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喜酒家 回复本帖
杨钟雄

杨钟雄 进士

  • 103

    主题

  • 1766

    帖子

  • 7549

    积分

2011-08-15 10:38:50

写诗,有时候就是一意孤行。
想太多反而会误事儿。
我只是说,有时候。

杨钟雄

杨钟雄 进士

  • 103

    主题

  • 1766

    帖子

  • 7549

    积分

2011-08-16 10:26:33

早晨,我看着一壶水烧开的过程。
距离沸腾尚有一段时间,它就冒烟了,也有动静。
但我们必须等它真正完全沸腾,才能泡茶。

突然想到写诗,多少人提前拿走了水壶啊。

杨钟雄

杨钟雄 进士

  • 103

    主题

  • 1766

    帖子

  • 7549

    积分

2011-08-16 14:05:14

鱼的。http://www.vsread.com/article.php?aID=163719

说两个意见:

一、花这个意象是忧伤(无奈)的,而雨滴则是安然的。
基于题目,花的篇幅可更少一些,重点应该放在后者。

二、整体过于内敛,回味薄。

恩,就这样。

杨钟雄

杨钟雄 进士

  • 103

    主题

  • 1766

    帖子

  • 7549

    积分

2011-08-17 22:45:24

感谢那些被退稿,修改后继续投稿的作者。
仅此而已。

杨钟雄

杨钟雄 进士

  • 103

    主题

  • 1766

    帖子

  • 7549

    积分

2011-08-21 15:58:26

不经意之下的东西往往更为真实,更为难得。
但,这种不经意不等于随意。
太随意就轻了,而我们有时更需要的是
不经意之重。

杨钟雄

杨钟雄 进士

  • 103

    主题

  • 1766

    帖子

  • 7549

    积分

2011-08-26 14:40:49

轩的,《当邂逅来临》。http://www.vsread.com/article.php?aID=165145

其他不说,“亲情”是我喜欢看到的,轩的作品从不缺乏这个。

抒情若可以在不露声色间,那是最好。
就像我们在认真叙述一件事,只需要最朴素的语言,
让听者感动,而不必我们自己去强调什么。
强调了便刻意了,所以是反作用的。

杨钟雄

杨钟雄 进士

  • 103

    主题

  • 1766

    帖子

  • 7549

    积分

2011-08-31 14:11:22

是我们的防盗意识越来越松懈,还是窃徒的手段越来越隐蔽?
我说的是诗歌!

杨钟雄

杨钟雄 进士

  • 103

    主题

  • 1766

    帖子

  • 7549

    积分

2011-09-01 00:01:59

“创”之艰辛,“窃”之轻易。让人心灰。

杨钟雄

杨钟雄 进士

  • 103

    主题

  • 1766

    帖子

  • 7549

    积分

2011-09-02 10:41:47

这世道,该学学十五岚,来个特别声明了。

杨钟雄

杨钟雄 进士

  • 103

    主题

  • 1766

    帖子

  • 7549

    积分

2011-09-05 09:44:04

秋风的《方向(外三)》http://www.vsread.com/article.php?aID=166622

我说过,作品的立意与构思很好。
读了那么多卿卿我我,空乏无力的诗歌后,
能看到如此立体而有质地的作品,如同清洗了一番肠道。

杨钟雄

杨钟雄 进士

  • 103

    主题

  • 1766

    帖子

  • 7549

    积分

2011-09-08 15:55:40

才写几年诗,就都成“家”了,结集在一起就成了“当代诗歌N家”。
一瞧,他们的名字与他们的诗歌一样,总也记不住。

尚未取到真经就踏踏实实赶路吧,把小雷音当做极乐世界,
既可笑,又可悲。

杨钟雄

杨钟雄 进士

  • 103

    主题

  • 1766

    帖子

  • 7549

    积分

2011-09-10 11:07:56

作者:尹平平


诗人西川站起来,右手攥着诗本,左手下意识地随着自己朗诵的诗歌律动着。1963年生人的他已经不年轻了,朗诵的也并非新诗,但当他朗诵时,你仍能感到他青年般的激情随着诗句喷薄而出。
9月2日晚,在北京东城区方家胡同的一家餐馆里举办的这场主题为“诗歌·社会·青年”的诗歌朗诵会上,参与的诗人共有6位,3位来自中国、3位来自荷兰。

