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素心如玉
|
2015-07-08 15:56:46
佩服风姐心思缜密。赞一个。
|
|
|
![]() 雨亭
|
2015-07-09 13:38:24
有人和我说过,“但是”之前的恭维话都是毫无意义的,所以我就说一下我现在看到的。首先风逝姐引用古文来做例证不是很严谨,古文里没有标点,所谓“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古人读古文得需要自己断句,如今通行的版本都是今人加以标点方便阅读朗诵而已。我个人不是很赞同题目用标点,真的很难出彩,你列举例子里面涉及到的带问号的题目其实有和没有是一样的,还有像《甘蔗林——青纱帐》既然有姐妹篇,可以单独把两个分开做题目,没有必要用一个破折号联系起来,内容里有观今思往的联想或对比就行,而且一个破折号连接起来的同词性同字数短语看着像天平平衡的两端,这种对称我觉得在题目应该反而是要避免出现的,因为我不知道你要侧重的是哪个方面,文章应该要有倾斜性,不然无主旨可言,如果说用破折号,像这个《地球——我的母亲》我反而觉得要比对称的东西好,也比逗号好,而且我觉得诗人在此处有故弄玄虚的嫌疑,就是时下调侃的标题党。毛泽东的沁园春属于古词的范畴,本也应该是没有标点可言,不是因标点出彩;《为了周总理的嘱托——记农民科学家吴吉昌》这个应该算是新闻后续报道或人物小传之类的,可以看作是副标题,其实直接用《为了周总理的嘱托》比原来的还好,到底谁为了周总理的嘱托,这样还有悬念,引人入胜,破折号则是给了我当头一棒。如果要我举一个觉得用标点好的例子,我也赞同这个《哦,香雪》,可有多少个这样的例子呢,就如同李清照的词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古人能有几人比,当真没见过在词里用复句能用到这么出彩的,而且在词的形式上可是开了一个先例。在《香如故》或《香,如故》的问题上,我个人还是觉得不要,略微有一种强拆的味在其中。权且交流,希望风姐不要介意我上面所说的。
|
|
|
![]() 雪飞扬
|
2015-07-09 14:58:49
风姐分析得透彻,我也觉得加上好。 |
|
|
![]() 风逝
|
2015-07-09 15:06:03
谢谢雨亭颇具专业性的分析,很有见地,受益了。 只是,你大约没有读清我的帖子要表达的意思。 第一、我说明了我在我所审文章中用逗号的理由。 第二、有的人认为题目中不应出现标点,我举了一些例子,想表达的意思是:题目中尽管应尽量少用标点,但是,有的情形下,也可以运用标点。和是否古文,并没关系,古文也是被今人选来读,加上标点,自然是为了现在的人阅读的需要,这样,标点当然就有存在的必要。 毛泽东的诗词,我只是举例间隔号这个标点可以在这样的情形出现,也没有说题目会因为这个间隔号而出彩。 《地球——我的母亲》,之间的破折号,是解释说明地球在“我”心中的重要位置,和逗号何关系? 我列举的这些例子的小标题是 ——二、现将题目可以运用标点的情形列举如下:
其实,你跟帖洋洋洒洒反驳的中心应该直接指向《香,如故》中不应出现逗号。其余的箭都射偏了靶子。
另外,需要说明一点的是,帖子里列举的那些例子,多数出于中学课本。照着雨亭的看法,那些审核课本的老爷们,拿着国家的工资,用这么些存在争议或者根本不正确的东西让千万个孩子去学习,去模仿,可真的是误人子弟,害人非浅了! 感谢你的分析,学到了很多。 |
|
|
![]() 雨亭
|
2015-07-09 18:49:33
风姐你说的偏了靶子这个确实是,但我一开始也点明了谈了我所“看到的”啊,我的这个回帖只是你的一个帖子的延伸而已。
|
|
|
![]() 雨亭
|
2015-07-09 19:05:18
还有你说到的审核课文的老爷们和这个就风牛马不相及了,他们一样可以不用标点,也不会有人说它是错误的,你从我的回复推理推出我质疑老爷们水平的这个结论是没有根据的,再说这个年头我还真质疑许多专家的能力,不过这已是题外话了。
|
|
|
![]() 山地731828829
|
2015-07-10 08:43:15
题目用逗号,根据作者自己的意境而定。 这个帖子里,风逝在她自己理解的基础上,就这篇文字来说,认为用逗号好,我读了,也读了帖子涉及的文章,认为她有道理。 所有的规定,都是人为的。能够表达作者意图,表达自己的思想的题目就是更好,但没有最好。 我平时也会在题目上用逗号。 佩服风逝,读文编文认真细致,善于动脑筋,勤思考,善于站在作者的立场,她是一个有温度的编辑。 风逝是流年社团的骄傲、标杆! 大家要向她学习,我一直在向她学习! |
|
|
![]() 风逝
|
2015-07-10 19:01:02
我昨晚已经留言让作者自己去掉那个逗号,如果她愿意,我不介意。
关于这个话题,已经浪费了很多不必要的口舌,到此为止。
感谢诸多对此话题的关注,不管是支持还是贬斥。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非对错,都会随风而逝。
我只在意,我曾留下过自己的声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