大人一样,只有付出,不计回报。也许因此,我才会更加渴望得到一个来自哥哥的爱。
       他可以在我受委屈时说,不哭,有哥在。在我遇到困难时说,别怕,有哥在。在我生病时说,没事,有哥在。在我生活的时时刻刻,坎坎坷坷,点点滴滴里,都会告诉我,有哥在。我觉得,那是种非常美好的情感,是亲情的最高含义。
       我的爱人与我同岁,只不过生日比我大了几个月。他对我的爱,其实就像一个哥哥,我理想中哥哥的百般宠爱,他都无所不能地给予了我,在我们朝夕相处的日子,无论遇到任何事情,他都会对我说,有我在。
       因为我的爱人名字里有个“飞”字,所以,在给《我的哥哥》里,哥哥取名时,我用了一个“飞”字。而妹妹则用了我名字里的一个字“静”,妹妹的爱人取了与妹妹同音的名字“敬”。
其实,文中的三个人,归根结底,只有两个人,一个“飞”,一个“静”,一个暗指我的爱人,一个暗指爱人的爱人,也就是我。

      《我的哥哥》是我写的第一篇意念性质,也就是虚构的散文。

       在我的观念里,散文应该是真实存在过的事物,通过写实写情写景来记录生活中值得铭记的一切,从而达到散文的形式。然而,我骨子里的多愁善感,诗情画意,使我忍不住常常将文字里的主人公潜移默化地付诸在自身上,只有我就是“他”或者“她”时,我才能将情感发挥的淋漓尽致,毫无保留,也才能真切地展现出故事的真实性,完美性,可读性。也因此,我付出自己感情时,那种娓娓道来的场景,会使我深陷其中,不能自拔,甚至当做自己的故事,这样真实的感受,我无法将他们与小说联系在一起,所以,在我笔下的故事,不知不觉便成了我真实的故事,成了“我的”散文。

        这样凭着意念想象出来的散文,虽然存在不真实,却同样拥有真实的感受,真实的情感,这份真实,足以让散文有血有肉,有声有色,甚至提升故事的哲理性,可发扬性。所以,我不排斥这样虚构出来的散文,相反,觉得只要能写出渗透着正能量的散文,也是种文学上的另一种尝试。
        师兄山地曾经对我说过,我写的这几篇散文,完全可以写成小说,然而我没有,我喜欢这样自由地书写,不被小说的条条框框束缚,只在散文里尽情地挥洒自己的意、念、想、情、真、善、美、以及那些所有温暖,可爱,真挚的情愫。
       再回首,不知不觉我已经写过四篇这一类,虚构或虚实结合,存在意念性质的散文了。从《我的哥哥》到两篇《离不开你》再到《寻》,那些文字背后的情怀,此刻,我还心有感触。

       昨天投稿的《匆匆那年》,是篇纯粹的记实散文,没有掺杂一丝一毫的虚构杜撰,这篇散文,是名副其实的散,它将昔日的生活片断,以及多年后,我得到那些朋友们消息的种种感触一一串联,更真切地将现实裸露在读者面前。
         师兄对我说过,也许是他接受的观念比较正统,所以一直以为散文都是真实的事物。

         我认同他的观点,在我没有写意念性质的散文时,我对散文的理解也是如此。但是,在一次次尝试,一次次突破后,发现,文字的魅力不应该只局限于体裁上,我们更应该领悟文字本身的意义。
        清鸟看了我这篇虚构散文,也开玩笑地说,我这是欺骗读者。对此,我有自己的想法,武断来说,无论故事是真还是假,读者与作者或许本就是一辈子都不会有交际的两个人,即便是熟悉的人,我觉得也无所谓。因为我们写文字,读文字,除了记录自己的真实感受外,另外还会有目的地去弘扬散发某种能量,能够带给读者切入身心的感受,并在在文字里产生共鸣,这样的文字就有存在的价值,又哪来欺骗而言。
       所以,我却觉得这样写没有什么不好。任何文字,只要是发自内心的去写,能够赋予文字独特的美感、视觉感、新颖感、立体感、以及能够赋予文字本身该有的质感,那必将是值得品读的文章。
        说到最后,我认为,无论散文的内容真实也好,虚构也罢,归根结底,写得开心就有意义。

