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来水榭(本社团不接受非首发稿件,投稿请标注首发,不标注的稿件退稿) 回复本帖
江凤鸣

江凤鸣 探花

  • 274

    主题

  • 3963

    帖子

  • 17730

    积分

【凤鸣梁溪】乱说茶具

2015-08-03 10:08:59

                                  

     今日忙活一天,偶尔上水榭一游,见到雪社写有关于征文一则,说的是茶。

 若说吃茶,我以为上好的茶在江南。杭州龙井,苏州碧螺春,无锡翠竹、黄山毛峰过去那都是贡品。好茶要好水,无锡惠山泉、苏州虎跑泉、镇江金山泉,那都是陆羽《茶经》中提到的煮茶上品。

 吃茶有好茶,有好水,还得有好的茶具。到人家喝茶,看主人端出什么茶具,就晓得他吃茶的品味。

 北京人久居皇城根,长着一张吃四方的大嘴。跟在皇上屁股后头,吃喝水准也就上了档次,但北京人不会吃茶,只会喝茶。八十年代你到北京出差,与天安门相对的前门大街上的大栅栏,到处都是卖大碗茶的。到茶摊上来的,都不是来品茶的,是来解渴的,端起那粗瓷大碗,咕嘟嘟一番牛饮。摸一把嘴,高喝一声:痛快!

 大凡屋里有几个钱的主儿,都是用铁盒子盛茶。龙井、铁观音、祁门、碧螺春,一律装在那些涂抹着商标的五光十色的原装铁盒里。好好的茶叶,由此就沾上了一股子铁锈味。

 还有那讲究的,自称是文化人,茶叶就放在陶罐里。这个确实是个好办法,不过,放久了,也难逃一股烂泥巴味。

 北方人多爱喝茉莉花茶,江南人家是从来不喝那玩意的。因为大家都知道,好茶采自清明前,是春来茶树上第一茬嫩芽儿,叫做雨前茶。清明过后的茶,就老了。清新微甜的自然茶香就没了。这就只能借助花香了。江南人就把这些不入流的茶叶用茉莉窨了,做成花茶。所以啊,喝茉莉花茶或其他花茶的,那都是品茶客中的幼稚班,还不曾启蒙呢。

 北京人爱喝盖碗茶,其实,好茶,尤其是毛尖那样的上好绿茶那是不能盖的,一闷,茶就烂了。喝盖碗茶,有很多讲究,许多程式,那不是喝茶,是玩茶。我总是怀疑,那是满人进京前就有的习俗。满洲苦寒,茶凉的快,用盖碗保温,不失是个好办法。

 北京人喝茶,多是开水冲泡。不像江南人吃茶,会根据不同的茶叶,沏、泡、煎、煮,有许多花样。

 当然,奔走各地数年,我也懂得一条我们江南乡亲总结出来的内训:无论何时何地,切不可一竿子扫落一船人。北京城里当年不少高官都是江南北上的文人学士,自会把那吃茶的讲究带到京城。我那胡说的不过是小门小户的百姓人家,抑或就是道听途说而已。

 江南人吃茶,那是很讲究的。请人喝茶,多不在住家,而是要到茶楼去的。

 我的外婆是很会吃茶的,她常说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她久居金陵古城,对茶具与茶水的搭配是颇为讲究的。过去,江南人家的茶具是成套的,有烹茶的风炉,盛茶的茶壶、茶碗、茶杯、茶盘,还有与之配套的茶船、茶荷、茶匙、茶托和茶罐,以及茶巾等。

 饮茶,北京人叫喝茶,那样子大概比喝白开水略有收敛。不过三杯两盏的也甚是豪放。江南人家叫吃茶,那是要小口细抿,慢慢品尝滋味的。

 饮用绿茶,若是高档的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君山银针,一般要用白色薄胎细瓷茶盅点泡,也可用高档通透性好的玻璃小杯。泡饮之前,先要赏茶,赏茶要欣赏干茶的色香形,冲泡之后,再细细品尝茶的香味。品茶的香味,要先用鼻子干嗅茶中香气,然后观察茶的形态,最后再去小口啜吸。绿茶以茶汤清新浅绿为佳。