能否看懂不重要

在不少人眼中,诗歌、尤其是现当代的诗歌,离人们的生活仿佛很远,而且晦涩难懂。
“如果说诗歌离我们远,诗歌确实离我们远。但你要说诗歌离我们近,其实诗歌在生活中比比皆是啊。”西川望着餐馆的名字跟记者说,“你比如一个咖啡馆、一本书要起个什么名字,或者你们报纸上要为新闻稿件起一个什么标题,这个时候你动的脑子都是诗歌的脑子,虽然你可能并没有意识到。因为诗歌不光是抒情,还包括表达的准确、透彻。”
 西川眼里的诗歌是很宽泛的,他也并不担心诗歌的社会功能会被离人们生活更近的歌词、短信或微博所取代。“诗歌是一个变动的概念,它总是要跟时代生活和技术手段有一个互动。”西川说他知道“发微博”是现在社会上的人们最感兴趣的,他虽然不用微博,但也相信“好的微博和诗歌没什么差别。”
至于诗歌为什么会让人看不懂,西川说那可能是因为诗人写得不好,也可能是他的表达方式我们还不习惯。
“你看那个屋子,它为什么要搭这么一个木头架子?为什么那根钢筋是这么拉过来的?你觉得你看懂了么?”西川突然指着不远处一个小剧场似的矮房问记者。
还不等回答,他就继续兀自说道,“诗歌经常是你看不懂就看不懂,只要你能够去感受就可以了。当代诗歌实际上和当代艺术特别接近,只不过一种是视觉表达,一种是文字表达。所以看得懂看不懂有时候并不很重要。”

大众对诗歌认知滞后三四十年

当代诗歌充斥着我们的整个生活,却很难被理解,这在西川看来,是因为人们缺乏阅读的训练。
西川近些年一直在中央美术学院当老师,教授古典文学。据他对学生们的观察,现在不少人的诗歌阅读训练还停留在中学时代,甚至有些成年人最近一次阅读诗歌的经历还是读语文课本。
西川分析说中学课本选择那些诗倒是有情可原,因为这些诗多数语言上比较简单,情调上比较明亮,情绪上比较积极。把这类诗歌选到课本里给孩子们看,是在他们当时的理解能力下更易于接受的。
可如果阅读训练只停留在中学水平,显然难以理解当代诗歌,因为“中国现在的诗歌都是经过八十年代的现代主义,以及九十年代的所谓后现代主义熏陶过来的。你要是对于现代主义诗歌和后现代主义诗歌没有阅读,基本上就不太懂当代诗歌。所以现在多数国人知道的还是徐志摩那时候的诗歌。这完全跟不上整个诗歌界内部巨大的变革。诗歌已经把读者远远甩在后头了。”
“所以说现在大众对诗歌的认知非常滞后,不是滞后五年到十年,可能滞后三十年、四十年。”西川推了一下鼻梁上玫红色镜框的眼镜,正色道。