舒

秀才

  • 18

    主题

  • 416

    帖子

  • 2145

    积分

2014-11-27 10:39:54

沙发。。。。。。

山地731828829

山地731828829 探花

  • 339

    主题

  • 5607

    帖子

  • 17616

    积分

2014-11-27 10:44:34
我要细细读一遍,才对得起这个帖子,读完再发言
素心如玉

素心如玉 举人

  • 37

    主题

  • 1920

    帖子

  • 4138

    积分

2014-11-27 10:45:26
印象中,散文是真实的。但现在,散文越来越追求虚构,小说越来越追求虚构,或许,这是现在文学的新走向吧。不清楚,不明白,我也糊涂了。大致可以这样归纳吧,散文要给人以真实的感觉,小说要有夸张的色彩。
风逝

风逝 探花

  • 340

    主题

  • 8093

    帖子

  • 18361

    积分

2014-11-27 11:07:24
一直接受的是传统的散文概念,来到流年,见识了诸多作者虚构的散文,一样带给人很多美感和悟思,看来,散文的范畴还会与时俱进,产生新的变更。
舒妹夫

舒妹夫 白丁

  • 1

    主题

  • 11

    帖子

  • 23

    积分

2014-11-27 12:08:07

    认真地读完静如画的这篇文章,我觉得深有话说。

    大家都知道,文学作品大都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纯粹的流水式的日常记录,必定会缺少欣赏性和凝练性,就谈不上艺术。可是,没有生活的底蕴和经历,纯粹的想象必定会缺乏真实性和厚实性,就谈不上共鸣。

    小说,大家都已经共识了它的虚拟性;这种虚拟,包括身份、情节,甚至年代和历史。

对于散文,我只说我个人的观念。

    静如画其实在文中已经很细致地剖析了她写出虚拟散文的心路历程和这篇文章形成中的“影子”背景,人物虽然是臆想出来的,但人物身上所期待的品质却是现实生活中真实人物的杂糅。

    对于这样的散文,我是赞同的。

    散文,与小说一样,同属于文学作品,同样必须经过作者的筛选、提炼、修饰和加工,烙着作者独特的写作风格与时代的脉搏共舞。

   每个作品,首先是打动自己的,其次才是打动别人的。

    静如画对“哥哥”这一角色的期待是由来已久的,是热情饱满的,她在丈夫的身上也体验到了“哥哥”的真实存在,但同时,她内心一直渴望着有别于配偶的那种单纯的、唯美的至亲的“哥哥”,她对内心里期待的哥哥和丈夫进行了杂糅和加工,才有了她这样的一篇散文。

    这篇散文无疑是她自己一个经年梦想的完成,通过一篇文章。

    这篇散文无疑也是成功的,因为已经亦真亦幻,真假不分。

    我欣赏,我也赞成。

    这不是纯粹的闭门造车,纯粹的闭门造车是经不住一点推敲的,哪还来什么读者?

    纯粹的臆想总会江郎才尽,只有源源不断的生活才有源源不断的素材,不同作品的区别,只在不同作者的关注视野。

    作品需要好的素材,同样需要好的写着,也离不开臆想的升华。

   

    在此,我还需要借静如画的地盘,多说几句话。

    不久前,舒很苦恼地告诉我,某个会议在倡导写作风格正能量。

    我说:这很好,我也一直提倡正能量。

    舒说:我问我的同性文章算不算正能量,没有正面的回答,但有人劝我少写。

    我特意去百度了“正能量”的词条。

    词条里这么告诉我们,《正能量》是世界级心理学大师理查德·怀斯特的著作,他告诉我们通过一系列的训练方法,提升我们内在的信任、豁达、愉悦、进取等正能量;规避自私、猜疑、沮丧、消沉的负能量,由此提出了正能量的感念。

    我也去快速地翻阅了这本书,正如词条里所言,通篇讲信任、要豁达、要愉悦、要进取等,不要自私、不要猜疑、不要沮丧、不要消沉。

    但是,没有条条框框说,犯过错的人不能正能量、身有疾患的人不能正能量,当然也没说性向不明的人不能正能量。

    我跟舒说:正能量只与行为有关,与身份无关。所以,你写的小说只与你当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有关,他们是否善良、勇敢、积极、进取,与他们的身份无关,与性别也无关。你只管写。