 饮用红茶,要用茶壶,红茶的香气就是在茶壶里闷出来的。茶要有无锡宜兴的紫砂壶沏泡,那是上好的。吃茶时要用盖碗,配以茶盘。考究的英国人喝红茶,还要配以茶巾。红茶,是“下午茶”,喝茶时,通常还配享一些小点心,这就要用到托盘。

 相比较而言,在中国出红茶的地方大多在岭南,以福建和云南为佳,不过安徽的祁门红茶,也是茶中上品。福建、云南的铁观音、乌龙茶都是红茶中翘楚,不过我个人偏爱大红袍。

 西方人,尤其是英国人大致喝得都是红茶。只是当年在中国江南买的茶叶,船运回国,路途遥远,加之天气炎热,海上湿气较大,半路上茶叶发酵了,绿茶成了红茶。扔了可惜,英国人于是将错就错,开始了吃红茶的习俗。七分惜钱,三分无奈。

 因为当年茶的来之不易,茶价昂贵,吃茶只能是上流社会的嗜好,因此英国人的茶具都颇为考究,不是铜器,就是银器。瓷器茶具,那就是珍品了。

 绕了半天圈子,我们来说储藏茶叶的茶罐。北方不产茶,想吃到新鲜茶叶的人家估计也不多。因此,多用金属盒和陶罐储茶。许多人家的茶叶都是吃了几年的老陈茶,这样的茶叶配这样的茶具也不错。只是陈茶如烂草,味道全变了。

 江南人家大多喝当年新产的绿茶,这种茶叶不能久放,时间长了就变味。因此,江南人家多用竹筒储茶。竹筒是经过高温蒸煮特殊处理过的,具有较好的密闭性,也有翠竹特有的清新淡香,用竹筒储茶,那是再好没有的了。

 写这个帖子的时候,我原本想写写山东人的饮茶,但想到那个老江楼一定会来抬杠,我就临时换成北京人了。这恐怕嘴大吃四方的皇城花大兵又不干了。这年头,写文字不得罪人是门专门学问。

 唉唉,俺怕那个老汉抬杠太用力,这大夏天的,要是中暑了,俺可担待不起。

 嘿嘿,就此打住。俺找个阴凉地方钓鱼去。我就不信,没用钩子我钓不上鱼来!

 品茶、钓鱼两不误。溪河左岸,杨柳荫下,这日子,神仙否?


                               

红袖留香

红袖留香 进士

  • 323

    主题

  • 3853

    帖子

  • 6088

    积分

2015-08-03 11:46:54
二哥,你这文,发帖子可惜了!品茶,垂钓,优哉游哉,赛神仙也!
悦悦

悦悦 布衣

  • 8

    主题

  • 342

    帖子

  • 387

    积分

2015-08-03 12:26:57
哇噻,才子二哥又给我普及茶文化了。虽然也在优雅的茶室品过茶,感受过饮茶的韵味和乐趣,但探究茶文化,还就真的没有深入过,看了二哥这篇【凤鸣梁溪】《乱说茶具》的帖子,真是大开眼界,受益匪浅。二哥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我喜欢。谢谢二哥的分享! 遥祝安康!
鸿渐于陵

鸿渐于陵 秀才

  • 37

    主题

  • 1315

    帖子

  • 2846

    积分

2015-08-03 14:13:30

北京人,代表了北方人,在口渴的时候饮茶,便成了喝,没文化;江南人用喝酒的方式饮茶,就成了品,也就有了文化。(此处表情为呲牙)