诗歌在当下不是一个大众艺术

对于大众认知的滞后,西川并不懊恼,他说这是因为中国目前仍处于发展的过程当中,人们首先考虑的还是满足最基本的生活需要。
“等到我们自己的生活已经比较稳定,各种社会关系都理顺了,这时候可能才会想到:哎,我是不是应该了解一下当代艺术啊,读一读当代的诗歌啊。所以我觉得现在并不能就要求公众应该完全懂当代诗歌或者当代电影、戏剧等等其他艺术形式,这种要求现在提起来,有点太奢侈了。但是我觉得大众应该对当代诗歌等艺术形式有一份尊敬,要知道现在社会上有一部分人在做的工作已经远远跑到前面去了。”
近些年,总有诗人转行的消息映入我们的眼帘。从被称为“中国诗歌黄金年代的80年代”中走出来与海子、西川等人齐名的其他诗人们,有的去做了演出策划人,比如欧阳江河;有些去做了编剧,比如邹静之;有的去画画,比如芒克……在2009年《中国新闻周刊》的一篇名为《诗人老去》的报道中,甚至将“80年代的诗友们纷纷在商业社会找到了自己的新位置”当成曾经坚守纯粹的诗人们老去的象征。
“Cliche!”当记者引用“诗人老去”这个概念时,毕业于北大英语系的西川脱口而出。“这都是些陈词滥调!不光诗人在老去,任何人都在老去。小孩从刚生下来就开始老去,何必非要强调诗人在老去呢?”
同样的,西川也丝毫不认为诗人转行是值得记上一笔的。“一个诗人转行去做别的东西,就像一个在公司里工作的白领突然跳槽去另一个公司一样,这也没什么特殊的。为什么诗人转行就得成个事儿似的呢?就算转行,他的诗心仍然在那儿。哪怕他变成一个生意人,也和别的生意人不一样。他的视野、他的勇气、他的冒险精神恐怕都和别的生意人都不一样。”
在8月12日举办的第三届青海湖诗歌节上,有人感叹诗歌等文艺形式受到流行文化的冲击,遭到冷落。中国诗歌学会主席屠岸还在诗歌节高峰论坛期间抱怨说“中国有很多有影响力的当代诗人很可惜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
可西川并不觉得诗歌的“曲高和寡”是一件值得悲哀的事情。“诗歌这种东西,在当下它不是一个大众的艺术。如果是大众的艺术,我就不写这样的东西了,我就去写歌词了。”
明知道看诗的人少,西川还坚持写诗,主要是因为觉得这里面有很多乐趣,很多发现。“虽然我已经人到中年了。在创作诗歌时,却还能让我自己有生长的感受,觉得自己还能够往前走。”

杨钟雄

杨钟雄 进士

  • 103

    主题

  • 1766

    帖子

  • 7549

    积分

2011-09-10 11:09:28

“诗歌经常是你看不懂就看不懂,只要你能够去感受就可以了。”

确实如此。感受。有时,感受是无法表达的,就是意会,觉得好便好了。

杨钟雄

杨钟雄 进士

  • 103

    主题

  • 1766

    帖子

  • 7549

    积分

2011-09-14 16:20:31

我觉得,我们写的东西,必须值得自己日后去翻看,而不是写完即忘,写完即丢。
所以,“有的放矢”很重要,“无依无靠”的诗文,只能是片刻臆造。

另外,还有沉淀。我依然无法相信,尚未站稳脚跟的零星情绪可以支撑起多好的作品。

最后,是尽量拒绝重复。越好的构思,越好的词汇越是如此。
不能逮到一个不错的想法或词汇,反复地用,不择地方地用,
那样,再好的词,也终究会变成蛇足。

杨钟雄

杨钟雄 进士

  • 103

    主题

  • 1766

    帖子

  • 7549

    积分

2011-09-18 16:44:33

读者看完题目就觉得没胃口的话,那么这个题目就是失败了。

另外,起了题目再写诗歌,而不是写完诗歌再定题目。二者区别很大的。
有了灵魂再发挥,而不是漫无边际之后再来找魂儿。

杨钟雄

杨钟雄 进士

  • 103

    主题

  • 1766

    帖子

  • 7549

    积分

2011-09-19 14:36:37

一首诗歌的厚重,不在于它的拥挤。与许多人共勉。

杨钟雄

杨钟雄 进士

  • 103

    主题

  • 1766

    帖子

  • 7549

    积分

2011-09-26 00:18:07

突然觉得,写诗很可笑。

杨钟雄

杨钟雄 进士

  • 103

    主题

  • 1766

    帖子

  • 7549

    积分

2011-09-30 09:20:57

写的时候,是你先去找词语,还是词语先来找你?
这就是衡量情感是否“真”的一大标尺了。

我说的是“先”,说的是顺序,并非说我们不主动。

杨钟雄

杨钟雄 进士

  • 103

    主题

  • 1766

    帖子

  • 7549

    积分

2011-10-02 20:40:53

诗人:写诗的多读诗的少。
诗歌:重复的多创新的少。
诗评:吹捧的多批评的少。
诗集:赠送的多销售的少。

——《诗人的半斤八两》·卧夫

杨钟雄

杨钟雄 进士

  • 103

    主题

  • 1766

    帖子

  • 7549

    积分

2011-10-03 15:59:21

将状态上的停滞,自欺欺人成一种风格的固守,并不理智。
无论是谁,无论何时,都有大片成长的空间,
有些人时常感觉自己的头顶到了东西,
记住,那只是尘世间最低矮的天花板,天空还远着呢!
当然,你只是想换换灯泡,另当别说。

共17页 23456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