    舒说:我还是少些吧。

我说:那你就在流年少写,如果有时有想法灵感写,你发表在别处。

    我没鼓励过舒写同性小说,只是不限制。

    她以前也都是写异性的,有一次写过后,我觉得写得还真不错。

    舒陆陆续续又写过几篇,也有过迟疑,我才告诉她:写你自己想写的,我每次看,其实关注的是你情节和技巧有否进步,没特别关注性别。

    我不知道,同性相爱和异性相爱有什么不同。

    我只知道,三四十年代,自由恋爱是不允许的,那叫耍流氓。

    我只知道,每个社会都有每个社会的主流文化。

    但我知道,主流并不意味着唯一,更不意味着都是正确。

    我还知道,我身旁就有两个鲜活的事例:我有两个男同学,就在当代的文艺界小有名气,百度就能搜到;但当年,他们都是少数派,都曾受过排斥、谩骂和不解;如今,他们多年的坚持,收获的是成功。

 

    有句话说:当我们是多数时,包容是我们的气度;当我们是少数时,勇敢是我们的气度。

我们提倡文学与时代、与生活同步,但也欣赏作品与作者思想休戚相关。

    我们响应正能量的号召,因为社会需要弘扬正能量。 但我们也选择有所保留,因为任何社会和人类的进步,都需要时间和时机,也许当下我们的了解但没有达到那样的高度和深度。

    最后,祝流年越办越好,也祝所有写者写作愉快。

    最后,引用春秋诸子百家的思想结语吧: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江凤鸣

江凤鸣 探花

  • 274

    主题

  • 3963

    帖子

  • 17730

    积分

2014-11-27 15:17:29

关于散文能否虚构的问题,这在我读书的时候,根本就不是个问题。我在南大进修现代文学,老师说,散文就是写真人真事真感情。我拿了这根鸡毛当令箭几十年。改革开放这些年,年年喊转变观念,我发现一些杂志上的散文一看就是虚构的故事,像伪娘一样美丽多彩。虚构散文大行其道。我于是迷惑了。小说跟散文的区别在哪里?散文必须真实吗?这一问,还真的难回答。看似简单,其实复杂。如今是见仁见智,公婆各有理。看见山地的跟帖了,他挠头呢。如玉糊涂了。风逝好像也不知所云。我呢,以前倒是挺明白,现在也迷糊了。是啊,老师多年前教给我的概念还对不对啊?是否现代散文定义的内涵和外延也都给“改革”了?恰好,我刚才看见网上有篇帖子,说得还有些道理,所说也还合题。我把它贴在后边,给大家看看。

      为了不落下孔乙己的罪名。我把人家帖子的原名,作者、来源都帖在下面。  现在,先让我给原作者敬个礼,表示对其授业解惑的敬意。另外也做个声明:帖子的观点完全是原作者的,不代表转帖者的任何意见。

 

       

                         散文,可以虚构吗?

                                                                                   作者 雨见风

此文源自网络:http://www.0300000.com/thread-201730-1-1.html

小说与散文的叙述人不同,小说中的叙述人不是作者本人,如莫言《红高梁》中我奶奶,不是作者莫言,而是小说人物豆官;散文中的就是作者本人。小说有代言人,散文没有代言人。小说是讲述别人的故事,散文是讲述我的故事。虚构是小说的本质,真实却是散文的根本。小说是由假到真,散文是由真到真。散文这个体裁的标签已经约定俗成,即:散文写的是真人真事,真思想真感觉。
      
在这样的语境下,虚构散文的方式等于是掮着散文真实的标签来虚构情节与细节,就会误导读者,把假的当成真的。散文这种体裁,可能会被作者利用成为自己人格与形象加工的工具,读者读了一篇高尚的散文后发出如此感想:啊,这个作者多么有修养!这个作者多么有道德!啊啊,多么好的一个作者,多么完美的一个作者啊!——读者把散文中的当成了作者本人。现今有些散文家在虚构散文,把散文写得颇为好看,但分明是虚构的,这让人怀疑其散文的价值。你写的是亲身经历的事情吗?你虚构了吗?你美化了自己吗?读者不知道,只有作者自己知道。作者是言不由衷的,不由自主地美化自己,扬长避短利用散文这种貌视真实的文体来制造美丽的假象。只有极少数的散文家,才敢于袒露自己,写出自身的内心真实,包括缺陷,如罗梭《忏悔录》。小说家徐则臣在随笔《把大师挂在嘴上》中言,他对散文随笔充满敬畏;散文随笔都是干货,你不可能每天都有好想法值得告诉别人,你也不会时时都能生出新感情。徐则臣说的正是散文写作要写真事真感情真思想的难度,不能靠杜撰来写散文,也不能依靠虚构来写散文,在手法上是有限制的。
      