不过,所谓的北方人爱喝茉莉花茶,我作为北方人,现在周围还没看到喝这种茶的,几十年前倒是喝过,那时大家都很穷,有茶喝就不错了。

江凤鸣

江凤鸣 探花

  • 274

    主题

  • 3963

    帖子

  • 17730

    积分

2015-08-03 14:53:03
回复阿香:天热,喝茶哈。
江凤鸣

江凤鸣 探花

  • 274

    主题

  • 3963

    帖子

  • 17730

    积分

2015-08-03 14:57:29
回复悦悦:吃茶这件事,其实是个寻常事儿。俺这个帖子,那是一半胡扯。天热,看看流年太闷,开心一下哈。
五月小丫

五月小丫 秀才

  • 23

    主题

  • 517

    帖子

  • 1311

    积分

2015-08-03 14:58:23
读了鸣哥的帖子,我对茶文化有了了解。
六月荷

六月荷 布衣

  • 2

    主题

  • 49

    帖子

  • 226

    积分

2015-08-03 14:59:55
今天一连学习了两篇关于茶的文章,收获不小呢。二哥的乱说茶具,让我大开眼界了,因为我不喝茶,也不懂茶,更不别说茶文化了。 学习了。感觉上不像在看文章,倒像坐在二哥对面,静静的听你在那讲授茶道,娓娓道来,很是惬意。
江凤鸣

江凤鸣 探花

  • 274

    主题

  • 3963

    帖子

  • 17730

    积分

2015-08-03 15:23:13

回复鸿渐:哈哈哈,本来等江楼老哥来抬杠,却把三哥给钓上来了。江南人说开门七件事:油盐酱醋糖酒茶。吃茶本是个寻常事,生活中天天不离它。不知咋的,它就成了文化。南方人至于茶,就像北方人生活中的酒。其实,都是一桩俗事儿。要说文化,那都是文人们嘴上的雅。我倒是觉得这跟文化没关联,难不成一辈子喝白开水的人,就成文盲了?不过,俺这帖子,确实有点不像话,咋就把北京人喝茶说成那样啊?三哥,你那个呲牙有理,就算拍砖,俺也活该。不过,就跟江南人不胜酒力,酒场上经常很女人地说:对不起啊,阿拉不会喝酒,就以茶代酒吧。酒是假的,但我的心是真的。这么说了,你也别说他不够哥们,没文化。他说得那也是真的。咱别把茶啊酒的,跟文化扯在一起好不?这啥玩意一跟文化沾边,就复杂了。江南人吃茶,那也是人前的穷讲究,真要是渴急了,关起门来,也会咕咚咚的牛饮的。这个茉莉花茶啊,好像是不多见了,不过到北方出差,大大小小的宾馆里,都还伺候着它。

      三哥:最近流年沉闷,发个帖子谁都懒的跟。你继续啊,拿出夏日的热情,欢迎继续拍砖。

江凤鸣

江凤鸣 探花

  • 274

    主题

  • 3963

    帖子

  • 17730

    积分

2015-08-03 15:29:17
回复六月荷:哈哈哈,笑死我了。阿荷,俺那里是讲啥茶道,就是一番胡扯。最近瞎忙,好久没写啥了。就算写个帖子,大热天的,也懒得有几个人跟帖。俺想啊,那就来点辣的、热的、让有些同胞屁股坐不住的,俺这是吃饱了设擂,静等着前来拍砖的。
江凤鸣

江凤鸣 探花

  • 274

    主题

  • 3963

    帖子

  • 17730

    积分

2015-08-03 15:39:28
回复小丫:小丫同学,千万别说茶文化。那都是文化人胡诌出来的。想想看,老百姓家里过日子,谁家里没有些个油盐酱醋糖酒茶?难不成咱都来个油文化、盐文化、酱文化、醋文化、糖文化?这个年头,啥都跟文化搭边,啥都是文化。最近读了某文化人写的篇大文章,就叫做“厕所文化”。文化到了这个地步,让人一听到文化就冒傻气、冒俗气。我暗自傻傻地想啊,啥都成了文化,或许就真的没文化了。文化到底是个啥东东?俺是越寻思越糊涂了。
秀子