现在的情况是,有些作者以虚构散文来制造假细节、假心理、假印象,这样才会有作家、学者对此提出异议;当下甚嚣尘上的虚构散文快速上位法,也是时下反对虚构散文的原因。
      
散文离开了真实与真诚,也就没有多大意思,至少价值大打折扣。你写了那么美好的,读者以为是作者本人的人格魅力,其实却是假的,那有什么意思呢?我觉得散文应尽量避免虚构,如果要虚构,那何不干脆写小说。反对虚构散文,其实就是倡导说真话,宏扬真诚。散文这种体裁的迷惑性大,具有约定俗成的真实标签,一旦虚构事实,产生的缪误会很大。现实中,难堪的是,虚构的散文常常比真实的散文写得要好看,虚构的散文因其可以美化加工,故其精彩程度反而胜过了真实的散文,因此也就被愈来愈多的聪明写作者运用,并且冠之于艺术散文的护身符;而老老实实写就的真实散文,却时常并不被看好。
      
最擅长虚构散文的恰恰是学生作文,某年的高考,据说虚构母亲生病的有成百上千的学生,虚构帮母亲洗脚、做饭的作文更是数量众多,这样的偶然性让人怀疑——当然,可能也有人是真的——由此可见,散文是否虚构?不知内情、与作者不熟悉的读者还真是看不出来,只有作者自己才知道。所以我说,散文,是可疑的文体。我当然不是贬低散文,我也读散文写散文。我是说,读者面对一篇散文很难判断其是真是假,时常是假的当成了真的,越是手法高妙的散文家越是能够制造出形真实假的文本(前提是他想要造假),欺骗性更大,你根本无法鉴别。老老实实写就的真实的散文,因其不够巧妙,倒是时常被轻视。
      
散文当然也做不到一点都不虚构,小节无碍,关键是要真实的虚构,并且虚构的量要少,虚构的是无关紧要处。并且,虚构的目的必须是无私的,不是为了往作者自己脸上贴金而虚构,这一点十分重要。其实,从本质上说所有的文体都是虚构的,小说如此,散文亦是如此,没有作者能够真正把彼时的真感觉与经历没有一丝偏差的还原。你创作,你就是在虚构。你回忆,已经存在失真。问题的关键点还在这里:是谁把真实(非虚构)这一神圣的标签授予给了散文,让它从此里外不是人。而小说,一开始就告诉读者,这是虚构的,也就不存在这种既要做婊子又要立牌坊的尴尬局面。
     
总而言之,我觉得,散文原则上不能虚构。散文要写真感觉,真故事,真思想,真体验,真感情,真实的自我,真实的他人。真实的作者的世界观与人生观。     
     
当然,我们不必过分拘泥是否虚构?关键还在于作家的写作态度,是否在说谎?是否为了喝蜜糖而写作?虚构也好,非虚构也好,小说也好,散文也好,只要真诚地写作,良心地写作,直面内心地写作,就能摆脱标签,走向真实。

舒

秀才

  • 18

    主题

  • 416

    帖子

  • 2145

    积分

2014-11-27 16:34:51

静,你个没良心的,有了我还想要哥。

不过,也是,没有的总想着要拥有。我没有姐,我也想要个姐。

 

坐了你的沙发,我也来说几句吧,不,不能说几句,

《散文,可以虚构吗》,这个问题,好像有些严肃,我还是只说一句吧:

 

我不知道散文可否虚构,我只知道,我也想写虚构的散文,虽然现在还没有写。

 

 

静,感恩节,感恩有你。

 

秀子

秀子 秀才

  • 32

    主题

  • 698

    帖子

  • 1295

    积分

2014-11-27 17:17:13
读了话的贴和几位友人的评论,这是在探讨“写作”的问题,受益匪浅!你们的写作文风都达到一种“境界”了!
鸿渐于陵

鸿渐于陵 秀才

  • 37

    主题

  • 1315

    帖子

  • 2846

    积分

2014-11-27 17:21:12

昨天在后台中,看到了静如画的散文《匆匆那年》,我犹豫了一下,是否点开呢?一是如画的文大多是山地兄和晓文编辑的,我不知道如画是否有预约;另一方面,我不能确定如画的散文写的是否真人真事。由于我对如画以及她的文字很有好感,还是点开了。但是我仍然开了小窗,找到如画,想问一下是否有预约。如画是个聪明透顶的丫头,我只打了如画两个字,她就立刻回复我说:是你编辑我的文吧?当我问她是否有预约的时候,她说没有。
    寒暄几句后,如画突然话锋一转,跟我说:我有篇文字,你能不能看看怎样加深主题,来个精品?我疑惑了一下,问道,在哪儿?于是她就在对话框发来了一大段文字,就是上述帖子上的文字。嘿嘿,原来是在向她三哥发难的!
    我说,意念体散文的概念,是我首先提出来的。如画随后就说:所以我要找你,是你让我误入歧途!其实我知道丫头在说笑,因为我知道她写《我的哥哥》的写作时间远远在我提出意念体散文概念之前。我判断,如画一定已经知道了我是反对虚构散文的,而且我拿过《我的哥哥》做例子来说明,只是讨论的时候是在编辑群,如画当时并不在场。
    为什么我提出了意念体散文的概念,但还是要反对虚构散文呢?我想着一定是如画比较困惑并且非常想知道的事情。首先,我提出意念体的概念,与我是否赞成意念体,是两个不同的问题,并不能因为我提出了一类散文体的概念就说明我赞同这样的文体;其次,在我看来,散文即便是虚构,也应该是一种思想意识上的恣意徜徉,而不是叙人叙事,某些虚构的情景是为了这种意念服务的,而不是相反,这是我认为的底线。
    关于意念体散文,我曾经在纷飞的雪在西窗发表的《被遗忘的时光》里有过跟帖,算是我给这类散文下的不能算做定义的定义:这篇文的意义不全在于是否唯美,不在于语言的风格。它以一种意念的流淌,直达你的心底,我称之为意念体散文,《静静的白桦林》、《贝尔加湖畔》,都属于此类风格。这种风格,可以任由思绪徜徉,可以无拘无束,可以抛却时空的束缚,直接到达你所要抵达的目的地。它可以不是你的行为,但却体现你的灵魂,体现你的向往和心灵的追求,这篇散文就是这样,体现了爱情的最高尚的利他与忘我的境界。
    所以,并不是说,只要是虚构的散文,就是意念体散文,这个首先要弄清楚。意念体散文,是为了反映一种灵魂的到达,而不是以虚构故事为宗。意念体散文的创作过程跟诗歌的创作过程应该是相似的,异曲同工。诗歌一般是考虑意象的生成和组织,如何使胸中思绪通过意象呈现出来,这种过程中语言是跟随着意象而流动的;而意念体散文的创作过程,是如何使心中的意念准确地呈现出来。就像飞雪曾经说过的:散文的语言直指意念,诗歌的语言直指意象。
    意念体散文是其实是极难驾驭的,心境,情境,语境,这三境必须高度统一,在语言上必须要有强烈的穿透力,是作者自我心灵与世界的对话,而不是泛泛地叙事。《简易经》里所写的德化情,情生意,意恒动。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
    而叙事性散文的创作,则不一定要遵循上述要求。我跟如画讲,这个事儿,见仁见智。但是连散文都没有一定的真实性,我们还能够相信什么呢?你的情感、语言和观察角度,可以自由驰骋,但怎么能虚构散文呢。你写的哥哥,我开始一直以为你有哥哥。你写的哥哥是虚构的,别人写的姐姐是真实的,但是我作为一个读者,怎么才能判断谁的情感是真实的呢?你或许会说,你的情感也是真实的,但那毕竟是不同的
    当然,我并没有能够说服如画,其实这也是可以预见的。我是一个六零后,如画大概是八零后,原本接受的观念就有差异,我是属于比较传统的那一代人,而如画或许接受了更新的思潮,只有各自表述,并且彼此包容了。
    昨天晚上,大家在编辑群里说说笑笑地也谈论了这个话题,其中二哥江凤鸣的观点跟我差不多,他说:我觉的,叙述散文,还是应该向五四以来的文学大家学习,他们也有用第一人称写别人故事的。但在叙述之前,人家告诉你这是一个听来的的故事。然后再用第一人称来写,就是告诉读者这里的不是我。二哥的这番表述可否是一个折中,我不知道。
    如画说,这个文字要发帖,我表示赞同。其实我更希望她把这个帖子当做一篇文章发表出去。因为搞文学创作,就要有这种探索精神,有些观点拿出来晒一晒,论一论,是非常好的事情。这也就是如画让我欣赏的地方之一。
    我跟如画说,三哥要向如画发起炮战,开第一炮!
    这个机灵鬼怪的丫头随后就来了一句:好嘛,不过要手下留情些!然后给我发了一个偷笑的表情。