秀子 秀才

  • 32

    主题

  • 698

    帖子

  • 1295

    积分

2015-08-03 18:18:01
泡茶,有很多学问和讲究,品茶,我认为一般人是品不出茶的一二三来的。而茶具,确如二哥所言,茶的优劣、档次、品味的高低,一看茶具就知道主人喝茶的茶史与身份来。对于饮茶,在不同的区域饮用的方式方法也各不相同。我们这个地带,习惯性喝绿茶!二哥对茶文化懂得的可真多!祝二哥在炎热的夏天天天来杯沁心的好茶!
晓文

晓文 举人

  • 42

    主题

  • 1374

    帖子

  • 5625

    积分

2015-08-03 18:57:24
二哥,读此文非常受益,恶补了很多茶知识。 读此文,也很那个不好意思,因为我不但是北方人,我还喝茉莉花茶,也许缘于对茉莉花的情有独衷吧!三哥的铁岭是大城市,那块是东北,离北京较远,已经鲜有人喝茉莉花茶了。俺们遵化,小城,距北京稍近一些,茉莉花茶在茶店一直有销售。你还别说,我这个不会品只会喝茶的人,还真青睐茉莉花茶,碧螺春也行,主要对绿茶不是多喜欢。 问好二哥,夏安。
永远红梅

永远红梅 进士

  • 55

    主题

  • 865

    帖子

  • 6102

    积分

2015-08-03 19:28:40
二哥钓到一条大鱼哈!先吃鱼,后喝茶!这日子真悠闲!
江凤鸣

江凤鸣 探花

  • 274

    主题

  • 3963

    帖子

  • 17730

    积分

2015-08-03 22:29:32
回复秀子:是的不同地域的人有不同的饮茶习惯。文字写给有缘人。
江凤鸣

江凤鸣 探花

  • 274

    主题

  • 3963

    帖子

  • 17730

    积分

2015-08-03 22:39:55
回复晓文:饮茶,其实就是个习惯,就跟有人喜欢吃米饭,有人喜欢吃面粉。原本没啥好坏之分。北方人口味重,其实不喜欢吃绿茶,他们说那玩意清淡淡的,没滋味。偏喜欢喝花茶、喝大叶茶。喜欢就是好。我说雨前茶好,那是南方人吃的清淡,对于重口味的北方人来说,浓茶或许更对劲。文字写给有缘人,不同的人看到了不同的意趣,何况俺也是带着几分调侃。哈哈哈,喜欢喝,你就多喝点哈。问好晓文。夏安!
江凤鸣

江凤鸣 探花

  • 274

    主题

  • 3963

    帖子

  • 17730

    积分

2015-08-03 22:41:18

回复红梅:哈哈哈,谢谢红梅。你继续喝茶,俺继续钓鱼。看看是否大鱼还在后边呢。

临风听雪

临风听雪 秀才

  • 89

    主题

  • 849

    帖子

  • 2270

    积分

2015-08-03 23:03:36

二哥的无钩之钩,钓出了不少鱼哦!很很很不好意思,雪是西北人,不但不会品茶,还不会喝茶,只会牛饮状

不过牛饮状更帖近生活啊,直接能解决渴的问题

虽然被二哥钓出来了,您的目的达到了,鱼的收获也不小,背起一篓有关于茶的知识,回家去喽!

红山茶

红山茶 白丁

  • 6

    主题

  • 76

    帖子

  • 17

    积分

2015-08-03 23:55:25
你上次送我的红茶算是饵吧(虽然都给无锡的侄女儿喝了)如若有缘(因为不能快递)等我哪天回故乡,你也路经湖南,阿姐送你一套家里珍藏的红官窑瓷茶具,忘记多少头了,反超级漂亮。这鱼大不大!
江楼望雨