蓝璎珞

蓝璎珞 布衣

  • 12

    主题

  • 272

    帖子

  • 419

    积分

2014-11-27 18:49:56

 2.现代散文: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文学样式。特点是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片断或生活事件的描述,表达作者的观点、感情,并揭示其社会意义,它可以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加工创造;不一定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而是着重于表现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具有选材、构思的灵活性和较强的抒情性散文中的“我”通常是作者自己;语言不受韵律的限制,表达方式多样,可将叙述、议论、抒情、描写融为一体,也可以有所侧重;根据内容和主题的需要,可以像小说那样,通过对典型性的细节欲生活片段,作形象描写、心理刻画、环境渲染、气氛烘托等,也可像诗歌那样运用象征等艺术手法,创设一定的艺术意境。散文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杂文、短评、小品、随笔、速写、特写、游记、通讯、书信、日记、回忆录等都属于散文。总之,散文篇幅短小、形式自由、取材广泛、写法灵活、语言优美,能比较迅速地反映生活,深受人们喜爱。


蓝璎珞

蓝璎珞 布衣

  • 12

    主题

  • 272

    帖子

  • 419

    积分

2014-11-27 18:59:06

我其实最不注重问题,是没有发言权的。看到大家这么热火,赶紧百度了一下。看完了中国整个散文的来龙去脉,散文还真是没有什么虚构的。不过时代在更替,度娘也只说“可以”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写,没说“一定”“必须”,意念体散文大概就可以的。不过我不太会虚构,但也不反对适当的虚拟,毕竟文学要高于生活。只是在虚拟的过程中,要给人真实的感受,就算文字功夫不错。小说情节都可以虚拟,若是最不可能的同性恋,也能写得别人身同感受,无法否定,那就是好字了。写人自杀,若是叫人无法有代入感,不能相信,就是交代不明,火候欠缺。我基本上都是把文字能不能引起共鸣,形象是否丰满,主题是否突出来做尺子衡量文字的,倒不太注意是否是本人经历。毕竟都是文学作品。