江楼望雨 举人

  • 120

    主题

  • 2068

    帖子

  • 3978

    积分

2015-08-04 09:31:00

凤鸣老弟,江楼粗俗之人,不懂茶,也不喝茶——喝了茶睡不着觉,神经衰弱。医生说是植物神经紊乱。茶叶那东西大概可以兴奋神经,对安抚植物神经没半点好处。平时为了使杯子里的水不寡淡,倒是经常泡上几朵菊花,菊花明目;夏天捏上几粒莲心,莲心清火;也有时用几片西洋参,可以补充能量,消除疲劳。所以,尽管您递过来杠子头,我可不大敢接,高雅的茶经会被我搅乱的。

提到搅乱俩字,倒是勾起了我胡搅蛮缠的兴致,。我想说的是,堂堂中华,文明古国,既然文明,那就啥事都能扯出个文化。衣食住行,都有文化。喝茶,当然更有文化,那叫茶文化。茶文化高雅且深,深不见底。大凡文化到了深不见底的时候,在粗人眼里就很有些莫名其妙。在电视上见过喝功夫茶的,那小巧的茶具(茶杯比橡子壳大不了多小——记得橡子壳吧?),繁琐的过程,深奥的议论,真让人有仰视神仙的感觉。听说日本人也善茶道,不知是不是从中国学去的,(也许是中国从日本学来的?)日本鬼子一边杀人放火,一边在穿和服的女子侍奉下听着音乐和功夫茶,真是高雅得很。

还有,听您说过:那上等茶,是江南未嫁的姑娘用舌尖采下来的春茶茶芽制成,要是碧螺春,就更珍贵,那是碧螺春原产地太湖洞庭岛上的尼姑,放在乳沟里用人体烘熟的。打从听了您的话,我就更不敢喝茶了。江南姑娘,即使未嫁吧,就保证健康吗?采茶前她经没经过体检?一旦有个大三阳或者上火口舌滋生了那么一点儿霉菌,可就把茶客害苦了!另外,那洞庭岛上的尼姑,喝的是太湖水,跟碧螺春倒是有一些渊源,但为什么一定要是尼姑呢?看来这上好的茶叶一定也要跟贞洁女性,而且是懂禅的女性挂上钩才见其名贵。茶文化讲究到这程度,可真的是莫名其妙了!说到花茶、绿茶、红茶,不过是地域、气候、习惯造成了爱好,各种各类都有上中下之分,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萝卜里边也有大萝卜小萝卜青萝卜红萝卜,还有胡萝卜呢!各类茶都有它特殊的工艺,难以区分贵贱的,不过是个流行而已。我不知道清明节前采的嫩叶可不可以窨焙成茉莉花茶。“好花茶的茶坯也是上好的绿茶,窨制也颇讲究”,这只是听说,不敢妄断。记得一首诗(谁写的忘了)“闽边江口是奴家,君若闲时来吃茶,土墙木扇青瓦屋,门前一田茉莉花”。看来,茉莉花茶的盛产地是福建,福建茉莉花茶为上。这是小时候听我爷爷讲的。烟台人,过去只认花茶,可能是风雅人不多之故吧?

 

江凤鸣

江凤鸣 探花

  • 274

    主题

  • 3963

    帖子

  • 17730

    积分

2015-08-04 09:46:59
嘿嘿,终于把江楼老哥这个大鱼给钓上来了。别的俺不说了,老哥哥,你要是喝福建茶,请你观察一下那个茶叶有多大?能够养蚕呢。福建是乌龙茶、铁观音和大红袍的产地,哪里出红茶,也出半酵茶。这些茶叶的名气都很大。据说大红袍只出在武夷山,产量很少,名贵着呢。不过现在街面上的大红袍,多半是假的。俺孤陋寡闻,但是在江南是没谁用上好的龙井、碧螺春、君山乃至黄山毛尖去做茉莉花茶的。“好茶自有香,何必借茉莉”。这个事,你自己去想吧。福建阴湿多雨,出一种云雾茶。但是你听说过福建出过有名气的绿茶吗?还有啊,北方的宾馆里大多提供免费的茉莉花茶,咋他不免费提供龙井、碧螺春啊?
共3页 123跳转