蓝璎珞

蓝璎珞 布衣

  • 12

    主题

  • 272

    帖子

  • 419

    积分

2014-11-27 19:00:02
我其实最不注重文体,是没有发言权的。
五十玫瑰

五十玫瑰 举人

  • 141

    主题

  • 2493

    帖子

  • 5957

    积分

2014-11-27 20:36:23
挺热闹,各抒己见,也是个学习的机会!
纷飞的雪

纷飞的雪 榜眼

  • 996

    主题

  • 7019

    帖子

  • 36703

    积分

2014-11-27 20:48:48
继续继续。让我们在探讨中进步!
静如画

静如画 秀才

  • 38

    主题

  • 728

    帖子

  • 2947

    积分

2014-11-27 21:20:46
 在发这篇帖子之前,我已经做好了思想准备,因为关于散文这个体裁的本质,确实存在着太多的异议,之前我也查看过许多资料,正如各位文友所说,真实,虚构,抑或虚实结合,早已在很久以前就成了散文存在的各种形式。
我想,虚构散文不是从我开始的,当然也不会从我这里就结束。这篇帖子,我只是阐述了我对意念体散文的理解与认识,我不提倡这样的写作方式,却也不反对它,因为每一种文字都有它的可尝试性,可突破性。而文字本身,它的“质”与“量”才是最为重要的。
在发帖之前,我的确思考过。我想起师兄当初的小说《遗忘》,那时候我问过他,他的《遗忘》当做靶子,被所有人指点评论,赞美批评时,是什么心态?师兄回答,说他不怕,因为这是对他文字与心智的一次历练。
我想起师兄的话,心里坦然多了。在我看来,关于文字,如果一味的赞美,顺从,或许就很难提升。社会,网络,文字,处处都有不和谐的声音存在,谁也没有规定散文必须是真实的事,这只是人们潜意识的习惯而已,我想听听大家的真实想法,各抒己见,众说纷纭,有讨论,才有进步,有批评才有改正。所以我发了这篇帖子。
我自然知道,这样的话题多少存在敏感度,也知道即将面临怎样的回应,有人赞同,有人反对,有人中立,这都是必然的。无论大家怎么说,我诚然欣慰,因为在我们共同讨论一个话题时,无疑,我们的思想,我们的认知,我们的领悟都在不断激发,从而产生更多连锁效应,这本身就是一件愉悦身心的事情。
我写过许多散文,大部分都是我的切身经历,那是发自肺腑的心声,是灵魂深处的呼唤。我也虚构过散文,在这虚构里,多少存在真实的因素,虚实之间,相互揉和,呈现出另一种意境,另一种美感。所以我喜欢写散文。
关于散文是否应该真实这个话题,本身就是模棱两可的事,没有绝对的真实,绝对的虚构,类似于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辩论,结果就是,无论先有鸡,还是先有蛋,“鸡”与“蛋”它们都真实存在着。所以,这个话题也是,没有绝对的正负极,有的只是个人认知,个人理解,个人运用。
感谢楼上诸位文友发表自己的看法,我愿与你们共勉,愿继续聆听,继续感悟,继续探讨,继续让我们写出更多更好更优秀的作品。

晓文

晓文 举人

  • 42

    主题

  • 1374

    帖子

  • 5625

    积分

2014-11-27 21:52:23

读着楼上一个个慷慨激昂、掷地有声、合情合理的发言,如画,我觉得你赚到了,O(∩_∩)O哈!

我觉得三哥有句话说的对,并不是说,只要是虚构的散文,就是意念体散文,这个首先要弄清楚。

如画的《离不开你》在我看来尚算意念体,但《我的哥哥》就无法雷同为意念体了

不管怎么说,这个帖子很有代表性,也很有意义

至于将来的走向,我觉得还是如如花所说,快乐写作!抱抱画!

雪飞

雪飞 举人

  • 10

    主题

  • 430

    帖子

  • 3213

    积分

2014-11-27 22:35:58

散文可不可以虚构?问这个问题时足见出散文的尴尬。

散文的包容性让很多形式的文,甚至四不象的文都归类为散文里,其中就有又似小说又似散文的叙事文章。如何介定它是散文还是小说,只看它是否有虚构的成份,我坚持散文要书写真实,否则,那无异于在做感情欺骗游戏,这让我想起儿时的笑谈,一件难忘的事,就是扶老太太过马路。

非常赞同流年顾问二哥的立场,对于举证文章也颇共鸣。以什么样的手法写散文那是个人偏好,如画说得对,我不说好,也不说不好,你只选合适自己的形式,切勿以一种文体捆住自已。

散文的发散思维允许思想有个飞度的空间,你怎样表达也是在散文的允许度内,虚构的散文,就是赤裸裸快速上位,会让散文的读者大跌眼镜,那离散文消亡变成垃圾也就不远了。

尽管我到现在还不知散文是什么,但我是钟爱于散文的,我手写我心,我手写我真。

石语

石语 举人

  • 7

    主题

  • 356

    帖子

  • 4554

    积分

2014-11-28 09:34:41
有学术讨论的性质除对此贴表示32个赞,唯有无言飘过……
江凤鸣

江凤鸣 探花

  • 274

    主题

  • 3963

    帖子

  • 17730

    积分

2014-11-28 11:44:10

雪飞,你说得我基本赞同。  尤其是这一段:“ 散文的发散思维允许思想有个飞度的空间,你怎样表达也是在散文的允许度内,虚构的散文,就是赤裸裸快速上位,会让散文的读者大跌眼镜,那离散文消亡变成垃圾也就不远了。”

       真是给力。

天上雪

天上雪 举人

  • 70

    主题

  • 6004

    帖子

  • 4952

    积分

2014-11-28 13:38:02
我个人感觉,用真实与否来定论一个文学体裁,未免有些片面。我个人定散文,是以写作手法来定的,至于真实与否,我还真没在意。
共3页 123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